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做標題黨,我們有文、有圖、有視頻,我們只為您呈上最真實、最地道、最權威的厝邊新聞——我們是「TV同安」!
建議在WIFI下觀看視頻!視頻來源(2017年02月01日《同安新聞》)【導播】 清代一位詩人曾寫過這麼一句詩: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這是對春卷最簡約的描述。春卷在同安叫做薄餅,源於明代同安歷史名人蔡復一。以前銀城人有清明、過年吃薄餅的習俗,現在,薄餅已成為廈門的特色小吃。今天的《舌尖上的同安歷史》系列,我們就和民俗專家顏立水以及薄餅嫂帶您去嘗嘗以皮薄、餡料精細而著稱的同安薄餅。
【錄播】吃過薄餅的人都知道,薄餅其實就是用一張薄餅皮包上菜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製作過程就不那麼簡單了,特別是攤薄餅皮的功夫十分考究。除了麵粉、水、鹽有比例外,和完的面還要發酵到可以甩動但不會流動的狀態。攤餅皮的時候,麵團要輕輕擦過餅鐺,保證薄厚均勻,不到半分鐘就要把餅皮揭起來。而油飯則是浸泡過的糯米下鍋後,加上香菇,淋上滷湯,不停翻炒,悶個3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當一切準備妥當,薄餅的美味之旅就可以開始了。
【同期聲】薄餅嫂 吳招治:海苔先下去,然後這個油飯。然後油飯再來花生放在這個中間,然後再來這個菜,還有如果敢吃香菜的,香菜放下去,還有敢吃辣就是這個,就是辣椒,這樣就有甜有酸有辣捲起來。要過年了卷這個就是(象徵)錢都卷在裡面給它吃到嘴巴下去。
【錄播】很多同安的老人都說,別看這薄餅就是小小的一卷,可該用什麼配料,該如何包薄餅,這裡面可是有大學問呢。
【同期聲】民俗達人 洪宗琨:吃海苔子孫能說會道,吃花生子孫能長壽,吃什錦菜子孫有好人緣,吃油飯子孫可以走得遠。
【錄播】相傳薄餅是由同安明代才子蔡復一的夫人發明的。蔡復一當官的時候,每天批閱文書幾乎忘寢廢食,蔡夫人擔心丈夫餓壞身體,想了一個方法,將煎過的薄餅皮,包上飯菜,讓丈夫能一邊批閱文書,一邊拿吃,成為蔡復一的「工作餐」。後來,此事傳為佳話。因為薄餅是蔡夫人所創,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同期聲】民俗學者 顏立水:那就是捲起來就這樣子讓它能夠一手吃飯一手在批公文完成他的公事,所以說這個傳說現在基本上不僅是在我們這邊整個閩南地區包括泉州的現在大家也都公認說是蔡復一夫人發明的,這個來源這個現在大概的一致的說法也就是這樣子的,那麼如果從蔡復一萬曆年間到現在也有四百多年了。
【錄播】顏立水說,以前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薄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吃薄餅越來越方便了,薄餅的餡料也逐步變得精細,然而不變的是,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同期聲】民俗學者 顏立水:特別是海外的,我們的一些華人華僑他一講到家鄉的薄餅就引起了一個他很激烈的一種鄉愁,所以就小小的一個薄餅就形成了我們鄉親特別是跟海外的或者是臺胞聯繫感情的一種紐帶。
【錄播】記者葉薇薇 陳榮臻報導。
製作: 林 翊 鄭 集
責編: 葉薇薇 李婷婷
導播:劉馳 錄播: 馬雪冰
編審:王英瑞 監製:陳良炭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我們將為您每天更新同安最厝邊的新聞!
《同安新聞》每晚八點在同安區域電視信號23頻道播出,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