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2020-12-18 天奇成語故事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

官渡之戰的經過

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袁紹因為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屢次拒絕部屬的正確建議,一再喪失良機,最終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全軍潰敗。

官渡之戰的結果

官渡之戰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曹操出奇制勝,以兩萬左右的兵力擊破袁軍十萬。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徵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併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鬥,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相關焦點

  • 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發生在什麼地方?
    公元200年,東漢建安五年,發生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縣東北)的這場袁紹和曹操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官渡之戰,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劣勢兵力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從此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還會出現三分天下嗎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
  • 孔融一代名流,官渡之戰後,他到底做了什麼,曹操非殺他不可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孔融之死,不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就不是很熟悉了。199年,官渡之戰後,曹操對孔融的態度,已經是急轉直下,最終找了一個藉口,將其殺掉,兩者之間到底存在哪些不能調和的矛盾呢!以前的事情,我們先不說,就從官渡之戰說起。大戰之前,曹操曾經讓謀士分析一下袁紹集團,到底有多少實力。
  • 曹操曾用一句話評價袁紹,官渡之戰,袁紹用4個昏招一一印證
    也正是袁紹的這些特點,才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大敗。官渡之戰,袁紹用了4個昏招,將曹操對他的評價一一印證。昏招一、將審配調回,沒有謀斷官渡戰爭一開打,曹軍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所向披靡。在審配的指揮下,袁軍伏擊成功,大敗曹軍,打得曹操不敢出營。
  • 官渡之戰前,袁紹若是採用田豐的建議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奪青州和并州,後在易京之戰中打敗幽州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天下九州他獨佔冀、青、幽、並四州,版圖和勢力均高居天下群雄之巔峰。後來袁術眾叛親離,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打擊,走投無路之下給袁紹寫信服軟,表示願把「帝位」讓給哥哥。袁紹倒不在乎什麼兄弟之情,但對帝位還是感興趣的,只是袁術至死都沒能到達袁紹的地盤,因為他根本突破不了曹操設在路上的圍追堵截。袁術雖死,袁紹實力卻不減。
  • 袁紹坐擁四州之地,為什麼官渡之戰落得大敗?
    袁紹集團是東漢末年最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之一,也是與曹操集團爭奪北方控制權的重要對手。官渡之戰前,袁紹集團「據四州之地」苴眾號稱百萬,實力超過曹操集團。因此,官渡之戰才作為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而著於史冊。袁紹兵敗官渡的原因,古今學者多有探討。
  • 心胸狹隘的袁紹,為何大敗官渡之戰 給我們的啟示你看懂了嗎?
    官渡戰役的主要戰役是在官渡而打響的,因此而得名。其間還包括:烏巢之戰,白馬之戰,原武之戰等等戰役。官渡之戰也被稱為曹操和袁紹之間的全面戰爭。首先給大家做一個全局雙方的一個簡要分析。袁紹總擁兵11萬,包括步兵和騎兵。而曹操總擁兵數不足三萬。袁紹的主要謀士:田豐,郭圖,辛評。
  • 三國中,如果袁紹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採取養精蓄銳的話,可以拖垮曹操。田豐是一個有豐富的軍事才能的謀士,而且他在戰略上的眼光也很不錯。當時在漢獻帝出逃的時候,田豐就曾建議袁紹迎天子以令諸侯。
  • 袁紹那麼強大,為何官渡之戰後就消亡了?你看看曹操幹了啥缺德事
    等到群雄都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不去管已經落寞的大漢天子,各自割據一方擴展地盤時,曹操在兗州發展實力,袁紹在冀州發展實力,等曹操先後收拾完呂布、張繡、袁術等人,成為中原一帶的扛把子時,袁紹已經拿下了黃河以北的北方,擁有四個州的地盤,手下精銳多達十餘萬,在實力上已經碾壓了曹操。《三國志》的一些記載有不實之處,容易讓人感覺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兵力只有一兩萬左右。
  • 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爭得屬曹家,談談官渡之戰中的情報故事
    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其實,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能以兵少糧缺的劣勢軍隊,打垮兵多糧足佔絕對優勢的袁紹集團,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靠情報。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就和阿康同學一起來看看吧。
  •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回(上)戰官渡本初敗績
    袁紹起兵向官渡進發。夏侯惇向許都求援,曹操起兵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袁紹出兵前,田豐在獄中上書勸諫:「現在應該等待時機,不可以隨便起兵,可能出師不利。」逢紀進讒言說:「主公興仁義之兵,田豐怎能說如此不吉利的話!」袁紹因此大怒,想殺田豐,眾官求情,才保下田豐性命。
  • 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
    因果與心理學: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許攸建議燒了曹操的糧草,袁紹不聽,許攸反投曹操,建議遭操燒了袁紹的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袁紹之所以會敗,完全是敗給了自己的心理,如何解讀袁紹的心理呢?(這也是心裡裝不下比自己有能耐的人)2、他不會預料許攸會去投奔曹操,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這是草率、自大、輕敵)總結: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愚蠢,這完全都是由於他的心理世界所引起的,特別是心裡裝不下比自己有能耐的人,這是一個最危險的心理世界。備註:原創作品!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
    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堅守北方拖垮曹操,那麼袁紹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袁紹有三點不如曹操。第一是袁紹手下的人才質量不如曹操,第二是袁紹本人的能力不如曹操,第三是袁紹的合法性不如曹操。
  • 官渡之戰曹操夜襲烏巢,五千人到底是怎麼打敗淳于瓊的一萬大軍?
    渠水是官渡北面的一條河流,在官渡前方的一段叫做官渡水,是袁、曹兩軍的分界線。部隊過渠水以後,進入袁軍前線陣地。這裡,袁軍兵力部署較多,是一路上最危險的地段。為了迅速通過危險區,部隊開始]央速行軍,儘可能繞開袁軍的營帳走。五千人馬也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即使乘夜行軍,也難以完全掩藏。突然,先頭部隊同袁軍的巡邏隊遭遇。
  • 三國殺文言文臺詞隱藏典故,審配1句話就引發袁紹曹操官渡之戰
    諸葛亮這才告訴他脫身之策,得以保全性命。「收合流散,東據吳會。/策雖暗稚,竊有微志。」很多玩家都知道孫策的激昂臺詞,但是界孫策的常常聽不懂,這句話直接取自於三國志中,因此確實有些生硬。「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審配的臺詞都很有氣勢,而這一句選自於孫子兵法,並且還少了一句「倍則分之」,意思是根據敵我的數量而進行作戰,十倍於敵軍將對方圍殺,五倍於敵軍就強攻,兩倍於敵軍就死戰。
  • 陣斬烏桓單于的白狼山之戰,曹操虧大了?郭嘉:輸贏根本不在戰場
    編者按:曹操一生中打過許多仗,有滿分答卷的官渡,也有騷操作上頭的赤壁,這些戰爭的成敗是非,從曹操本人到史家文人,基本都有定論。但有一場戰役卻很少被提及——白狼山之戰。這場陣斬烏桓單于蹋頓,被認為是「漢以強亡」餘暉的戰爭,後世往往將其歸在「曹操平定北方」的大概念中,作為官渡之戰和平定冀州的延伸。
  • 孫策之死疑點重重,和孫權無關,和曹操有關
    孫權劇照孫權這點說實話做得是很不夠地道,但也只能說是孫權的帝王權術以及有點腹黑,以此來說他是孫策之死的幕後黑手缺乏依據:孫策死的時候是公元200年,時年26虛歲,而孫權呢,當時只有從當時的形勢和日後赤壁之戰的某些跡象來看,孫策之死和孫權無關,倒和曹操有關係,他的幕後黑手很有可能是曹操,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大概分析下。
  • 曹操和袁紹關係解密:從依附到決裂,他們之間都發生了什麼?
    曹操是三國的主角,但他卻沒有帶多少光環,而是一次次險死還生才擁有了莫大的成就。官渡之戰是曹操人生巨大的轉折點,在這之前,出身不好的曹操雖然做出了諸多努力,卻依舊不得不長期依附高門出身的士族領袖袁紹。從起兵開始,一直到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之間都發生了什麼?且看下文。
  • 曹操: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
    192年-200年,曹操的根據地兗州先後遭到呂布、袁術等人的騷擾,苦不堪言,每年至少發生兩次大戰。不僅如此,袁紹就如同達摩利斯之劍,時時懸在曹操的頭領上,使曹操一直處於高壓之下,曹操多次想要放棄創業,讓袁紹收購自己。 終於穩固了地盤,但袁紹卻率大軍來了。雖然我們知道官渡之戰曹操勝利了,但事實上,官渡之戰過程中,大概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陰影,他隨時有崩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