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四章節,此為第三章節】
於後來者而言,越鳥南棲是追本溯源,傳承歷史包袱。
但於先行者而言,早在北方落地生根的他們,自然不待見,更不願意與後來者分一杯羹。
他們圈地的圈地,極盡全力搶奪資源,形成無形競爭天環,警告告訴進場轉型老外貿們:改籠換巢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使是「南棲」,不僅免不了被先行的「大鳥們」打壓,甚至是同為後來者的死命追趕,也是老外貿新跨境人的心頭大患。
老外貿在初踏跨境領域時,像河南廣曄的薛志博,一度處於船頭怕賊偷、船尾怕鬼追的狀態,裹步不前。
「從傳統外貿到跨境電商,一定得有快速心態轉變,放下歷史包袱,一方面學習強大先來者優勢,另一方面也要學習快速成長競爭夥伴們的優點。」薛志博強調。
老外貿南棲之前,不管有多麼輝煌,都不能作為進入跨境領域的免死金牌。
薛志博坦言,以前做外貿時,之所以選擇東南亞或非洲市場,就是因為歐美市場對中國產品不認可,產品賣不動,只能在低端市場遊走。對選擇市場的問題,他認為,賣家先在品質高的歐美市場進行一輪拓展發展,等待時間,再轉向非洲和東南亞,成長的路徑才能穩健。
只有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才意味著賣家得到行業的認可。
前行的路,自然不會一帆風順,中國賣家,尤其是外貿轉型的賣家,跨境出海之路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且不論海外疫情影響下全球物流供應鏈的震蕩宏觀影響著賣家發展,於微觀而言,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例如不同發展模式和路徑的選擇,已然成為老外貿轉型第一個阻礙,該如何學習找到合適發展的路徑?作為後來者,是否都該學習「深圳模式」人云亦云?
是否模仿學習擁有兵強馬壯錢糧十足的發展路徑,就一定最終實現開疆破土,成就大業?
歷史一次次地證明,這完全是個謬倫。多少掌握著短暫優勢的「強者」,如果長期躺在自己的舒適區,沒有跟隨歷史發展潮流和渠道進化進步,大多被現實淘汰,消失在歷史中。
先行者與後來者的角色是相對的,沒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以中國人最熟悉、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將中華文明凝聚唯一的秦國發家史為例。
當時的先發者或者優勢者,可遠遠比秦國強大。
楚國領土遼闊國民眾多,齊國商業發達財貨充裕,趙國胡服騎射兵強馬壯。無論是國土、財富,還是戰力,他們無疑都是當時最有潛力一統天下的優勢者。
這對當時憑藉養馬得到周天子封地的後來者秦國而言,提「居上」顯得有些可笑。
但戲劇的是,彼時的六國,只想做地方諸侯,所謂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長期停留在嘴巴上,畢竟做個地方諸侯還是很滋潤。
秦國不同,夾縫中生存,頂著隨時被他國吞併的危險,只有壯大、不斷地壯大,才是秦國生存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從商鞅變法到後來掃蕩六國,一統天下,數代秦王和朝臣民眾,對東出的戰略是堅定不移,且為之付出著血和鐵的各種代價。
後來者孜孜不倦系統學習消化成長成為更強大的領軍者,先行者因沉迷舒適區沒持續迭代升級,被淘汰後來者。
放到跨境賽道上,也是如此。
領軍者「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地位雖然穩固,卻一直面臨著各種「後來者」和曾經的「先行者」們的挑戰,比如本土傳統零售巨頭沃爾瑪,來自加拿大的建站平臺Shopify,更別提其他的大大小小各路諸侯。
沃爾瑪、Shopify等雖未動搖亞馬遜領頭羊的地位,但他們確實快速進步,成長為被行業熱捧的新生力量,這追趕的壓力,迫使亞馬遜自我迭代和進化,比如早前提及的亞馬遜品牌戰略和廣告戰略《2020年總結:「抄天貓作業」?亞馬遜品牌店策略與數字廣告下的勃勃野心!》
領軍的亞馬遜尚有如此危機,老外貿跨界進入新領地,更是免不了遭遇各種瓶頸困境。
薛志博深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道理,持續學習和消化,才是老外貿應對來勢洶洶的跨境對手時,能持續不敗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