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入學考題,清華出了一個三字對聯,下聯是個人名

2020-12-17 秀姐說教育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級的名校,也是無數學霸學神們的聚集地,能夠進入清華北大這樣名校的學生,都是經過高考篩選的。所以能夠順利考入其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學霸,還有來自各地的高考狀元們。不過,對於一些有特長的考生,這些重點學校在相應的招生要求上也會稍微放寬一點,不過,自主招生考試也是很難的,甚至不亞於高考,比如清華這一題,堪稱史上最難考題。

據說,清華大學曾經在民國時期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考試,這是一場普通的入學考試,但是考題卻非常不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令每一位參加考試的人都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是終生難忘。因為,這場考試的考題難度非常大,大到整場考試只有一個人答對這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道難倒無數人的考題,還只有簡簡單單的3個字。那麼,這到底是一道什麼樣的考題呢?又是哪三個字?

據了解,這是一道對聯題,考驗的是學生的對對聯能力,題目出了一個三個字的上聯「孫行者」,要求參加考試的學生根據要求對出合適的下聯。這下可把這些學生們難倒了,畢竟「孫行者」這三個字太抽象了,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面去對,是從字面意思?還是根據名著《西遊記》劇情來看?或者是這三個字暗藏什麼玄機?一時之間,學生們紛紛束手無策,放棄作答。

據說,這道考題的出題人是我國的著名學者陳寅恪,當時他出這道題的目的,是想看看這批入學考試的學生們的頭腦到底如何,有沒有想像能力和平仄對仗的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到底是何種程度。但是,從學生們交上了考捲來看,結果似乎令他不太滿意。除了一部分交白卷的考生之外,什麼「豬八戒」、「唐三藏」、「土行孫」等奇葩對聯都出來了,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

陳寅恪無奈地搖了搖頭,翻看著交上來的考卷,就在他快要失望的時候,突然,一張特別的考卷出現在他眼前,只見考卷上字跡工整,寫著「胡適之」三個字,看到這裡,陳寅恪笑了,滿意地點了點頭。從對仗上來看,「孫行者」中,「孫」是姓氏,「行」是動詞,「者」是虛詞,與「胡適之」巧妙對應,對仗工整,且上下聯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名人,非常富有趣味。

其實,這道看似簡單的考題,能考驗參加考試的學生們的多方面,比如對仗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以及個人知識儲備等等,這些加起來,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是優等生以及能否成為優等生的一個關鍵條件。對此,小編認為,對對聯確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考題形式,不僅能夠讓人的思想和知識得到調動,還能夠增強普通考題的趣味性,加強了互動。網友們,你們怎麼認為?歡迎留言說出你們見過最難的考題。

相關焦點

  • 清華最難入學考試,陳寅恪出三字對聯,一半考生白卷,僅一人滿分
    文化領袖梁啓超說:「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加在一起也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國學大師吳宓說:「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總之,在清華大學乃至於整個民國,陳寅恪就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所以,1932年的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國文系主任劉文典特地請陳寅恪幫忙出題。萬萬沒想到的是,陳寅恪出的考題只有三個字——孫行者。這是一個上聯,要求考生對出下聯。
  • 清華入學考試,上聯:孫行者,大多考生答不出,下聯僅一人答滿分
    清華大學就在20世紀30年代的新生入學考試中,出了一道關於對對聯的題目,這也算是清華的校史上的一件「異事」了,在這之前從未出現過這種題目。 這道題就是有著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出的,當年,因為新生考試的時間與陳寅恪休假時間相鄰緊湊,他來不及重新編寫考題,但又恰逢清華入學考試,於是在匆忙之中,定下了作文題目,以及這道對聯題。
  •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中國對聯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文人還是民間創作過程中,都衍生出很多故事,既有段子的趣味,又不乏知識的雅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流傳已久的對聯佳話。輕鬆一下。上聯5個字,下聯6個字,按對聯常識,上、下聯字數都不一樣,根本就構不成對聯。然而絕就絕在這裡。因為「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這裡挑戰了常識,卻深挖了對聯涵義,如此奇特構思,反而成就了諷刺藝術的絕唱。此聯也成為對聯史上標誌性的奇聯、絕聯之一。
  • 史上最短對聯,只有一個「墨」字,下聯成為絕唱!
    說起對聯,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了解一些,畢竟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在雖然已經不寫對聯了,但是現在逢年過節,或者在著名景點都是可以看到對聯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對聯幾乎是每個讀書人都會寫的。就像現在的小學生背乘法口訣表一樣。
  • 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出過一道題,題目只有三個字,卻無一人答對
    其實大部分入學考試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越是知名大學,他們的入學考試就會越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自主招生,說的就是這部分知名大學自己出題,從數百萬名考生中挑選最適合的人選,成為本校的學生。國內知名學府,清華大學曾經有過一個入學考試難倒了所有參加考試的人,其實說到清華大學,算是家喻戶曉,但畢竟像這種頂級學府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就讀。清華大學在這次入學考試中出的這道題並不是長篇大論的試題,而是只有一道只有三個字的題目。
  • 史上最牛拆字對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堪稱經典
    由於漢字本身屬於方塊字,堪稱流傳至今的象形文字,所以它本身也具備離合拆解的特徵,往往一個漢字可以拆解為兩個或更多不同的部分,非常奇妙。在上千年前,中國就誕生了一種奇特的佔卜技術,那就是「測字」,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只有漢字才能產生的佔卜術。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也都看到了所謂「測字」的具體流程。
  • 歷史上有兩個對聯,都只有三個字,其中一個被清華大學用來招生
    我們今天來說兩副對聯,這兩個對聯都不長,都只有三個字,然而就是這三個字難倒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副三字對聯還被清華大學用來考察學生了。表面上看對對子是比較簡單的,其實對對聯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本領,對聯的講究非常多,有音韻的講究,有對應、對偶的講究,還要儘量平穩工整,所以對聯很能考驗一個人的水平。在陳寅恪看來,一般平淡無奇,字數較少的對聯更能彰顯一個人的水平。大家都知道關於魯迅的一個故事,魯迅上學的時候,老師給全班同學出過一個對聯,對聯只有三個字,獨角獸。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唯有一位學生答對,下聯是什麼?
    「十口心」組成了一個「思」,「八目共」組成了一個「賞」(賞的繁體賞在書法中有「八目共」的寫法),對得相當工整,還同時能表達唐伯虎對秋香的愛意,實在是妙。據史料記載,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大概在公元240年左右,在孫權時就已經有非常工整的對聯了。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對聯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和延伸。除了像上面的拼字聯,還出現了很多精妙的對聯方式。
  • 上聯:「孫行者」,難倒眾多清華考生,有一人卻對出絕佳下聯
    清華大學是一個匯聚最優秀學子和教授、接觸到世界上領先技術的地方。歷年來,報考清華大學的人都很多,就像草莓表面上的籽一樣,數不勝數。仿佛只要考上清華大學就能光耀門楣,名留青史,走上人生巔峰。去報考清華大學的人雖然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但是總會有一批英才脫穎而出。但是有一年,在清華大學的一道對聯題裡,卻出現只有一個人拿了滿分的情況。
  • 史上最難三大對聯:第三名出自唐伯虎,第一名出自李清照
    一副標準的對聯,它必須滿足四個要求,分別就是:對仗、音節相同、音調相同和語素相同,滿足這四個要求的就能勉強稱得上是對聯了,中國對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沒事就喜歡來一些對聯,當然了,根據不同文化水平,對聯的層次也不同,今天來說說古代最難的三大對聯,能對出的都是高手,其中第三名出自唐伯虎之手
  •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大部分人交白卷,只有一人獲得滿分
    於是輪到他出題的時候,題目就非常的言簡意賅,只有短短的三個字「孫行者」,但卻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考生才需要對出下聯。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三個字的對聯在我國古代的對聯文化中確實存在,一般人們都將這種對聯稱為「無情對」。
  • 中國最難的對聯 泱泱中華十幾億人 百年無人能對出下聯
    成都有一名樓,有中國最難對聯,只有上聯,沒有下聯。泱泱中華幾十億人,百年卻無人對出。  成都美食眾多,建築也非常現代化、非常潮,但它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極其悠久的城市,它的歷史至少有三千年,「成都」這個名字從它三千年誕生到今天,從來沒有變過,全國能和成都比的也只有洛陽、邯鄲、鹹陽這幾個地方了,甚至「長安」「金陵」這些名字都沒有成都悠久。
  • 史上最難的對聯之一,200年無人對出,唐伯虎:恐後世無人可對
    原文標題:《史上最難的對聯之一,200年無人對出,唐伯虎:恐後世無人可對》對聯最早只是流行於文人墨客間,後來才逐漸融入百姓之家,成為大眾文化,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每到春節的時候都會張貼對聯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現在的對聯也更加的接地氣,但是在古代可就是一門大學問,不是小老百姓能玩的了的。明朝時期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就出過一副對聯,並且揚言說:「此對聯恐怕後世難有人對出!」確實正如唐伯虎所言,後來的200年間,無人可對!那麼此上聯究竟是什麼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衣冠華服,禮儀之邦,出現過多少燦爛文化,誕生過多少歷史故事,成語、猜字謎、對聯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對聯又稱對子或楹聯,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或是寫在紙、布上的對偶語句。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對聯最神奇的地方,那麼就是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所以說,對聯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這是非常難的文化,尤其是對於外國人來說,簡直就像是天書一般了。
  • 寡婦出上聯「天字出頭為我夫」,秀才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對聯文化講究「以文會友」,尤其是那些秀才書生,彼此以對聯切磋才藝,流傳出很多有趣的對聯故事。對聯的形式一開始是相對簡單的,到後來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聯也越來越難,現在我們知道的對聯形式有數字聯、拆字聯、合字聯、諧音聯、重字聯、偏旁部首聯等等。比如春聯,就是對聯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是我國人民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
  • 經典對聯:清華大學的考題上聯「孫行者」下聯如何去對?
    我們熟知對聯是非常有講究的,在我國古代對聯也非常盛行,文人志士之間經常寫對聯娛樂。有些對聯是用來言志的,也有些對聯是用來悼念的,當然也有很多對聯是用來娛樂的,比如說「拆字聯」「諧音聯」「迴文聯」等等都非常有意思。而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類對聯是將姓名寫進對聯裡面。
  •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是有名的歷史文化之邦,而對對聯就是其中一種非常經典的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關於對聯的故事,關於對聯,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對聯的地方也非常多
  • 歷史上最著名的對聯,千年來都無人對出下聯
    我們國家有非常多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演變到今天,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就比如在端午節吃粽子,或者在中秋節吃月餅,這都是我們的風俗習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對聯對聯更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體現,在我們過年的時候也有非常多的神話故事,傳說貼春聯和放鞭炮是為了嚇跑一頭叫做年的怪獸
  • 這三句上聯,各個都是千古絕句,迄今為止無人能對出完美下聯!
    有的對聯言簡意賅,也十分的好對,但是有的對聯卻十分的難對,十分考驗個人的文學功底。能對出一個好句子,還要有著機敏的反應和智慧。歷史上有很多千古絕句,有的對聯難倒了很多文人墨客,今天就為大家帶來3組對聯,迄今為止無人能對出完美的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