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動了「十月籤約作家」計劃。兩年來,「十月籤約作家」取得了豐碩成果和喜人成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阿來長篇小說《雲中記》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徐則臣長篇小說《北上》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茅盾文學獎。
北京是作家成長的沃土,是優秀文學作品的搖籃。徐則臣今天的成績是他辛勤筆耕、努力創作的結晶,也是北京文學銳意進取、不斷奮鬥的縮影。
第四屆北京文學月即將啟幕,十月文學院出品作家專題片《徐則臣的「北上」之旅》,講述徐則臣的文學故事。
徐則臣的「北上」之旅
一九七八年一月,江蘇省東海縣農村一個普通家庭喜得一子,取名徐則臣。徐則臣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做過小學校長,在鄉村裡算是一位大知識分子,他對這唯一的孫子既疼愛又嚴格......
徐則臣:我出生在一個小村子裡,小的時候可閱讀的文學書特別少,讀得最多的一個是小畫書,另外一個就是武俠小說。另外一個文學啟蒙,應該算是我爺爺訂的一些雜誌,所以我小的時候看了很多的《半月談》和《中國老年》。
一九八九年,十一歲的徐則臣離開村莊,到鎮上讀初中。獨自在外的寄宿生活,讓他變得非常獨立,也帶給他一個全新的世界......
徐則臣:我真正地接觸純文學的作品,應該是到初中了。因為在初中我第一次看到《圍城》,這本書我極喜歡。那個時候每年看兩次,大部分的片段我都能背上來。另外一個就是外國文學書,比如說最早看的像《苔絲》《嘉莉妹妹》《復活》。《復活》裡面的主人公,男的叫聶赫留朵夫,女的叫卡秋莎·瑪絲洛娃。當我說出這些名字的時候,我同學都特別震驚。就是這種虛榮讓我繼續去讀了很多的外國文學作品。
一九九六年,立志當大法官的徐則臣與他的夢想失之交臂,進入淮陰師範學院中文系就讀。畢業後,他又成為這裡的一名教師,教授寫作和美學。他已經隱約感到人生有了新的方向......
徐則臣:我一直想當一個律師,所以高考的志願一串的全是法律,但是法律都沒考上,最後進了中文系。突然不知道該幹什麼了,一下子茫然無措,所以整個大一我天天關在圖書館裡看書。看了一年以後,到了大一暑假,有一天,我突然覺得,作家可以知道陌生人的想法,而且把這種想法非常完美藝術地表達出來,這個工作還挺神奇的。反正我也不知道該幹什麼,那我就當作家吧。所以從那以後,1997年到現在,就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來了。
二〇〇二年,徐則臣「北上」進京,成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作家曹文軒......
徐則臣:如果沒有北大三年的系統學術訓練和思維訓練,包括文學史的一個完善,我可能寫作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二〇〇五年六月,徐則臣碩士畢業,進入人民文學雜誌社,成為《人民文學》最年輕的一位編輯。文學已不僅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事業,他的追求......
徐則臣:從2005年到現在差不多15年了,一晃變成一個老編輯了。這個經歷肯定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一個編輯,我會熟悉中國當下的文學創作。最好的作家,最優秀的作家,他們在寫什麼,寫到什麼程度,我會心裡有數。看了很多作品,這些作品它們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我也會引以為戒。
二〇〇七年,徐則臣在北京買了房子。二〇一一年,他的兒子在北京降生,徐則臣給兒子取了個響亮的乳名:巴頓。如今,巴頓已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如果有人問起他的家在哪兒,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北京......
徐則臣:到了北京以後,我既發現了北京,同時重新發現了故鄉。因為你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反而對故鄉看得更加清楚。北京能給一個作家非常開闊的視野,它能給你一個縱深,這個縱深是從歷史到現在到未來。無論是從時間的這個角度看,還是從空間的角度看,它都極其複雜。讓我覺得這個城市非常值得我去深究,用文學作品的方式去呈現出來。
二〇一四年,徐則臣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北上》。他走過的所有河流在他的生命中流淌;他通過河流思考中國,想像世界......
徐則臣:我們那地方有很多的水,小的時候我就生活在水邊上。到了上初中的時候,我們校門前有一條運河。再到後來,我到了淮安,京杭大運河穿過淮安。我對運河越來越熟悉,非常自然地,運河就成了我寫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北上》這個小說裡,所有寫到的地方我全走過一遍。京杭大運河1797公裡,我基本上從南走到北,全過了一遍。我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也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寫完了以後,請了運河的專家,還請了一個近代史的專家,把小說通讀了一遍,他們給我挑出來很多的問題。還有一個細節,非常著名的作家邱華棟先生給我提出來的。我小說寫1901年,翻譯帶著義大利人小波羅到淮安的時候,翻譯跟小波羅說,寫《西遊記》的吳承恩,他生長在這個地方。華棟跟我說這個地方有問題,在1901年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到了接下來的一版,我立馬把這個問題改掉了。
二〇一七年,徐則臣與十月文學院籤約,成為首批「十月籤約作家」之一;二〇一八年,他的新作《北上》在《十月》雜誌首發,隨後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北上》獲得巨大好評,迅速佔領各大榜單,累計發行達十六萬八千冊......
韓敬群(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北上》責任編輯):我記得當時有一位美籍華人,他是專門研究運河的專家。那麼我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專門請他來跟徐則臣談運河。日本的繪本畫家安野光雅的《中國的運河》,我們也趕快買了送給徐則臣。《北上》這本書實際上也是出版社、作家完美合作的一個結晶。
二〇一九年,《北上》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和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媒體採訪蜂擁而至,請他談獲獎感受。徐則臣說:「一個作家固然需要來自獎項的驚喜和鼓勵,更重要的,是在驚喜和鼓勵之後一如既往乃至更加勤奮敬業地寫作。」
徐則臣:當你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兩個坐標去想像一條河流的時候,同時用這條河流去想像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其實是無限延伸的。
文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徐則臣:文學是我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的最有效的一個途徑。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