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焦點
視頻北京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四年 垃圾減量八成
2020-12-1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後,北京市各區正在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經過4年探索,形成了一套接地氣、易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實現垃圾減量80%。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後,北京市各區正在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經過4年探索,形成了一套接地氣、易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實現垃圾減量80%。
相關焦點
垃圾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分類四年 垃圾減量八成
眼下垃圾分類全市推廣,而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這個京北村莊已經默默堅持垃圾分類4年,從最初缺人缺錢缺經驗,到如今垃圾分類婦孺皆知,垃圾減量率達到80%,辛莊村探索出了一套接地氣、易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成為當地人人為之驕傲的一件大事。
昌平興壽鎮辛莊村垃圾減量率達60%
昌平區興壽鎮2016年開始在辛莊村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形成了一套接地氣、可操作、易推廣的模式,在全鎮20個村得到有效推廣,垃圾同比減少5000餘噸,垃圾減量率達60%,村民參與率、知曉率達95%。辛莊村位於昌平區興壽鎮中部,村民基本以種植草莓為主要經濟來源。
昌平興壽鎮探索垃圾分類,減量六成如何實現?記者探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這個「五一」,垃圾分類成為北京市民生活中的一項「新課題」。5月3日,記者實地探訪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發現,這裡從2016年起推行垃圾分類,如今成效已顯。2019年,興壽鎮的垃圾總量比2018年減少5000餘噸,垃圾減量率達60%。
從環保到產業,辛莊村的垃圾分類實驗課
2020年5月1日,北京全市正式步入了垃圾分類時代,但對於辛莊村的村民來說,垃圾分類早已是相伴了四年的高頻關鍵詞。李志水一直記得,2016年6月9日那個難以入睡的夜晚。那一天正是辛莊村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的日子。
上門收垃圾 垃圾不落地 昌平農村垃圾分類有了「興壽模式」
從「蚊蟲環繞」到「垃圾不落地」、從前端垃圾分類轉移到末端垃圾處理……昌平區興壽鎮從2016年起推行垃圾分類,如今成效顯著。僅2019年,興壽鎮的其它垃圾總量比2018年減少5000餘噸,垃圾減量率達60%,2020年前三季度比2019年前三季度減少8108噸。
昌平區辛莊村8成垃圾資源化 家家戶戶「兩箱兩桶」
原標題:辛莊村8成垃圾資源化 早7點半,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保潔員李建成蹬上三輪,將各家各戶的垃圾運到垃圾分揀站。在這裡,垃圾被細緻地分揀成42類,不僅廚餘垃圾可以變成農田肥料,舊衣物、廢電器、玻璃瓶,都可以請專業公司上門回收,無法利用運出村的垃圾僅有10%—20%。
昌平辛莊村垃圾分類有一套 從垃圾遍地到垃圾不落地
2017年7月20日,北京,「我們住在京北的小村莊,清清的渠水村前流淌,連綿的燕山是我們的屏障,這裡是首都的草莓之鄉……」每天早上7點半,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保潔員李建成的三輪車上掛著一臺錄音機,循環播放著這首名為《辛莊人》的村歌。
昌平興壽辛莊村:變垃圾山為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面對五顏六色的垃圾桶,您還在為區分垃圾種類而發愁嗎?在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早在4年前即開始了對垃圾的「研究」。他們自籌資金,引導村民自發參與、研製垃圾「微循環利用」系統,不僅改善了環境,還把垃圾變成「降本增效」的「金鑰匙」。
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題: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新華社記者關桂峰、田晨旭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怎麼分?不分怎麼罰?做好準備了嗎?如何確保新規落地實施、形成長效機制?圍繞社會關注的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昌平區城北街道:積極推進轄區兩所大學垃圾分類工作
9月8日和9月9日,城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範華敏、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元君組織東關社區及政法社區在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開學之際,及時到兩所大學了解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傳達北京市及昌平區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相關要求,督促學校在校區的辦公區、食堂、宿舍區要分別落實相關措施,做到垃圾投放設施的配套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莊村:黨建引領按下鄉村「美顏」鍵
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曾是京密引水渠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自2016年起,辛莊村著手黨建引領改善村容風貌,從探索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到增添花草綠植,如今辛莊村已逐步完成生態小康建設,成為了村民們環保宜居的美麗家園,也為村中今後將大力發展的草莓採摘產業夯實基礎。
北京舉辦首都大學生宣傳垃圾減量分類進社區主題活動
、豐臺區育仁裡社區、石景山區古城特鋼社區等10個社區,開展垃圾減量分類主題宣傳活動。許多小區居民在宣傳條幅上簽字,表態支持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活動。在海澱區北京科技大學小區,志願者們在完成宣傳活動後與北京科技大學綠盾環境保護協會的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座談中,綠盾環協的會長陳旭峰同學認為,垃圾減量分類,重在人們的意識,而強化人們的意識,貴在堅持,只有把垃圾減量分類的主題宣傳活動常態化、長效化,才能逐步養成居民垃圾減量分類的好習慣。
垃圾分類新時尚 爭做文明北京人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進一步增強市民群眾垃圾分類意識。由首都文明辦、市城管委聯合主辦的「垃圾分類新時尚 爭做文明北京人」——北京市垃圾減量、垃圾分類進社區活動,10月24日和25日,在北京市昌平區天龍苑社區、北京市朝陽區安慧東裡社區共舉辦六場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紙盒泡沫就地分揀 果蔬垃圾現場「榨汁」,這個市場垃圾減量6成
轟鳴的機器聲中,一位工人用三齒叉將一堆生菜葉叉進機器裡,另一位工人用鏟子扒拉著,另一邊的出口處,生菜葉已經被攪碎成渣……這是記者在豐臺區盧溝橋鄉嶽各莊批發市場看到的一幕。果蔬垃圾現場「榨汁」,紙盒泡沫也在市場內分揀資源化,多措並舉,市場出場的垃圾減少了6成。
垃圾分類:釐清責任做除法更大成效靠乘法
在撤桶並點後,通過督導員登記臺帳掌握每戶居民是否已經養成分類習慣,對尚未養成習慣的居民進行定向溝通,真正實現了精細化動員。黃厚新介紹:「2019年之後,由於工作人員前期全程參與,居委會的專業性提升,第三方公司開始成為社區分類工作的主導方。社區的垃圾分類時效性指標穩步提高,廚餘垃圾分類參與率達85%左右,準確率達65%左右。」
屈子祠鎮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再深入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胥揚 通訊員 伏強)10月24日上午,屈子祠鎮召開全域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動員部署會,講解垃圾分類相關業務知識,11個行政村的分管人代表村支兩委與鎮人民政府籤訂工作責任狀。據了解,屈子祠鎮作為全市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從今年5月起率先啟動鎮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中轉站運營,先行在鎮內4個行政村進行試點。
垃圾分類怎麼講?北京上線首個垃圾分類系列微課
到2020年底,北京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要達到100%。隨著北京當前各級各類學校都陸續開學複課,垃圾分類教育被提上日程。6月起,北京中小學陸續複課。根據市教委要求,學校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融入相關課程。
垃圾分類讓垃圾減量26% 四川自貢自流井將在2025年底全面建成垃圾...
「人居環境改善,從垃圾分類做起」,這組五彩斑斕的垃圾分類彩燈,將傳統彩燈文化同垃圾分類知識相結合開展宣傳。今年以來,自流井區在五星街、仲權鎮率先實施垃圾分類,垃圾減量達26%,回收垃圾價值40餘萬元/年,減少土地和大氣汙染約5%。
減量68% 北京會議中心垃圾分類經驗將全市推廣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王晨婷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磨豆漿後的渣製成豆渣餅、不主動提供客房「六小件」、廚餘垃圾全部就地處理……12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走進北京會議中心,探索其在垃圾分類及減量工作中的
濟南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從娃娃抓起!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12月11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將於2021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進行介紹和解讀。濟南市教育局總督學宋豫在發布會上介紹說,濟南將對學生開展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方面的教育,全面開展以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編寫了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教育讀本,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有關生活垃圾的知識,學會如何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同時,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實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