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對聯:清華大學的考題上聯「孫行者」下聯如何去對?

2020-12-17 漫談歷史

我們熟知對聯是非常有講究的,在我國古代對聯也非常盛行,文人志士之間經常寫對聯娛樂。有些對聯是用來言志的,也有些對聯是用來悼念的,當然也有很多對聯是用來娛樂的,比如說「拆字聯」「諧音聯」「迴文聯」等等都非常有意思。而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類對聯是將姓名寫進對聯裡面。

比如說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副對聯飛常有名,這個對聯的上聯便是:「兩舟競渡,櫓速不如帆快」而下聯是:「百管爭鳴,笛清難比蕭和」這一副對聯裡面包含了「魯肅」「樊噲」「蕭何」「狄青」而且這個對聯還是諧音聯,非常有趣味。

而對聯可以展現一個人的文字功底,所以在招生的時候就能考到對聯。在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當時的大文學家陳寅恪就為語文題出題,當時語文題總共有兩道題一道題是作文,另外一道題便是對聯題。當時陳寅恪給出的對聯是「孫行者」。孫行者自然是《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考生看到這個對聯已經蒙了,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有的人回答的是二郎神,豬八戒,如來佛的也有的人回答的是賈寶玉,魯智深等等。不過這些並不是答案。當時陳寅恪給出的答案是「胡適之」這裡的「胡適」便是當時的另外一位大文豪胡適。

但是卻有一位考生給出了一個答案比標準答案還要標準,這個答案便是「祖衝之」「祖」對應「孫」,「衝」「行」都是前進的動詞,另外「之」和「者」都是助詞。堪稱絕對。陳寅恪看到這個下聯立馬錄取了這位考生。

相關焦點

  • 清華出上聯「孫行者」,考生對出下聯,得高分
    大家都參加過考試,反正我們那一代是很少遇到對對聯的試題的,但是有一副經典對聯就出自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國文試卷中的一道題,當時給出的上聯是「孫行者」,孫行者大家都知道,《西遊記》裡的孫悟空,那麼上聯:「孫行者」,下聯應該怎麼對呢?按照對對聯的講究,首先是字數相同,其次要對仗工整,還得平仄協調,當時有許多考生對出了下聯。
  • 上聯:「孫行者」,難倒眾多清華考生,有一人卻對出絕佳下聯
    清華大學是一個匯聚最優秀學子和教授、接觸到世界上領先技術的地方。歷年來,報考清華大學的人都很多,就像草莓表面上的籽一樣,數不勝數。仿佛只要考上清華大學就能光耀門楣,名留青史,走上人生巔峰。去報考清華大學的人雖然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但是總會有一批英才脫穎而出。但是有一年,在清華大學的一道對聯題裡,卻出現只有一個人拿了滿分的情況。
  •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大部分人交白卷,只有一人獲得滿分
    因此在清華大學進行錄取考試的時候,陳寅恪自然就成為當時中文系題目的出題人。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大部分人交白卷,只有一人獲得滿分。,認為這些考題未免太過俗套,根本就測試不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於是輪到他出題的時候,題目就非常的言簡意賅,只有短短的三個字「孫行者」,但卻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考生才需要對出下聯。
  • 清華大學試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僅有一人是滿分
    作為清華最出色的大師,陳寅恪也是有著自己一套講課理論,他治學面面俱到,但性格有點古怪,近人講過的,他不講;外國人講過的,他也不講;以前講課講過的,不會提,但每次上課學生雲集,就連許多朱自清這種教授也會去聽他講課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唯有一位學生答對,下聯是什麼?
    但對聯卻從不是自多而難的,在清華大學曾經有有個教授,出了一個三字上聯,讓學生們對出下聯,結果卻難倒了一眾優秀的清華學子。這個教授的名字叫做陳寅恪。陳寅恪號稱「清末四公子」之一,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等等。1890年,陳寅恪出生於湖南長沙城內一個富裕的家庭,從記事開始就學習四書五經和世界地理等等。
  • 清華入學考試,上聯:孫行者,大多考生答不出,下聯僅一人答滿分
    清華大學就在20世紀30年代的新生入學考試中,出了一道關於對對聯的題目,這也算是清華的校史上的一件「異事」了,在這之前從未出現過這種題目。 這道題就是有著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出的,當年,因為新生考試的時間與陳寅恪休假時間相鄰緊湊,他來不及重新編寫考題,但又恰逢清華入學考試,於是在匆忙之中,定下了作文題目,以及這道對聯題。
  •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中國對聯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文人還是民間創作過程中,都衍生出很多故事,既有段子的趣味,又不乏知識的雅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流傳已久的對聯佳話。輕鬆一下。一、續聯之妙話說古時候有一個縣令,某年春節在大門口貼了一幅對聯,上、下兩聯各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愛民若子,執法如山。縣令,掌著一方之權,管著一方之事,關乎一方之福,俗稱父母官,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縣令是個好官清官,其根本要求,便是如對聯所說的八個字。有這樣的地方官,對當地百姓,無疑是巴不得的。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一半學生不及格,只有一人得滿分
    眾所周知,清華大學從成立後就是我國的最高學府之一,百年來為我國培養了無數頂尖的人才。很多學子做夢都想跨入清華的大門,感受一下國內一流高校的氛圍。然而,從民國到現在,清華大學招生的門檻一直未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清華大學1932年新生入學考試的國文試題。
  • 史上最難入學考題,清華出了一個三字對聯,下聯是個人名
    不過,對於一些有特長的考生,這些重點學校在相應的招生要求上也會稍微放寬一點,不過,自主招生考試也是很難的,甚至不亞於高考,比如清華這一題,堪稱史上最難考題。據說,清華大學曾經在民國時期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考試,這是一場普通的入學考試,但是考題卻非常不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令每一位參加考試的人都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是終生難忘。
  • 清華大學出了道對對子,上聯「孫行者」,那麼下聯對什麼呢?
    1932年,當時國學界赫赫有名的陳寅恪教授應邀出了這一年的清華大學國文招生考試卷。除了一道名為「夢遊清華園」的作文題外,陳寅恪教授還罕見的出了道對對子的題目,以此來考察考生的國學水平。而這道對對子的題目很簡單,上聯為「孫行者」,考生只要對出下聯即可。然而,當考生看到這道對對子後,很多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動筆,甚至有一半考生都直接空了此題。當然了,1932年的國立清華大學畢竟早已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來應考的考生自然也是有一批高手的。
  •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只一人得滿分,他是誰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之一,一副好的對聯,可以將漢語的韻律、結構展示得淋漓盡致,如果能巧用歷史典故,無疑又是一個加分項。1932年,清華大學在舉行新生入學考試時,國學大師陳寅恪出了一個三字對聯。一般來說,以對對子為試題,通常是由考官給出上聯,學生對下聯。
  • 清華大學教授:孫行者,周祖謨對:胡適之,最後成為了語言學大師
    在陳寅格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時候,他曾出過一個國文考題,是一個對聯,上聯是孫行者。陳寅格教授理想的下聯是祖衝之或者王引之。這個對聯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工整和押韻卻是非常難的,以至於很多參加考試的學子都交了白卷。但也有人獲得了滿分,他就是周祖謨,今天介紹的主人公。這次考試是清華大學的入學考試,參加的學子都是當時的佼佼者。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一半學生交白卷,僅有此人得滿分!
    清華大學作為莘莘學子的聚集地,才子云集、人才輩出,一個清華的教授在演講時提出了一個「孫行者」的上聯,但是課堂上有一半的學生交了白卷、另一半的學生答非所問,只有一個學生令這位教授刮目相看、眾人為他的答案拍手叫好。他所對的下聯是什麼?又有著怎樣的寓意?這位學生後來如何了?提出「孫行者」上聯的名叫陳寅恪,陳教授是著名的文學大師,在文學界的地位有目共睹。
  • 經典對聯,上聯:「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下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下聯太經典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因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事、一物、一人,都有可能催生一副對聯。越是飽讀詩書的人,越是如此。歷史上流傳下聯的故事當中,少有讀書人在一起而不吟詩作對的。宋朝大才子蘇軾和朋友在一起時,往往都會對上幾句,娛樂消遣。比如他又一次和黃庭堅下棋,旁邊有棵松樹,掉了個松子在棋盤上。
  •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是有名的歷史文化之邦,而對對聯就是其中一種非常經典的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關於對聯的故事,關於對聯,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對聯的地方也非常多
  • 經典對聯:上聯「無錫錫山山無錫」下聯是什麼?
    對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說現在的人很少自己寫對聯了,但是在我國古代幾乎上每一個讀書人都會寫對聯。就像我們的小學生會乘法表格一樣。在古代比對聯是古人最常見的娛樂方式。他們總是能從簡單的文字組合中悟出一些道理。
  • 經典對聯!上聯:「家窮人醜,一米四九」,看到下聯那才叫經典
    經典對聯!上聯:「家窮人醜,一米四九」,看到下聯那才叫經典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國的歷史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其中對聯更是我國歷史文化積攢下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我們國人每逢新年來臨之際,都會在門口張貼對聯。
  • 賣萌「國學200題」走紅網絡:上聯孫行者 下聯?
    不過,有網友吐槽,這份冠以國學之名的考題有好多常識性錯誤。你來做做,看能不能挑出刺來?  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  國學也賣萌  上聯「孫行者」,下聯誰最合適?  除了這些挑戰文學和歷史常識的題目,還有一些賣萌的題目,網貼稱,「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試題中更有一道對對子題,上聯『孫行者』,下面下聯中最合適的是?」 A、胡適之 B、周作人 C、鬱達夫 D、唐三藏。網上給出的答案是A。當代詩人流沙河曾撰文認可此答案:行與適,都是動詞,者與之,都是虛詞。
  • 清華考試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滿分,他是誰
    有一次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滿分,他是誰。1932年清華大學的入學考試,按道理,考生做的卷子是由當時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來出題,結果朱自清出國訪學不能及時回國。學校只能讓劉文典暫時接手朱自清的工作,劉文典自知自己能力有限,就去拜訪著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來為這些考生出題。
  • 清華考試出一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僅一人得滿分,是何人
    下聯的立意既不能高於上聯,又不能低於上聯,對於做對聯來說,上聯易寫,下聯難。因此想要寫一副好對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有不少的大學都舉行過一些對聯測試,不為學生們一比高低,只為讓學生們學以致用,並且還能體會中國傳統的對對子習俗。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的華安就曾與別人展開過一場對對子比賽,最後憑藉自己的才情贏得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