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上大眾的口碑很差,各種「燒機油」、「斷A柱」、「小毛病多」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但是國內銷量基本還是牢牢佔據前三甲的位置?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那麼,大眾汽車的產品力到底怎麼樣?
毫無疑問,作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大眾汽車的產品力是很強的,即使排除國內佔比40%的份額,仍然有著600萬臺左右的年銷量,高於福特、本田等印象中強大的汽車集團。可能有人會質疑國人買大眾的都是不懂車的,但是對於成熟的歐洲汽車市場,大眾的佔有率也依然以絕對的優勢排名第一,難道說作為汽車發源地的歐洲也不懂車?答案顯然不是這樣,這裡分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大眾的優勢:
一、外觀設計
大眾的外觀和內飾一直為廣大客戶所詬病,諸如「設計保守」、「風格老氣」等等評價都和大眾這個品牌牢牢綁定。仔細想一下,雖然大眾的設計很少突破常規,但是大眾簡潔明了的設計風格正好符合大多數客戶群體的需求。「槍打出頭鳥」這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大多數的汽車用戶都是普通人,過於追求特殊激進的設計風格很容易導致由於個人的審美觀不同而失去大量的普通用戶,這裡面尤其突出的就是法國品牌,PSA(標緻雪鐵龍)集團除了在有藝術追求的歐洲市場佔有率穩定,在全球其它市場銷量基本都處於下滑狀態。
可能有人會懷疑PSA集團的技術實力,但是要知道的是PSA集團裡相對年輕的雪鐵龍品牌也是1919年創立的,至今也有著百年歷史。況且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諸如勒芒24小時耐力賽、WRC等各大賽事中,標緻和雪鐵龍都是冠軍榜的常客,無疑證明了其技術實力。在民用車的領域裡,PSA、雷諾(日產不算)兩大集團的底盤設計和調校也是一流水平,但是如今的全球銷量水平則是和法國人天馬行空的設計理念分不開的,想知道什麼叫「風格獨特」的話,可以參考「薩拉畢卡索」。
二、功能配置
大眾汽車在配置豐富程度上面優勢不大,甚至稍顯劣勢,但是在功能實用性上面與同價位相比則優勢明顯。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2020年的今天,竟然還有B級車沒有全系配備四門車窗一鍵升降,沒有全系配備後視鏡加熱(某些日系美系品牌自己面壁去),簡直不可思議。要知道大眾汽車從十幾年前就基本做到了A級及以上標配後視鏡加熱功能,開過車的都知道這個功能在雨天能提供多大的方便,某些汽車品牌莫名其妙的在B級這種已經屬於高端家用車級別的產品中還無法做到標配,這種做法讓人無語。
還有別的功能比如說座椅電動調節,現在這個功能很多車都有,但是大眾的電動座椅調節絕大多數車型主駕駛基本都有8向及以上,但是很多同檔次其它品牌則只有6向調節,直到頂配車型才有8向或者12向,想知道這個功能對乘坐舒適性有多大影響的可以去4S坐上去試一下就知道了。
至於大眾什麼時候開始大量使用ESP、間接式胎壓監測等功能有興趣的可以查詢一下,比現在市場上的呼風喚雨的日系品牌早了多少?這裡就不做討論了。
三、材質用料
曾經大眾的車內用料材質還是很高端的,例如Alcantara座椅、Nappa座椅等都在高配頂配車型中出現,這一點日系明顯有差距,絕大多數日系車在高端品牌以外的其它車型上都不會使用這種浪費錢又不討好的配置,畢竟Alcantara座椅的成本至少要高出普通真皮座椅幾倍。同時大眾汽車的天窗大量採用了偉巴斯特天窗,車內揚聲器也大多採用SONY、飛利浦、BOSE等品牌揚聲器,高配車型也會使用諸如Fender、丹拿等知名品牌,至少有品質保障。
最明顯的例子,大眾的新車座椅保護套基本都是無紡布材質,而很多其它品牌的座椅保護套都使用塑料薄膜,成本哪個更高效果哪個更好就不用多說了吧?
四、操控體驗
大眾總體來說操控感還是符合德系車的一貫風格的,沉穩、精準、不拖沓,當然部分車型由於過分加長或者是國內特供車型導致麋鹿測試沒那麼乾脆,但是轉向的手感會讓很多人感覺心裡踏實,這點遠勝於大多數日系美系韓系車。對於一個老司機來說,時時刻刻感覺車輛能夠完全執行自己的操作意圖才是最重要的,清晰的路面反饋更讓人安心,這個感覺不是你加了再多花裡胡哨的配置能夠彌補的。
很多的日系A級車的車主都會感覺跑高速的時候有點「飄」,這個就是底盤調教及轉向系統的設計直接給駕駛者帶來的感受,雖然現在日系B級及以上的產品基本不會有這種感覺了,但是傳統印象的改變還需要時間。
五、乘坐空間
在同級別產品中,大眾的車身尺寸軸距不一定佔優,但是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大眾在後排的乘坐空間上還沒怕過誰。從A級的轎車朗逸、寶來開始,B級的邁騰、帕薩特基本處於同級最高水平,包括SUV中的途觀、探嶽等車型,基本可以保證全車乘員身高180都不會頂腿,就更不用說新速騰、途昂這種空間越級的「怪胎」了。
國內家庭只有一輛車的比例很高,在這種情況下,車內空間就變得尤為重要,大眾清楚地了解國內的市場需求,因此「加長」就成為了常規操作。雖然也走過彎路,例如經典款的寶來,最初的邁騰,都是被市場教育過的,擁有同級別標杆級的品質但是叫好不叫座,這也是大眾交過的學費。
六、動力感受
得益於大眾在國內屬於「吃螃蟹的人」,早在2000年前後就開始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則調校為「低轉高扭」的風格,同時搭配早期的Tiptronic變速箱及現在的DSG變速箱,使得大眾旗下的車型在動力參數不佔優的情況下卻得到了與同級別競爭品牌相比更充沛的動力體驗(當然最老款B5和普桑上用的2.0\1.8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在此列)。
雖然DSG變速箱在剛投入市場的時候經歷了極大的考驗,但是通過升級變速箱換擋邏輯、更改變速箱油配方、新開發溼式雙離合變速箱型號等一系列措施基本解決了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TSI+DSG這個動力組合在油耗和動力上找到了合適的平衡點,能讓大多數的普通車主得到滿意的動力要求。
PS:燒機油多數是大眾的老款發動機由於活塞環的設計過於保守導致的,其設計理念不符合我國複雜的路況。現款車型採用的EA211、第三代EA888等發動機已經基本無此問題。
七、安全係數
十幾年前的汽車市場上,日系品牌由於安全問題被噴得狗血淋頭,各種「駕駛艙完全吸能」、車身完全斷裂等負面新聞比比皆是,而在這個時期大眾以「厚重的關門聲」作為宣傳噱頭賺得了不少眼球。平心而論當時的大眾在安全方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跟鋼板厚薄沒有直接關係,主要是當時大眾最早在非豪華品牌中率先在車身的A柱、B柱等關鍵部位使用了熱成型鋼,要知道在本世紀初這種屈服強度大於1000Mpa的特種鋼材當時國內的產量極低,基本都優先供應軍用。而大眾當時這種鋼材都是靠進口解決生產需求的,因此成本居高不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高成本設計也為當時的大眾帶來了良好的口碑,成為安全的首選品牌。
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帕薩特A柱」事件狠狠地打了上汽大眾的臉面,後來補考的升級版2020款則拿到了優秀的分數,在外形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通過升級解決問題,只能通過提升材料強度。因此也可以說明之所以19款帕薩特能撞成這個水平,跟設計沒關係,更大的可能性是上汽大眾為了節省成本偷工減料,降低了強度標準導致的,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同平臺設計的邁騰沒有這麼狼狽。
PS:至於雷射焊接提升安全性也是大眾發明的說法,雷射焊接的優勢是更美觀、密封性更好,但是對提升強度沒有明顯幫助,這點不要被忽悠了。
八、市場保有量
市場保有量決定了很多方面,例如維修保養的便利性。大眾作為保有量最大的單一品牌,維修保養的便利程度是毋庸置疑的,要是開個綜合性快修店,不會修大眾你都不好意思營業。因為市場保有量大,零配件供應極其豐富,很多原廠件也會大量的流入市場,使得車主不需要為養車擔心。即使二手車賣掉也會因為維修保養方便而有相對更好的保值率(關於保值率方面不討論雅閣和普拉多這倆「怪胎」)。
同時龐大的市場保有量也正好符合了國人的從眾心理,大眾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相對比較保險的選擇,就算有人說買大眾很傻也有那麼多的車主陪著自己一起犯傻,心裡就舒服多了,這也是大眾銷量如此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信說了那麼多,你應該能夠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噴大眾,但是大眾的銷量依然屹立不倒了吧?這裡還沒說南北大眾加起來接近2000家的4S經銷商網絡,相對別的品牌來說廠家對經銷商更強的銷售、服務管控體系與威懾力。誠然,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但是沒有明顯的短板也很重要,中庸之道就是大眾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