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待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了很多遊戲,其中一起玩捉迷藏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事情,因為在和孩子玩捉迷藏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次玩捉迷藏的時候,我躲在臥室的門口,等著她來找,最後她找終於找到我了。第二次再玩的時候,等到我說可以了,她第一時間衝到臥室門口,滿懷期待地以為可以找到我,但是衝過去後她發現我並不在那裡,滿臉都寫滿了失望。
就這樣,每次輪到孩子找的時候,她都會第一個衝到臥室門口看看我有沒有躲在那裡,剛開始找完臥室門口不見我,她就一般傻傻地站在原地,完全不懂得到別處去找。
為什麼孩子玩捉迷藏時,總是愛找同一個地方呢,為了找到答案我特意翻看了一些書籍,原來這個簡單的動作後面,還蘊藏著孩子成長的秘密。
著名兒童學家皮亞傑的著名的「AB錯誤」就是這一現象最典型的表現:這一階段的嬰兒只要先成功地在A處找到東西以後,即使後來東西被轉移到B處,他也仍然堅持在A處尋找,而全然不考慮B處。
皮亞傑把2—7歲稱為前運算階段,這階段孩子的認知和智力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找東西只會找一處。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三山實驗。
皮亞傑為了解兒童是如何理解他人頭腦裡的認識而設計了「三山實驗」。實驗中讓被試坐在三山模型前,問他對面的女孩所看見的山是什麼樣的。然後請被試從不同方面拍攝的照片中選出一張對方心目中的三山模樣。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總認為對方所看到的山就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樣。
這個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還不懂得區分自己和他人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她會以為別人所想所做的和她想的做的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所以當第一次知道有人捉迷藏藏在這個地方後,她就會記住這個地方,而且因為認知能力有限,思維無法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她並不知道還有其他適合藏起來的地方,她認為藏人的點就那一個,並堅定地認為別人想的也和她一樣!
所以,孩子在玩捉迷藏找人的過程中往往只喜歡找一個點,這是孩子身心發展在前運算階段的一個重要體現,背後蘊藏著孩子成長成長的動機和秘密,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和重視!
孩子玩捉迷藏有很多好處,在玩的過程中不僅身心愉悅,父母和孩子同玩能夠培養親子感情,而且玩遊戲的過程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1,有利於發展孩子的空間感
在和孩子玩捉迷藏的過程中,孩子剛開始都是只找一個地方,後來我引導她找了其他地方,比如廚房、衛生間等等,下次再玩的時候,她找人的區域就慢慢擴大了,不再局限於臥室的門口,而是拓展到了廚房、陽臺等等地方。
孩子的找人區域從點到線再到面,慢慢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空間,讓孩子知道生活中不僅有左右,還有上下;不僅有裡面,還有外面,不僅有低處,還有高處等等。
通過在找人的過程中,能夠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不同的空間區域,有利於提升孩子感知空間的能力。
2,有利於孩子去中心化,提升認知能力
孩子在玩捉迷藏找人的過程中,慢慢會了解到原來藏人的地方不止一個,而且每次藏人的地方都會不一樣,有些地方是她根本想不到的,需要用心找一找才能夠找到。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別人和她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別人想的和她想的是不一樣的,世界並不是以她為中心,這樣孩子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怎樣找才能找到別人,促使孩子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利於孩子去中心化,從而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提升。
1,注意安全問題
在和孩子玩捉迷藏時,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選擇在家裡進行,不管孩子就是找人還是藏起來,都應該要格外注意安全問題。
首先太高的地方不能爬上去,這樣很容易摔下來受傷。
其次有水火電的地方不要碰,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為了找出所藏之人,會容易不管不顧,有時候碰到有電有水的地方,這樣就會增加安全隱患。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玩捉迷藏時要提前和孩子強調安全問題,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危險的而哪些是安全的,這樣的捉迷藏玩起來才是快樂又盡興的。
2,藏身的地方不要過於隱蔽
因為本文我們都在強調孩子在扮演找人的角色,所以父母藏身的地方不要太過於隱蔽,最好是可以看得到孩子動靜的藏身之處,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保證孩子玩耍的安全。
孩子本身的耐心有限,如果我們藏在太隱蔽的地方,孩子找半天都找不到,那也會打擊孩子玩耍的積極性。
所以我平時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一般我躲起來後她找我兩分鐘還沒找到的話,我會呼故意發出聲音讓她來找我,這樣就將玩耍的難度大大降低,孩子也玩的更加開心,因為每找到一次人,他都會歡呼雀躍很久!
孩子所有的玩耍都是在成長,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和陪伴,讓她在玩耍中快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