德爾圖良反對知識?因荒謬才信仰?

2020-12-27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對於一個事物,我們是經過考察論證之後再下結論,還是先下結論再去考察?前者在法律上叫有罪推定,後者是無罪推定,舉例來說前者是先把你看做小偷,然後找證據證明,在證明清白之前你就是小偷;後者說的是在證據證明你是小偷之前,你都是一個清白人。帶著結論去看待事物,在生活中我們常說這是不科學的,是先入為主,也就是沒有考察沒有發言權。

先下結論再去考察和理解,在現代社會中自啟蒙運動之後已經是個被釘上恥辱柱的思維方式。但是在基督教歷史早期,究竟是先理解還是先信仰卻是個及其重大的問題,也是哲學發展的兩條路徑。本文不談哲學這麼高深的東西,我們只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今天對這個問題的誤解。

基督教自誕生之日起,就面臨很多挑戰。首先在神學上面臨的敵人就是古希臘哲學與諾斯替主義。

在開始的時候,古希臘哲學為基督教神學家提供了論證的思想資源,比如柏拉圖對猶太思想家斐洛和基督教早期教父神學家查士丁尼等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古希臘哲學對世界理解與基督教的不同路徑也給基督教帶來巨大挑戰。基督教早期產生的諸如瓦倫廷派、馬基昂派都與希臘哲學有關。

古希臘哲學的特點就是理性是理解世界的基礎。邏格斯的意思不僅是語言、理性,也是自然規律,世界規律。所以世界萬物有著自己的自然法則和規律,這是希臘哲學的前提。從泰勒斯到畢達哥拉斯,再到阿那克西曼德,從水本原說到火本原說,都是人尋求你把握世界的努力。所以古希臘哲學從一開始就是比較「唯物」和「辯證」的。人的德行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的德菲爾神廟的名言「認識你自己」一樣,人的德性就在於認識自然和世界的規律。真理就蘊藏在自然的必然性中。所以古希臘哲學認識的對象就是自然和世界的必然真理。

希臘哲學的這一特點顯然與聖經的創世論和耶穌的道成肉身不相容。因此出現了許多否定耶穌道成肉身和復活的異端。

除了古希臘哲學之外,對早期基督教威脅最大的還有諾斯替主義。諾斯替主義持二元論觀點,並且保持開放的態度,任何有用的宗教教義和神學思想都可以被吸收採納,因此表現出一種綜合主義的特徵。諾斯替的基本觀點是二元論,善惡二元論,精神和物質二元論。諾斯替主義宗教,最著名的就是摩尼教,持光明和黑暗二元世界觀,並且人被困在物質世界,只有光明之子的道成肉身將人的靈魂喚醒才能獲得拯救。因此將耶穌基督的教義改造成諾斯替主義是十分容易的。將耶穌看成將人類靈魂拯救脫離世俗物質世界的光明之子,帶領人類精神脫離肉體的禁錮,抵達光明王國。這顯然不同於基督教只有一位真神的教義精神。

諾斯替主義加上古希臘哲學思想,真所謂是所向披靡,在早期基督教歷史上影響巨大。早期異端馬吉安和瓦倫廷主義都是這種結合的產品。

馬吉安對於耶穌基督持幻影觀點。在他看來耶穌不可能道成肉身,如果耶穌是正常像人一樣出生,有著人一樣的肉體和生命,那就在造物主上帝的管轄之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同時耶穌被釘十字架而死也是對上帝的侮辱。另外他還認為聖經中創造世界的上帝是位復仇和好戰的上帝,在這位上帝之外還有一位愛的上帝,因此有兩位上帝。瓦倫廷主義也持相似的觀點,至高神與創世神不是同一位神,至高神是未知的,只有創世神屬於世界,因此耶穌就是至高神派來拯救人類靈魂的使者,顯然這位耶穌要與創世神上帝起衝突,因此耶穌被創世神聖經的上帝釘上十字架。

諾斯替主義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因為大家受古希臘邏格斯精神和思辨主義的影響,傾向於尋找一種徹底的福音,能徹底解決諸如善惡的二元衝突問題。

面對異端的攻擊,德爾圖良提出自己的信仰原則,就是因為荒謬所以信仰,信仰先於理解。

在當時受古希臘哲學影響的受過教育的人看來,基督教的教義應該經過理性的思辨,符合邏格斯的邏輯精神才能被接受,不能接受耶穌道成肉身、死而復活的教義,因此才轉向諾斯替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德爾圖良因此說「雅典和耶路撒冷有什麼相干呢!」在其《論異端無權成立》第七章中論道古希臘哲學時說道「這種哲學當然是異教智慧的素材,是神的本質和法規的輕率解釋者。異端本身也正是從哲學中得到教唆的。因此才有瓦倫廷的移湧、某些不確定的形式和人的三重性觀念,他是柏拉圖主義者。也是因此才有馬基昂的因不反叛而最好的神,他來自斯多亞派。而伊壁鳩魯主義者特別堅持靈魂毀滅的意見。所有哲學家都同樣否定肉體復活……這樣,雅典與耶路撒冷有什麼共同之處,學園與教會有什麼共同之處,異端分子與基督徒有什麼共同之處?」正是針對哲學的這種思辨和理性,德爾圖良才提出因荒謬所以信仰。這裡的荒謬並不是不合邏輯,不合常識的迷信,而是針對古希臘哲學的異端思想而言,因此德爾圖良並不是真的排斥思考和理性。

德爾圖良在面對古希臘思辨哲學和諾斯替的思辨教義時,強調基督信仰本身不是一種知識體系。正如聖經所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 11:1 和合本)信仰首先在於相信,而不是經過論證之後再去相信,這是不同於知識體系的地方。

德爾圖良反對的主要是古希臘哲學的這種態度,試圖用古希臘哲學這種對待知識的世俗方式建立信仰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他的論述中更大篇幅討論的是希臘哲學和基督教信仰的對立,「哲學家和基督徒有什麼共同之處,希臘的信徒和上天的信徒有什麼共同之處,追求名聲的人和尋求拯救的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只限於言辭者和行為高尚者之間,建設者和破壞者之間,引進錯誤者和支持真理者之間,真理的掠奪者和它的保護者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德爾圖良《護教篇》)

德爾圖良因荒謬而信仰,信仰先於理解,並不是讓我們放棄世俗知識和放棄思考,而是告訴我們不要像那些異端一樣,由世俗知識導致虛無。信仰只是開始,信仰才是建立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的基礎。

如果離開當時的背景和德爾圖良所針對的對象,而一味地否定知識和思考,那只可能走進反智和無知的異端去。今天傳統教會對知識的態度依然不能有一個正確的觀點。一種觀點看來,任何學校和書本的知識都是「世上的小學」,都是不值得一看的,只有得救的神學和教義才是最寶貴的,因此他們把知識分成得救的知識和無用的只能讓人狂妄的世俗知識;另一種觀點認為信仰高於一切,上帝是智慧之源,因此我們只要虔誠信仰上帝學好神學就能掌握世界知識的奧秘,因此,在他們看來讀大學不如讀神學,讀了神學之後,可以一夜之間掌握法學,掌握物理學等世俗學科,基督教的這種狂妄基本上都是把信仰代替了知識的緣故。而此時信仰已經不是信仰,而是迷信和狂妄之源。

因此我們不應該脫離處境而絕對和抽象地看待基督教概念,因為耶穌的話都是有具體歷史處境的。歷史上任何一種神學觀點和概念也是有它的歷史背景和所針對的觀點,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我們不要忘記,絕對真裡只在上帝那裡。

相關焦點

  • 《德爾圖良著作三種》中譯本譯者前言
    德爾圖良是拉丁語基督教文獻中最早的多產基督教作家,是早期著名的基督教護教士和反對異端的辯論家。按照傑羅姆的觀點,德爾圖良很長壽,活到了衰朽的老耄年齡(decrepit old age)才離開人世。可是1971年巴恩斯(T.D.Barnes)發表了他著名的《德爾圖良:歷史與文獻的研究》[1]。清華大學王曉朝說「巴恩斯的考證幾乎全部否定了傑羅姆和優西比烏提供的材料。」
  • 十八個哲學悖論:因為荒謬,我才相信
    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並指著這兩個圓圈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的範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在這個故事中,芝諾把知識比作圓圈,生動地揭示了有知與無知的辯證關係。
  • 【現代宗教問題】信仰與迷信
    但你不能坐了飛機到了美國,才承認有美國那個國家;你不能到電車公司裡調查清楚,才承認售票員不騙你;你需要信人的話。斷乎不是!我們知道:父母是不願欺騙兒子的,教師是不該欺騙學生的。的確現今欺騙人的人,真是太多了!可是誰要在社會中生活,究竟是不願意無緣無故的欺騙人的,是不能句句話都是說謊的。
  • 重拾信仰
    劉先生得出的結論是:和解、包容、多元才是歷史的正途,才是世界的本質。而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星雲大師開出的藥方是:中華文化與佛教精神。中國文化的偉大之處與佛教的智慧密不可分。自佛教傳入以來,無論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民俗風情,還是華夏大地的文學藝術、山河景觀,無不深深烙上了佛的印跡。
  • 妻子因生孩子太快,被丈夫懷疑是二婚,醫生怒懟:荒謬
    導讀:妻子因生孩子太快,被丈夫懷疑是二婚,醫生怒懟:荒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妻子因生孩子太快,被丈夫懷疑是二婚,醫生怒懟:荒謬!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楊小凱20年前關於「後發劣勢」的思考範式,如今已成為被驗證的預言。然而,思考若僅停留於此,不過是回到「唯制度論」的原點。歷史不僅證明了「只模仿技術,不改革制度」行不通;歷史還證明了「只模仿製度,不重鑄觀念地基」的「唯制度論」也行不通。
  • 歷史鉤沉: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反對墮胎
    例如北非的拉丁交付德爾圖良就聲明了基督教反對墮胎的立場,他說:「甚至腹中的胎兒我們也不會除滅。」他接著說:「奪已出生之人的性命,或滅除尚未出生的生命,完全如出一轍。」到公元4世紀,基督教反對墮胎的聲音從神學家個人發展到教會集體。例如,在西班牙埃爾維拉會議上,西方教會除譴責墮胎外,還將墮胎婦女趕出教會,終生不接受她對自己行為的懺悔。
  • 楊小凱 : 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
    因此,唯有基於觀念共識的制度變革,才可能激活制度的力量;缺乏觀念地基的制度,終究是無源之水。那麼,觀念從何而來呢?主要來自經驗、理性,以及超驗的信仰。2001年9月,楊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他皈依基督,並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自我革命」。楊小凱認識到,脫離文化與信仰的土壤,認為僅僅依靠制度轉型就能包治百病,是膚淺的,信仰才是制度的第一因。在談及英美制度的根基時,楊小凱說:「基督教新教,是一個『不斷擴張的,公正的社會秩序』。
  • 外交部再談"美收緊對中共黨員籤證政策":覺得可笑、荒謬、可悲
    華春瑩稱,「你知道,當我讀著現在美方個別極端非常反華、仇恨中國的人所發表的言論,我的眼前總是會浮現出堂吉訶德揮舞著他的長槍的鏡頭,我覺得非常的可笑,非常的荒謬,也非常的可悲。」對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發表的相關聲明,華春瑩指出,作為國家的外交官,需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國情,了解跟他打交道的其他國家的國情,要有起碼的專業知識,而且也要有起碼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
  • 關於信仰
    具體內容我也記得不清楚了,因為我不相信曾有人復活過,當時我還以為我也要說,想了半天才想到一句:我們不應該奔著清明節的死而活,還有更精彩的活法。既不反駁他們的觀點,也不失去我的立場。最後當然我不是基督教徒,所以也不用發言。在場的還有一位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她帶來了她的女兒,可能是我的錯覺,我覺得她女兒來是因為擔心老奶奶入了邪教,我看見她眼中並不對基督教徒進行的事情感興趣。
  • ISSUE 43 越是信仰一個理念,越會反對它?
    c) 更恰當的例子也會更專業,比如在機器學習界,只有專業人士才知道自己的算法到底劣勢在什麼地方,而他們也就會想法設法改進算法,而外行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反對的思路1. 如果一個觀點或政策觸及了一個人最底層的價值觀、道德觀,那他是不可能反駁自己的。    a) 比如馬丁路德金不可能反駁種族平等。    b) 甘地不可能讓印度人民被英國人統治著。
  • 感到無所適從,還是去捍衛信仰?從心理學分析你是領導還是被領導
    不管他們捍衛的主張或信奉的信仰多麼荒謬,他們都強烈地捍衛自己的信仰,無任何理性可言。他們不會受到輕視和煩擾的影響,這些反而會激勵他們更加堅信信仰。他們為了信仰可以犧牲自我利益、家庭,甚至是一切東西,其中包括自我保護的本能。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想要獲得的唯一回報就是為了信仰而犧牲。
  • 【西來堂】淨因法師:知識、文化與智慧
    以下為淨因法師在第二十屆生活禪夏令營中所做題為《知識、文化與智慧》的講座。淨因法師主持人明傑法師:淨因法師和柏林禪寺有著非常殊勝的法緣,早在第一屆生活禪夏令營時就擔任授課老師,二十年來,淨因法師曾數次來夏令營授課。
  • 華春瑩再談美收緊對中共黨員籤證政策:非常可笑、荒謬、可悲-新聞...
    她說,對於美方個別極端、非常反華、仇恨中國的人所發表的言論,我覺得非常的可笑,非常的荒謬,也非常的可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3日發表聲明稱,美將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商務或旅遊籤證有效期從10年縮短至1個月。有記者就此提問稱,你們對這個措施有什麼評價?
  • 專家:蔡英文以「民意」拒絕「九二共識」十分荒謬
    信息 專家:蔡英文以「民意」拒絕「九二共識」十分荒謬 民進黨對少數反對「九二共識」的「民意」應負主要責任。  眾所周知,過去的臺灣絕大多數民眾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贊成祖國統一,對自己是中國人不會有任何疑義,承認「九二共識」不是問題。然而,民進黨卻並沒有順應、尊重這種民意,自黨外時期起就開始竭力鼓吹、推動「臺獨」,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
  • 佛教信仰的十種正信抉擇
    奇蹟可以鼓勵我們的發心,可是我們的奇蹟是在實際的修行當中來尋找,在我們生命本身來尋找。我們能活著,這就是奇蹟,我們生命本身就是奇蹟,我們不到心的外面去尋找奇蹟。所以具備理性的實踐,是我們要強調的第二個正見。第三種正見:信仰不是心靈寄託。要知道,心靈空虛才尋找心靈寄託。如果有人說:「你們信佛的人就是得到心靈寄託。」
  • 論雅斯貝斯的哲學信仰
    西方哲學史上,從柏拉圖到笛卡爾,康德到黑格爾都把哲學看成是一門為所有科學提供基礎的知識學和科學學。然而,與傳統見解不同,雅斯貝斯一向反對宣稱哲學是一門科學或知識。哲學與科學的區別在於,哲學並不能產生普遍有效的結果。各門科學在自己的領域中早已贏得若干令人信服、普遍認可的知識成就,但在哲學領域內終沒有普遍被人接受的確定性知識。
  • 巴文克:我們合理的信仰-序
    巴文克在其人生的事業中,有非常堅實且高尚的神學知識的理想,在純正信仰的基督教佔很高的地位。由於他非常熟悉新宗教的思想,以致加深了他對加爾文主義的信念,並令他有資格成為一位神學家,同時實際地處理目前的問題。一八八O年,他從黎敦神學院畢業,論文題目即為《慈運理的倫理觀》」。畢業後在富蘭克教會任牧師一年後,即轉任肯本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
  • 荒謬可笑!
    答:蓬佩奧等美國政客一再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濫用國家力量打壓遏制中國高科技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方有關做法根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完全是惡意抹黑和政治操弄,其實質是要維護自身的高科技壟斷地位,完全違背市場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典型的霸道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