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來,一款在汽車上使用的「智能兒童安全帶(Smart Kid Belt)」上市,據說是可以取代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這個新生事物似乎簡便易行,但卻對孩子卻隱藏著致命危險。請寶媽寶爸們一定慎用!
全德汽車俱樂部(Allgemeiner Deutscher Automobil-Club e. V.,ADAC)的汽車碰撞試驗表明,智能兒童安全帶不能充分保護正面碰撞中的兒童,並且兒童的受傷風險很高。
對此,ADAC不建議在車上使用智能兒童安全帶。
德國法律非常的明確:12歲以下或身高低於1.5米的兒童在乘坐私家車(包括計程車)時,必須乘坐「批准的約束系統」。這個批准的約束系統通常情況下指的是汽車兒童座椅。
這是最常見的德國嬰兒和兒童的汽車座椅
之所以德國會出臺這個法律,原因是,傳統的汽車安全帶不適合兒童使用。一旦發生汽車碰撞事故時,傳統汽車安全帶是不能可靠地防止兒童受傷。
智能兒童安全帶的好處?
智能兒童安全帶在德國的零售價通常為35歐元,旨在消除常規汽車兒童座椅的需要。當然,這個安全帶的上市是獲得了歐盟的正式批准。
智能兒童安全帶的原理:附加安全帶連接在車輛的常規三點式安全帶之間,從而根據兒童的身高調節安全帶的高度。
根據製造商的說法,智能兒童安全帶能讓12歲以下或身高低於1.5米的兒童,無需兒童安全座椅就能擁有成人一樣的保護。
但,真的如此嗎?
智能兒童安全帶等同於常規兒童安全座椅?
經驗豐富的ADAC專家對此表示懷疑,聯手德國「商品質檢員」(Stiftung Warentest)合作檢測了智能兒童安全帶。
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 NCAP) 的標準正面碰撞試驗,以每小時64公裡的時速進行了兩次碰撞測試:第一次是1.15米的兒童假人僅使用傳統的汽車安全帶(屬於違法行為);另一次是使用智能兒童安全帶。
測試方案與ADAC曾經做過的常規兒童安全座椅測試的方案一致。
測試結果卻令人感到恐懼:在碰撞測試中,智能兒童安全帶深深地切入假人的腹部。這將導致最嚴重的內傷。另外,該設計有很大的可能性讓安全帶遠離兒童的脖子,也就是說一旦發生碰撞,兒童的脖子也有受傷的危險。
ADAC兒童座椅專家安德烈亞斯·拉策克(Andreas Ratzek)說:「智能兒童安全帶不能真正的保護兒童。」
二次碰撞測試表示,使用智能兒童安全帶與使用傳統汽車安全帶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改善。「因此,不建議使用智能兒童安全帶。常規兒童安全座椅提供了更好的保護,」拉策克表示。
ADAC建議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Euro NCAP的標準橫向碰撞試驗也表明,常規兒童安全座椅上部區域的高頰防止頭部和頸椎受到嚴重傷害。但是智能兒童安全帶完全沒有這種保護功能。
因此,ADAC和商品質檢員均警告不要使用智能兒童安全帶作為兒童安全座椅的替代品,建議使用在正面和側面碰撞中,具有保護效果良好的兒童安全座椅。
為什麼兒童安全座椅如此重要?
為了避免傷害身體的敏感區域(例如腹部),在發生撞擊時,切勿將其暴露在撞擊下。因此,必須對安全帶進行引導,使其乘員穩定的坐在椅子上,並具有安全的作用。
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僅靠為成人設計的三點安全帶來保護兒童是不夠的。
成年人的骨盆骨,恥骨和坐骨神經已共同成長為「剛性」髖關節,但兒童的髖骨尚未骨化。如果安全帶對骨盆角的壓力太大(兒童與成人相比明顯更小,更靈活),皮帶可能會滑入腹部並導致內傷。
因此,兒童座椅必須使安全帶偏斜,以使其儘可能深,並通過大腿傳遞更大的負載。
為了獲得最佳約束,安全帶必須緊貼臀部。兒童安全座椅必須使兒童在座椅上居中,並且安全帶導板必須儘可能靠近兒童的臀部,也就是說,兒童安全座椅會確定最佳的安全帶路線。
另外有一點,兒童安全座椅的選擇也很重要,必須使用適合兒童年齡,身高和體重的兒童座椅。
所有兒童座椅都必須配備測試標準ECE 44。目前德國市場上出售的都僅是帶有ECE 44-04測試標誌的兒童安全座椅。
根據ECE法規44,兒童約束系統,也就是兒童安全座椅分為五個體重類別:
0級別:0至10公斤,大概至9個月大的嬰兒;
0+級別:0至13公斤,最多可坐到2歲;
1級別:9至18公斤;從8個月的嬰兒到4歲;
2級別:15至25公斤,從1歲半到7歲;
3級別:22至36公斤,大概從6歲到12歲。
以上各個組中的年齡信息僅供參考,孩子實際體重決定做那個級別的兒童安全座椅。
新生兒,通常使用0或0+級別的兒童安全座椅,也被稱成為嬰兒座椅。
這類座椅是以嬰兒半躺的姿勢躺著,並且是以車輛逆行方式固定在後座椅上。
切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將嬰兒座椅朝前安裝。並且不能將嬰兒座椅固定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原因是副駕駛位是有安全氣囊,很容易造成傷害。如必須將嬰兒座椅固定在副駕駛的位置,則必須關閉前安全氣囊。否則,重傷可能會導致事故。
新聞資訊來源:
www.ad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