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餘,而且寫作技術更難。儘管如此,日本文人寫詞還是代不乏人,他們學習、模仿唐宋詞人,其中特別喜歡效仿蘇軾的詞作。蘇軾是開闢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詞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早就流傳到了東亞各國。夏承燾在《論詞絕句》中云:「坡翁家集過燕山,垂老聲名滿世間。」說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國外傳播。
日本詞人學習、效仿蘇軾的詞,首先是仿調,即採用蘇軾創作的詞調。蘇軾最有名的豪放詞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又名《酹江月》《大江東去》)和《水調歌頭》,許多日本詞人也喜歡用此詞調作詞。在日本詞人中,森槐南(1862—1911)特別心折於蘇軾,也最有蘇詞之風,夏承燾在《域外詞選》序言中稱讚他:「日本詞人為蘇辛派詞,當無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題髯蘇大江東去詞後」,與蘇軾進行跨時空的對話:「我思坡老,鐵綽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東去意,試問南飛烏鵲。斜月熒熒,明星爛爛,撐住曹瞞槊。人生知幾,仰天長嘯寥廓。」(張珍懷《日本三家詞箋注》)槐南用蘇軾詞調憑弔蘇軾,一方面揣摩蘇軾創作該詞時的心路歷程,對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對蘇軾的人格魅力和風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評價,稱其「文章卓犖」,為「一世之雄」,可稱是東坡的「異代知己」。模仿此調的還有本田種竹(1862—1907)的《大江東去》「鴻臺懷古」二闋,久保天隨(1875—?)的《大江東去》「鴻臺懷古」,鈴木豹軒(1880—1963)的《念奴嬌》「汴京懷古」,也都是懷古詞,沉渾鬱藉,充滿悲劇氣氛,與蘇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本田種竹被稱為「懷古博士」,其懷古詞不是憑空懷想,而是進行實地考察後有感而作。矢土錦山為他寫《送本田種竹遊清國序》:「今身親經歷其土地山川,汲古斟今,俯仰感慨,出諸得意擅長之詩,其語驚人者,果何如哉!」(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詞史話》)他實地西遊中國,懷古詞更具真情實感,所以森川竹磎(1869—1918)在《氐洲第一·題本田種竹懷古詩後》評曰:「種竹先生,懷古博士,人疑語有神助。」(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詞史話》)久保天隨的《大江東去》「鴻臺懷古」與種竹詞異曲同工,云:「謾教豎子成名,寧非戰罪,試問城池跡。紅葉夕陽金碧古,形勝依然崖壁。風學喊聲,雲欺旆影,今古當場劇。」(彭黎明、羅姍編《日本詞選》)抒發了江山依舊、物是人非之感。
其次是用韻,即按照蘇軾詞的韻腳來進行創作。如林讀耕齋(1625—1663)有次韻蘇軾的《滿庭芳·警世》詞;野村篁園(1774—1843)有次韻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梅巖蓉湖枉過,詞以記喜,用坡老韻」;森川竹磎有次韻蘇軾的《勸金船》「送橫川唐陽赴任豐橋,用蘇東坡原韻」;鈴木豹軒有次韻蘇軾的《念奴嬌·汴京懷古》。這些詞不光次韻,大都也是以蘇軾詞為範本創作。有的步韻和蘇軾原作韻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讀耕齋的《滿庭芳·警世》詞,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來往風塵,繁華名利,營求更是匆忙」詞意就脫自蘇詞。蘇軾的《滿庭芳》詞表現內心寵辱皆忘的情懷,起首「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以議論為主。韻腳「忙、強、狂、場、妨、長、張、芳」,兩首詞完全一樣。又如森川竹磎的《勸金船》「送橫川唐陽赴任豐橋,用蘇東坡原韻」,和蘇軾的《勸金船》一樣,幾乎是句句用韻;有的依韻,即和作韻字和蘇詞韻字屬同一韻部。如鈴木豹軒的《念奴嬌·汴京懷古》,用蘇軾詞韻,保留了蘇詞的部分韻字,但又突破了蘇詞韻字的範圍。高野竹隱(1861—1921)的《水調歌頭》(天風吹散發)、坂口五峰的《水調歌頭》(海郭曉晴爽)也用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同部詞韻。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蘇詞的語詞、句式、立意、風格來進行創作。有的直接擷取化用蘇軾詞的經典語詞,表達其相似情懷。如用「瓊樓玉宇」:森槐南的《水調歌頭》:「摩壘曉風殘月,接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高野竹隱的《水龍吟》:「料瓊樓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裡。」(還化用蘇軾的《水調歌頭》「高處不勝寒……千裡共嬋娟」)用「大江東去」:森槐南的《酹江月》:「便把大江東去意,試問南飛烏鵲。」森川竹磎的《水龍吟》:「拍手高歌,大江東去,此情誰會。」用「千古風流人物」:森川竹磎的《酹江月》:「那況如今俄頃失,千古風流人物。」有的是學句法,對蘇軾詞中的經典句法進行效仿。如對蘇軾《水調歌頭》中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模仿,高野竹隱的《水調歌頭》云:「我欲乘槎去,招手海邊鷗。」森川竹磎的《水調歌頭·琵琶湖上賦》云:「我欲橫吹鐵笛,乍可呼醉仙客,對酒拍闌幹。」森槐南的《水調歌頭》云:「酒醒不勝寒。」對蘇軾《念奴嬌》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模仿,如本田種竹的《大江東去》:「猶想夜半銜枚,千兵亂水,煙壓寒江黑。」有的是對蘇詞的間接效仿。森槐南、高野竹隱和森川竹磎號稱明治三大家,都喜歡學習蘇軾詞。神田喜一郎評曰:「槐南、竹隱、竹磎三人,除了學習此柔調之外,還時時規摹蘇辛的激越之調,一步兩步地前進,並達到了獨行的程度。」如高野竹隱在其論詞絕句中云:「江湖載酒吊英雄,六代青山六扇篷。鐵板一聲天欲裂,大江東去月明中。」(《日本填詞史話》)表達對蘇軾的敬仰。其《水調歌頭》云:「天風吹散發,倚劍嘯清秋。功名一念銷盡,況又古今愁。漫學宋悲潘恨,休效郊寒島瘦,恐白少年頭。我欲乘槎去,招手海邊鷗。」(《日本三家詞箋注》)和蘇軾的《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有異曲同工之妙。竹隱詞中也出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頃,月照山河一片」和蘇軾的《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垂)中「一千頃,都鏡淨」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脫略蘇詞形跡,達到自出機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調歌頭》:「論填詞,板敲斷,笛吹酸。聲裂哀怨第四,猶道動人難。摩壘曉風殘月,接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日本三家詞箋注》)在詞中抒發胸襟懷抱,表達詞學見解,與蘇軾一樣境界宏闊開放、豪健清雄。
(作者:錢錫生,系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