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新榜(ID:newrankcn),作者: 松露,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奇妙博物館」的每個故事都與一個物件相關。
這些物件是行李箱、頭套、拐杖,也是唱片機、電風扇、冰箱,它們對應著一個個離奇驚悚或溫情的短劇,充斥著貪、嗔、痴的人性,那是大多數人遇到過或正在經歷的生活。
比如在電影院動手打架結果變成玩偶的兩個男子,網絡上不斷重拳出擊卻發現面具已經摘不下來的鍵盤俠,不斷模仿閨蜜的穿衣打扮髮型結果弄丟了自己的女生,錘爆PUA男套路的真閨蜜……
講了 50 個故事之後,「奇妙博物館」在抖音的粉絲數達到 1054 萬。
一條視頻播放1. 1 億,
「奇妙博物館」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奇妙博物館」的故事,乍一看是腦洞大開的天方夜譚,實際卻是虛構照進現實生活的真實刻畫。
故事中的各種主題比如PUA、鍵盤俠、檸檬精等,都是觀眾熟悉的概念和似曾相識的遭遇,被演繹成一段段荒誕誇張的劇情,情節、懸念、節奏感拿捏準確,偏冷的色調和高質量的運鏡剪輯也為視頻增加了十分的質感。
「我們希望呈現給觀眾更加優質的內容,用戶的審美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高」,等閒內容引擎市場負責人王佳音這樣告訴我們。
據她介紹,孵化出「奇妙博物館」的等閒內容引擎,其實就是一臺大型的「內容生產機器」。
這臺「機器」成立於 2018 年 5 月,主營業務是短視頻信息流廣告。公司內部也是按照生產能力進行模塊化分工,編導模塊產出創意,製作模塊有拍剪師、製片,以及拍攝需要的一切資源如演員、道具、場地、服裝等,還有商務、市場等其他模塊。
等閒內容引擎的內容製作方式是「導演中心制」,其他模塊是「中臺」的角色。上下一共有 120 名員工,其中簽約導演達到 40 人,都屬於籤勞動合同的公司成員。每次確定好拍攝腳本之後,導演便會到公司的製作模塊提取拍剪師、製片、演員等各種資源準備拍攝。
在這種模式之下,成立一年半之後,至 2019 年 12 月,等閒內容引擎已經製作了近 5000 條短視頻信息流廣告。
「但廣告屬於商業內容,我們一直想做能展現自己的作品,而且我們有短視頻內容製作能力,為什麼不去嘗試做一個自己的內容帳號?」
「奇妙博物館」的核心製作團隊是 4 個導演,只為一個帳號服務。每個導演負責一期視頻,按順序更新,一般一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條視頻。其餘製作人員都是需要拍攝時,從公司的資源中提取。
「我們有自己的合作演員庫,有 300 多人,演員需要面試通過才能加入到演員庫中,公司製作的視頻內容演員都是從演員庫中提取。」
在「奇妙博物館」的內容製作過程中,方向完全以導演的想法為主導進行。
那些腦洞大開的故事靈感從多個渠道中被搜集和整合,「近期有什麼熱點話題,粉絲想看什麼和不喜歡看什麼,有哪些重要的時間節點,以及導演自己對社會現象的觀察,這些都會成為選題的一部分」。
在王佳音看來,導演和觀眾是做出好內容的核心要素,「我們尊重創意,導演想拍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我們也會去努力理解用戶,不理解他們的話,就沒辦法做出觀眾喜歡的內容」。
目前,「奇妙博物館」播放量最高的視頻是《拐杖》,講述了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倚老賣老,對所有人都態度惡劣,結果因為拐杖斷了摔在樓梯間、呼救無門的故事。這條視頻播放達1. 1 億,點讚數破 340 萬。王佳音透露,「這條片子讓帳號從一二百萬的量級暴漲到五六百萬」。
55 天漲粉 1000 萬,
「初級運營」追趕「高級內容」
「奇妙博物館」的漲粉速度超過了團隊所有人預料。
2019 年 12 月 7 日第一條視頻上線後,僅僅用了 55 天時間,粉絲數突破 1000 萬,「我們是做內容的公司,有內容製作和創意能力,做這個帳號也只是一種嘗試,沒想到突然之間爆了」。
運營這個帳號的過程,也是團隊在一步步試水短視頻內容的過程。
實際上,在「奇妙博物館」之前,等閒內容引擎也曾嘗試在抖音上做六集一部的系列短劇,不過兩三部之後項目就被斃掉了,「因為我們發現在抖音上做一個不成熟的IP短劇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我們又回歸到單元劇,一集一個故事」。
「奇妙博物館」意外爆火之後,等閒內容引擎又相繼推出了其他情景劇帳號,相似的內容質感,著重點卻各不相同。
其中「人生回答機」以「回答機」的形式表達出每個人擁有的各種情感,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有粉絲表示「明明看到開頭已經知道了故事套路,卻在結尾時還是忍不住哭了」。
目前「人生回答機」的粉絲數已經達到488. 2 萬,播放量最高的一期視頻講述了從小被金錢過度獎勵的孩子長大後的模樣,播放量達到 6400 萬,獲贊209. 4 萬。
好的內容讓這兩個帳號勢如破竹,但很快也讓團隊發現了運營上的許多不足。
突發的疫情打得運營團隊一個措手不及,王佳音表示在沒有足夠存片的情況下,疫情對帳號影響確實很大,「從內容號的角度看,我們覺得自己比較初級,經驗也很少,不會提前攢下很多片子以備不時之需,成熟的IP號能提前準備好多條片子」。
沒有存片、無法正常推進拍攝進度,導致帳號不得不停更。「奇妙博物館」從 1 月 29 日開始停更, 2 月 12 日當天發布了一期疫情加油視頻,而後繼續停更,直到 3 月 7 日;「人生回答機」也從 1 月 29 日停更至 3 月 8 日。
前後 40 多天的停更時間,對於這幾個剛運營了一兩個月,還在高速上升期的帳號,就像烈柴一下子被熄了火,漲粉速度也從高處墜落,甚至有幾天出現負增長的現象。
恢復正常更新之後,團隊發現無論是「奇妙博物館」還是「人生回答機」,流量相比於年前還是差了很多,尤其是剛開始回歸時,流量甚至只有年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挑戰不僅僅是停更帶來的作品流量問題,還有帳號本身的發展周期。粉絲數突破 1000 萬的「奇妙博物館」已經進入了平臺期,從 1 月底到現在只漲了 50 多萬粉絲,如何才能讓這個千萬粉帳號持續發展,是團隊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數據來自:新抖
王佳音一直在思考,運營能力是否還沒有跟上帳號的成長速度。當時「奇妙博物館」爆紅之後回頭復盤,他們才從中總結出些許經驗,「可能是運氣比較好,內容踩中了一個新的細分類型,無固定人設的故事劇情,讓大家發現原來抖音還可以這樣玩」。
她透露,運營團隊仍在追趕這個帳號的成長速度,也在考慮如何才能讓用戶更喜歡,「我們正在討論和思考『奇妙博物館』的未來走向,會做一些內容升級, 6 月下旬可能就會和用戶見面」。
沒有人設的劇情號,
如何規劃商業化變現?
長期以來,業內都有著這麼一個說法,沒有人設的劇情號商業化之路會很受限制,也無法開展直播帶貨等變現方式。這也讓不少MCN在孵化劇情號之初,便確定了人設先行的路線。
「奇妙博物館」卻一反常態,不僅沒有人設,甚至每一集的演員都不太一樣,只憑內容硬核漲粉。
對於無人設這一點,其實從最開始,團隊就決定帳號不做人設,「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做故事,如果有一個十分立體的人設,那除了這個設定外,就可能幹不了其他事情,我們不希望人設限制創意。在商業化上,我們目前做的是品牌植入,打品牌認知度」。
「奇妙博物館」的廣告合作,不同於其他劇情號在某一片段中的軟植入,是另一種「定製級別的VIP服務」。
之所以會是「定製」,是因為考慮到「奇妙博物館」每集劇情都是圍繞一個物件展開,如果一個故事的構思已經完成,但是品牌方的物件不對,則會對整個故事產生影響。因此,「奇妙博物館」與品牌合作的方式都是先確定品牌,了解品牌的產品及背景,再圍繞品牌講故事。
5 月 30 日,「奇妙博物館」發布了一期關於「認養一頭牛」牛奶的商業廣告視頻,故事背景放在了古代,小皇帝想喝牛奶,邊塞翻越千山萬嶺送來,評論區看完後紛紛表示「古裝劇都安排上了,牛批」「真的好厲害!為了拍一個視頻,有這麼大的陣仗」。
王佳音認為無論是不是廣告,首先這是一條面向觀眾的視頻作品,觀眾的感受是需要被首先考慮的,「珍惜每一次與用戶接觸的機會,珍惜每一次表達我們的態度並能夠被大家看到的機會」。
至於直播這件事,團隊也在規劃中,不過可能依舊不會以人設方式來實現,在考慮其他方式來完成。
「我們想做能破圈的IP,而不僅僅是在抖音的環境下」,她也提到現在團隊也正在學習和探索階段,如何打造一個純故事的IP也沒有太多成熟的方法論可借鑑,還是要自己一步步去摸索,「而且IP的商業模式不一定要是直播帶貨,有更多想像空間,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有更多不同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