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書單:他是寫遊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旅行作家

2020-12-19 人民日報

當地時間 8 月 11 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維迪亞達·蘇萊普拉薩德·奈保爾(V.S. Naipaul)於倫敦的家中去世,享年 85 歲。

奈保爾 1932 年出生於中美洲的千里達及托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18 歲時獲得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畢業後即開始從事寫作。1959 年,《米格爾街》的出版讓他獲得了聲譽,1962 年,該書獲得毛姆文學獎,1971 年憑《自由國度》獲布克獎,2001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奈保爾花了很多時間在全球各地旅行。他穿越了至今仍然戰亂頻繁的非洲,穿越了孕育人類文明的兩河流域,穿越了他流淌著血液的印度……在他的遊記中,這些地區複雜的矛盾衝突被毫不遮掩地展現出來,讓我們得以看到一塊塊被遺忘的大陸的文明與痛苦。

或許在中國,奈保爾最出名的作品是《米格爾街》以及他的旅遊文學「印度三部曲」——《幽黯國度》、《受傷的文明》及《百萬叛亂的今天》。

《米格爾街》書中講述了這條街上的一群「小人物」:「哲學家」波普,要做一樣叫不出名字的東西;「藝術家」摩根,揚言美國國王會來買他的花炮;「詩人」布萊克·華茲華斯,在寫一首全世界最偉大的詩;「機械天才」巴庫,百折不撓地改造一輛輛進口汽車……他們興高採烈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即便這是一本 1959 年出版的小說,是否也像極了現在的生活?

圖:奈保爾,1968年

沒錯,在奈保爾的寫作中,最受人稱道的就是他堪稱極致的「洞察力」。印度裔,出生於中美洲,生長在烏拉圭,18 歲時獲得獎學金到英國牛津大學留學,定居倫敦,一生遊走或亞美歐各地……但一如他自己所說,印度不是他的家,在倫敦他也只是過客。

無論是哪裡,他都在以一個「局外人」、「旅行者」的身份與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

《幽黯國度》 An Area of Darkness (1964)

1962 年,奈保爾第一次踏訪印度。這是他祖籍所在的國度,也是他父祖輩生活的家園。這次旅行曾被奈保爾寄予厚望——在他心中,這是探詢自己歷史與身份認同的內心之旅。

可結果卻殘酷而現實。從孟買、德裡、加爾各答一路前行,他的所見所聞令他感到失望和震驚。印度的貧困與醜陋讓他感到疏離進而憤怒,而他「暖味的身份」更令他感到無奈與絕望。他不得不承認——印度屬於黑夜,一個已經死亡的世界。

這本書就像是一幅畫,讓印度當地的人群和生活狀態躍然紙上。

《印度:受傷的文明》 India: A Wounded Civilization (1977)

這是奈保爾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的第二部。1962 年的印度之旅讓他失望,而1975年甘地夫人頒布了緊急狀態令之後,奈保爾再次來到了印度。

第二次踏上這片土地的他已經不僅限于震驚和憤怒,而是嘗試深入現實的背後去探尋原因與本質。他從印度文明的成因出發,將印度現實的獨特境遇描繪出來。在他看來,印度這個受傷的國度,正從一個黑暗時代進入另一個黑暗時代。

《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1990)

如果說前「三部曲」的前兩部多少難免爭議,《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則是奈保爾公認的寫印度寫的最深沉、最公允的作品了。1988 年,他第三次來到印度。與前兩次的描寫與探尋不同,這次他直接採訪了大量的印度人,把當地人的聲音與看法完整地記錄了下來,自己則扮演了一個聆聽者。

這一系列的三部書,從表象出發,以當地人的聲音結束,文化、歷史與現實混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反應讓遊記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如果想去印度,甚至已經去過印度卻沒讀過這幾本書,一定要找來看看。

《信徒的國度》與《不止信仰》 Among the Believers (1981) & Beyond Belief (1998)

這兩本書之間雖然相差了多年,但描繪的都是奈保爾在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四個亞洲國家的旅行見聞。在兩次的旅行中,他探訪了相同的國家。從宗教領袖、移民,計程車司機、學生、農民等等不同的人群入手,追蹤、觀察,描繪了整個國家文化上的撕裂與艱難轉型的過程。

相對於作家,書中的奈保爾更像是一位記者,將個人的「小歷史」與社會的「大歷史」聯繫起來,把一部遊記寫成了深度和廣度都十分驚人的作品。

《南方的轉折》 A Turn in the South (1989)

《南方的轉折》是奈保爾唯一的美國遊記,記述的是他在美國南部的所見所聞,也是他的「美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說到美國南方,你可能會想到種族或是農業,但這本書則包含了美國南方的方方面面——歷史、宗教、養殖、種植、工業、貓王、音樂、種族甚至就業等等。在書中,美國南方的種族主義雖然消失了,種植園階層也不見了,但歷史留下來的,卻仍然難免傷痛與衰敗。

除了上面的幾部之外,奈保爾還有許多與旅行相關的作品。《重訪加勒比》、《失落的黃金國》、《非洲的假面劇》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一起找來一看。

從奈保爾感到自己成功的時候開始,他就一直在絮叨自己的死亡。寫作對他而言既是「神聖使命」,也是重負,死亡則是解脫。

而閱讀,正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來源:窮遊網)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恰逢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新鮮出爐,為你獻上這份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書單。讓靈魂幻化為飛鳥,重新穿梭於廣闊世界。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三篇遊記,即《夢想者告別第九王國》《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和德裡納河冬日之行或給予塞爾維亞的正義》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補遺》。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他的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存在於幻想中的地獄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石黑一雄自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以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們常常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說遙不可及,其實他們其中有不少人都給孩子們寫過書。
  • 2019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
    北歐時報、新譯科技斯德哥爾摩訊(記者何儒 楊哲)瑞典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備受關注的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揭鍋。奧地利作家和波蘭作家獲獎。他指責當代德國文學「描述性無能」,並且 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他發現了他的靈感來源,而不是法國文學中所謂的新車。他以各種各樣的基因和藝術形式(包括大約二十部戲劇)出現了大量作品,成為戰後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 自從1990年以來,他就在巴黎西南的Chaville基地工作,從那裡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旅行和遠足。他的作品充滿了強烈的鼓舞精神,渴望寫世界。
  • 書單| 這些著名作家的旅行小品,陪你在這個春節一起宅
    書單 | 這些著名作家的旅行小品,陪你在這個春節一起宅 Jing 2019-02-06 12:26 來源:澎湃新聞
  • 長沙作家成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文學|作家|陳小真|諾貝爾文學獎|...
    圖/陳小真殘雪的名字,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走在一起。10 月 10 日,備受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將公布,而在英國博彩公司 NicerOdds 給出的 2019 年文學獎預測名單中,中國湖南作家殘雪赫然在列,並與加拿大女詩人安妮 · 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亞作家恩古吉 · 瓦 · 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 · 烏利茨卡婭等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
  • 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1941年8月7日】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流星
  • 我們真的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是每個作家的夢想。沒有國籍、種族的限制使得每個人都有資格得獎,但我們真的有資格得獎嗎?儘管諾貝爾文學獎是由完全獨立於政府的組織,也獨立於任何政治和社會集團的瑞典文學院來評選,但是瑞典文學院的每個院士當然都有自己的道義傾向以至政治傾向,所以許多人認為,評審團的政治傾向阻礙了公平的評選過程,讓真正能夠獲獎的人空手而歸。
  • 魯迅與泰戈爾,有緣諾貝爾文學獎的兩位作家,誰才是名副其實的?
    魯迅與泰戈爾,有緣諾貝爾文學獎的兩位作家,誰才是名副其實的?泰戈爾提起魯迅和泰戈爾,即便是對文學毫無常識的人,也不會對這兩個名字感到陌生,除去他們彼此在文學歷史上的地位,僅僅諾貝爾文學獎這一項殊榮,就足以流芳千古,泰戈爾作為整個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不是莫言?自稱世界公民!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不是莫言?而他卻自稱世界公民,他就是高行健!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在中國國際書店從事翻譯工作。1969年與相識12年的女友結婚。
  • 盤點諾貝爾獎趣事:你知道曾經有兩位作家放棄過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獎史上,居然還有有主動放棄這個獎,那麼下面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主動放棄諾貝爾文學獎的兩位作家,看看你都認識嗎?1、帕斯捷爾納克帕斯捷爾納克是前蘇聯作家,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詩人,最早他是寫詩,後來又寫了一部小說,也就是後來人們所熟悉的《日瓦戈醫生》,也正是這部小說,使得他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帕斯捷爾納克在西方的影響超過蘇聯國內許多走紅的作家。
  • 土耳其作家獲2006諾貝爾文學獎 曾因寫作被起訴
    恩達爾宣讀了由他起草的獲獎公告,帕慕克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這條只有一句話的獲獎公告,和奧爾罕·帕慕克滿頭銀髮卻有著年輕面孔的照片,迅速發布在瑞典學院官方網站上。  次日,世界各大媒體紛紛在顯著位置用自己的話來注釋這一句公告。
  • 2020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作家殘雪餘華張一一落選
    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連續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殘雪、餘華、張一一等再次落選。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前,各種競猜賠率榜層出不窮,中國作家殘雪近兩年一直盛傳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
  • 那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今天,本版選取多部由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為讀者一一介紹。這些大家寫的童書,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沉澱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為無數讀者的成長插上了翅膀。這些故事,無論古老還是新鮮,無論憂傷還是歡樂,無論平實還是瑰麗,都散發出令讀者怦然心動的力量。翻開它們中的任何一本,都像是把尋常的日子,領進了一個豐富而美妙的世界。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那些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很多人以為溫斯頓·邱吉爾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實際上他是在1953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過在這兩個獎項上,他都獲得了提名。 儘管邱吉爾早年確實發表過長篇小說,但瑞典文學院授獎給他絕不是基於純文學的理由,而是為了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不朽功勳。授獎時間的選擇也很耐人尋味,因為那一年邱吉爾恰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 諾貝爾文學獎是必讀標籤嗎?
    這種情形,對「喜新厭舊」的文學愛好者來說,當然是好事,迷茫了一年終於又獲得了指引,在多如牛毛的「新生」文學作品中,專家們又勞神費心地為文學園地劃出了道兒,熱愛文學的腦瓜們又可以在自己的候選書單中添加幾行書目文字,來豐富自己業餘(專業)的文化生活。凡事都有意外。
  • 中國作家殘雪成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 研究專家:這是必然
    在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給出的2019年文學獎預測名單中,殘雪、餘華、楊煉3位中國作家上榜。其中,殘雪與村上春樹並列第四,成為中國最被看好的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人選。
  • 今年誰有望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業內大咖預測:中國作家可能是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宋浩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0月8日將揭曉。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9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經典名言,哪一位打動你的心?
    在世界範圍內來說,諾貝爾文學獎對任何一個作家都是莫大的殊榮,無數作家對它「心嚮往之」。一百多年來,一百多位傑出的作家獲此殊榮,今天我們不能品讀他們的全文,但通過他們的短小精悍的文摘,依然可以窺測他們的內心世界。
  • 中國人幾乎沒讀過的作家殘雪,為何成了諾貝爾文學獎熱門?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殘雪。」雖然,可能只有萬分之一的中國人聽說過她。 她是目前唯一獲得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的中國作家,她還獲得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提名,入圍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