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曹操評價他:吾之子房!

2021-01-08 諸史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如今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客觀上說明了這一點。在三國亂世,人才就更重要了。所以,曹操才頒布「唯才是舉」的政策,石破天驚的打破了當時官員選拔傳統。

正因為手下人才濟濟,所以弱小的曹操,才能擊敗兵多將廣的袁紹,從而統一北方。關於曹操手下的人才,想必大家都能說出一兩個,比如郭嘉、賈詡、程昱、戲志才、荀攸、劉曄、司馬懿、荀彧等。

那麼,問題來了,誰才算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呢?對於這一個問題,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會選擇郭嘉!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如今,他更是被封為三國第一智囊!

然而,郭嘉或許才華橫溢,但他有二個短板,即:壽命太短和過於用奇。正因為這兩點,所以他成不了曹操手下第一謀士!相反,另外一個人卻壽命較長,而且堂堂正正的謀劃。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也就是說,郭嘉主要在曹操崛起過程起作用,此後天下很多大事,郭嘉都無緣參與。尤其是郭嘉死了之時,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的故事還沒有完全展開!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稱郭嘉為「奇佐」,卻稱另外一個人為「吾之子房也」!(所謂子房,即漢朝的張良,能夠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沒有張良,就幾乎不會有劉邦稱帝)

顯然,郭嘉善於用「奇謀」,而另外一個人才是用「正」高手!兵法有雲,「以正合,以奇勝」。奇可以勝,但沒有「正」的「奇」,卻幾乎不可能勝!

所以,這另外一個人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此人名字叫荀彧(xun yu)。如果大家詳細看一看荀彧的簡歷,就可以知道此人多麼牛!如果粗略了解他功績的話,重點可以看這四點!

(1)在戰略上,荀彧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最典型的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需要注意的是,荀彧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也就是說,他能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曹操的錯誤!

(2)在戰術上,面對呂布的叛亂,卻能保全兗州三城,使用奇謀將袁紹阻擋在官渡,為官渡之戰創造了有利條件等。總之,荀彧在戰術上,也能做到「奇謀迭出」!

(3)在治政上,荀彧被曹操任命為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沒有一定能力,能幹上「十數年」?199年,曹操打贏官渡之戰後,迅速一統北方,恢復生產之類,這裡面有荀彧的巨大功勞!

(4)在舉薦上,荀彧為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薦。當然,這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即:荀彧有識人之明!

正因為荀彧才華橫溢,無論戰略戰術,還是治政薦人上,成績都非常顯著,所以曹操才稱他為「吾之子房」!事實上,在三國時代,荀彧也被稱為「王佐才也」,「王佐之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王佐之器」,不僅僅需要有高明的戰略戰術,還需要能治政、能識人、懂外交、懂宣傳.....總之,應該是一個通才,可以全方位的幫助別人。諸葛亮、郭嘉等人都有短板,所以只能算高級謀士!

所以,三國第一智囊的稱號,應該給予被低估的荀彧!後來,因為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被調離中樞!212年,50歲的荀彧憂鬱成病而死。遺憾的是,或許是荀彧低調,或許是歷史不太重視他,所以「哥不在江湖了,江湖就沒了他的傳說」,直至今天,真正了解他作用之人,少之又少!

相關焦點

  • 荀彧,在早期依靠在曹操麾下的時候被稱之為「吾之子房」
    即使說曹操並沒有統一天下,但是他的戰績也是眾所周知的,他當時在世之前,曾為北方建立了穩定的基礎,當然了一個人想要成功,那他的身旁一定是少不了許多能人們的幫助,曹操也不例外。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來解一下曹操麾下的大將和功臣,這些人在開創曹魏的道路上,貢獻極大,立下了許多的豐功偉績,但是也有貢獻的多與少,那麼在曹操建立曹魏的時候,功勞最大的開國名臣都有誰呢?
  • 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能在《九州劫》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三國之中要論哪一國謀士最廣,還要數魏國為上佳,而在魏國的眾多治臣謀士之中卻有一人超脫於所有人之上,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比作張良,此人也與他的侄子和賈詡合傳為曹操首席三大謀士,甚至被曹植譽為"冰清玉潔",此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荀彧荀文若
  •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不忘漢節,因此而死
    荀彧,字文若,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霸業的首席功臣。荀彧出身名門,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荀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名門望族。史料記載荀彧「為人偉美」、「瑰姿奇表」,且被稱為「王佐之才」。後來司馬懿評價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 他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為何曹操送他一空盒子,他便自殺了?
    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謀能應機,居中持重,得到了曹操無比的重視和賞識。他,便是荀彧。荀彧是荀子後人,具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將荀彧比張良。那張良何許人也?此人是漢初三傑之一,助劉邦建立漢朝,助劉盈保住了太子之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功臣,被譽為「吾之子房」,為何卻被害死
    212年,曹操徵討孫權時,要求漢獻帝派荀彧到前線勞軍。當荀彧來到前線時,曹操趁機將其留在軍中,免去荀彧為尚書令的職務,任命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在曹操率軍南下後,荀彧被迫服毒自盡,終年五十歲。當年,曹操曾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為何卻又將其害死呢?
  • 這個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功臣,才是真正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曹老闆聽說了就不開心了,謀士程昱獻計說:如果老闆想把這個人挖過來也不難,徐庶是個孝子,你派人把他老媽接到許昌總部,再仿他老媽的字跡寫信讓他來許昌總部報導,他絕必會來的。"果不其然,徐庶看到老媽的信哭得眼淚汪汪,就拿信找劉備辭行。畢竟老闆跟老媽比起來,還是老媽比較重要。劉備見信也開始哭,強留徐庶敘了一夜基情。第二天,劉備在城外給徐庶餞完行之後。
  • 他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也是漢室堅定捍衛者,其死後曹操才敢稱王
    都說創業維艱,曹操創業的道路上離不開謀臣武將的幫助,這時,一位名叫荀彧的人走進了他的人生。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他曾因戰亂,率宗族逃到冀州避難,這也正是袁紹的地盤。可是,他和袁紹交談後,發現其不是成大事的人,於是投往曹操麾下。荀彧為曹操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也正是他建議迎奉天子,使得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面對來自袁紹的威脅,荀彧建議曹操先破呂布,再圖袁紹。
  •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縣各上其縣中豪傑若謀士、居大夫重厚,口數多少——《墨子·號令》謀士這個詞在古代的時候專指一類人,中國古代將民分為四種:士、農、工、商,讀書人一直是排在最前面的,讀書人一般都想考取一個功名,這樣就能輔佐君王成就一番事業。
  • 此人是曹操最為器重的謀士,為何在歷史上卻沒有什麼記載
    關於曹操對戲志才的器重,《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還有一段記載:「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也就是說,荀彧先是向曹操推薦戲志才,戲志才去世後,荀彧才向曹操推薦的郭嘉。
  • 諸葛亮為何不投曹操?看了這四個人,就知道他選劉備才是明智之舉
    毫無疑問,他是個惜才之人,絕對不會不想要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據傳,曾經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卻都失敗了,是否有這麼一出,咱們不去深究,回到最初的問題,即便曹操不曾去請諸葛亮,他腦子這麼好用,也應該要選一個相對的「明主」啊,從劉備最終的結局來看,他似乎並非「明主」,不是嗎?其實還要從曹操身邊的4個人說起。是哪四個人呢?
  •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麼評價曹操的,為什麼說他故意把曹操給貶低了?
    劉淵距離曹操生活的時代不遠,所以他對於這位魏武帝充滿了欽佩之情。劉淵說:「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他把曹操與漢高祖劉邦相提並論,而且認為若為大丈夫,就必須向他們倆學習。而同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李世民對於曹操的個人能力,也並不能充分認可,他說曹操是:「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 「三國」謀士之謀劃天下,荀彧勸曹操「奉主上以從民望」
    袁紹謀士沮授,在東漢初平元年為袁紹獻策「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這樣做的目的是「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曹操謀士毛玠,也在東漢興平年間給曹操出謀劃策「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 、畜軍資」,這樣做的目的是「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反觀那些曾輝煌一時的人物,如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等,皆是不善用人才之人。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們相繼走上敗亡的道路,被歷史洪流無情地淘汰。所以能善用人才,不但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蓋棺論定時,也會成為後世評價的標準之一。劉備不就是因為禮賢下士,而最終贏得後世美名的典範嗎?
  •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徐庶聽說劉玄德仁義之名後,前往投奔。因其母親在老家被曹操擄獲,藉此要挾徐庶,徐庶不得已才離開劉備,投入曹操帳下,在《三國演義》中,他深恨曹操用其母親要挾他,並因此害死了他母親,於是進曹營之後,一言不發。如果徐庶赤壁前夕,勸降劉備時,不再回到曹營,會對三國歷史造成什麼影響呢?
  • 曹操的謀士那麼多為什麼只殺孔融?
    此前,我一直對孔融十分敬重,因為他敢於對曹操進行言辭上的直諫。讀了《後漢書·孔融傳》,我很奇怪孔融這麼一個謙虛的人在五十六歲的時候為什麼會被曹操殺? 心中突然間產生許多疑問。 在曹操身邊有這麼多的謀士,他沒有殺一個,唯獨殺孔融。
  • 曹操VS劉備:誰是更好的老闆?
    一、軍事PK三國之世,以亂為先。為誰效力,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保命。因此,老闆軍事水平的高低,可以作為考量的第一要素。曹操的水平,不用多說,毫無爭議的三國第一人。劉備水平差,主要是前期留下的印象:被曹操攆著打,汝南、當陽接連大敗,只靠著周瑜火燒赤壁才勉強奪取荊州成鼎力之勢。怎麼看都不像懂兵的人。但事實上,除了曹操外,劉備打別人,那是一打一個贏的常勝將軍。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
  • 曹操曾用一句話評價袁紹,官渡之戰,袁紹用4個昏招一一印證
    也正是袁紹的這些特點,才導致了官渡之戰的大敗。官渡之戰,袁紹用了4個昏招,將曹操對他的評價一一印證。昏招一、將審配調回,沒有謀斷官渡戰爭一開打,曹軍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所向披靡。在審配的指揮下,袁軍伏擊成功,大敗曹軍,打得曹操不敢出營。
  • 曹操手下的謀士,坑了曹操很多次,但是最後結局不錯
    在三國裡面我們都是知道曹操的手下有很多的謀士的,而且這些謀士都是很強勢的存在,而曹操也是因為他們變得逐漸的強大起來,但是同樣的,有厲害的那也就有一些坑貨了,而曹操手下也是有一個坑貨的,但是他比袁紹強的就是這些坑貨裡面袁紹是重用,而且袁紹手下是很多,曹操是只有一個但是沒有太重用他,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漢朝的國輝對得起士子的心,要光復漢室
    而荀彧這個人太忠心耿耿了,雖然他像關羽一樣忠於漢室,但是他最初以為曹操只是一個能夠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他所謂的大業就是興復漢室。和諸葛亮,劉備他們都是同一個心願的,但是後來曹操就改變了自己的心思,有點自己想要當皇帝了,只是沒有做出這一步,讓他的兒子去做了皇帝,這一點荀彧是看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