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學老師在上課時問學生一個這樣的問題:「父母每天辛苦地照顧你們,對你們那麼關愛,你們該如何回報他們呢?」誰知,學生的回答令他震撼,有個學生說:「我不覺得他們辛苦啊,也沒發現他們對我有多關心。」又如,學生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人或孕婦都裝作沒看見,坐著不動;有些學生看到有人需要幫忙,也不知道伸手幫助一下;還有的學生經常對同學打罵,甚至辱罵老師……一幕幕這樣的事件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很殘酷的現狀:
孩子的情感世界簡直是一片盲區!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很富有愛心,懂得關心他人,關心小動物,愛護花草,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似乎沒有感情,情感極度冷漠,對他人不僅不懂關愛,常常自我為中心,還經常搞些破壞性的行為,給他人造成這樣那樣的傷害。雨夢小時候特別懂事,別人給她零食或玩具,她每次都一個勁兒地道謝;她還特別有愛心,總是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小夥伴,家裡有什麼好吃的,
她也總不忘給爸媽和外婆分一點兒。可到了七八歲時,雨夢竟慢慢開始「冷漠」起來,不僅不知道對人關心了,還動不動就命令父母給她做這做那,而且稍不滿意就大吼大叫。有一次,她爸爸送她去上學,由於雨天路滑,她爸爸一下子摔倒了,而雨夢卻在一旁哈哈大笑,根本沒有上前過去扶一下或問候一句。有位曾老師說,有一次,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是一個訪談節目,講一個貧困家庭如何供養幾個孩子讀大學生的事,本來是一件很受感動的事,
曾老師還想藉機教育一下孩子,沒想到他卻說:是家長太懶,沒本事,要不然孩子還能上更好的學校。這話說出來真的令我們錯愕,我們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有不少教育界人曾經提出關於加強對學生情感教育的問題,新華社也發起過關於「孩子情感冷漠」的大討論,然而一直以來,這一問題還是存在於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雷鋒精神曾影響了幾代人,人們都爭相獻出愛心,幫助弱小人群,而今,時代進步了,社會發展了,
人們的感情世界卻變得越來越空虛、冷漠。我們都不難注意到這樣一些現象,上下班路上,經常會有因為踩腳、碰車而導致的打架事件,有人僅僅因為一點兒小事就鬧得雞飛狗跳,根本不懂得寬容忍讓。有些人總是顯出一副冷漠的面孔,冷冷地看人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也不會打個120急救;有些人總是擺出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對誰都冷冰冰,傲慢且狂妄。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有開心,有煩惱,也有憂愁,有愛也有恨,然而,
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情感。情感豐富者懂得釋放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能夠創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當他們受到鼓勵時,就像加滿油的汽車,卯足勁衝向目標;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也會啟動自我鼓勵功能,充滿信心地向前。這類人生性活潑開朗,感情很豐富,很容易被感動,富有同情心,能夠站到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愛憎分明,敢愛敢恨。 而另一類人對情緒的體驗較遲鈍,不溫不火,對高興的事提不起精神,
對厭惡的事無動於衷,可以說是情感淡漠的人。情感淡漠指一個人漠視他人、漠視情感乃至漠視生命,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個人狹窄的領域,為實現個人目標而損害他人利益,漠視他人的感受。這類人一般不受人歡迎。曾經有個大學生因為一點兒小事而將別人毒死,他曾是化學大賽的第一名,還被保送到北大讀書,可他卻因為一位同學不答應做他的朋友而將其投毒害死,結果造成他被判刑11年。
這是典型的情感淡漠的表現,情感淡漠的人往往感到生活的壓力很大,常感覺生活空虛無聊,從而嚴重降低了生活的質量。在這種壓力下成長,人就會喪失原本的良知和道德,進而出現不關心人,感情冷漠。專家提醒:其實,孩子情感淡漠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父母做的不到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情感的教育遠遠不夠,對其情感世界比較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