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同安薄餅:卷出「媽媽的味道」
原標題:同安薄餅:卷出「媽媽的味道」 吳招治展示製作好的薄餅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攝 堅持老配方 融入十餘食材 薄餅是同安傳統小吃,相傳明朝重臣蔡復一夫人李氏
-
同安薄餅:卷出「媽媽的味道」·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堅持老配方 融入十餘食材 薄餅是同安傳統小吃,相傳明朝重臣蔡復一夫人李氏(同安馬巷人)做薄餅助夫,成為蔡氏家族代代傳家的一寶,薄餅的做法由此在同安民間廣為流傳。 吳招治是土生土長的同安人,從小被蔡家收養,8歲起隨祖父蔡體學習製作薄餅手藝。
-
廈門同安薄餅製作技藝:卷出記憶中的「家鄉味」
東南網9月6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顏財斌 李奇 實習生 餘丹)舌尖上最深刻的記憶,無疑就是「媽媽的味道」。在廈門同安,一張薄餅、十幾種食材,捲起的便是一種難以割捨的「家鄉味」。同安吃薄餅習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舌尖上的同安歷史》帶您關注薄餅
視頻來源(2017年02月01日《同安新聞》)【導播】 清代一位詩人曾寫過這麼一句詩: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這是對春卷最簡約的描述。春卷在同安叫做薄餅,源於明代同安歷史名人蔡復一。以前銀城人有清明、過年吃薄餅的習俗,現在,薄餅已成為廈門的特色小吃。今天的《舌尖上的同安歷史》系列,我們就和民俗專家顏立水以及薄餅嫂帶您去嘗嘗以皮薄、餡料精細而著稱的同安薄餅。
-
同安薄餅嫂「春日神仙美食」教程...
舌尖上的廈門有一種味道不能忘卻 那是「薄餅嫂」吳招治對同安這片土地的深情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吳招治匠心傳承同安味道幾十年「春到人間一卷之」描寫薄餅皮「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描寫薄餅餡「紛藏絲縷縷,饞嚼味融融」而在廈門,把薄餅做到極致讓十裡八鄉交口稱讚的當屬「同安薄餅嫂」吳招治了
-
廈門美食「薄餅」隱姓埋名的少林掃地僧
同安街道「同安」作為一個工業區,常年故步自封,外來的進不去,裡面的也出不來。這是我對同安的印象。國際間的互通有無,在這個區與區之間好像根本行不通一樣。薄餅春卷整整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在祥豐站下了車,想要去同安為數不多的景點同安鐘樓一趟。
-
同安!這些同安本地人的私藏美食,這樣吃才地道!
不過相比雞腿,雞翅的味道會更好,吃起來比較有汁水~地址:祥平街道環城西路祥橋社區後厝裡269號人均:18元吳招治薄餅吳招治薄餅全名叫薄餅嫂傳統美食,幾十年的老字號品牌,就靠口碑一點一點打出了名聲。同安薄餅的餡與其他地區的「潤餅」有所不同,除了相似的菜料搭配外,還特色性地加入了「油飯」。吃的時候,先往盤裡墊上一張皮,然後鋪上一層炸海苔,再分別鋪上油飯、菜料,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
-
廈門生活志·美食篇|舌尖上的同安古早味
舌尖上的同安,有一種味道不能忘卻
-
別在廈門島內尋美食,這5家同安餐館才是真好料!
同安的炸雞腿驚豔了廈門人的朋友圈,許多人不遠路途驅車前往,好事者奔走相告,到如今已經有多家相同的品牌爭相開放。同安其實是一個美食很豐富的地方,除了我們熟悉大腸血、封肉,還有很多美食等我們去開發。趁著好天氣,來數數同安人日常的平民美食吧!1、荔玲水餃好吃的東西都躲在犄角旮旯的地方,他們家有著有全同安最好吃的菠蘿炒飯。
-
同安城區的這幾家神級美食,每一口都是古早味
薄餅 同安的薄餅和島內最大的區別在於「油飯」的添加。單吃油飯會覺得膩,但包在薄餅裡,油飯的存在感不會特別強,如果不說可能都不一定覺察的出來。 逸安薄餅 中山路與市場路交叉口西行50米11:00-19:00同安老城區裡開了二十餘年的薄餅店,其實原名叫吳美林薄餅店,可能是地址的緣故吧,大家更喜歡叫它逸安薄餅。
-
我們帶你吃同安|食客
關於同安的美食攻略,網上可能已經寫過很多很多。但事實上,如果真的按照這些攻略去找美食,估計跑斷腿,也吃不上幾家。因為同安小店與小店之間的距離,走路容易崩潰,開車更容易崩潰——這裡的紅綠燈之稀缺隨意,讓人以為還沒有普及交通文明。
-
探尋古早味——廈門同安「大腸血」
萬幸還有一部分小吃能代代傳承下來,讓身處都市的我們還能探尋得到古早的味道。今天我們就去探尋一下廈門同安有名的古早味小吃——大腸血。同安大腸血同安是廈門市的一個區,別稱"銀城",置縣至今已1700多年,1997年5月撤縣設區,是廈門市最大行政區,是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
-
「2019年「禮遇同安」人氣伴手禮」招治封肉 記憶中的柴火味
出品:廈門市同安吳招治薄餅店逢年過節,同安封肉成為歸鄉人解饞必點的一道菜。其中,吳招治古法柴燒封肉的「柴火」味,更是一代代同安人記憶裡「家鄉」的味道。為了讓更多遊子能隨時品嘗,吳招治將煮好的封肉進行真空壓縮,裝於特別定製的珠光青瓷封肉罐中,不僅美觀,還有留存的價值,成為2019年「禮遇同安」人氣伴手禮。與家裡常用的高壓鍋製作方法有所不同,吳招治古法柴燒封肉採用傳統的柴燒大缸燜煮,不僅手法複雜,製作時間更是長達8個小時。
-
同安封肉古法擬申非遺 柴燒大缸8小時手藝瀕臨失傳
想吃上一口正宗的同安封肉要等八個小時。昨日,同安的「薄餅嫂」吳招治用傳統的製作手法,讓傳統的同安封肉再現餐桌。據了解,同安封肉歷史悠久,是同安的「三寶」之一。如今,懂得用傳統手法製作同安封肉的人越來越少,古老的製作手藝瀕臨失傳。目前,同安正籌備將傳統的同安封肉製作手法申請為非遺項目。
-
香脆可口的香蕉薄餅,記住一種方法,讓香蕉薄餅變得香脆可口
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媽媽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香蕉薄餅,徹底的改變了她的想法,就像發現了新大陸那樣興奮,終於可以解決媽媽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香蕉薄餅是把香蕉,麵粉和雞蛋放到一塊,讓彼此的營養價變得更高,不會給人造成腹瀉。小孩子吃完之後也會變得很開心,因為香蕉薄餅實在是太好吃,吃過第一次的人肯定想吃第二次,方法也是十分簡單的。
-
尋覓好味道,潮汕特色「薄餅」,吃貨:薄餅來一打,好吃不膩
哈嘍,大家好,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很好吃的特色薄餅。這種薄餅我們把它當作小吃也是可以的,我們把它當作正餐也是可以的,而且還可以在裡面搭配上,你喜歡吃的食物,葷的素的都是可以的,老少皆宜,甚至有很多的小孩子們也都喜歡吃。
-
同安七夕祭拜「七娘媽」 金瓜煮麵旗是不可缺少的供品
廈門市級非遺傳承人同安「薄餅嫂」吳招治正在準備祭拜「七娘媽」的供品。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見習記者林燕萍記者洪豔豔)七夕節百姓皆知天上鵲橋牛郎會織女,卻很少知道地上「七娘媽生」的古早習俗。在同安,有不少居民至今保留著祭拜「七娘媽」的習俗。 昨天,記者來到位於金安大廈的91歲蔡榮阿婆家中,只見阿婆正手持剪刀,裁剪七娘衣,案桌上擺滿供品,「一直以來家中都延續著祭拜『七娘媽』的習俗」。 同安「民俗達人」、老中醫陳永健說,小時候常聽家中老人稱「七娘媽」為「七星娘娘」「七星娘媽」,即為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指七個神娘。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而今,散落在街頭鬧市的固定攤點依然是同安老縣城的一道風景。1外出求學工作,多年未嘗到碗仔粿了。一次回家,偶然在同安鐘樓一小門面見到昔日的店家。再品這一小吃,恍然間回到兒時,味道和吃法依然如舊。小店周圍常見一大群食客,男女老少皆有,有著裝隨意之人、也有衣冠楚楚者。
-
國慶到同安來一場美食「宴遇」:賞海景 嘗小吃 購好禮
10月1日下午,同安首屆小吃節「曼食記·尋味同安」在特房波特曼七星灣酒店(靠浪漫道一側)盛大啟幕。市民朋友可以欣賞著美麗海景,品嘗各式各樣的同安小吃,還有琳琅滿目的特色伴手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與美食來一場「宴遇」!
-
汕尾的薄餅,小巧的外表多重的味道,它是值得被更多人發現的美味
因為《舌尖上的中國》介紹過潮汕的糖蔥薄餅,所以更多人知道的是糖蔥薄餅;還有,更多人都會認為潮汕就是整個嶺南地區了,實際上潮汕是一個區域,汕尾是一個區域;它們的飲食文化和藝術文化也會有所不同。像汕尾也有屬於自己的薄餅,沒有特別的名字;就叫「汕尾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