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建安22年發生一件大事,導致許多人死亡,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2-18 騰訊網

從曹劉孫三人傳記看,這年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乾了一仗,隨後曹操得到了天子旌旗等一大堆看起來可以造反的東西,並讓曹丕當了魏公國的太子。而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屯下辯,曹操則派曹洪拒守。

看起來這一年沒什麼特別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一年死了八位名人,而且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

——————————————————————

《建安二十二年》

幹、琳、瑒、楨二十二年卒。——《王粲傳》

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七子」之名,最早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曹丕在該文中歷數當時的文壇名流,特別舉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等七人,並評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

漢末三國(184年—280年)這大約一百年的時間,為大眾所熟知的文人是這麼兩撥:建安年間的三曹與建安七子,正始年間的竹林七賢。另外散落的文人還有楊修、禰衡這類因為演義而知名度而比較高的。

陳壽本人不大注重漢末三國時期的文士,故而在《魏書》、《蜀書》和《吳書》都沒有如《史記》《漢書》中類似的《儒林列傳》,更別說如《司馬相如列傳》《楊雄列傳》這樣單獨為一個文士而開的列傳了。

不過《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這一卷可以作為《三國志》的《文士列傳》,該卷標題的王粲、衛覬、劉廙、劉劭和傅嘏等五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文士。當然傅嘏此人不僅僅是文士這麼簡單,其戰略謀劃是類似賈詡程昱一類的人物,在嘉平四年的伐吳方略與平毌丘儉之叛兩次戰爭都有非凡的見解,而治理地方的才能又在司馬芝、劉靖等人之上。傅嘏放在此傳傳末,容易被人忽視。不過此非本篇重點,詳情可查閱此人傳記。

王粲身為建安七子之一,更是被《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讚譽為「七子之冠冕」,而且還留下了對研究漢末三國極為重要的史書《漢末英雄記》,可惜此書如今只有輯本,並無全書,可惜了;而建安七子餘下的六人在《三國志》均無單獨列傳,除孔融外,另外五人的傳記都是附在《王粲傳》之後。

孔融雖然名列建安七子之中,但其實和另外六人都有明顯的不同,他並非曹氏集團下的文人。孔融早年在朝中任虎賁中郎將,後因得罪董卓出為北海相。建安元年北海被袁譚攻陷,孔融出逃投奔曹操,被徵為將作大匠,並遷官少府。不過孔融因為譏諷曹操,比如最出名的就是他對曹丕私納甄姬一事的影射:「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當時聽了並不明白,後來問孔融,孔融應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後來孔融多次侮慢曹操,又對孫權使者有「訕謗之言」,最終在建安十三年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被曹操殺害。

《王粲傳》附的文人傳記除了建安七子的五人外,還提到了同時代的邯鄲淳、繁欽、路粹、丁儀、丁廙、楊脩、苟緯、應璩、應貞、桓威、吳質等人,甚至還提到了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不過都是一筆帶過。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為這些文士補註了較多的史料,可以一觀。禰衡的傳則是在《荀彧傳》的裴注中。

二、是歲大疫

在《王粲傳》的附傳,我們便看到了這麼一句:

幹、琳、瑒、楨二十二年卒。——《王粲傳》

而該傳的傳主王粲呢,也是死在建安二十二年。為什麼建安二十二年死了這麼多名人,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在《武帝紀》建安二十二年只能了解到曹操東徵和增設天子旌旗等事情。

綜合《王粲傳》可以了解到,王粲跟隨曹操出徵東吳,這自然指的是建安二十一年十月徵東吳的那次。王粲是死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而從《武帝紀》可以了解到曹操當時的行軍路線:正月到了廬江的居巢,二月到了濡須口西邊的郝溪,之後在濡須口與孫權作戰,孫權退走。三月曹操撤軍,並留夏侯惇、曹仁與張遼等人居守在居巢。

從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的傳記可以知道,司馬朗當時跟著夏侯惇和臧霸徵吳。到了居巢,當時軍中鬧了瘟疫。而司馬朗親自巡視,發送醫藥,於是自己也得了瘟疫。

答案出來了,是瘟疫。司馬朗因瘟疫死於居巢,而王粲也在當時的行軍路上染病身亡,很明顯也是得了瘟疫。

陳壽《三國志》雖然名為三國(220年—280年),但建安年間無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段時間。然而因缺乏相應的帝紀,即《獻帝紀》,這讓只是淺略閱讀《三國志》的讀者不能知曉。居然在《武帝紀》沒有記載這場瘟疫,然而我們可以從一百多年後成書的範曄《後漢書》的《獻帝紀》查到: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

三、魏吳多故

那當時這場瘟疫有多廣呢?我們從《司馬朗傳》似乎只能知道是在當時廬江郡的居巢發生了瘟疫,故而隨軍的司馬朗與王粲都因此病亡,然而陳琳、徐幹、應瑒、劉楨等四人為何也在建安二十二年病亡了呢?他們幾位當時是否也在軍中呢?

我們從陳琳的《神女賦》可知陳琳也跟隨曹操參加了建安二十一年十月的徵吳,其文有句「漢三七之建安,荊野蠢而作仇,贊皇師以南假,濟漢川之清流。感詩人之悠嘆,想神女之來遊」,我們明白「三七之建安」即建安二十一年,可知此時陳琳也在軍中。陳琳與王粲,可能便是死在了一起。

另外三人,徐幹長年有疾,曹操兩番徵召都不得,故而徐幹於當時不應在軍中。應瑒則未有提及,不過他任五官將文學,是時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的屬下,應當也在鄴城。

而劉楨先是因不敬之罪(在宴會中平視曹丕的甄夫人)被罰勞役在工地磨石頭,後來曹操到工地巡視,見劉楨磨石的時候居然頭都不仰,曹操問道:「石如何」?劉楨以石自喻,跪答道:「石出自荊山元巖之下,外有五色之章,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稟氣堅貞,受性自然。顧理枉曲紆繞,獨不得申。」 、

劉楨意思是說自己就同如這石頭,出自名山,外內具秀。即使如何打磨雕刻,都不能使得自己有所增損改變。曹操當然明白他的意思,聽完後便是一陣大笑,回宮後便免除劉楨的勞役,令他為署吏。

由此事前後我們可以見到劉楨的「魏晉風度」,不折己志,不違初心——也可以知道劉楨應該當時也未有隨軍。

綜上可知,徐幹、應瑒、劉楨三人應當是在鄴城。可見在鄴城地區也發生了瘟疫。我們從曹植的《說疫氣》了解到當時的情況,文中說道:「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每家都有親人死去,每戶都有人在號哭哀泣。甚至有一家死去,一族覆滅的場景。

又「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遭受這等苦難,多是窮苦家庭,而錦衣玉食的人比較少見。建安七子中的這五人可謂是上層階級,不過王粲陳琳隨軍,徐幹常年有疾,劉楨應瑒不知何故,也許是文士的身體素質一般吧?

而曹操於建安二十二年的二月與孫權在濡須口作戰,三月便已撤軍。曹操撤軍的一方面原因是孫權派徐詳請降示弱,另外一部分原因想必也是因為軍中瘟疫。軍中瘟疫盛行,光上層官員就死了三位,而鄴城又死了三位文士,那麼軍士和百姓死亡的人數就更多了。然而史書上只有一句,「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這大約就是歷史的殘酷吧!

那東吳的軍隊有沒有名人死去呢?答曰:有。

據《魯肅傳》記載,魯肅便是死於建安二十二年,時年四十六歲。從本傳可知道魯肅最早是屯江陵,後屯在陸口。魯肅去世後呂蒙也是屯紮在陸口,可見魯肅是在陸口的。陸口在今湖北赤壁之陸溪口,於時中原及北方大發瘟疫,陸口在吳地邊境,距離如此之近。魯肅雖然未到濡須口前去助力,畢竟他是與關羽相持——魯肅於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很有可能也是因為這場大瘟疫。

但東吳還有一人也是死於此年,那便是東吳名將凌統。

凌統在廣大讀者的心目中是一位少年將軍的形象,演義裡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曾經「奮奪父屍還」——其實,他確實是一位少年將軍,因為他來不及老去。從《凌統傳》,我們可以了解到凌統在他父親凌操戰死江夏的時候是十五歲,而那年是孫權第一次徵討黃祖,是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由此我們可以推定凌統的生年是189年。然而《凌統傳》又提到,凌統去世的時候是四十九歲,那麼凌統去世的年份應該是237年。

矛盾出來了,如果凌統死於237年,那為何凌統在215年的合肥之戰之後就再無記載。且孫權於228年便已稱帝,作為宿將的凌統怎麼可能只有偏將軍的官職呢?我們再看《駱統傳》,《駱統傳》談到駱統在凌統死後接管了凌統的兵權(及凌統死,復領其兵),並跟隨參加了222年的夷陵之戰(以隨陸遜破蜀軍於宜都,遷偏將軍)。

可見凌統是死於222年之前的,故去世年齡四十九歲很有可能便是二十九歲的傳錄之誤。唐人許嵩的《建康實錄》也記載了「統為人性好接物,親賢愛士,輕財重義,有國士風。年二十九歲卒」,可見凌統確實是在二十九歲那年死的,而那年正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可見,凌統當是死於建安二十二年的濡須口戰後,那場戰爭中曹軍大發瘟疫,東吳軍隊想是也有感染,故而雙方於當年二月在濡須口初次交戰過後便不再有大戰,孫權更是讓都尉徐詳到曹操處請降,曹操也是看疫病嚴重,看孫權已經給好臺階了,他就答應了。於是,三月,曹操便撤軍了。

凌統去世時年不到三十歲——大家在感嘆周瑜郭嘉不到四十便去世的時候,又有幾人能想到這位被陳壽評為【國士之風】的凌統呢?

四、葬學驢鳴

值得玩味的是曹丕寫給好友吳質的信《與吳質書》,在信中他追思了與建安諸子的感情,說到「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這裡的疾疫明顯指的是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然而他卻沒有提王粲的名字,王粲不是也死於這場瘟疫之中麼?陳琳可能還是與王粲一同死在軍中的,難道他寫這封信的時候想起了,王粲的那兩個兒子是死在他的手上呢?

建安二十四年的九月,魏諷乘曹操與劉備相持於漢中,與長樂衛尉陳禕等人謀襲取鄴城。後陳禕向當時留守的曹丕告密,曹丕誅殺了魏諷,其黨羽受到牽連者數十人。其中便包括王粲的兩個兒子。

《文章志》記載,當時曹操在漢中,聽到王粲兒子身死的消息後,感嘆道:「孤若在,不使仲宣(王粲)無後」。不過按《武帝紀》,魏諷案發的九月,曹操應該是在從長安去洛陽的路上了,而不應該在漢中,因為劉備軍在該年的五月便已經佔領漢中了。

不知道曹丕在處死王粲的兩個兒子的時候,有沒有想起當年在王粲的葬禮上,他呼籲同伴們一人學一聲驢叫,來送別王粲。

因為曹丕說,王粲生前最愛聽驢叫了。

相關焦點

  • 建安十二年,發生了兩件大事,曹操失去一個人,劉備得到一個人
    建安十二年,發生了兩件大事,曹操失去一個人,劉備得到一個人劉備離開曹操的八年之後,也就是建安十二年,這一年的秋天對於曹操似乎來得有點早,而對於劉備來說,冬天快到了,春天也就不遠了,是什麼,讓這兩個三國時期最頂尖的大英雄處於這樣的一種局面呢?
  •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前後相遇兩次60年甲子輪迴!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三國的時間點區分有兩個,有人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算是三國開始時間,還有一個官方認為是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才算三國開始時間,截至公元280年司馬晉滅孫吳,一統天下來看。也因此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五胡亂華是在這個60年輪迴,是庚子年作為開端這個說法也並不過分。稍微了解過五胡亂華那段歷史的歷史迷們,想必都咬牙切齒痛恨吧,那段歷史比起滿清晚年那些喪權辱國的歷史有過之而不及。三國的結束在庚子年,五胡亂華的開端也在這個庚子年。
  •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死了,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也就是說,關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春天,發動戰爭,到了秋天,水淹七軍。襄樊戰役打了大半年的時間。 史書形容當時的關羽用了四個字:威震華夏。 威震華夏咋解釋?全國人民都被關羽嚇到了!這四個字很有意思吧。許都的曹操被震懾了,建業的孫權被震懾了。那麼,成都的劉備呢?被震懾沒有?成都就不算華夏範圍嗎?
  • 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大批名人去世,是巧合還是意外?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219年。雖然此時的漢朝仍舊保有一副空殼子,但其實已經是三國紛爭許久了。這一年的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不少大事。這一年,曹操本來想要圖謀漢中,怎奈又是慘敗而歸。
  • 漢末三國,不平凡的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對漢末三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太多的事。在這一年裡,曹魏、劉備集團、孫吳三方上演了一次次生死博弈。94版三國曹操劇照曹魏集團219年初,曹操的心腹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斬殺,漢中爭奪戰中失利,南陽發生叛亂
  • 當《民法典》遇上三國故事,會發生什麼呢?
    當《民法典》遇上三國人物會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看看01《三國志 魯肅傳》: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肅遺腹子淑既壯,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 三國的統一,為何沒有在建安年間完成?
    經過幾年的兼併戰爭,形成區域性統一,曹操統一北方,孫權穩定東南,劉備坐鎮西南。三國進入力量平衡的時代,三家之間相互不信任,彼此又無法消滅對方。建安年間,沒有一方具備統一的硬實力。曹魏官渡之戰後,曹魏統一北方。但中原地區,經過多年的戰爭,早已經斷壁殘垣。百姓流離失所,田野荒蕪。
  • 歐洲三國發生一件怪事,或成地緣矛盾導火索
    可是在11月6日開始的美國中期選舉將會導致美國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川普轉移內部矛盾,接下來還有什麼招數可用呢?除了戰爭手段之外,還有得選嗎?可以說,川普不顧一切發動戰爭的風險是在不斷加大的。守成的美國霸權與新興國家的碰撞越來越劇烈,可能導致美國鋌而走險。在這樣十分敏感的時刻,歐洲三國卻出現了一個怪事,也可以說是戲劇性的一幕。
  • 6個從鬼門關前走回來的人告訴你死亡後會發生什麼事!
    至於死了之後會如何,很多人認為會在眼前看見一道白光的是什麼,不過究竟真相是什麼,或許我們只能參考一些有過「瀕死經驗」的人來告訴我們了,看看他們怎麼說:1. 就像在看書。 網友@monitormonkey5年前做了一場大手術,他失血過多導致昏迷了幾分鐘,他表示:「我醒來漂浮在一個沒有星星或是光線的空間裡,我不冷不熱,不會餓也不會累,疲倦 ,我知道附近有光明和愛,但我沒有衝動或需求馬上過去,我記得我回憶了我的一生,但這不像蒙太奇,更像是我懶洋洋地翻閱一本書,浮現各種片斷,無論如何,這改變了我的想法,我仍然害怕死亡,但我不擔心死亡之後會發生什麼
  • 12月中旬最後一天 中美俄各發生了一件大事
    12月中旬最後一天,中美俄各發生了一件大事!12月中旬的最後一天,北京、華盛頓和莫斯科,都已經是寒冬,中美俄各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是澳門回歸20周年慶的前一夜。與北京的嚴寒相比,南海之濱的澳門溫暖如春。喜慶的活動,一場接一場。在當天的晚宴上,新華社描述說,在熱烈的掌聲中,最高領導人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有一些話,聽來格外意味深長。
  • 8月24號,中美日各發生一件大事
    8月24號,是8月的最後一個周一,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天,卻在中美日三國之間發生了三件大事,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目前來看,或許這些事件還沒有出現重要影響,但是多年後來看,這絕對會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一刻。創業板發生革命變化8月24日這一天,最令中國股民振奮的消息,應該是18家註冊制的企業完成申購,在深交所正式上市,也意味著科創板即將邁入註冊制時代。
  • 國際局勢正發生巨大變化!關鍵時刻,中美歐各發生了一件大事
    距離2020年結束已經剩下幾天的時間了,很多事情已經塵埃落定,然而絕大部分事情還在「掰扯」當中,尤其是美國轟轟烈烈的大選,川普依舊不認輸。然而就在這個關頭,中美歐再次發生了大事,對國際局勢影響深遠。那麼究竟是哪三件大事?
  • 晨博社20160328:日本發生了一件大事
    (原標題:晨博社20160328:日本發生了一件大事)
  • 這個關鍵時刻,中美俄各發生了一件大事!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美俄各發生了一件大事。確實是影響深遠的大事。每一件大事,都有很多個最,都必將載入歷史,讓無數後人咂摸感嘆!大事一,中國披露了邊境衝突詳情。反正,過去幾天,這是中國人最關心最揪心的話題。
  • 2019年有哪些大事將要發生?你最期待哪一件?
    作者: 房子de那些事兒數據|觀點|政策|資訊|土地|導購|踩盤|法律2019年將有哪些大事你最期待的是哪一件>央視新聞以日曆的形式為您梳理了2019年將會發生的大事一目了然↓↓↓· END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
  • 四川鄉村發生重大命案,導致四人死亡,警方通報來了
    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瑣事太多了,難免會因為哪一點解決的不好,導致雙方相互誤會。雖然兩人之間的距離很近,但是礙於面子上的問題,不好意思當面質問,只能暗地裡較勁。如果在某一天,發生一件事情,從而激化兩人之間的矛盾,在衝動的情緒下,很容易發生悲劇。在9月25號,警方發布出了一則通報。四川瀘州古藺大村鎮發生重大命案,導致4人死亡。
  • 1801年發生哪些大事?愛爾蘭併入英國,俄國吞併喬治亞
    1801年,在我國還處在清朝統治時期。兩年前的1799年,89歲的乾隆帝駕崩,當了四年兒皇帝的嘉慶帝處死了和珅,大權獨攬。1801年在我國的歷史上相對比較平淡,沒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在國外就不一樣了,這一年非常的熱鬧。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昆明新聞路建安公司發生火災 濃煙瀰漫整條路(圖)
    【昆明新聞路建安公司發生火災】今天晚上8時30分許,昆明市新聞路雲南日報社對面的建安公司發生了火災,濃煙瀰漫整個新聞路。news.sohu.com/20141021/n405341490.shtml report 828 【昆明新聞路建安公司發生火災
  • 歷史上的鼠年都發生了什麼?鼠年大事記,為何總是多災多難
    今年(2020年)是農曆庚子年,我們稱之為鼠年。鼠年是十二生肖和甘孜年表的結合。像中國歷史上其他的十二生肖年一樣,鼠年沒有什麼特別的特徵。古人把十二生肖和地球的十二個分支結合起來記錄年份。這種方法被稱為「黃道年」。每十二年是一個周期。每個家子有五個相同的十二生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