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秋招正如火如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競爭激烈,崗位收緊,不少畢業生身陷求職困境。為進一步做好2020年秋招工作,解決畢業生的實際困惑,11月26日,新華網現場直播《職業規劃這道題,22歲的你怎麼答》畢業生主題節目。本次直播以畢業生為主角,話題設置圍繞「你的22歲關鍵詞是什麼」、求職選擇、職業規劃展開,環節包括主題分享、座談會等。
會上,嘉賓與學生友好交流,分享經歷,交換有價值的信息,為畢業生就業和更長遠的職業規劃提供新思路。任教於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我的二本學生》作者黃燈為現場五位遇到職場問題的少年解答了各自的困惑。
圖為黃燈 新華網 陳延特 攝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高達874萬,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複雜,以及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穩就業」、「保就業」的任務非常艱巨。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了「穩就業」的重中之重。
在人生的22歲,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不免有焦慮,也有迷茫。他們下一步應該邁向何方,依然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與現在畢業找工作不同,黃燈畢業時還實行的是包分配製度。21歲大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國營單位,22歲時實際已經工作超過一年時間。「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對單位意識很強,對單位、穩定有天然的以來,這是屬於70後這一代的特點。」黃燈說。
「在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90年代的國企改革,23歲的我就下崗了,從機關到車間工人,這對於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也就是在這件事情後,我徹底破除了對穩定和單位的幻覺。」黃燈在分享經歷時表示,「在車間做學徒一年後,我對未來進行了人生規劃,下定決心考研,經過幾個月的複習考研成功。」
人才是保證職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為紮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家多舉措促就業穩就業情況整體向好,來自高校、企業等社會各界的政策支持、幫扶項目也相繼推出,「減負、穩崗、擴就業」奏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旋律。
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招聘水漲船高,競爭加大,招聘標準相應提高。原來一個普通二本本科生,現在可能需要211院校中挑選,原本本科就業的標準,現在可能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局面。
黃燈老師作為一名二本院校的老師,一直都在關注二本學生的教育和發展問題,相應研究內容今年出版了新書《我的二本學生》。在她看來,2020年屬於非常態就業,很多企業受到了衝擊,儘管有些行業出現了新機會,但是傳統就業通道也有部分減少。
黃燈認為,目前畢業學生找工作的最大問題是2020和2021年兩年的就業是同時進行的,2020年沒有就業的學生在客觀上加劇了2021年畢業的孩子就業的難度,在此基礎上,二本學生的就業層次就會更低。
談到現階段困擾學生最關鍵的因素,黃燈認為是就業觀念的調整。「從我多年來在一線工作的經驗來看,高校老師現階段需要重新調節培養學生的計劃和方式,重新理解學生和社會的關係,為學生進入社會做更細緻的準備工作,幫助他們更好地迎接疫情過後的社會才是現在老師最需要做的事情。」黃燈說。(文/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