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空間,小濱中外故事漫談。
荀彧,字文若,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霸業的首席功臣。荀彧出身名門,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荀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名門望族。史料記載荀彧「為人偉美」、「瑰姿奇表」,且被稱為「王佐之才」。後來司馬懿評價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荀彧高瞻遠矚。當初他為躲避戰亂來到冀州,成為袁紹手下的一名謀士,袁紹奉荀彧為上賓。但荀彧看出如日中天的袁紹難成大事,毅然離開袁紹投奔實力遠不及袁紹的曹操。曹操見荀彧到來輔佐自己,十分高興,稱荀彧「吾之子房」。
荀彧為曹操舉薦賢才,其帳下五大謀士一人為賈詡,一人為荀彧本人,剩下的荀攸、郭嘉和程昱都是荀彧舉薦。除此之外,還有陳群、鍾繇等人,這些人為曹操成就霸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袁紹要攻打曹操,孔融以袁紹兵多將廣,謀士才能出眾為由,主張不戰。荀彧與孔融爭辯,將袁紹手下謀士將領的缺點一一道出,主張力戰。最後,曹操力排眾議,採納荀彧意見;官渡之戰時,荀彧為曹操留守許都,提供糧草支援,但是曹操經常寫信給荀彧,各種重大決定都要問詢荀彧的意見;後來曹操南徵荊州、江東,亦留荀彧守許都,可見曹操對荀彧的信任、倚重。
荀彧是曹操最為倚重的親信大臣,任尚書令,居中持重、處理軍國重事達十數年之久;官至侍中、光祿大夫;又封萬歲亭侯。曾經曹操要授予荀彧三公之職,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但是,當曹操野心暴露,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是大臣的最高禮遇)時,荀彧說:「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的反對不僅朝野震驚,就連曹操本人都是萬萬沒想到,「曹操聞言,勃然變色」,曹操因此記恨荀彧。
荀彧盡心輔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漢室。現如今,荀彧嘆曰:「吾不想今日見此事!」。「操聞,深恨之,以為不助己也」,荀彧從此遠離曹操集團核心。
曹操興兵下江南,命荀彧同行。荀彧知道曹操想殺自己,託病留在壽春。曹操命人送一盒食物給他,盒上有曹操的親筆封記。荀彧打開來看,裡面並無一物。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於是服毒而亡,年僅五十歲。事後,「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諡曰敬侯。」
本文由《小濱中外故事漫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