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2020-12-17 山鷹YZF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鬼才郭嘉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讓曹操對他讚不絕口呢?

第一:郭嘉很有遠見。說到郭嘉很有遠見想必大家都不相信。早在曹操奉旨徵討袁術時,天下諸侯沒有一個來幫忙的,只有劉備來了,這個時候郭嘉就提醒曹操,劉備此人胸懷大志不願屈居於人下,以後必定是主公的大敵,最好能控制住他。在曹操官渡之戰之後,孫策正好平定了江東,這時候郭嘉意識到江東對於曹操威脅不容小覷了,穩定北方之後,曹操下一個戰略目標應該是江東地區,郭嘉就跟曹操說過不能小覷江東實力,可是在郭嘉死後,曹操過於驕傲膨脹,最後導致赤壁之戰的失敗!由此可見郭嘉是很有遠見的!

第二:郭嘉總是關鍵的時刻支持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前夕,曹操和手下商議還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袁紹決戰,這個時候郭嘉站出來提出了《十勝十敗論》頓時給了曹操與袁紹決一雌雄的決心,讓曹操看到了戰勝袁紹的希望,也穩定了曹操內部軍心,最終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來官渡之戰勝利之後,北方並沒有完全穩定,北邊的烏桓一直對曹操虎視眈眈,曹操想徵討烏桓,但是由於當時官渡之戰之後兵疲馬乏,切路途遙遠,後勤保障補給運輸困難,士兵水土不服,不應該徵討烏桓,手下都反對,這時郭嘉站出來支持曹操徵討烏桓,他認為這個時候的確不是最佳時機,但是我們就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出兵奇襲烏桓,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

第三:郭嘉很年輕。郭嘉當時在曹操的眾多謀士當中算是年齡比較小的一個,但是論起才華一點也不比和曹操同輩的荀彧、程昱和賈詡差,而當時在曹操帳下想郭嘉這樣的年輕一代的軍事天才好像沒有,曹操素來愛才之心,也知道要大力培養年輕一代的謀士的重要,一統天下不能靠一群老傢伙,於是曹操有讓郭嘉輔佐他兒子成就大業的意思,所以對他各外的器重!

從以上三點分析,說明了曹操為什麼這麼器重郭嘉的原因,郭嘉善奇謀,隨機應變、料事如神,敢出奇招,民間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所言非虛,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說過,唯奉孝為能知孤意,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見,在曹操心裡郭奉孝何等重要!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名字最好聽的五位三國謀士,周瑜第5,郭嘉第2,第一無人不服
    5、名字最好聽的五位三國謀士,周瑜第5,郭嘉第2,第一無人不服,周瑜,字公瑾,都知道周瑜長得很帥,名字也很好聽。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陰謀家,尤其是他的隱忍能力可以說是三國第一。司馬懿早年的時候就開始在曹操的手下做事,不過司馬懿卻一直低調做人,這讓曹操都沒有注意到他的野心。直到曹芳繼位的時候,司馬懿才開始發難,一舉奪取了曹家的天下。
  • 三國鬼才郭嘉死前囑託了曹操一句話,可惜曹操一時猶豫,害了魏國
    三國鬼才郭嘉死前囑託了曹操一句話,可惜曹操一時猶豫,害了魏國三國時期,曹操的手下能文能武的賢才有很多,其中有一個人對他的幫助最大,這個人就是被稱為鬼才的郭嘉,可以說沒有郭嘉,曹操還真的不能統一北方,在郭嘉臨終前囑託了曹操一句話,而曹操就是這一時的猶豫
  • 三國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司馬懿第四,諸葛亮第三,第一無人能敵
    三國是一個亂世,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出來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來了呂布、關羽、張飛這樣大將,今天,我們要來聊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聊聊三國時期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在說謀士之前,先明確是一下,謀士和輔臣之間的區別。謀士是指給主公出謀劃策的人,輔臣是除了會說,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處理能力的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謀士,只出謀劃策的那種。
  •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
    謀士實際上也是讀書人,不過不巧的是因為各種原因,這些人不能走仕途,但是又有著滿腹的才華和抱負想要施展,於是就有了謀士這個職位。前言謀士實際上最興盛的時候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百家爭鳴,謀士因為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長,因此也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到了三國時期,謀士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歷史的走向也是因為這些謀士而改變,所以三國時期依然有很多優秀的謀士。
  • 鬼才郭嘉 跟對人做對事才能有所成就
    其實不然,在三國時代,既懂戰略,又懂戰術的郭嘉,往往奇計百出,算無遺策,可是個獨一無二的鬼才。郭嘉謀戰略不輸荀彧,定戰術不輸荀攸,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全才,令人遺憾的是他英年早逝,未來得及給三國歷史寫下濃重的一筆,就如流星般划過天際。
  • 此人是曹操最為器重的謀士,為何在歷史上卻沒有什麼記載
    關於曹操對戲志才的器重,《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還有一段記載:「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也就是說,荀彧先是向曹操推薦戲志才,戲志才去世後,荀彧才向曹操推薦的郭嘉。
  • 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曹操評價他:吾之子房!
    在三國亂世,人才就更重要了。所以,曹操才頒布「唯才是舉」的政策,石破天驚的打破了當時官員選拔傳統。正因為手下人才濟濟,所以弱小的曹操,才能擊敗兵多將廣的袁紹,從而統一北方。關於曹操手下的人才,想必大家都能說出一兩個,比如郭嘉、賈詡、程昱、戲志才、荀攸、劉曄、司馬懿、荀彧等。那麼,問題來了,誰才算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呢?對於這一個問題,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會選擇郭嘉!
  • 三國中最令人惋惜的幾位謀士!周瑜戲志才榜上有名
    戰場成就英雄,也會滅殺英雄,恰好三國便是這樣一場戰爭,一場群英薈萃的大舞臺。在這個時代,謀士如雨猛將如雲,不禁讓人眼花繚亂,激情澎湃,有的人功成名就,留名千古,有的人功敗垂成,而在這些人傑中,有那麼幾位謀臣,著實令人惋惜。
  • 這些人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誰更厲害?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68,閱讀約3分鐘三國時期有很多謀士。關於誰是第一顧問和他們的級別有一場辯論。比如"郭嘉未死,臥龍未出",大家都知道"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那郭嘉是誰?
  • 《三國演義》鬼才郭嘉與奇才諸葛亮,將死之際都想殺一人卻沒殺成
    我是原創作者唐春容99,定期給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對三國理解的原創作品。三國時期,天下動蕩不堪,也正因為這樣可謂是才人才濟濟,其中出了許多足智多謀的謀士。好比劉備旗下的軍師諸葛孔明和曹操帳下的鬼才郭嘉,這兩人是三國期的曠世奇才,每一個決定都影響著歷史的朝向。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207年,曹操在徵伐烏丸時,他的謀士郭嘉病逝,享年38歲。郭嘉死後,劉備經徐庶、司馬徽推薦,三顧臥龍崗,請出了諸葛亮。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為曹操提出的計謀,就明白了
    在三國人氣比較高的幾個角色裡,包括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作者羅貫中無不使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人物的事跡和性格,然而郭嘉的走紅,卻多少有些意外,作為曹操帳下一名最重要的謀士,但是他在37歲就已經去世,而且描述也非常少,卻能夠吸引大量的粉絲。
  • 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的?
    一說起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最後的結局是晉統一了三國。對於三國中的魏國,在曹操的統治下,獨霸一方。實力應是三國中最強的一個,之所以如此強大,必定離不開曹操身邊的的能人異士。而郭嘉和司馬懿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他們二人同為曹操,為魏國做事,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
  • 郭嘉:我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 就是害怕曹操的女兒 因他是我老婆
    三國是一個少什麼不少英雄的時代,有人說時勢造英雄,何嘗又不是英雄造時勢,如果說三國武將誰最出面,當然是呂布、趙雲、典韋、關羽張飛等人了,如果問謀士誰可以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那麼要有一大票人,吳有白衣謀士陸遜,一把火燒燒的劉備沒脾氣了,蜀有諸葛亮,一首《隆中對》已經是「為出山,已知天下三分
  • 此人堪稱曹操最鐵兄弟?地位遠超鬼才郭嘉,最後卻慘烈戰死!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曹操一生閱人無數,不少人的死令他悲痛不已,比如郭嘉之死,對曹操打擊很大,但要是從真實感情來說,郭嘉的死,曹操只是惜才而已,為自己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幫手而痛心,但要說真的令曹操發自肺腑的傷痛,終生念念不忘之人,非鮑信莫屬
  • 三國殺曹操五大謀士技能名稱的來歷及歷史典故,你知道幾個?
    曹魏首席謀士(主持戰術方向),一生十二奇策,助曹氏平天下。荀攸作為曹軍的謀主,跟隨曹操幾乎在每一場重要戰役作戰,攻張繡曹操不同意他的意見,幾乎大敗。之後每計必從。水淹下邳破呂布。官渡之戰更是奇策迭出,先是以運動戰襲殺顏良,再以利誘策略一舉斬殺文丑,後又用計破襲袁軍運糧隊,並又在緊要關頭看準許攸和張郃的先後來降可信。荀攸實為官渡之戰的第一功臣。後擔任魏公國的尚書令,為大魏元勳。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他是第一?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都說時勢造英雄,所謂英雄,並不僅僅就是指上馬打仗的名將,還有智計百出的謀士,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三國時期排在前十的謀士。第十:陳宮曹操身邊謀士眾多,要想脫穎而出,需要非常大的本事,而荀攸則在他的智囊團中被稱作「謀主」。活捉呂布,設計殺顏良、文丑,荀攸的計謀非常多,據說他生前還提出了奇策十二計。
  •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徐庶赤壁前夕,勸降劉備時,不再回到曹營,會對三國歷史造成什麼影響呢?二、徐庶離開對曹操陣營的影響徐庶本是被曹操挾迫,才進入曹營的。但他進入曹營之後,一言不發,未獻一策。可以說,在曹操一方,是透明人,是雞肋的存在,即不能為自己所用,還得花錢糧養著他。
  • 三國時期呂布死後,陳宮為什麼不選擇投靠劉備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人才輩出,謀士成雙。說到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肯定會想到臥龍鳳雛,鬼才郭嘉,冢虎司馬懿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一個人,他曾經和曹操曾經一起出逃,最後分道揚鑣,曹操曾經多次招募他,他卻執意一死了之,這個人就是呂布的謀士陳宮,他一心輔佐呂布,卻因為呂布思想上的稚嫩幼稚最後慘死。那麼陳宮要想成就大業為什麼在徐州的時候不選擇劉備呢?非得要一死了之呢?
  • 天生鬼才郭嘉與天生奇才諸葛亮——黃杰
    ,出仕曹操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當時的郭嘉是27歲,而很巧,諸葛亮出仕劉備的年紀也是27。三、謀功為高,成績輝煌無論是郭嘉還是諸葛亮,他們出山後都對自己集團做出了巨大貢獻。當赤壁之戰戰敗以後,曹操曾痛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對郭嘉的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