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縣走出「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2020-12-25 閃電新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垃圾分類政策好,節能減排利國家,身邊百姓把它誇,支持!」在陽信縣流坡塢鎮呂家村,村委會主任呂書海編的這首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三句半」可謂「家喻戶曉」,無論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剛剛上學的孩子,人人都能說上兩句。而「三句半」中提到的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乾濕垃圾分類的標準等相關知識,村民們更是人人「門兒清」。「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咱們村裡不僅人人說得好,做得更好!」呂書海滿是自信地說。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能夠實現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今年5月7日,《濱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了我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時間節點;市城管局發揮牽頭部門作用,積極指導各縣市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其中,陽信縣在流坡塢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的10個村率先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呂家村就是其中一個試點村。

經過半年多的宣傳引導,如今在呂家村等試點村裡,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每家每戶都自覺行動——村民在家分類投放幹、溼垃圾,村居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分類清理,再在村資源分類中心對幹垃圾二次分揀,將溼垃圾運到堆肥點堆肥還田,走出一條「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戶家配備「幹」「溼」垃圾桶分類投放,村居保潔員每天上門收集

在呂家村,家家戶戶都統一發放了一個幹、溼垃圾分類桶,左邊灰色的分桶是放幹垃圾的,右邊綠色的分桶是放溼垃圾的,桶上還簡單標註了幹、溼垃圾的類型,村民們在家都自覺把幹、溼垃圾分別扔到相應的桶裡。

「衛生紙、塑膠袋、包裝盒這些是幹垃圾,菜葉、果皮、剩飯剩菜這些是溼垃圾,我都分得很清楚。」今年六十五歲的呂家村村民嶽玉蘭告訴記者,最開始村裡不光通過大喇叭天天宣傳,還給每家每戶發了宣傳頁,村幹部、黨員也到戶家仔細講解,「家裡日常的垃圾就那幾樣,多留心記記很快就分清楚了,現在我都自覺分開扔。」

嶽玉蘭每天自覺把幹、溼垃圾分類投放

每天上午八點半,呂家村的保潔員呂振才就騎著垃圾收運車到每家每戶上門收垃圾。「我收垃圾時都會檢查兩個分桶,看看幹、溼垃圾分類扔的對不對。」呂振才說,剛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時,村幹部、志願者都跟著他上門收垃圾,進戶指導分類。推行三、四周以後,呂家村基本能人人按幹、溼垃圾分類投放,逐漸養成了習慣。

村資源分類中心二次分揀,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流坡塢鎮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都建有村資源分類中心和堆肥點,村居保潔員挨家挨戶分類收完幹、溼垃圾後,將幹垃圾運到村資源分類中心進行二次分揀,進一步分類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在對應的垃圾桶裡。其中,有害垃圾由陽信縣農業農村部門定期收運處理;其他垃圾則像以前一樣進入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由鄉鎮運至陽信縣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處理。

流坡塢鎮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都建有村資源分類中心

分類收集的溼垃圾,則由村居保潔員運到村裡的堆肥點進行堆肥。試點村根據各村實際,探索採用了泥封堆肥法、薄膜酵素堆肥法、益生菌堆肥法等不同的方法發酵堆肥,堆肥成功後有償提供給果蔬種植園、種糧大戶等使用,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村居保潔員將分類收集的幹垃圾運到村資源分類中心進行二次分揀

「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以來,流坡塢鎮各試點村人均日產垃圾約0.95千克,其中溼垃圾量大約佔65%左右,也就是說,送至陽信縣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的垃圾至少減量65%。」流坡塢鎮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馮川說,目前各試點村垃圾分類正確率平均達到97%以上,不僅實現了垃圾減量化,還有效節省了垃圾清運、處理費用,取得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市有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完善配套建設積極開展試點

今年以來,我市以宣傳發動為抓手,不斷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市城管局積極協調、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開展分類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具體的工作中,除陽信縣在流坡塢鎮等地試點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二分法、二次分揀法」外,濱城區按照四環以內的每個街道建成3個村居(小區)、四環以外的每個鄉鎮(街道)建成2個村(居)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的標準,共打造了32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霑化區投資400餘萬元,購置10000餘個分類投放垃圾桶;鄒平市已選定兩個居民小區,5個鎮辦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區域;市本級管理的631家餐飲門店也率先開展了餐廚垃圾分類工作,籤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採取移動上門收集的方式分類收運餐廚垃圾。配套建設方面,在市城區新建的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分揀中心、有害垃圾存儲中心已於6月投入運行;濱城區建設的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將在年底投入運行。

相關焦點

  • 盯著問題出實招 破解難點譜新篇——浙江省走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新路徑
    2020年,浙江省根據《浙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三步走」實施方案》《2020年度浙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施方案》及2020年度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重點任務要求,持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五大」專項行動,切實加強垃圾分類處理基礎設施、政策法規、制度標準、保潔機制、資金保障、監督考核機制等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新路徑。
  • 視頻北京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四年 垃圾減量八成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後,北京市各區正在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經過4年探索,形成了一套接地氣、易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實現垃圾減量80%。
  • 寧海農村生活垃圾實行「智」分類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孫吉晶 寧海縣委報導組蔣攀 通訊員龐巧)昨天,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會上,公布了23個各具地方特色的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寧海縣「構建『智引擎』,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上榜,寧海還作為全國5個代表之一,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 清風論語:垃圾分類進村居 需要更多接地氣的好招
    近日,任澤區大屯鄉大北東村,由市環衛處聯合屬地政府部門邀請專業人士將垃圾分類內容彩繪上牆,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垃圾分類,利國利民。近幾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廊坊文安縣:積極探索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取得新成效
    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取得積極成效。完善處理方式 將農村生活垃圾按照「四分法」進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可回收垃圾由保潔員集中收集處置;廚餘垃圾運至堆肥房進行堆肥處理,形成優質肥料;其他垃圾運至垃圾中轉站再轉運至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後由專業部門進行統一處理,基本上做到了該回收回收、能堆肥的堆肥,垃圾減量效果明顯。
  • 農村垃圾分四種!威海環翠區垃圾分類「環翠模式」這樣搞
    鄉村振興,從環境整治做起,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卻關乎著生態文明建設。隨著環翠區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也逐步開啟,垃圾分類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張村鎮王家疃村,環翠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將《農村垃圾分類手冊》、分類宣傳欄及刊板、分類桶已全部配備到位,「垃圾桶分為四個顏色,上面都標識了每個桶放什麼垃圾,我將垃圾分類知識跟家裡人講明白,每一個村民實行垃圾分類,鄉村環境才能更整潔,生活環境會更美好。」王家疃村村民王永玲說。
  • 天長縱深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近年來,天長市強力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市農村」的保潔網絡和長效常態管理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運行模式,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通訊員成廣聚突破:創建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小區去年是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出臺實施,廣州繼續推進創建300個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推動中心城區物業居住小區(社區)垃圾分類全覆蓋
  • 生活垃圾分類克難前行
    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實施一年多來,一些試點社區配備垃圾分類指導員,採用積分制和物質獎勵等方式提升居民參與積極性,促進資源回收利用,使人居環境更整潔,居民生活更舒心。專家表示,推動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離不開政府、企業和居民多方共同努力。
  • 垃圾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分類四年 垃圾減量八成
    眼下垃圾分類全市推廣,而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這個京北村莊已經默默堅持垃圾分類4年,從最初缺人缺錢缺經驗,到如今垃圾分類婦孺皆知,垃圾減量率達到80%,辛莊村探索出了一套接地氣、易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成為當地人人為之驕傲的一件大事。
  • 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上黨模式」
    在上黨區蔭城鎮李坊村,有一處佔地10000平方米的農村垃圾處理中心,這裡採用機械分選輔以人工分選方式進行可回收垃圾的分類回收,提高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把生活垃圾的處置向更規範化、更量化做延伸,成為農業有機肥。同時,建設這一垃圾處理中心的易通集團還把農村秸稈以及廢舊家具通過一定的技術轉化為生物質供暖。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共八章八十一條,分別從立法目的、適用範圍、政府職責、規劃建設、減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進行了規範,引導單位和個人自覺履行生活垃圾管理義務,把權利義務規範落到實處。
  • 寶安探索垃圾分類智能化新模式,一戶一檔科學激勵、有效溯源
    作為寶安區探索垃圾分類智能化新模式的首批試點,新安街道海裕社區深航假日名居、安樂社區42區城中村的居民們親身體驗了這一創新成果。今年9月起,寶安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智能化新模式,通過智能化引領、精細化管理,讓垃圾分類從「老大難」變得「不再難」。
  • 農村垃圾分類 如何做到「全覆蓋」?
    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23日,江蘇南京召開全市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標誌著南京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從試點變成全面開展。在面廣量大的涉農地區,讓農民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從每一戶源頭開始開展垃圾分類,這不亞於一場「環保革命」。
  • 日照市大草坡村: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4+1」模式
    2019年,日照市在開展精細化保潔、全域垃圾治理、建立環境衛生長效機制的基礎上,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大草坡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地制宜 確定分類模式大草坡村是省級文明村,基層組織健全,共有村民520戶、約1500人。種植耕地較多,有部分禽畜養殖業,農業垃圾產生量大,農民有土雜肥需求。
  • 垃圾分類將入法 生活垃圾分類四大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已被各種各樣的垃圾嚴重汙染,環境保護迫在眉睫,為此,我們需要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垃圾分類能夠提高垃圾處理的效率,保護生態環境,下面為大家介紹垃圾分類將入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四大類,一起來看看吧。
  • 垃圾分類有啥妙招?「知行合一」推進垃圾分類 「新時尚」變成「好...
    隨著垃圾分類的工作逐漸推進,許多市民已經養成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習慣。在社會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無論是城區還是鄉村,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整潔舒適。「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 綦江:垃圾分類讓農村與景區和美共生
    村民在屋門前看垃圾分類示意圖劉川培是綦江區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科科長,為了讓垃圾分類深入農村、農戶,他於去年11月擔任該村垃圾分類指導員。紅巖村區位優勢特殊,界內不僅有風景秀麗的老瀛山景區,而且國家地質公園也在此吸引中外遊客,怎樣讓環境持續變好?為美麗鄉村增色,垃圾分類成為一項重要抓手。
  • 株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時間表、路線圖來了!(附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具體來說,我市將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由點及面、分片實施、分步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確保到2025年農村、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垃圾分類,株洲這樣乾重點一城市和農村垃圾分類統籌推進「首村示範」垃圾減量率要達50%以上垃圾分類不能局限於一隅一地。出於這一考量,株洲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垃圾分類要實現「城鄉聯動、統籌推進」的要求,把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擺在與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同等位置。
  • 江陰市新橋鎮:黨建引領 推進「三定一督」垃圾分類新模式_江蘇...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江陰市新橋鎮為推進「三定一督」垃圾分類新模式全面試點工作,充分調動志願力量,以「黨建引領,志願先行」的理念,發動全鎮多元力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