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顏寧出席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畢業典禮並做了演講。
作為中國著名的結構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顏寧的演講自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
她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對成功的定義正在吃掉當代年輕人,即"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年輕人應該追求怎麼樣的成功",這一觀點引發了許多人的深思。
她的原話是這樣的:"很多人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成功又是誰來定義的?……一定要去做別人眼中那個優秀的你嗎?我們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變得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了?"
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顏寧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無疑是一個成功者的形象,獲獎無數,成績斐然,光環加身,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消息一出來就刷爆了網絡,可是,這樣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以的,這個世界上的成功者太多,這個世界上的勵志故事也太多,可是別人的人生永遠無法複製,雞湯故事永遠只是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馬雲的故事曾經激勵了一代因為身材和容貌自卑的人,可是中國只有一個馬雲,也只有一個阿里巴巴。
每個人走的路不同,成功的定義自然不同,只要選擇的路是正確的,堅持初心的走下去就好,只是有很多人在走的過程中就會忘記自己的初心,忘記當初為何而來,只計較現在擁有什麼。
想必許多人都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家人圍在一起問孩子的夢想,孩子開心的說:"我長大以後想要當醫生。"
媽媽說:"當醫生好,醫生工資高,醫院福利好。"奶奶說:"不錯,還很容易找對象,社會地位也高。"爸爸緊接著說了一句,"是啊,獎金高,還有紅包拿。"爺爺也點了點頭,"工作穩定,挺好的。"
只有小孩子一臉茫然的說道:"不是說醫生可以救死扶傷嗎?"
這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是卻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現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對於成功者的定義便只是自己獲得了什麼,賺了多少錢,收穫了多少名利,關於成功的深刻內涵倒是沒有多少人思考了,
對於成功的功利化的定義傾向並非錯誤,只是總是缺了一點東西,就像顏寧說的那樣,"每個人白 駒過隙在世上最多不過百年,百年之後你留下什麼?"成功不應該只是思考獲得了什麼,而是應該挪出一點時間思考留下了什麼。
成功不應該是一個有著標準答案的填空題,不應該是你必須怎樣怎樣,而應該是你想怎樣怎樣。至於如何定義成功,當然就是每個年輕人自己應該思考的問題了。
顏寧在演講中說:"這個微時代,希望大家保持勇氣,勇敢地去做獨一無二的你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成功的定義自然也該有獨一無二的答案。
成功的單一化,功利化定義正在毀掉一代青年
獲名獲利固然是對於成功的一種定義,但這並不應該成為關於成功的標準答案,成功的答案有很多種,只要這短暫的一生奮鬥過了,拼搏過了,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一點什麼,這就是成功。
可是當代社會,成功的單一化功利化定律已經深入人心,甚至在一代青年的心中根深蒂固,好好努力就是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就是為了養家餬口。
這並沒有錯,只是那種理想主義的氛圍已經漸漸的從人生之中淡去,青年人的生活過得越來越中年化,仿佛一生已成為了定格,青年人身上的那種激情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各種成功學的書大賣,各種網絡段子的網絡視頻,無不在大肆的喧囂著所謂的成功學所謂的勵志雞湯,所謂的勵志故事,他們在激勵著一代青年的同時,也毀掉了一代青年。
"有一種毒藥叫心靈雞湯,有一種毒酒叫勵志故事。"紛繁複雜的網絡故事背後,只不過是商業化的成功營銷,至於其中的含金量,怕是要在他們宣傳的基礎上大打折扣。
青年人當然是需要激勵的,但這絕對不是一種錯位的引導,不是一種甚囂塵上的喧譁,而是對於青年人夢想的肯定。
如同顏寧的演講中所提到的那個同學一樣,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被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雞湯所荼毒,掙錢當然重要,可是成功僅僅是掙錢,這就顯得有些狹隘,有些過於現實了。
社會是現實的,可是青年人還是要滿懷理想的去闖一闖,就算是失敗還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青年人不知天高地厚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闖過,摔過,就算頭破血流,也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這樣才對得起青春,激蕩在內心的熱血。
成功的單一化定律顯然正在毀掉一代青年,讓青年人失去承擔的勇氣,堅持按部就班的生活,穩定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也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當青年人失去活力失去夢想的時候,整個社會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夢想,這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成功不是他人的定義,而是自身生活的理想狀態
《青春萬歲》當女主角鄭波在畢業之後放棄了外人看來十分成功的出國留學發展的更好的機會,而選擇了留在了學校,當一個老師,致力於中國的基礎教育建設,我們難道能說她的選擇是錯誤的,她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嗎?
有這麼一個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他整天窩在家裡寫寫畫畫著些什麼,別人都罵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罵他是啃老族,他並不在意看著母親微笑的臉,他又重新投入了書案上。
這個年輕人就是餃子,就在他被別人定義為失敗者之後,不久他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王降世》成為了中國動漫界的一個奇蹟,創下了中國動漫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所有人都在說,從這部電影開始,中國動漫崛起了。
當初罵他是失敗者的那些人,轉過頭來說他是一個成功者,當初看不起他的那些人大肆宣揚著他的成功故事,顯然成為了激勵許多青年的又一個新的雞湯。
所謂的成功學或者說是心靈雞湯,就是把年輕人心中原本各有不同的關於成功的定義打破,摧毀,然後傳輸進去這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觀或者說是那些人所以為的價值觀。
這種成功的定義太過的片面和淺薄,雖然乍一聽上去有些道理,但是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錯誤,如果成功只有一個答案,除此之外全是錯誤,那麼一個雞湯之外的另一個雞湯是否也是錯的呢?
其實好多時候,年輕人大可以不必理會外界的七嘴八舌,大可以不必理會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嘮叨叨,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只要現在的生活是自己的理想狀態,別人的觀點,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堅持自己理想的生活,就算是失敗,也不要怕,誰的人生沒經歷過幾次失敗呢,失敗總是難免的。雖然物質條件是每個社會所必須的,只是在物質的基礎上還需要一些精神的東西,那才是對這個社會有用對個人有用的東西。
青年人的一生,就應該像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本書中廣為人知的那句話說的那樣:"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