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很多人追求成功,成功又是誰來定義的?

2020-12-14 清諾晗history

2016年6月,顏寧出席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畢業典禮並做了演講。

作為中國著名的結構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顏寧的演講自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

她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對成功的定義正在吃掉當代年輕人,"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年輕人應該追求怎麼樣的成功",這一觀點引發了許多人的深思。

她的原話是這樣的:"很多人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成功又是誰來定義的?……一定要去做別人眼中那個優秀的你嗎?我們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變得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了?"

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顏寧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無疑是一個成功者的形象,獲獎無數,成績斐然,光環加身,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消息一出來就刷爆了網絡,可是,這樣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以的,這個世界上的成功者太多,這個世界上的勵志故事也太多,可是別人的人生永遠無法複製,雞湯故事永遠只是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馬雲的故事曾經激勵了一代因為身材和容貌自卑的人,可是中國只有一個馬雲,也只有一個阿里巴巴。

每個人走的路不同,成功的定義自然不同,只要選擇的路是正確的,堅持初心的走下去就好,只是有很多人在走的過程中就會忘記自己的初心,忘記當初為何而來,只計較現在擁有什麼。

想必許多人都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家人圍在一起問孩子的夢想,孩子開心的說:"我長大以後想要當醫生。"

媽媽說:"當醫生好,醫生工資高,醫院福利好。"奶奶說:"不錯,還很容易找對象,社會地位也高。"爸爸緊接著說了一句,"是啊,獎金高,還有紅包拿。"爺爺也點了點頭,"工作穩定,挺好的。"

只有小孩子一臉茫然的說道:"不是說醫生可以救死扶傷嗎?"

這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是卻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現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對於成功者的定義便只是自己獲得了什麼,賺了多少錢,收穫了多少名利,關於成功的深刻內涵倒是沒有多少人思考了,

對於成功的功利化的定義傾向並非錯誤,只是總是缺了一點東西,就像顏寧說的那樣,"每個人白 駒過隙在世上最多不過百年,百年之後你留下什麼?"成功不應該只是思考獲得了什麼,而是應該挪出一點時間思考留下了什麼。

成功不應該是一個有著標準答案的填空題,不應該是你必須怎樣怎樣,而應該是你想怎樣怎樣。至於如何定義成功,當然就是每個年輕人自己應該思考的問題了。

顏寧在演講中說:"這個微時代,希望大家保持勇氣,勇敢地去做獨一無二的你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成功的定義自然也該有獨一無二的答案。

成功的單一化,功利化定義正在毀掉一代青年

獲名獲利固然是對於成功的一種定義,但這並不應該成為關於成功的標準答案,成功的答案有很多種,只要這短暫的一生奮鬥過了,拼搏過了,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一點什麼,這就是成功。

可是當代社會,成功的單一化功利化定律已經深入人心,甚至在一代青年的心中根深蒂固,好好努力就是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就是為了養家餬口。

這並沒有錯,只是那種理想主義的氛圍已經漸漸的從人生之中淡去,青年人的生活過得越來越中年化,仿佛一生已成為了定格,青年人身上的那種激情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各種成功學的書大賣,各種網絡段子的網絡視頻,無不在大肆的喧囂著所謂的成功學所謂的勵志雞湯,所謂的勵志故事,他們在激勵著一代青年的同時,也毀掉了一代青年。

"有一種毒藥叫心靈雞湯,有一種毒酒叫勵志故事。"紛繁複雜的網絡故事背後,只不過是商業化的成功營銷,至於其中的含金量,怕是要在他們宣傳的基礎上大打折扣。

青年人當然是需要激勵的,但這絕對不是一種錯位的引導,不是一種甚囂塵上的喧譁,而是對於青年人夢想的肯定。

如同顏寧的演講中所提到的那個同學一樣,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被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雞湯所荼毒,掙錢當然重要,可是成功僅僅是掙錢,這就顯得有些狹隘,有些過於現實了。

社會是現實的,可是青年人還是要滿懷理想的去闖一闖,就算是失敗還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青年人不知天高地厚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闖過,摔過,就算頭破血流,也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這樣才對得起青春,激蕩在內心的熱血。

成功的單一化定律顯然正在毀掉一代青年,讓青年人失去承擔的勇氣,堅持按部就班的生活,穩定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也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當青年人失去活力失去夢想的時候,整個社會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夢想,這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成功不是他人的定義,而是自身生活的理想狀態

《青春萬歲》當女主角鄭波在畢業之後放棄了外人看來十分成功的出國留學發展的更好的機會,而選擇了留在了學校,當一個老師,致力於中國的基礎教育建設,我們難道能說她的選擇是錯誤的,她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嗎?

有這麼一個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他整天窩在家裡寫寫畫畫著些什麼,別人都罵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罵他是啃老族,他並不在意看著母親微笑的臉,他又重新投入了書案上。

這個年輕人就是餃子,就在他被別人定義為失敗者之後,不久他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王降世》成為了中國動漫界的一個奇蹟,創下了中國動漫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所有人都在說,從這部電影開始,中國動漫崛起了。

當初罵他是失敗者的那些人,轉過頭來說他是一個成功者,當初看不起他的那些人大肆宣揚著他的成功故事,顯然成為了激勵許多青年的又一個新的雞湯。

所謂的成功學或者說是心靈雞湯,就是把年輕人心中原本各有不同的關於成功的定義打破,摧毀,然後傳輸進去這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觀或者說是那些人所以為的價值觀。

這種成功的定義太過的片面和淺薄,雖然乍一聽上去有些道理,但是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錯誤,如果成功只有一個答案,除此之外全是錯誤,那麼一個雞湯之外的另一個雞湯是否也是錯的呢?

其實好多時候,年輕人大可以不必理會外界的七嘴八舌,大可以不必理會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嘮叨叨,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只要現在的生活是自己的理想狀態,別人的觀點,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堅持自己理想的生活,就算是失敗,也不要怕,誰的人生沒經歷過幾次失敗呢,失敗總是難免的。雖然物質條件是每個社會所必須的,只是在物質的基礎上還需要一些精神的東西,那才是對這個社會有用對個人有用的東西。

青年人的一生,就應該像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本書中廣為人知的那句話說的那樣:"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相關焦點

  • 對成功的定義正在吃掉當代年輕人
    「我來過這個世界,留下詩。」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人生的追求,你想要留下什麼、想要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就竭盡全力往那個方向努力。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你姑息懈怠、佛系度日,因為稍縱即逝的青春年華一旦錯過,我們可就要老了啊。趁著年輕,去闖蕩、去拼搏、去流汗,把談笑安逸留給老年時光。天天刷淘寶刷抖音、幹著七老八十歲都能幹的事情,這些人說難聽些,就是在褻瀆自己生命的意義。
  • 早生華髮的顏寧用科研論文估算白髮數量,成功背後的辛苦誰人知?
    因此做科研的大牛們經常會為了一個感興趣的方案而徹夜通宵,牛頓煮懷表的趣聞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並不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最近科研大牛顏寧在社交媒體被人吐槽早生華髮,而顏寧卻豁達地接受這一事實,其實早在2011年34歲的顏寧就華發叢生,由於主持一檔科普節目,甚至被要求染髮,對於顏寧來說糟糕至極,因此顏寧為了自己的健康後,就放棄了染髮,對於自己的白髮顏寧曾經在2014年就有說明,其實白髮與課題的重要性並無關係
  • 清華女神顏寧: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然而,就算是成功如顏寧,也免不了煩惱。二.科研女神的煩惱顏寧的煩惱,就是好事者對於自己婚姻狀況的過度「關心」。她直言,自己身邊的人經常以自己年紀大為由給自己介紹相親對象以及催促自己趕緊結婚,甚至有的人以其不結婚生子而批判她不孝順。每次只要一上熱搜,顏寧的婚姻問題就又要被人拿出來大肆宣揚一通。而關於這一點,顏寧的回答也相當明確:「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顏寧說。在她看來,科學發現猶如上帝打開了一扇窗,是神跡,也是對你獨一份的獎勵。而這種獎勵的吸引力來自純粹、微小、簡單的快樂:創造知識帶來的智力興奮,接受挑戰、偶開天眼的刺激。  終於,2014年6月,這項困擾學術界近半個世紀之久的無解難題,顏寧團隊僅用6個月便攻堅成功。從此,人類可清楚看到: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的那扇「門」究竟長什麼樣。
  • 成功,該如何定義?
    父親是這樣解釋的:我們不應該關注自己是否做得比別人好,因為這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表現,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排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而為。雖然父親一直教導我們要向別人學習,他也提醒我們不要依賴別人來判定自己的價值和成功。他希望我們凡事盡力,做最好的自己,至於結果如何,那並不重要。
  • 顏寧: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在被問及這一方面的事情的時候 ,顏寧教授直言:「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其實這才應該是所有人對於自己生活的一個態度
  • 深度好文:你如何定義成功?
    大家好,我是小編愛情是要珍惜的,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你如何定義成功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成功,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佼佼者,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對於成功每個人的定義也都不一樣,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佼佼者是成功,完成自己所定下的一個小目標也是成功,只看自己是如何定義的。
  • 《蘿蔔開會》如何定義成功?
    文/慧廣法師   圖/慧光小和尚師答:生命本無成敗之分,有的人卻還在追求自己定義的成功
  • 【文匯·觀點】清華最年輕女教授顏寧: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輕易定義成功或者失敗
    可是當我在大學系統地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之後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讓我更加困惑。突然有一天,我豁然開朗:只有有意識的人類才能問出這個關於「存在意義」的問題;那麼也只有有意識的人類才能定義「存在意義」。所以,「人生意義」本就是一個主觀命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個人的背景與際遇不同,每個人對於這個命題的定義也會大相逕庭,從而決定了追求目標、人生道路也大不同。我自己則是經歷了從迷茫到相對明朗。
  • 曾在清華大學,今在普林斯頓大學,顏寧教授:人這一生,不能虛度
    人活一生,如果不能為社會和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價值,那麼難免有些遺憾。安於小家,樂於大家,人生短短幾十年,我們不能虛度,能夠憑藉一己之力為社會作出貢獻,人生便充滿意義。曾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顏寧,在正值中年,事業發展處在上升期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清華大學,赴美任教。
  • 讀名言學英語(21) 強者自己定義成功!
    以自己的方式定義成功,以自己的規則加以實現,並建立一個讓你感到自豪的人生。在物質時代,很多人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並不否認,這是一個參考的標準,但真正的成功標準卻有很多,比如對社會、國家或人類的貢獻等等。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從來不需要別人來定義,而是由自己來定義。
  • 當下對成功的定義都誤入歧途
    但在這本《茁壯成長》裡,赫芬頓告訴讀者,請換個視角去看「成功」。像以往在很多次採訪中談到的那樣,她在這本書裡又提起了2007年的一件往事,因為「這是她對成功理解的轉折點」。「2007年4月6日,警鐘向我敲響。當時我發現自己倒在地板上,地上一攤血。因為筋疲力盡,我摔倒在地,臉頰摔破,眼角裂開。為《赫芬頓郵報》,我已經連續工作了18天,同時,我也是兩個10多歲女兒的母親。」
  • 如何迅速成功?你要先搞明白成功的定義是什麼?逆向思維
    現代人經常用到「成功」「成功的「這兩個詞,知信行者認為有必要把這兩個詞用逆向思維重新解讀一下。你只有把這兩個概念深入思考,想明白思考清楚了,許多一直困擾你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每一個人都夢想成功,愛因斯坦說過,大部分人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和想要實現的願望,都是毫無價值的。
  • 【原創】如何定義「成功」引發的思考
    我寫的「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的確是很久以來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太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要成功,也不再具備對成功的渴望,這很大程度在於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往往都不是自己的,而現實的差距讓人難以對「成功」產生信心。 所以,希望能夠提醒更多的人。
  • 曾經聲名遠揚的海歸博士顏寧,13年回國發展,為何又遠赴美國呢?
    女科學家的中美抉擇這樣一位受人尊重的科學家,其實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和學術道路上都受到過質疑的聲音。2017年的時候,顏寧成為了中科院院士的候選人,當時不少人都覺得以她的資歷和能力一定可以成功入選,但是她落選了。之後顏寧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離開了清華大學,不少人以為她是不滿院士的評選結果才遠走美利堅。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我們真的不會感到可惜嗎?
  • 清華女神顏寧兩度赴美,面對婚姻問題:我不結婚,也無需向誰解釋
    不靠顏值靠實力說的就是顏寧這一類人吧,在清華苦讀四年以後,顏寧並沒有選擇回歸到常人眼中的生活,而是進一步去追求心中的自己。2000年顏寧隻身一人去往了普林斯頓繼續深造,向著更高的領域發起了衝擊。又是花開花落的四個春秋,她順利的拿到了博士學位,進而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歸海派」科學家】2017年4月,顏寧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大跌眼鏡的決定,她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蒂爾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這樣的頭銜在美國教授序列裡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了嗎?
    誰知道,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又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至於顏寧為何出走,一直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被顏寧否認了。當時快農曆新年了,晚上7點的清華大學校園裡,已經沒有什麼人,顏寧和她課題組的5個學生都沒回家,他們純化出的一顆優質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2天前剛被護送到上海同步輻射實驗室,數據當晚會從那邊傳回來。實驗是否能夠最終成功?數據會不會有問題?顏寧腦海裡有很多個問號,她給學生們點了「必勝客」外賣,自己一個人回到辦公室電腦桌前,等待。
  • 《論語》影響我們生活之——「成功」沒有定義,除非真正的成功
    那麼,到底是外在的目標達成叫成功,還是內在的修煉提高叫成功?所以可以說,成功沒有定義,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每個人各有自己對成功的理解。世俗對成功的一般認為可以影響一些人,但不能改變所有人的追求和目標。是的,他們在某一方面成功了,但他們的成功經驗只適用他們自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那他們這些「成功」的人值不值得敬仰?「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受尊敬的人,但受尊敬的人一定是成功的,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受尊敬就是真正成功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