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陸月星做客「中國上海」門戶網站在線訪談,就「共享綠色空間共謀綠色發展」話題與網友們展開討論,並為網友們解答與城市綠化工作相關的問題。
構築綠色空間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陸月星表示,目前上海正在按照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戰略目標,堅持「系統化、精細化、功能化」方向,立足「綠地、林地、溼地」融合發展,增綠有方、守綠有責、用綠有效,全力增加綠色空間,全面提升綠色品質,全民共享綠色福祉,著眼鞏固生態效益、拓展社會效益、提升經濟效益,為市民群眾創造更加可視、可感、可獲的綠色生態環境。基本發展格局圍繞生態空間規劃,優化「環、楔、廊、園、林」布局,分層次、分區域抓好重點。一方面圍繞全市功能區定位,突出生態廊道、防護林帶、大型片林、郊野公園、外環專項等大尺度、大格局、大面積的綠色基礎設施網絡體系骨架建設。確保上海生態安全的根基牢固;另一方面圍繞市民切身需求,突出公園綠地、社區綠化、景觀大道、街心花園、立體綠化等近身旁、近生活、近家庭的綠色共享方式創新,真正提升生態環境這個民生福祉。
陸月星強調,2020年上海森林覆蓋率達到1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按常住人口增加1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溼地保有量37.7萬公頃,初步建成「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生態網絡框架體系。其中,2016年-2017年將新建林地10.5萬畝,綠地2400公頃,「環、楔、廊、園、林」布局的生態環境明顯優化,實現綠色空間的均衡性、開放性、特色性、合理性、協調性顯著提升。
「市民綠化節」活動開展情況
陸月星表示,今年上海市綠化委員會以「園藝進家庭綠化美生活」為主題開展第二屆市民綠化節。正式啟動以來,共推出市級活動42項,區縣、街鎮已舉辦各類群眾性綠化活動逾400餘場次。主要分為家庭園藝、綠色展示、體驗互動、科普服務四大系列,如綠色星夢想第二季、「夢想改造家」、「非常惠生活」園藝系列、園藝大講堂、綠色競速行、「花香弄堂」、「一米陽臺」等家庭園藝品牌活動。也有廣受歡迎的傳統活動,如公園綠地花卉展覽、愛綠護綠志願行動、綠化認建認養、e-tree網絡植樹、生態生物體驗、花海音樂會、古樹名木探訪等。
陸月星認為,我們應大力推動社會綠化、群眾綠化、部門綠化、小區綠化,在世博、虹橋等功能區以及公路、河道、地鐵等沿線和節點,全面增加綠化面積。要繼續豐富完善提升上海各類公園主題活動品質和內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花展。加強「兩微一端」建設,形成「綠色上海」新媒體平臺品牌,推動野生動物園大熊貓繁育基地建設,給市民更多生態體驗。此外,為了培養人們良好的公益參與習慣,倡導社會各方參與綠化,市綠化委員會還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設立了「綠色上海」專項基金,鼓勵社會捐資綠化建設,用於群眾性立體綠化示範項目、社會綠化科普活動、垃圾分類推廣項目等方面。今年又有一批綠色公益項目,例如公園園藝大講堂、「綠化大篷車」社區行、2016家庭園藝展、「綠色上海和你一起」公益跑活動等得到專項基金的大力支持。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匯款至中國綠化基金會帳戶或陸中國綠化基金會「綠色上海」官方網站進行網上捐贈,捐贈人將獲得中國綠化基金會統一出具的捐資發票和捐贈紀念證書,除享受國家稅收優惠外,還能獲得一定獎勵。
陸月星還鼓勵廣大居民朋友們通過自發組建的「小區睦鄰點」、「自治小組」等群眾自治組織,如楊浦區江浦街道、姚西居民區、武西居民區桂花園小區等,成立綠化志願者服務隊,美化生活環境、裝點社區花園、認養小區植物、交流養花心得等,營造其樂融融的鄰裡關係。
上海立體綠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陸月星介紹說,上海立體綠化建設自2007年以來持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建設增量穩步提高,推進力度逐年提升。立體綠化已連續兩年列入市政府重點實事項目以來,通過建設立體綠網,在高架橋柱、沿口、建築外牆、窗臺陽臺、樓宇屋頂等加強立體綠化建設,把灰色基礎設施努力轉變為綠色基礎設施,改變「水泥森林」城市形象。「十二五」期間上海立體綠化快速迅速,整個「十二五」共建164萬平方米立體綠化,超額完成原定150萬平方米的計劃。至今,上海共有260餘萬平方米立體綠化。
陸月星表示,上海正重點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環衛設施等既有公共建築和公共設施立體綠化建設,挖掘園區立體綠化的建設潛力。今年新增40萬平方米立體綠化,其中包括1.2萬根高架橋柱綠化,全力實現2017年所有可綠化的高架橋柱全面實現立體綠化。在規劃引領方面,今年正式向社會發布《上海市立體綠化專項規劃》。在政策激勵方面,我們正在配套新一輪《上海市建築節能項目專項扶持辦法》的制定,擬定綠化基金扶持立體綠化資金管理辦法,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立體綠化建設。我們希望,通過「十三五」期間建設立體綠化200萬平方米,在中心城區形成「綠飾高架牆柱、綠伴公建園區、綠蘊創意生活」的空間景象,改善中心城區熱島效應,提高城市居民綠視率,增強綠色感受度。
上海城市綠道的建設情況
陸月星表示,綠道是串聯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公共綠地的綠色線性空間,具有生態保護、健康休閒和資源利用等功能,能有效增強生態空間和生活空間的疊加效應。在低碳、環保生活理念倡導下,綠道已經成為國內外城市綠色發展的普遍選擇。大力推進綠道建設是上海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上海特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陸月星談到,未來五年上海將完成1000公裡綠道建設,陸續建成外環綠道、黃浦江濱江綠道、環崇明島綠道等「城市綠道」,推進「一區一環」、公園綠地綠道建設。目前,已完成《上海市綠道系統規劃》,明確了本市「三環一帶,三橫三縱」的市級綠道布局體系,出臺了《上海市綠道建設導則》,近期將發布上海綠道LOGO和標識系統,研究制定綠道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今年率先完成203公裡綠道建設。
生態廊道建設疊加生態空間和生活空間
陸月星介紹說,生態廊道指市域放射狀通暢性廊道(包括骨幹道路、骨幹河道、沿江沿海、環境綜合整治區等),隔離城市組團並實現與城鄉生態空間互聯互通,以城鄉景觀或森林地形地貌等為主體,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可供開展戶外活動,輕鬆身心,享受生態自然環境的場地,同時逐兼有生態保護、休閒遊憩,景觀美化等功能的開放活動空間。
陸月星表示,上海生態廊道的規劃建設充分考慮周邊生態環境狀況,優先保護上海水系(溼地)、綠地、林地、農田及鄉村自然風貌等本底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結合上海原有地形地貌,鄉村風貌和生態防護林等構建林地,在落實上海基本生態網絡規劃的基礎上構建安全、穩定的區域生態格局。「十三五」期間,上海重點推進近郊綠環、瀋海高速、大治河等生態廊道建設;加快金山地區、合慶、老港、青松走廊等防護林建設。其中今明兩年實施生態廊道3.8萬畝,今年已有34條骨幹道路(河道)生態廊道建設落地規劃。未來,城市綠道和生態廊道「兩道並舉」,將串聯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各類型綠地、林蔭片區等綠色空間以及歷史景點、傳統村落、特色街區等,增強生態空間和生活空間的疊加效應。
推進林蔭道建設打造綠化特色街區
陸月星強調,「十二五」期間上海開展林蔭道創建,完成林蔭道「三個100」目標,創建命名林蔭道累計達到153條,改建提升累計達到164條,新建儲備累計達到113條,得到了市民的一片好評。今年的重點是打造綠化特色街區,進一步優化城市公共空間綠化景觀,突出提升開放性。圍繞城市特色商業、休閒娛樂、民俗風情、歷史文化、居住社區等,依託街區綠化資源,綜合運用特色綠化、容器花卉、園藝小品、圍牆透綠等形式,今明兩年中心城8個區將分別打造一處綠化特色街區,目前《綠化特色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已形成討論稿,各區正在積極落實街區選址。另一項重點是推進特色景觀大道,創建諸如濱江櫻花大道等一批「一區一品」的綠化特色景觀大道,通過植物配置各不相同的展現自然生態的城市景觀道路風貌,因地制宜地創造出具有品種多樣、色彩分明、層次豐富的綠色生態空間,方便市民走近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