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對聯,只有一個「墨」字,下聯成為絕唱!

2020-12-22 漫談歷史

說起對聯,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了解一些,畢竟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在雖然已經不寫對聯了,但是現在逢年過節,或者在著名景點都是可以看到對聯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對聯幾乎是每個讀書人都會寫的。就像現在的小學生背乘法口訣表一樣。

既然說到了對聯那麼就問你最短的對聯是什麼?有很多人可能會想起「煙鎖池塘柳」,因為這個對聯只有五個字。這在對聯裡面算得上是比較短的了。因為十到十五個字以內的對聯都是中等聯,那麼低於十個字的肯定就是短聯了。歷史上最短的對聯只有一個字。

民間野史記載,清朝鹹豐年間,鹹豐皇帝突然想到了一個對聯,上聯是「墨」只有這一個字。眾大臣知道後也都紛紛說出自己的下聯。不過其中大多都是「紙」「筆」「硯」等等。因為文房四寶就是「筆墨紙硯」。可能是這些大臣真沒什麼本事。

或者是他們都低估皇帝的能力了。你想想皇帝說出一個對聯哪有這麼簡單。當時有個大臣回家後仔細想這個「墨」字,終於知道皇帝的意圖了,於是便給皇帝說出下聯「泉」,皇帝聽到後欣喜若狂。重重賞賜了這位大臣。為何這位大臣答的就對呢?

這個皇帝說的是拆字聯。「墨」正好分為「黑」「土」。而大臣對的「泉」分為「白」「水」。這不是絕對嗎?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黑,白」顏色相對。「土,水」五行相對。估計再想找出合適的下聯是不可能的了!

相關焦點

  • 史上最難入學考題,清華出了一個三字對聯,下聯是個人名
    不過,對於一些有特長的考生,這些重點學校在相應的招生要求上也會稍微放寬一點,不過,自主招生考試也是很難的,甚至不亞於高考,比如清華這一題,堪稱史上最難考題。據說,清華大學曾經在民國時期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考試,這是一場普通的入學考試,但是考題卻非常不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令每一位參加考試的人都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是終生難忘。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衣冠華服,禮儀之邦,出現過多少燦爛文化,誕生過多少歷史故事,成語、猜字謎、對聯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對聯又稱對子或楹聯,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或是寫在紙、布上的對偶語句。
  • 史上最牛拆字對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堪稱經典
    由於漢字本身屬於方塊字,堪稱流傳至今的象形文字,所以它本身也具備離合拆解的特徵,往往一個漢字可以拆解為兩個或更多不同的部分,非常奇妙。在上千年前,中國就誕生了一種奇特的佔卜技術,那就是「測字」,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只有漢字才能產生的佔卜術。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也都看到了所謂「測字」的具體流程。
  • 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短短4字,卻道破人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字謎僅是給一段話,就能引出一個人或者是一個物體等等。裡面甚至還可以蘊含道理,而對聯是中國的另一種傳統文化。在史上優秀的對聯有無數,但是這幅堪稱是史上最短的對聯,它總共加起來也就只有四個字,但是裡面蘊含的可都是道理。對聯也稱作是楹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會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裡面要求的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並且字數還有結構相同。
  • 康熙出對聯「墨」字,下旨眾阿哥出下聯,乾隆說一字,後來成皇帝
    康熙就經常用一樣東西也就是對對聯,來考問阿哥親王們。他們是大清江山的希望,如果想要登上皇位,必定要全方面都具備。於是有一天,康熙在練習書法,想到了一個方法來考驗皇子,就是寫下了十幾個字形不一樣的「墨」字之後便深思了一會,就下令給身邊的太監拿著這些「墨」字務必送到各個親王的府中,讓他們對出下聯。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成為經典,點醒很多世人
    從此之後,對聯文化便流傳在民間,尤其是到了唐宋兩代,對聯文化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對聯故事中都記載蘇軾和佛印以及蘇小妹之間的對聯趣事,到了明清兩代,對聯已經成為了文人墨客乃至百姓布衣必不可少的文娛形式。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字卻成經典絕對,點醒無數世人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種文學形式,我們也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它們讀起來總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想出一副好對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你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儲備,有時候,越短的對聯,越難對好。
  • 經典對聯:上聯「大小姐洗黑白菜」下聯成為絕唱!
    今天我們依然來說對聯,可是今天要說的對聯卻和平常說的不一樣。我們平時最多說的就是「諧音聯」和「拆字聯」最多也就是來一個「迴文聯」可是今天要說的卻是「矛盾聯」,什麼是「矛盾聯」呢?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反義詞寫出看似矛盾實則並非矛盾的對聯。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對聯最神奇的地方,那麼就是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所以說,對聯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這是非常難的文化,尤其是對於外國人來說,簡直就像是天書一般了。
  •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
    一、續聯之妙話說古時候有一個縣令,某年春節在大門口貼了一幅對聯,上、下兩聯各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愛民若子,執法如山。縣令,掌著一方之權,管著一方之事,關乎一方之福,俗稱父母官,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縣令是個好官清官,其根本要求,便是如對聯所說的八個字。有這樣的地方官,對當地百姓,無疑是巴不得的。
  • 史上最經典對聯,共有8個字,也可以說10個字,也可以說20個字!
    故而後世稱之為新的藝術形式,對聯。自此之後,對聯便成為文人雅士的文字遊戲,也成為市井百姓的門前白雪,直到今天我們都還在繼續貫徹著這一文化。相信大家都有自己所喜歡的一副對聯,對小解而言,最喜歡的一種格式當然是諧音對聯!先來一副非常著名、流傳很廣的諧音聯,當小解第一次吟讀時,儼然嗅到了詩詞的魅香,可以說它雖為對卻不亞於詩。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流傳千古,點醒無數世人
    其中的「楹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對聯,我們印象中對聯就是春節時用來賀迎新春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在秦朝時期的桃符其實是對聯的前身,而對聯最早出現於五代時期,根據《蜀檮杌》記載,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在自家的門板上寫上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以表示對新的一年國家興旺的期盼。可惜的是第二年,後蜀就被宋朝滅了,不過他的這一行為卻開啟了寫對聯的先河。
  • 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能讀懂的都是語言大師!
    說起對聯,中國人應該一點都不陌生。相傳,對聯就是古時候的桃符,用桃木刻畫掛在門前有闢邪的用處,最早的形象就是以唐代名將的形象為基礎,但是經過後來的演變,漸漸被文字所代替。
  • 中國歷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中國因為有了漢字,生活上也有多少樂趣,漢字書法被譽為是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對聯則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而我國史上還存在有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 春節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王羲之各添了3個字,成為絕對
    在眾多的傳統文化當中,對聯文化一騎絕塵,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寶。對聯文化,講究的是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從這一點來看,很像是唐詩或者宋詞。對聯又短小精悍,由上聯和下聯兩部分組合而成,上聯又叫出句,下聯又叫對句,綜合一起來看,對聯文化其實就是一道試題。古人運用對聯文化,可以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
  • 中國歷史上最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你不一定能讀懂
    中國因為有了漢字,生活上也有多少樂趣,漢字書法被譽為是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對聯則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而我國史上還存在有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經典無情對,上聯「色難」,下聯拍案叫絕
    對聯,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一開始寫在桃符之上,用來趨災闢邪。現在多用於節日慶祝,春節用的對聯叫春聯,喪禮用的對聯叫輓聯。對聯可以說是漢族的文化瑰寶了,而且對聯也是我們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所以每一代人都有致力於對聯研究的人,我們要不斷的傳承經典,把對聯文化一直延續。
  • 盤點古今讓人拍案叫絕的對聯!最後一個至今沒有下聯!
    不僅才子佳人們用對聯來考驗對方的文學功力,普通的百姓也會在茶餘飯後對對子為樂。對聯上下呼應,更換一個字意境會大不相同,頗有一番樂趣。上、下聯都很誇張,有趣。7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題東林書院對聯,可謂激勵天下所有的讀書人!
  • 世界上最古怪的一副對聯,只有2個字,卻好像畫了一幅畫
    熟悉對聯的都曉得,對聯是不限定字數的,也就是上聯可以隨心所欲,想怎麼起就這麼起,但是下聯的字數有著嚴格的限定,一般都是和上聯一樣的,但也有一些絕妙的對聯,故意讓上下兩聯對不上,這種也是可以的。因此,很多人覺得,一個字的對聯最好對,比如「上」對「下」,「雨」對「風」,「天」對「地」,這些雖然也算對子,但不算一個作品,一個好的對聯作品,要有一定的意義才行。
  • 中國有名的三幅對聯,千古絕對,至今沒有人能給出最完美的下聯
    從古至今,有許多非常好的句子和對聯。但是有沒有那種古人寫出上聯,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完美地對出來的對聯?那是一定會有的。尤其是現在我們要講述的三對千古絕對,你不妨試一試,能不能給出一個精彩的答案。第一句:煙鎖池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