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工作人員對配菜進行稱重,保證每道菜出品時份量正常。
餐桌上擺放的「文明餐桌,不剩飯菜」提示牌。
「您三位點的餐差不多夠吃了,如果擔心吃不飽,後面還能再加菜。」近日,在位於迎賓路上的宮滿西廷餐廳裡,服務員對正在點菜的餘小姐說。餘小姐是三亞本地人,此次宴請東北來的2位朋友就餐,她因點了7道菜,得到了服務員的「溫馨提示」。餘小姐聽完服務員「溫馨提示」,樂了:「過去出來吃飯,飯館都盼著我們多點菜。現在改了,都勸我們少點,好,聽你的!」
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三亞餐飲行業也積極響應,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我們服務員每天在店內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夠吃了』『吃不完可以打包』。」宮滿西廷餐廳的店長向記者介紹說。記者留意到,服務人員不光口頭提醒顧客適量點餐,餐廳各處顯眼位置都張貼擺放了「文明餐桌,不剩飯菜」的海報或標牌。
1月2日12時,位於青春頌廣場的十八碗餐廳裡,大學生小何正在和同寢室的三名室友就餐。「他們家的菜單很直觀,每道菜都標明了份量,我們4個女生點餐時再也不用擔心菜份量多吃不完了,為我們選擇菜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小何對記者說道。
「我們每道菜在烹飪之前,都會由專人在電子秤上進行稱重,確保和菜單上的份量誤差不大。」十八碗餐廳的廚師長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消費者都喜歡我們這種菜單的設計方式,不僅讓他們明明白白消費,更能減少點餐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來自浙江的陳先生來三亞出差,生意夥伴選擇在鳳凰路的胡胖子湘菜館宴請他,12個人的桌子上擺了11道主菜,還有每人一碗例湯。「以往大家宴請時菜品點得多,吃到一半,就不怎麼動筷子了,很多菜品都是撐場面的擺設,飯後大家礙於面子也不會將剩菜打包。」陳先生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參加各種商務聚餐和工作宴請,而這次來三亞赴約,讓他感覺耳目一新,「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特別討厭浪費糧食的行為,胡胖子湘菜館的服務員都會在點菜時給出合理建議,宴席結束後也會提醒我們打包剩下的菜品,我認為非常好!」陳先生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海底撈火鍋餐廳等待上菜的過程中,市民黎女士上小學的兒子正在背誦《憫農》 。「我很注重從小對孩子節約意識的培養。」黎女士說,「海底撈餐廳每一份菜品都可以點半份,對於我這樣單獨帶孩子出來吃飯的家長特別友好,想吃的菜品基本上都可以嘗一嘗,也不會浪費,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一舉兩得。」
經過記者多天走訪,發現三亞各大餐飲服務單位紛紛響應「文明餐桌」倡議,創新經營模式,豐富點餐方式,引導消費者文明用餐、減少浪費,爭做文明用餐新風尚的引導者和推動者。「夠吃」「不要浪費」「不夠再點」等詞語,成為了大家點菜場景中出現的高頻詞。同時,隨著當前消費者對於外賣的需求持續增大,記者發現,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上,一些餐飲商戶也積極推出了小份菜選項,避免餐飲浪費,深受消費者青睞。消費不浪費,已成為三亞餐桌上的新食尚。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劉琪成)
【來源:三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