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頻頻的特斯拉 讓誰最緊張?新勢力、大眾還是ABB?

2021-01-10 車市紅點

新年伊始,國內新能源市場最熱門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馬斯克,一個是特斯拉。2017年以來就穩坐首富王位的亞馬遜CEO貝佐斯,一沒留神就被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給摘了王冠。不是貝佐斯不努力,而是馬斯克太強悍。

另外一個消息就是元旦期間,國產SUV車型Model Y正式發售,其中,特斯拉國產Model Y長續航版起售價33.99萬元,相較此前進口版的48.8萬元,降幅高達14.81萬元。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價36.99萬元,相較此前進口版的53.5萬元,降幅高達16.51萬元。

2020年初,馬斯克的身家差不多270億美元,富豪榜排名也就前50名,但是馬斯克在一年的時間裡最簡單的套路便成功登頂富豪榜榜首,就和最近的國酒茅臺一樣。茅臺一定就比五糧液好喝嗎?不一定,而且無論是茅臺還是五糧液喝多了也會忘乎所以。

儘管特斯拉Model Y降價蔚來、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紛紛發聲表示對自身影響不大,但其自身面臨的壓力恐怕自己最清楚。特斯拉就好比茅臺,不一定真的有多好喝,但是真香,最少對國內的消費者來說是這樣的。

特斯拉贏在哪?

答案: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

去年年初特斯拉Model 3國產交付讓眾多國內新能源企業大喊狼來了,儘管負面新聞不斷,但隨著Model 3的國產化率越來越高,價格一降再降,最終降至24.99萬元的超低價格,帶來的效果就是銷量的暴漲,數個月內一直穩居新能源車銷量榜首。

直到「國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的出現才打破了特斯拉Model 3的王者地位,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三個原因:「價格!價格!還是價格!」。金錢會讓人失去理智,也會讓人變得比平時更加理智,購買特斯拉的是前者,而購買五菱宏光MINI EV的則是後者。

與特斯拉銷量一起上漲的還有特斯拉的股票,1月7日,該公司股價在突破700美元短短幾天後又站上800美元關口,當日收盤飆漲8%,至816.04美元,市值達到7735.25億美元。跨入新的一年不到一周,特斯拉就已經上漲超過15.6%。

很多購買特斯拉Model 3的消費者都去購買了特斯拉的股票,很多購買特斯拉Model 3的車主已經通過炒股將購買車輛的錢賺回來了,至於降的那幾萬也根本不值一提了。也許蔚來的車主也是這麼做的,但鑑於蔚來汽車的定價,想賺回車錢有點難。

去年很多車企都在拿用戶大做文章。蔚來汽車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蔚來是全球第一家「用戶企業」,甚至在蔚來汽車有用戶之前,李斌就在提出這個概念,傳統車企講消費者,網際網路公司必須講用戶,這是不同的思考。

關鍵的問題在於,對於當下的汽車消費者來講,後期的用車體驗在真金白銀面前到底還有多少分量?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經濟下行的時期。大眾為什麼能一直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是因為大眾高級嗎?大眾全球汽車銷量600萬+,其中一半來自國內汽車市場。

大眾和特斯拉是一樣的,負面新聞不斷,但是兩者都已經將國人的消費心理研究的非常透徹,甚至比消費者本身更懂消費者,特斯拉相比大眾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多數新能源企業都在研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痛點,而特斯拉研究的是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痛點,這是本質的不同,也誕生出了兩種不同的結果,你細品是不是這麼回事兒?

現階段特斯拉Model Y值得買嗎?

江湖一直傳言,「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句話主要是形容那些新上市的車型,主要是新上市的豪華品牌車型,如今這句話在特斯拉身上則更加貼切。國內的一、二線豪華品牌為了保持其高端的身份,只是在終端進行優惠,特斯拉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降指導價,其實細想一下最終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問我,現在的特斯拉Model Y到底值不值買,我的答案一定是再等等。目前國產Model Y的售價為33.99萬元,而其生產成本僅為23.793萬元,毛利率高達30%,當然你指望它一點錢不賺是不可能的,但是僅就目前來看最少還有多達8萬的降幅空間,隨著未來國產化率的逐步提升,說它不降價你信嗎?

有意思的是,2019年10月25日,國產Model 3開放預定,到2021年1月1日,特斯拉一共降價4次,分別是2020年1月3日、5月1日、10月1日和2021年1月1日,每一次降價的時間點都是在季度的開始。

即便理智告訴我們不要著急下手,但是特斯拉Model Y價格一經公布,很快就讓許多的消費者瞬間大腦充血,特斯拉展廳出現了猶如春運的壯觀景象,而它的官網則直接被擠到癱瘓,Model Y的訂單在上市當天就突破了1萬。

大家都明知特斯拉會降價還搶著去買,是因為不理智嗎?並非如此。特斯拉Model Y即便以現在的價格來看,相比很多同級別的車型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豪華品牌都更有性價比。首先是其媲美一線豪華品牌的品牌形象,並且其產品力也要強於其他品牌車型。

特斯拉強勢入局 最緊張的到底是誰?

國產電動品牌通過新車型不斷把價格往上抬,而同時特斯拉又在拼了命的把價格往下打。隨著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逐步提升,特斯拉在國內的第三款車型也將國產了,重點是這臺車的定位將低於特斯拉Model 3,價格很可能控制在16萬左右。

特斯拉的強勢入局,很多人都說直接受到影響的是小鵬、蔚來這些造車新勢力,其實受到影響最大的而是BBA等一線豪華品牌。最鮮明的例子,國產寶馬iX3,還沒出娘胎就已經胎死腹中了。不僅如此,事實上國產特斯拉Model 3去年就已經侵佔了一些BBA等一線豪華品牌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今年看起來SUV也要不保了。

蔚來高層針對特斯拉的降價表示「特斯拉走成本定價的路線,是要做福特大眾,而蔚來希望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做電動車中的BBA,但現實情況是,當下BBA等豪華品牌在終端也在大打價格戰。

特斯拉這兩年的大爆發並不都是壞事,特斯拉有希望帶動中國的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大踏步發展,特別是今年在疫情之下,更是發展的良機。有了這樣的產業鏈體系,未來必然會培育出中國自己的品牌。

紅點觀察:

馬斯克想要一個全新的網上支付方式,於是他創造了PayPal。馬斯克想要開能源車,於是他創造了特斯拉。馬斯克想要上太空又不想浪費錢,於是他創造了SpaceX。馬斯克想要搭乘更快的交通,於是他創造Hyperloop。

作為當今世界首富的馬斯克名下甚至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產,但火星都是他的。馬斯克從來沒有跟別人抱怨過這個世界到底有多糟糕,他只是致力於改變這個世界而已,同時改變的還有國內乃至全球的新能源市場。

相關焦點

  • 百度官宣造車,科技巨頭集結汽車行業,誰是特斯拉最厲害的對手?
    此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特斯拉最厲害的對手或來自中國。」那麼,從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再到網際網路公司造車,誰將成為特斯拉的中國對手呢? 百度造車有何不同?
  • 豐田章男喊話特斯拉,新勢力也不必過於急切
    長安汽車葉沛前不久評價電動化、智能駕駛時,曾經說過,誰不注意布局電動化和智能化,誰就失去了未來,言下之意,對特斯拉頗有敬重。 如果說特斯拉都不肯與豐田、大眾為對手的話(至少表面上),那小鵬離特斯拉就是太遠太遠了,豐田有廚房和廚師,特斯拉有菜譜,那小鵬的菜譜還遠在編制之中,同樣,豐田和大眾也必不以他為敵,無論是體量還是擁有的潛力,豐田和大眾都可以藐視他。
  • 豐田章男喊話特斯拉,新勢力也不必過於急切_易車網
    不同的是,迪斯是評價中國的三個新勢力,說如果不考慮成本的話,自己也可以做出那樣的極致的產品。看起來這是兩個陣營的鬥爭,新舊勢力交替之時的兇猛的纏鬥,剌刀見紅。事實上,無論是豐田還是大眾,單就造車這事上來說,造出極致的電動車,都沒有問題。但是,這兩家百年企業有太多的因素要考慮,就算預見到了危險,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地轉身。
  • 鯰魚變鯊魚: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 各路車企誰最緊張?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鯰魚變鯊魚: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各路車企誰最緊張?從2019年初開始特斯拉股價開始震蕩下跌,一直到6月跌至176.99美元,較其最歷史最高點下滑一半。而420美元,一度成為馬斯克自大的笑柄。跌至谷底,馬斯克在積蓄力量,以求絕地反擊。10月底發布的三季度財報吹響了號角。最為資本市場關注的數字是,特斯拉第三季度每股盈利1.86美元,遠遠超出了最樂觀的預期,也超過了普遍預期的虧損24美分。
  • 上汽大眾光荷4X和特斯拉Model 3 智能化時代的殊途同歸|特斯拉|...
    所以,特斯拉Model 3的純電動車定位,絕對是一個值得所有後來者參考的對象。於是,作為後來者,特斯拉基本上可以代表造車新勢力的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的智能汽車。在傳統動力車型的領域裡,大眾顯然是最成功的,至少在中國市場是這樣的。得益於先行者的紅利,大眾品牌在進入中國的三十餘年的時間裡,憑藉著高品質的產品形象和完善的產品陣營。
  • 如果大眾ID.4還是特斯拉Model-Y?可能會與新能源的矛盾之爭嗎?
    要說明年純電動SUV市場最受車叔關注的車型,肯定就是南北大眾的ID.4和特斯拉的ModelY了。這兩款車型既是傳統車企和新興造車力量的碰撞,又是新能源市場上的一場矛盾之戰。2018年,大眾汽車在全球銷量排名中名列前茅, ID.4是其電動化戰略中厚積薄發的「盾牌」;而特斯拉則是造車新勢力的天花板,並頻繁在科技領域創造奇蹟,而 Model Y正是特斯拉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的「長矛」。矛與盾的較量,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 特斯拉:「殺死」中國造車新勢力!
    如今,直搗中國市場,並迅速拿下國內最受歡迎新能源汽車品牌席位,再次證明了這家公司在汽車市場強大的號召力,猶如當年手機市場的蘋果那般,令用戶痴狂。 當然,理性分析,特斯拉之所以能夠通過「閃電戰」迅速拿下市場份額,依靠的不僅僅是其品牌熱度,接二連三的降價措施,可能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操刀者」。
  • 特斯拉價格狂降有門道:中國造車新勢力與其淡定不如反思
    但所謂居安思危,我們從它們的聲明中依然感覺到中國造車新勢力似乎並未意識到特斯拉狂降背後,自己與特斯拉的差距在那裡。特斯拉目標是成為大眾福特,蔚來堅守高端對標BBA,真的嗎?針對特斯拉MY今年的首次大幅降價,蔚來創始人李斌在近日其二手車業務發布會上表示:特斯拉的目標就是成為大眾福特,蔚來堅守高端定位,寶馬、奔馳、奧迪(後簡稱BBA)油車賣多少錢,蔚來電車就賣同樣價格。
  • 股價「一天漲出一個福特」 誰是下一個特斯拉?
    (原標題:股價「一天漲出一個福特」,誰能成為下一個特斯拉?)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感慨,汽車將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如果看到這一點,我們也將從分析師的角度理解特斯拉為何如此有價值」。 在拆解研究新購的一輛特斯拉Model 3後,日本經濟新聞曾得出結論,特斯拉在電子工業方面領先豐田和大眾6年,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們要到2025年才做得出同等水平的晶片。
  • 特斯拉這款新車,比Model 3大10%,有七座可選
    不過恐怕好景不長,特斯拉這條沉底鯊近日動作頻頻,網上還曝光了出了國產Model Y的申報圖,最快會明年初就能在上海工廠下線,這不禁讓很多車企感到緊張,紛紛大呼「狼來了」。那麼Model Y真的有這麼強嗎?
  • 全球車企市值最新排名:大眾豐田不敵特斯拉 比亞迪超奔馳
    公布的全球車企市值數據顯示,特斯拉依舊以絕對領先的優勢超越豐田和大眾,成為全球汽車廠商市值最高的車企。比亞迪、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眾多新能源車企市值也是飆升。所謂的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
  • 特斯拉持續大降價,造車新勢力們難逃降維打擊!
    文|黑白IT控 校對|黑白IT控沒有任何預兆,一向定位高端的特斯拉最近持續大降價,讓其他造車新勢力感受到不小的壓力。直到2019年,在上海建廠投產成為特斯拉的轉折點,造車以及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後,特斯拉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促銷策略——降價模式,伴隨著一輪又一輪的持續大降價,model3在中國的銷量也不斷隨之飆升,僅11月份一款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就突破了2萬臺。
  • 特斯拉Model Y加速國產,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加上其優異的性能和空間,其性價比之高將給同級的豪華品牌帶來更大的壓力,沒有形成直接競爭局面,就無法感受到壓迫,特斯拉這次登場的SUV車型Modle Y理論上不會留給造車新勢力任何的定價競爭力。 因此,Model Y或許真的能夠如馬斯克所願,銷量超過其他特斯拉型號總和甚至翻倍。 02 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 如何看待特斯拉Model 3國產?造車新勢力回應:「我們懂市場 造車已...
    但也有多位造車新勢力高管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短期內沒有誰能與特斯拉競爭,而且這家公司在智能化等方面值得大家學習。有了在北美市場的勝利後,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市場能否延續戰績值得關注。造車新勢力發聲5月31日上午,特斯拉Model 3公布國產版本起售價後,一些造車新勢力很快給出回應。「ES6和國產Model 3從定價來看,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從產品力來看,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ES6在尺寸空間、豪華感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在性能、續航上和國產Model 3不相上下。
  • 神秘的奧迪「Artemis」項目與大眾集團「T小組」:挫敗特斯拉
    預計將提供「整個使用階段的新業務模型」。 除了首款汽車之外,更重要的探索是開發一種新的造車方式,使奧迪以及整個大眾集團能夠提出新的想法和打造新的汽車。 不過時間上如此緊張,該項目負責人馬庫斯·杜斯曼對這一項目卻明確了相對矛盾的兩點原則: 第一,傾大眾集團全部資源打造; 第二,不影響不幹撓大眾集團和奧迪已經推出並正在實施的電動汽車項目。
  • 特斯拉竟不是墊底!新勢力VS傳統大廠鈑金間隙對比_易車網
    從正態分布曲線的對比可以看出,這6臺車中寶馬iX3的測量數據一致性是最好的,明顯領先於造車新勢力的產品。理想ONE表現驚豔,特斯拉Model 3讓人出乎意料,兩臺車的數據一致性僅次於寶馬iX3,並且間隙平均值都比寶馬iX3更小,分別排在第2、3位。而蔚來ES6和小鵬P7處於第三陣營,間隙值稍大,數據一致性稍差,但是根據我們此前的測量經驗,它們的表現在傳統豪華品牌之中也能排到中遊水準。
  • 特斯拉「交付門」背後:誰動了汽車直營模式的奶酪
    而就在8月19日早間, 特斯拉公開回應稱,武漢車主交付的報導中,使用的拖車、籤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規範,非特斯拉正常流程。目前雙方各執一詞,該事件並未得到最終解決。而這場紛爭也引起了行業對於汽車線上直營模式和第三方線上銷售模式——汽車電商的爭論。「特斯拉可謂是汽車線上直營模式的鼻祖,目前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也選擇了這種模式。」
  • 特斯拉和大眾競相開發20萬元內電動車,你看好誰
    目前,在有關電動汽車的調查中,電動汽車新產品的價格一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許多  高端電動汽車的  售價不比豪華燃油汽車低。  不過現在,電池的改進開始讓汽車製造商能夠在提高性能的同時,也將成本和售價降了下來。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獲得進一步提高。這些將會刺激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和使用電動汽車。
  • 高管集體「馬斯克化」 老成持重的大眾集團為啥突然變「憤青」?
    確切地說,是大眾集團與大眾中國的高管們「變」了:他們不但頻頻現身各類活動現場,親自發聲,發言風格也發生大變樣,往日溫和中庸的腔調開始變得激烈且富有攻擊性:不是「噴」這個,就是「捧」那個,甚至還「吹」上了牛皮,每次都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勢。大眾這是怎麼了?是被特斯拉的兵臨城下逼急了眼,還是從馬斯克那兒取得了「真經」,掌握了網際網路人賺取流量和眼球的訣竅?
  • 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造車新勢力能撐到幾時?
    看來造車新勢力已經開始面對生與死的挑戰了,誰能活下來是個問題。造車新勢力雖然是作為汽車行業的「新人」,但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是沒有人因為你是新來的而同情你,相反,新來的就會是壓力最大的。其次是來自特斯拉同僚的壓力,因為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的超級大工廠在今年就要建成了,國產特斯拉的價格勢必會有很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