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也正是因為曹操以高超的統軍能力及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原因以絕對的劣勢戰勝了數倍於己的袁紹,兩萬勝十萬,這是歷史上也少有的經典戰役!
既然,此戰關乎到天下的格局,而曹操的兵力不及袁紹的四分之一,那麼我們作一個假設,如果曹操未得命運的眷顧,而輸掉了這場戰役,那麼他的結局會怎樣?北方以及天下的格局又會有何種變數呢?
(筆者上一片文章有提到)其實袁紹有四次戰勝曹操的機會,每一次結局都不太會一樣。
第一種:首先,對於這種力量懸殊的戰役,曹營是有許多人是不看好曹操會勝的,甚至已有不少人給袁紹送去了降書,若袁軍勝,那曹營必然會有不少人叛變到袁紹營中,曹操的領土之前損失一半以上。基本上很慘,但以曹操的梟雄氣質,必定會帶上天子一同撤退,那「挾天子」的形式很難得到改變,而曹操的領土兗州以及徐州會以許昌為中心,陷入與關中相似的戰亂。
而另一位梟雄:劉備則必定會插一腳,與曹操再度交鋒。徐州未完成的大戰也必將打響,而曹操新敗,很難再短時間內拿下徐州,屆時劉備得徐州,曹操得兗州,其餘未參戰的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是以,三分天下,很難實現!當然這是正面交鋒的失利,也是曹操損失最小的一種結局,而其他兩種失敗就不單單是撤退就能解決的了的,而天下格局就更不是他短時間能左右的了。
第二種:袁紹奇襲許昌,若袁紹採納了許攸的建議,分兵偷襲許昌,那麼很大可能會得到天子,再回兵對官渡形成夾擊之勢,(可能有人會說大本營還有)但面對泰山壓頂的防禦戰,我想曹操不可能不全力以赴的!後方只是留守部隊,很難形成有效的牽制!而夾擊之勢一旦形成,官渡不可能守得住。曹操必將全線潰敗,退往他處。因為劉備必定會入主徐州,以其在徐州的聲望,迅速佔領。而兗州將落入袁紹之手,而曹操會有兩個選擇,要麼堅守山東,繼而圖謀劉備的徐州,但天子一日不到手,袁紹必不會放過曹操。要麼經宛城洛陽退往關中,而關中正處在戰亂中,曹操的到來無異於虎入羊群統一關中也是遲早的事,不久後曹操也還是一方諸侯!但前提是能去的了關中!
第三種:袁紹馳援烏巢,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隊伍不對來說是何等重要,而曹操勝利的關鍵便是此次的劍走偏鋒,又遇上了郭圖的圍魏救趙之計,才能成功燒毀袁軍的糧草。但凡有一點偏差,袁紹必不會功官渡,全力馳援烏巢,那曹操的五千輕騎包括他自己則很難脫身,若曹操身死,則官渡無主帥鎮守,也必將被攻破!而戰爭以袁紹大勝結束。河南也將陷入戰亂,曹操的舊部,又是劉備入主徐州,但沒有曹操,將會換成劉備蠶食兗州,袁紹軍糧被燒,很可能會迎天子回鄴城,整頓軍馬!那麼三分天下的格局也不可能會出現。
綜上所述,官渡之戰在僵持八個月之久,曹操的勝利關鍵在於烏巢之火,事實上曹操的實力是不及袁紹的!所以我們的假設只要一條成立,曹操都不可能再執天下牛耳了!但是經過我們分析,就算曹操再怎麼兵敗,只要不死,都有東山再起的可能!雖然劉備能佔據徐州,但早晚都不是他的!因為以袁紹的實力是不可能允許劉備坐收漁利的。
以我們後人的眼光看待官渡之戰,其實是英雄之間的較量,雖然袁紹的硬實力強橫,但他的缺點也是不可忽視的!不論勝敗,袁紹死後都會發生二子奪嫡的內亂!曹操文有曹氏,夏侯氏,文有穎川荀氏,一方諸侯是怎麼都少不了的,袁氏內亂,天子最終還是會落在曹操手中!所以曹操的勝利,是巧合,到更多的是必然。袁氏的覆滅似乎也是宿命!
看官有何不同的見解,不放下方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