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219年。雖然此時的漢朝仍舊保有一副空殼子,但其實已經是三國紛爭許久了。這一年的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不少大事。
這一年,曹操本來想要圖謀漢中,怎奈又是慘敗而歸。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被劉備帳下將領黃忠殺死。此後劉備順利控制了漢中地區,同年稱漢中王。
這一年關羽也沒有閒著,他為了給劉備稱王獻上一份厚禮,於是舉重兵攻打曹魏控制的襄、樊二城。儘管關羽創造了水淹七軍的著名戰績,怎奈後來孫吳橫插一刀,結果弄的關羽是功敗垂成、鎩羽而歸。
劉備取得荊州(其實是荊州地區由劉備的一部分)後,由關羽率軍鎮守。然而就在關羽率兵攻打襄、樊時,孫權卻玩起了趁人之危的把戲。弄得關羽不僅沒有攻下襄、樊,還丟了荊州,最後落得個敗走麥城被呂蒙所殺的下場。三國第一猛將,就這樣走完了他光輝奪目的一生。
沒錯,219年三國第一戰將關羽被殺,還是被孫吳一方的一位二流將領呂蒙所殺。呂蒙的名將之名,我覺得由此而來。不過呂蒙攻佔荊州殺了關羽後,不久便得了重兵,同年也駕鶴西去了。呂蒙殺了關羽,然後也緊跟著病死了。
219年陳群等人勸曹操稱帝,但是曹操沒有那樣幹,第二年也去世了。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為醫聖的張仲景,也在219年走完了他懸壺濟世的一生。
219年去世的還有東漢文學家楊修,因為在曹丕和曹植的奪嫡鬥爭中,站錯了隊被殺。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也在219年去世,這一年司馬防七十歲,算是壽終正寢。
219年去世的還有曹魏的謀士徐奕,曹魏將領龐德。龐德是在關羽攻打襄樊時,誓死不降被關羽殺死的。這一年曹操的兒子曹均也不幸去世,孫權的堂弟孫皎也是219年去世的。孫權趁人之危,派呂蒙攻佔荊州時,孫皎也參與其中。
除了呂蒙和孫皎,這一年孫吳還失去了大將甘寧、謀臣陸績、將領孫賁。而劉備一方呢,除了失去關羽父子,老將黃忠、謀士法正也在219年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這一年曹、劉、孫三方確實失去了不少人才。真可謂是禍不單行,然而這些人的離世,除了巧合更多的還是人為原因造成。關羽父子的死,孫權責任莫大。呂蒙和孫皎之死,肯定也是受攻打荊州所累。雖然最終是打敗並打死了關羽,但是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用盡了吃奶的力氣。
龐德、楊修等人的死也是意外,龐德死於忠義,楊修死於站錯隊。而司馬防等人的死就是天命了,算是一種巧合。
正所謂時也命也,建安二十四年中國歷史上死了不少名人、能人,這一年我覺得可以作為前後三國的分水嶺。這一年之前,曹操、劉備和孫權三方是混戰狀態,但是這一年過後便很快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國是個大亂世,亂世出英雄。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建安二十四年大批名人相繼離世,我覺得既有人為因素諸如戰爭、謀略等,也有巧合的因素,恰巧那些人都在那一年去世了。
人總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了輕如鴻毛,有的人死了重如泰山。像關羽之死,讓後世慨嘆千年,而司馬防雖然生了八個能兒子,但他的離世就有些不溫不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