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止,還伴有低燒,這樣的症狀可能不是新冠肺炎引發,而是肺結核「作祟」。3月24日是第25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我國宣傳主題是「攜手抗疫防癆、守護健康呼吸」。中國疾控中心提醒,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的情況下,應警惕另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
疾控專家表示,當前,大家不能一味地只關注新冠肺炎疫情,而忽視了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根據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公布的2020年1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通告,肺結核以2238例報告發病人數位居當月甲、乙類傳染病首位,可見,肺結核依然是廣大群眾需要警惕和關注的疾病。
肺結核與新冠肺炎同屬呼吸道傳染病
疾控專家提醒,肺結核與新冠肺炎同屬呼吸道傳染病,存在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兩種疾病都有咳嗽、發熱、肺部感染症狀,傳播方式都以呼吸道飛沫傳播為主,病人都需要戴上口罩,主要收治醫院都是傳染病醫院等。
值得一提的是,患上肺結核,也可能出現與新冠肺炎初期類似的症狀。肺結核不僅會對肺部造成損傷,治療時間更是長達6個月至8個月。希望公眾能加深對這兩種疾病的認識,學會鑑別,做好防護——
從疾病定義來看,肺結核是人體肺部感染結核桿菌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我國發病、死亡人數最多的重大傳染病之一。新冠肺炎是人體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
從常見症狀來看,肺結核以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為常見症狀,此外,還有低燒、夜間盜汗、午後發熱、胸痛、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新冠肺炎以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
從傳播途徑來看,肺結核的傳染源主要是病原學陽性的肺結核患者,患者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將結核菌播散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即可能受到感染。新冠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傳播方式主要以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為主,特殊情況下存在氣溶膠傳播。
從易感人群來看,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不一定發生結核病。發病主要與感染結核菌的數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體抵抗力的高低有關,若結核菌毒力強而身體抵抗力又低則容易發生結核病,像愛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病人、塵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發病的人群。新冠病毒潛伏期一般為1天至14天,多為3天至7天,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
人群密集處戴口罩可減少疾病傳播
疾控專家提醒,當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及時進行自我隔離,並前往發熱門診就診,進行流感、結核或者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目前,國家免費為活動性肺結核病人提供四種一線抗結核藥品和部分檢查。如按醫生要求規範全程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但切記不要盲目就醫或者隱瞞病情,此舉不但會導致延誤治療,更會傳染他人。
肺結核與新冠肺炎共同的防控要點為: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掩口鼻,人群密集處戴口罩可以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此外,日常生活要作息規律,飲食健康,勤洗手,多通風,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
專家提醒,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集體生活單位是人群密集區,一旦發生肺結核,極易造成蔓延,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暴發流行。因此,當集體生活環境中出現肺結核病人,首先要將病人送至結核病定點診療醫院並接受正規抗結核治療,其次對其密切接觸人群進行必要的篩查,如發現異常,應及時進行診療。
集體生活中發現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應立即開展其密切接觸者排查,並指定場所集中隔離14天觀察,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對患者曾活動場所開展消毒。
文圖來源:中國疾控中心、貴陽市疾控中心
(《咳嗽低燒 也可能是肺結核「作祟」》由貴陽日報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