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帳款衝業績,研發費用率過低,專利太少:慧辰資訊的科創屬性在哪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市值風雲

原標題:應收帳款衝業績,研發費用率過低,專利太少:三輪問詢,慧辰資訊的科創屬性在哪裡? | 科創板風雲

作者 | 羅蘭

流程編輯 | 小白

一、To B為主,To G為輔

2019年6月,北京慧辰資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辰資訊」)申請上科創板獲受理,從而成為科創板受理企業中首家數據分析公司。

慧辰資訊是一家第三方數據分析服務供應商,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數據分析、行業分析、消費者分析等服務。

按客戶劃分,所有這些產品基本可歸為兩大類:商業類和政府類。

前者屬於To B業務,客戶均為企業,後者屬To G業務,客戶均為政府機構。

對企業,慧辰資訊會利用相關數據,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包括產品創新、用戶行為畫像、渠道優化等。

產品交付和呈現的形態是分析報告(電子版、紙質版)或者分析軟體。

而對政府,慧辰資訊往往交付的是一整套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以幫助政府更高效地進行經濟決策。

從收入佔比看,To B的業務收入一直佔公司收入的85%以上。

To B的企業客戶,來源於各行各業,如汽車、TMT、教育、快消、醫療等。2018年來自TMT、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三個領域的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80%以上。

2019年1-6月,TMT、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三個行業依然貢獻了慧辰資訊近80%的營收。

每個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不一樣,因此,慧辰資訊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定製化的。但是定製化的產品,往往不利於業務的快速擴張,效率也比較低。

因此,慧辰資訊會將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部分(60%-80%)服務功能進行標準化、模塊化,以提高產品的復用程度。

不過,鑑於To G類業務所佔比例不高,慧辰資訊的產品絕大部分還是定製化的。

二、發展路徑:諮詢轉型數據分析

大數據產業是近幾年來新興的產業,一方面是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存儲量呈現爆炸式增長,另一方面,企業也開始重視這些數據的商業價值,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將幫助企業更好地預測市場,做出決策。

根據《2019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整個大數據產業鏈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支撐、數據服務和融合應用。

其中,數據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採集和預處理、數據分析等,慧辰資訊做的數據分析,就屬於數據服務層次。

目前來看,做大數據分析的企業有很多,包括那些大型科技公司,比如谷歌、微軟、亞馬遜、華為、阿里等。

這些巨頭不僅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還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同時自身還有需求。

不過,他們做數據分析多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業務,即便有一些面向外部的數據分析服務,也不屬於他們的核心收入版塊。

行業內,純粹以數據分析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其實就只有兩類,或者說是兩種發展路徑:

一類是一開始就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數據分析企業;

另一類是由諮詢公司發展而來的數據分析企業。

慧辰資訊的前身是慧聰網旗下的慧聰研究院,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因此,從發展路徑看,慧辰資訊屬於後者。

諮詢公司之所以能夠轉型成為數據分析商,主要是傳統的諮詢業務,本來就需要數據分析,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一旦被諮詢公司應用,那麼,為客戶提供的諮詢服務就將更加精準、全面。

既然是數據分析商,那麼慧辰資訊的所有業務都要圍繞數據展開,包括數據獲取、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等環節,這些環節當中,首要的就是得先有數據。

慧辰資訊有三種獲取數據的渠道,要麼是客戶直接提供,要麼是向外部數據供應商採購,最後要麼是公司自己收集整理。

如果是公司自採,則又可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司正式員工自採,另一類是外包勞務自採。

在銷售方面,慧辰資訊全部採取直銷模式,競標、市場推廣、客戶推薦等都是拿到合同的具體方式。

根據慧辰資訊的回覆材料,2019年上半年,公司90%以上的合同金額來自競標和進入客戶供應商名單。

2018年,慧辰資訊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為34.61%,其中最大客戶中國移動,貢獻了總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

慧辰資訊除了採購數據,還對外採購一些軟硬體設備。2018年,與前五大供應商發生的交易均是數據採購。

風雲君發現這前五大供應商,大部分都是諮詢公司。

三、應收帳款佔比高企,周轉率下降

近三年,慧辰資訊的應收帳款逐年增加,從2016年的0.91億增加至2018年的1.7億,幾乎翻了一番;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也從30%增加至47%。

2019年上半年的應收帳款餘額(1.9億元)更是直接超過了營業收入(1.65億元)。

應收帳款周轉率也從2016年的3.83下降到2018年的2.45。

2018年末,慧辰資訊的應收帳款帳齡大部分集中在6個月以內。

和同行業可比的企業相比,慧辰資訊的壞帳準備計提比例相對較為嚴格,尤其是對一年以上應收帳款的計提比例。

如此高比例的應收帳款,如此低比例的計提比例,慧辰資訊給出的理由是:客戶信用資質好,財力雄厚,收回帳款基本無障礙。

根據慧辰資訊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部分主要合同,其客戶基本都是一些大型企業,比如中國移動、中國菸草、東風汽車、華為等等。

可是在這些企業面前,慧辰資訊基本上毫無話語權啊。

慧辰資訊的解釋也不無道理,但是我們依然注意到,行業內有些企業的應收帳款比例就很低,比如在新三板掛牌的卓信數據,其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就比慧辰資訊低十個百分點左右。

這是否說明,慧辰資訊的市場競爭力還是太弱呢?

四、長期股權投資未減值

2018年慧辰資訊的存貨為0.16億。

這個存貨,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未完成項目的數據採集、採購成本;一個是未完成項目的人工成本。

2016-2018年,數據成本佔存貨的比例從77.84%增加至91.36%。

2018年的長期股權投資為0.8億。

其中最大的一項是對聯營企業,北京信唐普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唐普華」)48%的股權投資(按權益法核算)。

根據官網資料,信唐普華本來是一家軟體服務商,主要承接的是政府類的行業應用軟體開發及系統集成項目,現在已經轉型做大數據分析。

2016年慧辰資訊的投資收益只有300萬,2018年就暴增至1800萬。投資收益佔淨利潤的比例也從2016年的15%增長到2018年的將近三分之一。

投資收益大幅增加。最主要原因就是收購信唐普華所帶來的投資收益。

雖然為慧辰資訊帶來的投資收益,但實際上信唐普華並未完成2017年和2018年的業績承諾。

2017年末慧辰資訊才完成對信唐普華的投資,信唐普華的業績就已經不達標了。

更為奇怪的是,管理層在2017和2018年均沒有對這筆股權投資進行減值。

風雲君還注意到2018年慧辰資訊第一大應收帳款客戶恰好就是信唐普華:相當於信唐普華這家子公司為慧辰資訊輸血,幫忙完成業績,而自己的業績卻沒有達標。

實際上2017、2018這兩年,信唐普華不僅未發生虧損,其淨利潤還有所增加。根據慧辰資訊回復上交所的材料,信唐普華的營收從2017年的3091萬增長至2018年的3993萬。

其淨利潤也從2017年的422萬增加到2018年的1417萬。

如此看來,即便營收和淨利潤雙增長,信唐普華也還是沒有完成業績承諾。

2019年上半年,信唐普華的淨利潤只有162萬,和2018年全年相比明顯是很低的,這主要是由於信唐普華的收入存在明顯的季節性波動。

按照以往的情況,三四季度,也就是下半年的收入貢獻了信唐普華全年收入的60%-100%。

目前來看,慧辰資訊的負債狀況良好,既無短期借款,也沒有長期借款。

帳面上躺著3個多億的現金,時不時還做做銀行理財。2018年光理財收益就超過1千萬。

五、專利只有5項,研發實力有點偏弱

2016-2019年上半年,慧辰資訊的毛利率維持在35%以上。

營業成本主要是為數據分析服務發生的數據採集、數據採購、數據分析成本。

數據採集就是公司自採,數據採購就是指外部採購數據,數據分析成本則主要是人工薪酬。

2016-2019年上半年,對外採購數據的支出佔營業成本的比例從62%增加至77%。

慧辰資訊的銷售費用率一直保持在10%-20%之間,變動不大。

倒是管理費用的變動比較大。2016-2018年,慧辰資訊的管理費用從0.34億元下降至0.23億元,同時管理費用率也從11%下降到6%左右。

細看管理費用的構成,有兩項下降的幅度比較大,一個是中介機構費,一個是股份支付:

2016-2018年,中介機構費從685萬下降到211萬,股份支付從856萬下降到60萬。

中介機構費主要包括財務顧問費以及市場諮詢費。2016年10月10日,慧辰資訊在新三板發布股票發行認購公告,對外融資2.6億元,由此產生500多萬的財務顧問費。

另外,慧辰資訊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香港慧辰,每年都要向Aha Research支付市場諮詢費。香港慧辰主要為海外客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其2018年的淨利潤為173萬。

公開資料顯示,Aha Research是一家在線諮詢公司,不僅提供諮詢服務,還提供一些市場研究工具。

股份支付全部為授予員工的限制性股票,自2015年11月起,慧辰資訊開始向員工持股平臺聚行知、承合一定向發行股票。行權價格為 4.24 元/股,股份支付費用就是公允價值與行權價格之間的差額。

慧辰資訊不存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情況,2016-2018年,研發費用從1113萬增長至1586萬,研發費用率從3.66%增長至4.41%。2019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為994萬,費用率達到6.02%。

研發費用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是職工薪酬,2019年上半年職工薪酬佔研發費用的比例高達98%。

這個職工薪酬具體是指研發人員以及參與項目的技術人員的薪酬。

技術人員與研發人員在職責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果技術人員不參與項目,那麼他們的薪酬是算在銷售費用或是主營業務成本裡。

截至2019年6月末,慧辰資訊的研發人員有63人,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3.91%。

粗略估算一下,慧辰資訊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要比員工整體的平均薪酬要高。

橫向對比來看,2018年,美林數據和佰聆數據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0.91%和12.27%,研發人員數量佔比分別為20.19%和25.74%,慧辰資訊的這兩個指標明顯不如國內的競爭對手。

全球知名的大數據分析企業包括Palantir 、 Qualtrics 、 Opera等,和他們相比,慧辰資訊的劣勢就更加明顯了。

2018 年上半年Qualtrics 的研發投入高達2798萬美元,佔營收的比重接近15%。

慧辰資訊的核心技術包括兩部分:數據科學技術和垂直領域專業分析方法模型。但是公司目前(截至2019年4月)擁有的專利只有少得可憐的5項,其中發明專利只有4項,其餘的技術申請的都是軟體著作權。

風雲君細細地看,這5項專利中,貌似只有第二項專利和慧辰資訊的主營業務相關,其他的專利都是有關「天氣預報」、「環境檢測」、「空氣治理裝置」之類的。

風雲君不明白,這些和數據分析有啥關係?湊專利麼?

像Qualtrics 就擁有49項專利,Opera也擁有53項專利。風雲君實在看不出慧辰資訊在研發方面到底有哪些優勢。

由於管理費用率的下降,近三年慧辰資訊的淨利率一直是增長的。2016-2018年,淨利率從6.58%增長到17.50%。

慧辰資訊的收現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淨利潤雖然從2016年的2045萬增加到2018年的6322萬,EBITDA也從3068萬增加到7607萬,但是受到應收帳款的影響,同期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反而下降了,從2016年的982萬減至2018年的931萬。

幸好慧辰資訊每年的資本性支出只有幾十萬元,很少,這樣一算,每年的自由現金流大概就有八、九百萬元的樣子。

總之,如果慧辰資訊不能阻止應收帳款的飛速上漲,其現金流狀況可能會在未來進一步惡化。

2016-2017年,慧辰資訊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資產收益率從11.12%下降至4.27%,主要原因是2016末融了一筆資,擴大了淨資產,2018年扣非淨資產收益率又回升至9.91%。

六、總結

慧辰資訊這家公司的核心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應收帳款,另一個是研發。

前者屬於財務問題,後者屬於技術問題。

應收帳款過多,收不回來的風險過大,會直接影響慧辰資訊的現金流。

另外,上科創板還是需要一點技術含量的,慧辰資訊的專利數量太少了。就這麼區區幾項專利,還有一半有湊數之嫌。

研發費用率也比國內外的同行低,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

目前慧辰資訊經歷了上交所的三輪問詢,即便Ta後面成功登陸了科創板,風雲君也還是要對這家企業保留一定的意見。

風雲點評

目前慧辰資訊收購信唐普華的長期股權投資有一定問題,減值並不充分。

但最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核心技術,四項發明專利也只有一項和主營數據分析有關,有可能會因科技屬性這點被監管層否掉。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吉大正元將在中小板上市: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 應收帳款佔比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應收帳款佔比較高。營收波動明顯 歸母淨利潤增速放緩吉大正元是一家信息安全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電子認證產品、信息安全服務和安全集成,客戶集中於政府、軍隊、軍工、能源、金融、電信等行業和領域。
  • 邁拓股份創業板IPO之謎:研發費用率持續下 應收帳款大量逾期
    此外,公司毛利率異常問題似乎仍然存在,研發費用率仍在繼續下降。與此同時,公司應收帳款逾期問題也變得更加嚴重。整體來看,邁拓儀器此番IPO之路恐怕並不輕鬆。引言近日,邁拓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拓股份)在深交所官網披露公司招股材料,再次向創業板發起衝擊。
  • 議市廳丨石頭科技屬性不足?研發費用率下滑、6成專利與小米共有...
    根據招股書顯示,石頭科技於2014年7月成立,主營業務為智能清潔機器人(300024,股吧)等智能硬體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小米定製品牌「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以及自有品牌「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和「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  石頭科技擬登陸上交所科創板,發行股份不超過1666.67萬股,不低於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
  • 之江生物IPO:研發費用率低於行業均值 業績高增長或不可持續
    應收帳款規模擴大,期後回款比例下降且逾期金額佔比較高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帳款餘額隨著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不斷增加,應收帳款各期帳面餘額分別為10,075.80萬元、11,689.47萬元、12,712.81萬元和18,643.05萬元。
  • 凱迪電器應收帳款猛漲,專利侵權訴訟或影響IPO
    應收帳款巨額掛帳公開資料顯示,凱迪電器長期從事線性驅動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並以形成集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生產製造、國內外營銷於一體的全程服務體系,主要為智能家居、智慧辦公、醫療康護、汽車零部件等領域提供配套線性驅動系統產品。
  • 眾源新材研發投入遠超同行 應收帳款餘額較大被問詢
    銀行借款過高 應收帳款餘額較大被問詢眾源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生產原材料主要為電解銅,2014年-2016年,電解銅成本佔當期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95.04%、94.77%和94.01%。
  • 新股排查丨復旦張江銷售費用較高、應收帳款周轉率偏低,主打產品...
    最後為應收帳款增長較快及周轉率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風險。2017年至2019年,公司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1.19億元和 2.82億元和3.80億元,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5.10、3.70 和3.11。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大,應收帳款逐年增加。由於信用政策存在較大差異以及公司藥品銷售存在一定季節性波動,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 ...應收帳款高達9億,法律訴訟多達100多起,壞帳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公司主營業務為光伏支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光伏跟蹤支架、固定支架。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採購的主要原材料為鋼材,報告期內,外購的鋼材佔採購總額的比例較高。翻閱中信博招股說明書,和訊網發現,公司應收帳款高達9億,佔比近40%,法律訴訟多達100多起,賒銷佔比高企,壞帳率超行業平均水平。
  • 終止審查後 聚石化學改道科創板 應收帳款激增依然是老問題
    應收帳款居高不下  雖然盈利能力與日俱增,但公司的應收帳款也居高不下,甚至還因為追帳不成功而將客戶告上法庭。  IPO日報搜索上會稿發現,截至2017年年末,一朵和順是公司應收帳款前五大客戶之一。一朵和順的期末應收帳款為405.91萬元,帳齡為6個月內。
  • 天彥通信研發滯後業績滑坡,流動性風險暗流湧動
    該公司計劃募資5.2億元,用於產能擴建、研發中心建設、營銷服務網絡升級等項目。然而,上述募投項目無一與5G產品升級研發有關。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報告期內,在研發費用率、發明專利數量上,天彥通信均不及同行。同時,該公司重銷售輕研發,近年來其銷售費用遠高於研發費用。
  • 應收帳款、負債率大幅攀升,帝歐家居業績高增長的另一面
    帝歐家居主要從事衛生潔具、建築陶瓷兩大重要家居裝飾、裝修產品的生產、研發、銷售。衛浴板塊主要經營國內高端衛浴品牌「帝王」。建築陶瓷板塊主要經營國內高端瓷磚品牌「歐神諾」瓷磚。2018年1月,帝歐家居向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下稱歐神諾)的原52名股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歐神諾98.39%的股權,變更後帝歐家居持有歐神諾超99%,歐神諾為帝歐家居的控股子公司。
  • 新光光電改道科創板,應收帳款和票據總額一度超同期營收
    公司雖然業績連年增長,但也出現過應收帳款和票據總額超過同期營收的情況,2016年還曾陷入一起員工討薪糾紛。應收帳款和票據總額曾一度超過同期營收公司在招股書中也提到了多重風險及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不過,公司應收帳款和票據總額曾一度超過同期營收。數據顯示,在2016、2017和2018年底,公司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10159.11萬元、17012.33萬元和15801.24萬元,應收票據帳面餘額分別為773.70萬元、5022.32萬元和4679.59萬元,合計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8.95%、121.04%和98.27%。
  • 業績增長「慢如牛」,應收帳款多,金百澤被深交所質疑……
    或許是因為金百澤近10年業績增長的「不給力」,深交所對於金百澤的成長性進行了重點問詢。另外,金百澤小而分散的客戶背後,逐年增高的應收帳款佔比也值得關注。四輪問詢據了解,金百澤成立於1997年,註冊地址位於電子產業聚集的深圳市福田區,主營印製電路板、電子製造服務和電子設計服務,主要產品為定製化產品。
  • 應收帳款佔比持續增長 看是餡餅卻可能是陷阱
    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在公告稱,因子公司應收帳款逾期等引起的資產減值所致。公告顯示,下屬子公司智慧海派出現了應收款項大額逾期、銀行債務違約、資金鍊斷裂等重大風險事項,原材料投入不足、開工率低、智慧海派營業收入等主要財務指標出現大幅下滑,導致其合併報表的營業收入大幅下降;此外,根據該公司的會計政策,智慧海派對相關應收帳款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致使公司出現大額度虧損。
  • 業績增長「慢如牛」 應收帳款越來越多!金百澤被深交所質疑成長性
    原標題:業績增長「慢如牛」,應收帳款越來越多,金百澤被深交所質疑成長性……   1月7日,PCB(印製電路板)廠商深圳市金百澤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百澤
  • 華安鑫創首日漲129% 應收帳款飆升曾業績對賭失敗未賠
    2017年末至2020年6月末,華安鑫創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2.74億元、3.36億元、4.49億元、5.44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2.79%、38.96%、52.45%、62.41%。 2018年至2020年1-6月,應收帳款餘額增長率分別為22.81%、33.53%、21.14%,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34%、-0.80%、4.07%。
  • 智洋創新去年營收3億應收帳款2億 負債率升毛利率墊底
    智洋創新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不敵應收帳款,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雖然近三年裡逐年上升,但仍低於行業均值,且與行業趨勢相悖。應收帳款金額佔比較高周轉速度低於行業均值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智洋創新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1.02億元、1.67億元、2.02億元、1.85億元,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9275.58萬元、1.52億元、1.86億元、1.7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7.81%、69.19%、56.63%、105.39%。
  • 應收款存貨走高、研發投入後勁不足 怡合達IPO仍需觀望?
    在業績方面,怡合達近年營收及利潤實現穩步增長。但同時,其應收帳款也呈增長趨勢,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亦逐年上升,應收帳款周轉率則有所下降  FA,即工廠自動化,是指使用自動化設備和裝置來取代工人重複勞動,實現產品的全部或部分製造過程的自動化,以消除人為因素導致的產品質量的不穩定性,以及提高生產效率。
  • 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應付帳款和應付職工薪酬常見舞弊
    一應收帳款常見的錯弊:1.入帳金額不正確:應收帳款入帳金額不正確,是指發生賒銷業務時,會計人員沒有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入帳。如在有現金折扣的賒銷業務中, 應收帳款按會計制度的規定入帳, 在這種賒銷情況下我國企業只能採用總價法:將未扣減現金折扣的金額作為實際銷售價格來確認應收帳款的金額。
  • 富信科技研發實力單薄 「強蹭」科創屬性引質疑
    富信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其主營業務技術含量突出,符合科創板定位,但是《雲創財經》IPO課題組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的收入大多來自銷售啤酒機、電子冰箱、凍奶機、冰淇淋機等熱電整機產品,一家銷售日常家用電器的公司將自身強行定位為科創屬性企業也遭到了各方的廣泛質疑,同時,富信科技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盡如人意,甚至研發人員的薪酬都不及銷售人員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