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參加了學校的單詞拼寫比賽,叫Spelling Bee。哈哈,名字特形象,「拼寫小蜜蜂」,要取得好成績,還真的像小蜜蜂一樣勤奮。Spelling Bee大賽最早成立於1925年,一年一度,在美國非常流行,是個全國性的比賽。不過要參加全國的比賽,得先過關斬將,過了班級、年級、學校、學區、州好幾道關卡才有資格。
今年是第一次嘗試參加這個比賽,準備階段可是搞得雞飛狗跳,自己著急忙慌地臨時抱佛腳不說,還時不時逮我和逃爸來幫他做「模擬測試」。雖然最後還是很遺憾地沒出學校的線(整個學校只選一人),但準備過程和參賽經歷都非常有意義,所以特意來和大家分享。
首先說說單詞的重要性。我們這代人肯定是高度認可的,畢竟當年學英語就是一路背單詞背過來的,大學的四、六級考試,後來想要出國讀書工作的同學估計還考過託福、雅思、GRE …… 幾乎每一次考試,都離不開背單詞。
反倒是現在,英語學習在低齡孩子中越來越普及,各種「先進的」學習方法、理念橫飛,再加上咱們當年背單詞背得太苦,漸漸地出現一些「矯枉過正」的聲音,認為學英語其實不需要刻意背單詞,有更輕鬆的方法,樂顛樂顛地就能把英語學好。這靠譜嗎?
肯定不靠譜,不背單詞,啟蒙入門階段尚可混過去,但肯定不能把英語學好。單詞量小會造成兩個後果:
1. 沒法用英文做深層次的溝通。日常交流所需的詞彙不多,但涉及到一些有深度的討論,比如哲學、科學、歷史、倫理、文學等等話題時,往往會被陌生的單詞卡住,或者聽不懂,或者說不出來;
2.學問做不下去。因為在閱讀上就被卡住了,網絡上流傳著一則關於「不背單詞」後果的段子,很是貼切~
這點上英文和中文的難度相當,但難的方向不同。咱們中文字不多,但往往一字多義,依賴語境、意境的情況非常普遍,在理解上很困難。英文的表達相對精準,但導致的結果就是單詞量巨大。舉個例子,同樣是「鬍子」,鼻子下面的鬍子叫moustache,下巴鬍子叫beard,貓的鬍子叫whisker…再有咱們中文造詞很聰明,比如我們一聽到「啥啥魚」,儘管不一定認識,但肯定知道是一種在水裡遊的生物,英文卻很無釐頭,鯨魚叫whale, 鯊魚叫shark,三文魚叫salmon,金槍魚叫tuna…相互間毫無關聯。
所以要學好英語,背單詞是必須的,對美國孩子同樣如此。Spelling Bee比賽就是比拼孩子的單詞拼寫能力。
比賽分好幾輪,每一輪都有一個參考單詞清單,比賽的部分單詞會從清單裡抽。班裡,年級的比賽範圍比較窄,只需要參考該年級的單詞清單即可,越往上走範圍越廣。比如參加學校這輪的比賽時,就得把1-8年級的單詞清單全背了,我隨便抽一些給大家看看,是不是有好些都不認識?
比賽形式很簡單,但非常嚴苛,是零容錯率的考核。主持人讀出一個單詞,因為很多單詞的發音是相同的,所以選手可以提問單詞的意思、詞源、例句(最多這三樣),然後需要根據這些信息準確地、一次性地報出該單詞的拼寫。什麼算一次性呢?比如主持人說「apple」, 選手就得準確無誤地說出「a-p-p-l-e」,每個字母中間可以有一點小停頓,但不能回退,不能重來,比如不能說」a-p-b,oh sorry, I mean a-p-p-l-e」,只要出現一個錯誤的字母,就會直接被淘汰。所以這個比賽不但考驗孩子的單詞功力,還很考驗賽場經驗和心理素質。
另外,除了有可以事先準備的清單,還有很多額外的單詞,沒法專門準備,得靠平時積累,除非能把整本字典都背了。參加學校那一輪比賽時我在現場,開始我也試著在心裡默默跟著拼寫,到後面單詞越來越難,就完全是聽天書的感覺了。
咋一看這個比賽有點過分嚴苛,就像我們考「茴香豆」的「茴」字該怎麼寫,而且筆畫順序還一點兒都不能出錯一樣,在手寫機會已經非常少,絕大多數電腦軟體也能智能糾錯的現代,追求準確單詞拼寫的意義何在?
講真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比賽在美國如此流行,但華人孩子卻很少參加的原因。每年學校裡都有這個比賽,但也就今年,正好那段時間比較有空,才想起去參加一下。我們的文化對「死記硬背」這事是不太感冒的,我們更喜歡的是「動腦筋」。但從這次的準備經歷來看,除了突擊強化記憶了很多單詞,他最大的收穫是,懂得了有些事必須得下苦工夫,沒有捷徑。即便有,也是在積累中慢慢琢磨出來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為單詞不但要認識,知道含義,還要準確拼寫,所以每個單詞他都手寫了好多遍:
參考清單的單詞都搞定之後,額外的單詞怎麼記?自製單詞小卡片,一面是單詞,一面是單詞意思,這樣的小卡片整了一大堆:
整理前綴、後綴、詞根:
另外他以前很少關注一些外源詞的發音拼寫規律,就是那些詞源為非英語的單詞,例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等等,趁著這個機會狠狠補了一下,發現非常有趣,每門語言都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發音和字母對應規則。比如不少源於西班牙語的單詞,j是發[h]的音,例如墨西哥菜中那種很常見的煎餅卷肉,讀起來是fa-hi-ta,但拼寫卻是fajita;而不少源於法語的單詞看起來是以let結尾,比如芭蕾ballet,菲力牛排filet,卻是發lei(累)的音,讀起來挺優雅的……
比賽那天他們的校長也在,賽後我和他聊起了這個比賽的意義。校長也說到,儘管目前已經有很多工具可以代勞準確拼寫單詞這個技能,但英文這門語言的基石就是單詞,閱讀、寫作得建立在掌握大量單詞的基礎上,甚至了解整個歐美的文化歷史也得依賴於單詞的積累,因為英語本身就是源於很多種歐美古語言…他們通過Spelling Bee比賽,還有整個學校對這個比賽的重視,調動孩子背單詞的積極性。
同時他也談到一些背單詞的方法,對於美國本土的孩子,還有已經在美國生活了好些年,類似這種情況,就完全可以往詞源方向去鑽,捧著字典去啃;但剛移民過來不久的國際生,比如學校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學校為非英語母語的孩子提供的一種輔導program,到美國時也上了一年)裡的孩子,更建議以場景式、語境式去學習和積累。我覺得很有啟發,這方面我再多收集些材料,下次和大家好好聊聊。
每個孩子都需要找到和自己的英文水平匹配,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背單詞,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要學好英語,背單詞絕對少不了。而且,單詞量要靠長期積累,這也是從這次比賽中懂得的,賽前他準備得很努力,突擊爆發力很強,但冰凍三尺非一曰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