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鉤沉: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反對墮胎

2021-01-08 基督教資訊平臺

《路加福音》1章41-44節記載,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從聖靈懷孕後,去探訪懷孕的堂姐妹伊莉莎白,伊莉莎白一聽到瑪利亞問安的聲音就說:「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喜跳動。」可見,胎兒是有感情的,對外界的事物也有感覺。

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人們對生命蔑視的表現為普遍盛行墮胎。在《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一書中提到,墮胎在羅馬蔚然成風的原因是有兩點:一,當時羅馬人的婚姻演變成為公開的敗壞墮落,無數羅馬婦女放縱情慾後懷孕,便要銷毀性放蕩的後果。二,未婚或無子的人會被人殷勤追求,追逐財富的人想要從中撈一把。通常婦女們會使用行邪術墮胎或是用藥物除掉胎兒。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墮胎,基督教領袖們都毫不含糊地予以譴責。例如北非的拉丁交付德爾圖良就聲明了基督教反對墮胎的立場,他說:「甚至腹中的胎兒我們也不會除滅。」他接著說:「奪已出生之人的性命,或滅除尚未出生的生命,完全如出一轍。」

到公元4世紀,基督教反對墮胎的聲音從神學家個人發展到教會集體。例如,在西班牙埃爾維拉會議上,西方教會除譴責墮胎外,還將墮胎婦女趕出教會,終生不接受她對自己行為的懺悔。在東方,公元314元召開的安卡拉會議上表明反對墮胎的立場。公元4世紀中葉,由凱撒利亞的巴西爾所編纂的《聖巴西爾法則》裡,不但反對墮胎,甚至譴責從事墮胎的行當。16世紀宗教改革後,馬丁·路德聲稱「那些不關注懷孕的婦女,對胎兒冷漠的人,都是殺人犯,都犯了殺親罪。」約翰·加爾文說:「未出生的孩子……雖然還在母腹當中,卻已經是一個人,不應當剝奪他尚未開始享受的生命。」

基督教反對墮胎的鬥爭,導致了反墮胎法的出現,大概到20世紀中葉,基督教反對墮胎的觀念事實上幾乎被所有人接受,甚至包括那些與教會稍有關係或毫無關係的人。例如,19世紀下半葉,甚至連女權主義領袖,如伊莉莎白·卡迪·斯坦頓、蘇珊·安東尼、瑪蒂爾達·蓋奇等人,也都強烈反對墮胎。

在2011年12月出版的《醫學與哲學》雜誌裡,其中一篇名為《墮胎與生命尊嚴之我見》的文章裡提到,「在生命倫理學領域,人的生命與人的尊嚴是最基本的問題。墮胎不是簡單地終止一個受精卵、一個接合子,實施一個小手術,而是一個道德問題,是對生命權的否定,是對生命尊嚴的否定。殺害一個無辜的生命體,在道德上是完全錯誤的。」

最後,文章強調,「每一個未出生的嬰兒必須被看作是人,從受孕那一刻起,就擁有人的一切權利,神聖的生命應該受到尊重,其生命權不得予以剝奪。」

相關焦點

  • 歷史鉤沉: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愛與慈善
    在耶穌基督降世以前,世界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冷酷而淡漠的,一位名叫馬蒂諾的學者在翻遍歷史文件後說總結說,古代並沒有留下任何有組織之慈善事業的痕跡,而是當基督和聖經家喻戶曉後,慈善事業才開始盛行。古代文明的巔峰——羅馬,最早的慈善「慷慨」,也與早期基督徒實行的「博愛」有著相反的意義。羅馬人的「慷慨」意味著施捨以便取悅接受人,接受人會在將來回報給予人。
  • 從歷史文化談:基督教文明多元性的起源
    對基督教的客觀認識,而不是神話他的歷史,才是有信仰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對基督教歷史的認識,在傳統基督教中一直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對基督教歷史的神話,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塑造了整個人類以歐美為代表的最先進的文明。
  • 鉤沉丨基督教對近代中國女性的影響
    基督教在這片土地上開辦女校,在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培養了很多人才,對建設這個國家,做出了非比尋常的貢獻。基督教反對纏足、納妾、殺嬰及指派婚姻,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婦女的地位,教會學校的女生都積極地參與反侵略和反男女不平等的運動。自1821年,梁發用一個飯碗為自己的妻子李氏施洗,李氏成為中國第一個更正教女信徒開始,女性在教會裡就表現出強烈的虔誠和熱情。
  • 基督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基督教二千多年的歷史給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影響歐洲的最重要的三大因素:1.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文化上,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之源。提供了歐洲的精神元素。2.基督教的發展信仰上,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文化表面看起來是反對希臘羅馬精神的,但實際上卻促進和保存了希臘羅馬的文化,雖然用自身的教義斷章取義了部分地希臘羅馬文化,從而導致中世紀長達千年的黑暗,但希臘羅馬的文化,一直被基督教傳承下來,並沒有完全熄滅,一旦機緣來到,便能引起傳統文化的復興。這就是後來的文藝復興。因此看起來,造成歐洲停滯不前的基督教也變相地成為了歐洲文明昌盛的一個動力。
  • 為什麼尼採非常痛恨和反對基督教?
    如果說戰爭和創造性體現了西方文化的強力意志,法律則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理性,兩者加起來構成西方文明的核心(古典文明)。和西方古典文明相比,基督教是外來戶,起源於東方的巴勒斯坦地區。從道德層面看,西方古典文明推崇強力意志,基督教道德提倡博愛和平等,兩者包含對立和衝突,尼採哲學即產生於這一文化夾縫中。尼採反對理性主義和基督教倫理,在尼採看來,理性主義的結果是製造權威與等級,基督教同樣製造偶像,兩者都壓抑人的創造力,導致西方文明走向衰退。
  • 文化戰爭、保守主義與西方文明的未來
    它可能如何影響美國社會乃至西方文明的未來? 本文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初步的回答,旨在對美國社會中的文化之爭進行解剖和梳理,探究這場文化大戰的社會政治影響,並將其置於西方文明發展演變的大背景中去解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本文的討論基本上局限於美國,但西方其他國家面臨的社會撕裂和文化挑戰大致類似。
  • 第三篇:洪水之後新世界——基督教是如何影響人類歷史文明的軌跡
    第二篇:史前洪水滅世界——基督教是如何影響人類歷史文明的軌跡前言:人類文明經歷這場世界級的災難之後,剩下的就只有諾亞的八口之家。而這場洪水歷史一年之久,可見地上的動植物,已經生態圈已經完全被破壞,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的生態圈似乎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依據創世紀的記載,洪水在諾亞六百零一歲的時候,正月初一徹底消失。人類的從新踏進歐亞大陸的土地,留下了人類文明新紀元的腳印。
  • 美國墮胎爭論為何又起波瀾?-虎嗅網
    阿奎那的這一觀點影響並統治了天主教派,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期。近代教會對於墮胎的看法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婦女在情有可原的情況下進行墮胎,教會對此的態度有所鬆動。與此同時,人權及婦女權利也進一步得到保護和倡導,墮胎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新思考。
  • 2020年末阿根廷墮胎法案再起爭執
    阿根廷共和國基督教福音派基督教聯盟(ACIERA)在12月29日星期二召集禁食和祈禱活動,反對墮胎法案的通過。 兩個基督教組織通過網際網路在社交網絡平臺上向廣大支持者呼籲參加這個行動。宗教人士都是堅定的反對者阿根廷作為一個天主教和基督教國家,一直實行著基督教的教義,不允許墮胎。
  • 「書摘」《理性的勝利—基督教與西方文明》導論
    本書論述了基督教因素對西方文明的決定性影響,或可視為「李約瑟難題」的第七種解答。*李約瑟之問,也叫「李約瑟難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此問題,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 墮胎藥:擾亂了美國
    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例」給了美國婦女墮胎權,也給了美國社會一個分裂點,引發了美國歷史上最為激烈的辯論。支持墮胎與反對墮胎的不同立場將人們分為兩大陣營,他們之間的鬥爭自此以後,從未停息。反對墮胎的「親生命派」(pro-lifer)主要是宗教右翼和保守主義者。
  • 教會學校教育和基督教文明
    何況教會學校來中國辦學,並不是強要中國人信教,只是按基督教精神來做社會服務工作。近百年教會學校教育的歷史說明,它們帶給中國的是科學與民主的先進文化。它們把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精神灌注到學生的頭腦裡,使中國人第一次接觸到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 在中國的教會學校,絕大多數都是由屬於基督教新教的教派興辦的。新教提倡自由,包括尊重以至強調個人信仰的自由。
  • 【以史窺世】焦傑:「生命權」與「選擇權」本行不悖——由波蘭意圖推行全面禁止墮胎令被國會否決說起
    反對墮胎者認為人的生命始於受孕,稱作「生命權」派。支持墮胎者認為女性應享有生育自主權,稱作「選擇權」派。本文作者認為,「生命權」派和「選擇權」派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不過從尊重生命、人權角度出發,「選擇權」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 基督教與西方婚姻家庭制度(圖)
    中西婚姻理念之間的差異與基督教的教義相關嗎?生育權應該由夫妻雙方享有?還是繫於上帝之手?西方禁止墮胎的法律有宗教上的理由嗎?同性戀「夫妻」能夠申請結婚證以得到婚姻法的平等保護嗎?這些問題的問答,都牽扯到基督教在西方社會的影響與沿革。  基督教對現代法律制度、觀念的影響,莫過於婚姻家庭法領域。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    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迅即在整個德國形成燎原之勢,在瑞士,茨溫利和加爾文等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響。
  • 基督教文化書籍的中國之旅
    一些關於基督教歷史的書籍也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基督教文化的理解。教會史專家布魯斯·雪萊的《基督教會史》,以親切的筆觸簡明地勾勒出基督教兩千年的發展歷史,兩千年紛繁複雜的教會史在雪萊的筆下變成了一幅輪廓清晰的歷史畫卷。雪萊的出色之處在於他不僅能把握歷史的總體脈絡,而且能夠捕捉到每個時代的特徵及其對下一時代的影響。
  • LadyGaga公開反對美國墮胎法案,馬伊琍力挺為女性發聲
    故事君|李大寶5月15日,美國阿拉巴馬州出臺了一部墮胎法案,該法案規定所有情況下女性都不可以去墮胎,這遭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眾多人反對的聲音。5月16日,美國著名歌星Lady gaga公開發表反對聲明,隨後馬伊琍也轉發力挺gaga。美國該州的法案禁止一切情況下的墮胎,包括女性在非自願、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懷孕。這樣的法律在該州已經通過投票表決,準備生效。然而消息一出,便遭受到了來自全世界的抵制和聲討。而Lady gaga也在第二天在社交平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起源於東方的基督教,究竟給西方文化帶來了哪些新元素?
    基督教反對世俗享樂,提倡禁欲主義,最起碼基督徒應當節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放縱自己。所以基督教剛傳到羅馬時,很受排斥,不符合西方人口味。為何羅馬人慢慢接受了基督教,最後把基督教奉為國家宗教呢?一,基督教反對階級壓迫,提倡人人平等,這種觀念是羅馬奴隸制的反動,具有進步意義。
  • 川普提名巴雷特擔任美最高法院大法官,女性自主墮胎將成為過去時?
    這也就意味著,在金斯伯格時代,女性可以自由選擇墮胎,而不必被強迫生子。 實際上,近年來,美國包括俄亥俄在內的多個州開始增加對墮胎的限制,女性想要墮胎變得艱難,有些人甚至不得不去外地進行墮胎手術。但這些州並未直接將墮胎列為違法行為。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斯伯格和羅訴韋德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