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上帝」與信仰「現實」的社會歷史行為動力學

2020-12-13 社會理性與集體無意識

歷史上,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而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我前一段時間說過,其實中國人從古到今,就信仰「現實」。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和我們信仰「現實」這兩種信仰,對人們的行為方式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信仰「現實」的人,其行為特點就是能「隨機應變」。而且「隨機應變」往往確實能「立竿見影」,當時就能看到效果。因此,信仰「現實」的人的確非常重視行動的效果。「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信仰「現實」的人認為行動的周期性很重要。如果行動效果不理想,就退而求其次,就看結果。效果與行動直接構成因果關係。結果不同於效果,可能有很多外在因素在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行動只是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但是如果結果也不理想,就退而求其再次,就再看目的。只要其行動目的是「好的」,其他便都可理解。效果不好也可以原諒。這在歷史上,無論大事小事,我們應該已經司空見慣。但是我們可以舉兩個具有積極意義的例子。

最典型的例子也是最常見的,就是,假如家裡有親人得了重病,一定不能告訴本人。如果告訴了本人,可能病情就會很快惡化。但是如果不告訴本人,或者把那種病說成一個「小病」,只是那病表現得很兇險,很快就會「好起來」,也許真的就會很快好了起來!這是一個目的和效果非常一致的例子。因為大家告訴病人的「假話」,本身是一種暗示,在心理學上,起到一種醫學中的「安慰劑」的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說,西方人發明的醫學中「安慰劑」,其實也是一種「假話」。事實證明,無論是中國病人耳朵「聽見」的「安慰劑」,還是西方病人口服的「安慰劑」,都有效果!

古今中外重大歷史事件「安慰劑」行動,應該說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這次長徵行動,除了紅軍自己,外界似乎不會有人不認為紅軍已經失敗,是在逃跑。嚴峻的形勢,中共中央領導非常清楚,但是在宣傳上,中央卻一直強調,紅軍是「戰略轉移」,是「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是紅軍的目的。國民黨軍隊對紅軍圍追堵截,就是阻止和破壞紅軍「北上抗日」!當然,紅軍也的確是「北上抗日」!

結果地球人都知道,紅軍在毛澤東主席的領導和指揮下,終於逃過一劫!這次「大病痊癒」使得中國工農紅軍獲得了極大的超強「免疫力」,致使抗日戰爭結束後的解放戰爭,已經不怕任何「病毒侵襲」,最後取得了全國勝利!當然,「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勝利,深層的信仰是「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是「實現共產主義」!而在具體的「戰略轉移」行動中,信仰「現實」只具有戰術層面的意義!

另一次重大事件,是2008年抵抗金融危機時,中共中央向全國人民宣告,「信心比金錢更重要」!這與萬裡長徵時的口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述是信仰「現實」產生的積極的正面作用的例子。關於信仰「現實」的消極的負面的作用,這裡就不討論了。現在,我們看看信仰「上帝」都有哪些優點,或在歷史上起到過什麼作用!

大家知道西方人重視程序、重視規則、重視過程。法律也做成「程序法」。就連針對可能的社會的「敵人」——犯罪嫌疑人,也有個「米蘭達警告」,提示其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不要忘記遵守規則:你有保持沉默的權力。否則,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的文明因素。應該說,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仰「上帝」的結果。否則,他們可能會追求結果,而放棄過程!

西方人重視程序、重視規則、重視過程,不是不重視結果和目的。因為他們認為,結果本來就不是完全有人來掌控的,而是「上帝」決定的。就如同牛頓這樣人類頂尖一等的科學家,也確信自己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的確也是有限的),他只能知道天體如何運行,卻不能知道天體為何那樣運行,只有「上帝」在主宰著這一切。人把自己該做的事都做好,把自己做不到的都交給上帝,就行了!其實這也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西方人的「謀」,更多地出現在形而上層面!所以,他們容易產生哲學、邏輯學、數學、科學等離「現實」很遠的東西!

西方人做事的目的性是開放性的!很多時候現實的目的性並不明確。只是想爭取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就可以了。而所謂「好的結果」,其實就是一個「自己已經盡力了」的結果。而所謂「盡力了」,就是不犯或少犯錯誤!而所謂「不犯或少犯錯誤」,就是研究制訂出一套科學有效的「程序、規則和方法」,嚴格遵守!最終,這種信念形成為一種人文精神。心理學上,如同馬斯洛所總結的,追求一種極致的「自我實現」!即享受創造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而不是佔有財富的結果!其實,這也可能是西方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源泉。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從前的都是歷史。任何民族歷史文明,都是人類文明。既有其歷史價值,也有傳承價值。但是傳承價值在於有效總結和評估,吸取精華,去除糟粕。只有這樣,才能顯現其真正價值。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任何事物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至少一種的物質、能量或信息的交換或攝入,但是事實的確如此!因此,我們只能這樣做!隔絕就是退化,就是死亡!

2020-08-03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是信仰?信仰分為幾種形態?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什麼是信仰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靠集體建立起來的信仰難以長久,靠集體的信念建立起來的信仰會隨著某個宗教、政黨、組織的解體而煙消雲散。信仰的內容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學信仰、對權利、地位、金錢、聲譽、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時行樂」、「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得過且過」等也是信仰。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關愛,它是人類的一種情緒。
  • 中國人為什麼不需要上帝——「陰陽」思維與古代中國人的信仰
    但是,任何一種信仰體系的形成,除去特定的歷史、經濟因素,還應該到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中去尋找。對中國文化而言,《周易》所打造的「陰陽」思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古代中國人的信仰和生存法則,呈現出異於其他文明的特殊形態。線形思維模式影響下的民族,總是喜歡「刨根問底」和「上下求索」。
  • 我不崇拜上帝,但認同上帝賦予「人人平等」的價值觀,這就是信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淨土,一方聖地,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信仰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會文化,以及不同的價值觀。在西方文明當中,基督教貫穿始終,起起落落的基督教在歷史的長河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by蔡銀兵也有許多人反對基督教,或者有無神論者對此不屑一顧,這些都是個人信仰和偏好,都無可厚非,但我們應該用包容的態度去接納這個世界的文化產物,一個宗教能影響世界
  • 聖經解密:上帝信仰vs阿拉丁神燈
    那麼,很多人就有問題了:既然上帝好像並不能為我們排憂解難,也不能像阿拉丁神燈給我們三個願望,那信上帝做什麼呢?今天我用我個人的人生經歷,來詮釋一下我所理解對上帝的信仰!1、真正的上帝信仰讓我們明白人生苦難的根源!
  • 信仰的真正意義
    科學行為不是信仰,它專注於證據,是一種探索與求證的過程。科學證明,人類的道德源於進化,道德與信仰無關。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這點:在原始社會前期,近親群居,近親亂倫,那時人的智力水平較低,沒有羞恥感。
  • 內容與形式:效法基督的信仰根基
    具體而言,一個基督徒的言行,受制於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現實條件、社會傳統、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之中,如帕森斯在《社會系統》中所說,文化傳統的信仰體系因素與價值取向信仰體系的因素具有「一致性張力」,顯然他們不可能相互隨機變化。
  • 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在歷史和現實中把馬克思主義宗教化的學者並不少見。指摘馬克思主義把資產階級定為罪人,無產階級視為上帝選民,資本主義視為罪惡,共產主義視為千年王國,是一種常見的歪曲和曲解馬克思主義本質的伎倆。馬克思主義宗教化,是把為改變此岸世界而鬥爭的學說,變為憧憬彼岸世界的夢想。理想化為幻想,革命學說變為勸世箴言。   宗教信仰是個人的私事,我們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和宗教信仰有本質區別。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於是,信仰隨即變成了折服,甚至是跪拜和乞討。這種現象似乎不應該是合理的存在,信仰也就是在這種曲解中變了味道。甚至有人認為,不信宗教就是無信仰,好像信仰是宗教的專有名詞一樣,這也體現了宗教對人類信仰的吸引力之強。而實際並非如此,人對外在事物的信奉和敬仰都可稱為信仰,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思想、人、事物以及宗教,它是人類人生觀和價值觀行為表現的一種,有追求則有信仰,只不過信仰有不同而已。
  • 中國社會多神信仰的由來
    基督教和別的宗教不同的地方是:世上的宗教都是人尋找神,基督教恰恰相反,是神尋找人。二者的分野很大,人找神非常難,因為人不認識神,會找錯,認錯,產生多神、邪神,無神論。真神找人則絕不會錯。人類原始信仰一神人在直覺上,就知道有神。不論哪一種民族,都很「神心」,都信有神。這種本能由上帝賦予,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
  •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
    上帝之子或者真主的使者其實就是百姓和上帝或者真主的中間媒介,是負責傳達上帝或真主旨意的。除非有新的使者或者上帝之子出現,否則,宗教的規範是不會變化的。中國人的天道人倫的信仰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形成的。中國的農耕歷史悠久,在漫長的農耕生活中,中國人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便是天氣的變化,與自然作鬥爭便是農耕民族的重要工作。正是在和自然的鬥爭中,形成了中國的天道觀。
  • 什麼是信仰?
    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有信仰是什麼意思?許多基督徒把信仰理解為一種思維活動。如果不在希伯來根源背景下學習妥拉,是很容易有這樣的誤解的。
  • ...如何過真正的信仰生活?——讀薛華的《屬靈的真意》及《上帝永...
    他繞開了20世紀西方哲學和文化傳統的陷阱和行話,直接從一種歷史福音派的立場回應教會及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對於20世紀下半葉流行的思潮,如存在主義、相對主義、實證主義、解構哲學,薛華的作品猶如一劑解毒劑,讓基督徒在理論和生活中看清其思想和生活所處的困境,啟發我們如何在靈性貧乏的時代過真正的信仰生活。
  • 中國人都在信仰什麼?
    2、長大後,信仰李嘉誠、馬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現現實世界的各種殘酷。思來想去,還是有錢好點。那些首富、巨富們,順其自然就成了信仰。於是李嘉誠、馬雲就成了新的偶像。3、上班時,信仰馬克思。敬業、誠信、友善等,為建立和諧社會添磚加瓦。4、下班後,信仰人民幣。
  • 關於信仰
    他們相信主的存在,相信如今的生活是主替他們受刑換來的,相信對聖靈的禱告能被上帝聽到,上帝會幫助他們。他們是正常人,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很難從外表分辨。回來之後我想認真讀一下這三本書,但是一旦持著懷疑的觀點去看,總是覺得很荒謬,我甚至在懷疑我是不是近代那個高聲質疑法拉第的人:電有什麼用呢?為此我查了一些文獻(當然不能否認,存在我所能看的都是別人想給我看的這樣的情況)。
  • 後現代主義與基督教信仰
    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的現實,粉碎了人類自救的神話。首先,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殘酷無情地互相迫害,導致人們認真思考人類的出路在哪裡。納粹在歐洲的集中營、日本人在中國的大屠殺以及其後共產主義國家的極權暴政等等,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深重的烙印。事實證明,科學的發展與理性的思考,無法消滅人類本性的殘暴。
  • 做禮拜:國家的信仰
    根據統計,所有的美國總統都是有宗教信仰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基督教徒。(信仰天主教的甘迺迪可算是少數派了。)也正因為受宗教信仰的影響,美國的外交常以人權為重要的衡量因素。相關資料:從以下所列的一些對美國歷史有影響的美國總統的宗教背景,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勢力在美國政治背後的影響力: 美國第一任總統國父華盛頓認為,美國的獨立是「上帝」的恩典,他曾經說「美國人民比別的國家更有理由承認,『上帝』介入過他們經歷的諸事。美國人不應該忘記,『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的革命時期多次彰顯,全能的『上帝』是我們唯一的保護。」
  • 讀《宗教社會學》有感——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除了人們的生活、精神、性格等方面,還包括對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宗教的存在,宗教是人類心靈的必需品。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極其重大,不管信仰哪種宗教,它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從宗教意義上來說,有團結民族,安撫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利益,甚至在人們的生活中或精神上取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可見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大,值得討論一般。
  • 論雅斯貝斯的哲學信仰
    在這個意義上,哲學思想乃是內在行為,它「訴之於自由,是對超越者的召喚」。基於上述理由,雅斯貝斯斷定,把哲學看作是一門科學或「嚴密科學」,實際上取消了「哲學」一詞的崇高意義,最徹底地背叛了哲學本身①。那麼,哲學到底是什麼?在雅斯貝斯那裡,哲學不是知識的體系,而是信仰的表現,從而哲學即哲學信仰。用他的話來說,「哲學信仰是一切真正哲學思維必不可少的起源」②。
  • 祈福的信仰
    如果撒旦在那場爭戰中勝過了約伯,那麼他企圖誘導人們進入祈福信仰的論調就具有了極強的說服力,而基督徒純潔無私的信仰可能就被視為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了。然而約伯在苦難和試煉之中依然堅定的地信靠上帝,沒有發怨言。他那純潔的信仰在危機之中依然維持下來了。這難道是說為了躲避上帝的審判,定要從上帝那裡獲得什麼好處才要認真地信並且努力成聖嗎?
  • 基督信仰中國化的聖經基礎
    「基督教中國化」是近日叫得最響的口號,但在教會的一些牧者、長執及信徒中間仍有不少疑慮,甚至引起教會及社會分裂的意見。因為對不少信徒來說,中國化目的是否將基督信仰核心扭曲、改變信仰、教義甚至修改聖經?但是對於社會中的非信徒大眾來說,亦有人以為中國化的目的,是否使中國人更容易接受基督教信仰?是否幫助基督教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