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在成立65周年之際,召開推進做大做強暨學部成立大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勇出席會議。
會議中提到,按照全國中醫藥大會上提出的「擴大中醫學9年制招生規模,探索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培養一批高層次複合型中醫藥人才」的指示要求,持續推進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
這已經不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早在2019年11月1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就在北京召開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可行性論證會。2019年11月4日上午,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工作匯報會召開。
據悉,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或將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籌建,目標是建設一所研究型大學,實行小班制、長學制。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定位於高層次、複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中醫藥人才培養,強調中醫思維,對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意義重大且非常及時,是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將以複合、傳承、研究、引領為辦學關鍵詞,醫教、科教、產教相結合,中醫中藥相融合、中醫西醫相結合,培養複合型、傳承型、科研型的具有人文素養的國際化中醫藥人才。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下設單位;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當時經全國著名中醫學家嶽美中教授的積極申請創建了全國中醫研究班。1978年舉辦了全國首屆中醫研究生班,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成為中醫藥行業第一所研究生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以中醫藥科學研究作為中心任務。始建於1955年,前身為原衛生部中醫研究院,1971年與北京中醫學院合併,更名為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12月舉行五十周年院慶時,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下設17個科研單位、6家醫療機構、1個研究生院、2家分院、以及2家製藥企業和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誌社等單位。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及1個獨立設置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
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還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精神,圍繞「做大做強中國中醫科學院」戰略目標,充分發揮「國家隊」的引領示範作用,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青蒿素精神,力爭將中國中醫科學院打造成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示範點。
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查德忠宣布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並宣讀由兩院院士和國醫大師組成的首批學部委員名單。
大會授予路志正等45人建院65周年「突出貢獻獎」、王繼剛等149人「青年標兵」稱號、呂誠等47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特別獎」、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等4個集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特別獎」、於大興等300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辦公室等60個單位(部門、團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於林勇等52人「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本文轉載自:中國中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