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對聯是非常有講究的,在我國古代對聯也非常盛行,文人志士之間經常寫對聯娛樂。有些對聯是用來言志的,也有些對聯是用來悼念的,當然也有很多對聯是用來娛樂的,比如說「拆字聯」「諧音聯」「迴文聯」等等都非常有意思。而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類對聯是將姓名寫進對聯裡面。
比如說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副對聯飛常有名,這個對聯的上聯便是:「兩舟競渡,櫓速不如帆快」而下聯是:「百管爭鳴,笛清難比蕭和」這一副對聯裡面包含了「魯肅」「樊噲」「蕭何」「狄青」而且這個對聯還是諧音聯,非常有趣味。
而對聯可以展現一個人的文字功底,所以在招生的時候就能考到對聯。在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當時的大文學家陳寅恪就為語文題出題,當時語文題總共有兩道題一道題是作文,另外一道題便是對聯題。當時陳寅恪給出的對聯是「孫行者」。孫行者自然是《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考生看到這個對聯已經蒙了,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有的人回答的是二郎神,豬八戒,如來佛的也有的人回答的是賈寶玉,魯智深等等。不過這些並不是答案。當時陳寅恪給出的答案是「胡適之」這裡的「胡適」便是當時的另外一位大文豪胡適。
但是卻有一位考生給出了一個答案比標準答案還要標準,這個答案便是「祖衝之」「祖」對應「孫」,「衝」「行」都是前進的動詞,另外「之」和「者」都是助詞。堪稱絕對。陳寅恪看到這個下聯立馬錄取了這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