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養生月餅」市場調查

2020-12-25 法制網

  調查動機

  在人人關注健康的時代,「健康」「養生」是最容易獲得認同的「牌」。今年中秋節前,一些電商平臺和微店就出現了號稱有「養生」「保健」功效的月餅。

  然而,含有「養生」「保健」等表述的廣告是不能隨便發的,月餅中添加哪些成分也不能隨意為之。

  每年中秋節前,都會上演一場「月餅大戰」。

  今年,這場「大戰」中出現「新式武器」——主打健康「牌」的「功能月餅」「養生月餅」。

  早在201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就曾發布消費提醒稱,保健月餅涉嫌虛假宣傳,總局從未批准過保健類月餅,且禁止在月餅中違法添加藥品和《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的物品。

  而根據食品安全法,普通食品不得宣傳或暗示有治療或預防疾病功能。

  今年市場上出現的「功能月餅」「養生月餅」,是否就是未獲得批准的保健類月餅?是否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賣家也不懂「營養成分」

  淘寶上一家名為出售養生茶的店鋪推出了一款養生月餅,這家店鋪還打出「限量發售,即日接受預訂」的特別提醒,標明售價280元(規格顯示8隻)。

  記者通過微信聯繫到賣家。對於月餅,賣家表示有8種口味,分別具有不同的養生作用:百清香芋,具有清濁排毒、養陰潤肺的作用;六珍棗泥,具有溫陽補腎、固精益神的作用;開心紅薯,具有凝神除煩、疏肝解鬱的作用;三白木瓜,具有美白淡斑、調和氣血的作用;四物香橙,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的作用;鮮葉抹茶,具有消脂塑形、排毒減重的作用;酸棗豆沙,具有無糖低脂、安神助眠的作用。

  「這款月餅是我們自己做的,無論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不錯。我們沒有用添加劑,我自己在吃,我的朋友也在吃,反饋都很好吃。」賣家向記者介紹說,「這款月餅是藥膳團隊經過一年研發才製作出來的,是以養生茶及其他餡料有機結合研製出來的一款低糖和無糖月餅。今年是公司第一次做,也是在試水,總數量不多。」

  見記者有些猶豫,賣家接著說,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我們這款月餅作為唯一指定的禮品贈送給與會的代表們」。

  「養生的話,是不是不應該長期吃?」記者詢問。

  賣家回復稱,「長期的話,我們有養生茶,你可以進我們店鋪看。這款月餅是為了配合中秋節和剛才講的企業家會議製作的一批,今年感覺好的話,明年產量會大一些」。

  在另一家淘寶店鋪裡,賣家推出了一款純手工酥皮臺式月餅。記者詢問賣家是否真的為純手工製作。賣家回復:「差不多吧,哈哈,我也不懂呀,還挺好吃的。」隨後,賣家又給記者回復:「我們有合作的工廠。」

  同樣,在一家出售食品的淘寶店鋪中,記者看到一款五穀雜糧養生月餅。記者詢問賣家:哪種口味的月餅是養生的?賣家發來一張模糊的營養成分表,記者回復稱看不出來什麼,賣家說「我也不太懂」。

  此外,淘寶上一家月餅經銷店售賣的「四物養生紫薯蓮蓉月餅」「四物養生五仁蔓越月餅」「人參巧克力木糖醇養生月餅」則主打養生療效。

  記者詢問賣家:月餅是否有補氣血的效果?賣家回答:「有,主要是養生。」記者再次詢問是不是要經常吃才有養生效果?賣家卻不再主動回復,只是自動回復了一條內容為微信ID的信息,讓記者添加微信好友看更多精彩內容。不過,記者在微信裡搜索該ID時,發現用戶不存在。同時,記者查閱店鋪資料發現,這家店鋪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備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款月餅的配料多含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等,而熟地屬於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而非藥食同源成分。

  除此之外,養生月餅還有一個品種——酵素月餅。

  記者在淘寶上的一家店鋪找到了這種酵素月餅,其產品參數中寫道:酵素其實是椒鹽百果、海苔果仁、松子果仁、核桃果仁、椰蓉、桑葚等配料的混合物。在另一家名為「××營養品」的淘寶店鋪,記者詢問何為酵素月餅,客服則告知「其實就是健康月餅,卡路裡比較低」,後又解釋「酵素是一種活性酶,提高身體代謝,在日本很流行,酵素月餅添加了酵素原液,低脂肪,低糖,更健康美味」。

  記者發現,還有一些所謂的「功能月餅」,即在通常月餅中加入諸如螺旋藻或者西洋參等「保健成分」的月餅。 「養生」是商家營銷噱頭

  「養生月餅」在市場上大出風頭,這些月餅真的能如宣傳中那般「神奇」嗎?

  營養專家表示,雖然很多月餅都標註含有營養元素,但無法改變月餅高糖、高油的食品本性,其保健功效有限。

  「所謂養生月餅,其實是商家營銷的噱頭。」在北京從事營養師工作的楊樹說,養生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效果,就算月餅餡料中含有能補血、養顏、保健等作用的養生食材,但含量有限,加之月餅是節令性食品,消費者吃月餅不是長期性的,因此不可能藉此達到養生保健之效。

  此外,有從事烘培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月餅主要還是以好吃為主,若過多添加螺旋藻等營養成分則會影響口味。所以,就算這些「養生月餅」的餡料裡真的含有一些營養成分,其含量也較低,很難達到滋補功效,而且在加工、烘焙過程中還會流失一部分營養成分。

  「因為社會對螺旋藻和西洋參的吹捧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於是加入了這些東西的月餅也就很容易被營銷成『健康食品』。不過,『功能月餅』僅僅是一個推銷噱頭,除了顯示『檔次』之外,沒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現實意義。」楊樹說。

  其實,早在2002年,原衛生部就曾對保健食品的原料提出過明確要求,將相關物品進行了分類:第一類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即「藥食兩用物品」,如山藥、紅小豆、生薑、菊花、杏仁、百合、蜂蜜等,有100種左右,這些可以作為食品添加;第二類是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如蟲草、人參、蘆薈、三七、當歸、紅花、西洋參等。月餅屬於普通食品,不是保健食品,是不能任意加入這些中草藥的。

  楊樹認為,在月餅中添加中藥材涉嫌違法。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就算是天麻、人參、蟲草這樣的名貴中藥材也不例外,「如果不是經醫生診斷的適應症,亂食含天麻、人參、蟲草這些中藥材的『藥膳月餅』,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對身體有害」。

  實際上,作為一種非日常食物,月餅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產品」。

  受訪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任何食品對健康的影響都是在長期食用之下才能體現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月餅是垃圾食品還是健康食品都不重要——一年之中只吃幾次,無論是「垃圾」還是「聖品」,對健康的影響都可以忽略。

  所以,對於月餅來說,「好吃」的就是好的。有「功能」的,只是「貴」而已。(趙麗 戴夢嵐 韓朝陽)

  相關報導

  「養生月餅」不養生隨意用藥材屬違法

  對話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 毅

  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孫娟娟

  《法制日報》記者         趙 麗

  《法制日報》實習生        韓朝陽

  月餅中不得隨意添加中藥材

  記者:中秋臨近,在微信朋友圈、各大購物網站上,一些打著「養生」招牌的「網紅月餅」開始走俏。目前,我國養生市場需求旺盛,打著「養生」招牌的「網紅月餅」可謂是「瞄準市場,精準發射」。我們調查發現,不少月餅仍存在用料不足、違規標註,甚至違規添加藥用成分等問題。尤其突出的是,今年市場上出現的各式養生月餅還聲稱有滋陰補氣的作用。

  朱毅: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每年都會發文提醒,保健類月餅屬於虛假宣傳,食藥監總局從來沒有批准過保健類的月餅。所以,如果有商家聲稱自己的月餅有保健功能,甚至是說自己的月餅能夠治病,那都是違規的。

  其次,養生的旗號屬於打擦邊球,我們需要看其所謂養生的配料是什麼東西。比如,常見的五穀雜糧可以添加到月餅裡,但是加進去並不等於就是養生月餅。月餅中加了五穀雜糧後,其口感會非常粗糙,為了改善月餅的口感,製作者就會加入大量的油來調節,所以消費者不能被五穀雜糧或其他什麼配料迷了眼,要仔細看營養成分、配料的使用比例等內容。

  至於在月餅中添加藥用成分,可以添加人參、山銀花、玫瑰花、夏枯草等藥食同源的成分,但除此之外的藥用成分是被禁止的。

  孫娟娟:就月餅市場依舊存在用料不足、違規標註的現象而言,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食品欺詐問題。自歐盟馬肉風波以來,這種以經濟利益驅動但無害食品安全的食品欺詐行為再次成為食品規制領域的熱點和重點,其內容包括成分上的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標識上的信息誤導等。但是,一旦出現違規添加有害成分或者藥用成分,則可能因為危害健康而成為食品安全問題。因此,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存在「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經營上述食品」情形,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十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並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例外情形是可以添加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且由國家主管部門制定這一物質的清單。在這個方面,包括月餅在內的食品生產者應當根據《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這一目錄清單,選擇加入的物質。相應的,諸如當歸、三七等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添加到食品中。

  月餅新國標有待增強實用性

  記者: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標準委公布GB/T19855-2015《月餅》國家標準。新國標對於月餅中餡料含量、配料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儘管施行了新國標,但在不少消費者看來,月餅市場的問題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朱毅:月餅新國標屬於一個推薦性的標準,並不是一個強制性標準,其強制力有限。而且,月餅新國標中的一些規定衡量起來比較困難。比如,果仁不能低於百分之二十、水果含量不能低於四分之一等,這些在檢測過程中不好衡量。此外,一些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也存在問題。一些消費者並不在乎月餅裡的精確成分,反而熱衷追捧一些打著養生等旗號的「網紅月餅」,而且會認為一年吃不了幾次月餅,因而更注重外觀、口味等方面。

  現在來看,月餅新國標的一些方面還需要增強實用性,這樣才能更顯示出標準的意義。

  孫娟娟:月餅新國標作為國家推薦性標準,其對月餅的定義和分類有助於消費者識別不同種類的月餅,防止諸如月餅名稱混亂、有名無實等欺詐行為。對於無法直觀判斷的用料不足問題,消費者有知悉其所購買食品真實情況的權利,對此,可以通過計量監督加以規範。例如,《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定量包裝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在其商品包裝的顯著位置正確、清晰地標註定量包裝商品的淨含量。而且,批量定量包裝商品的平均實際含量應當大於或者等於其標註淨含量,否則,責令改正,且可處檢驗批貨值金額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

  網售月餅市場需專項整治

  記者:養生非一日之功,一般要經過一定的療程,但月餅是時令性食品,往往只吃一兩次,想要達到一些功效是不可能的。甚至有賣家坦承,月餅的餡料等做工比較複雜,有些其實是在網上購買的,還有些自製月餅實際就是廠家生產出來的,然後打著養生、私廚的旗號,在微信或微店對外售賣,不過是營銷的手段。

  孫娟娟:新口味、新品種的出現,可以說是市場自發行為在回應消費者的多樣訴求。儘管月餅是傳統食品,且月餅標準的出臺也是為了規範各類傳統名稱的使用,以保障月餅的真實性和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但是,產品本身如果沒有與時俱進的創新,也可能被當下訴求各異的消費者淘汰。因此,有關月餅的監管也需要考慮這樣的因素,在保障消費者利益的同時為食品的推陳出新提供可能,並及時作出相關品名的規範以及強化食品添加劑的監管,防止消費欺詐。

  記者:有工商行政管理執法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目前主要突出對商場、超市等流通領域的食品質量進行抽查檢驗。食品安全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必須要求食品提供者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並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未履行法定義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並先行賠付。但是,從實際來看,對於網上銷售的「養生月餅」,網絡平臺似乎鞭長莫及。

  朱毅:對於網上出售各種手工月餅,在監管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對於那些在監管之下由大規模企業生產的月餅,在一些人看來都會有監管是否在走形式的質疑,那麼對這種家庭小作坊生產的沒有監管的月餅,又何以相信這是安全的呢?

  現在很多物品都在網上出售,有的甚至不在電商平臺上出售,而是在微信朋友圈裡叫賣,對於這些情況,監管就更加困難。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培養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意識。

  孫娟娟:養生是目前消費者非常關注的一種健康型消費訴求。鑑於我國藥食同源的傳統,儘管可以藉助食療促進養生,但是就某一類食品而言,其如何養生是需要藉助一定的物質含量及其功能來實現的。當保健食品的使用目的定位在保障和促進健康時,其功能聲稱裡並沒有養生這樣的選項。因此,一方面需要打擊借「養生」這樣的宣傳以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與時俱進的消費訴求,藉助術語和定義的明晰,規範市場上出現的從營養、生產方式等角度作出的新的食品聲稱。對於由於網絡平臺發展所推進的線上月餅營銷渠道和方式,目前已有的針對網上食品銷售、廣告宣傳的規定是打擊網上違法銷售月餅的依據。隨著中秋節的臨近,專項類的整治和風險交流也有助於保障假日期間消費者的月餅食用安全、保護他們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等。

相關焦點

  • 網售「養生月餅」市場調查:「營養成分」賣家自己也不懂
    在人人關注健康的時代,「健康」「養生」是最容易獲得認同的「牌」。今年中秋節前,一些電商平臺和微店就出現了號稱有「養生」「保健」功效的月餅。 然而,含有「養生」「保健」等表述的廣告是不能隨便發的,月餅中添加哪些成分也不能隨意為之。
  • 上海大潤發所售蘇式月餅油脂酸敗 已被立案調查
    2019年9月10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11期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情況。2019年9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2019年月餅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2019年 第32號〕涉及上海市1家食品經營企業的1批次產品。
  • 中秋月餅市場調查 9999元人民幣的月餅香在哪?
    中秋將至,今年吃什麼月餅,怎麼吃,《中秋月餅市場調查》將帶您一探究竟。  9月10日,北京某商場門前的一張巨型廣告畫吸引了廣大顧客的眼球。該廣告宣稱:一塊價值9999元的黃金大月餅在這家商場誕生,並描述了這種月餅的各種奇妙之處。該商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塊重達110多斤的特大月餅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月餅周身撒滿了從日本進口的金鹽。
  • 月餅過度包裝調查:60多元月餅裝禮盒賣三五百元
    ……今年的月餅包裝你站哪一隊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李嘉瑞、舒靜、胡林果、宋佳)臨近中秋,除了一直以來的口味之爭,月餅包裝成為商家營銷、朋友圈曬餅的熱點。「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今年的月餅包裝極簡風回潮並成為主流,「網紅」月餅的包裝凸顯文化創意。與此同時,雖然一些地方嚴查過度包裝,但市場上「小餅配大盒」的「土豪式」包裝依然存在。
  • 【市場】中秋節 月餅大戰 即將開啟 成都月餅市場整裝待發
    【市場】中秋節 月餅大戰 即將開啟 成都月餅市場整裝待發 2020-09-01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醫大營養專家:無糖養生月餅多是噱頭 千萬別當主食來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中秋將至,各大賣場的月餅漸成主角。考慮到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一些打著無糖或者養生標籤的鮑魚燕窩月餅也進入了消費者的視線。無糖月餅真的無糖嗎?養生月餅能發揮標稱功效嗎?
  • 萌造型 黑科技能否重振月餅市場?
    原標題:萌造型 黑科技能否重振月餅市場? 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了家樂福、沃爾瑪、物美、華潤等本地多家商超發現,傳統月餅受到人們消費升級、健康觀念轉變以及全社會因從嚴治黨減少饋贈等多方面影響,近年來中秋的月餅市場持續萎縮。在這個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商家瞄準了新一代的年輕人,各種賣萌版、黑科技的月餅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   不過,這些努力能否讓月餅這種傳統食品贏得年輕群體,重振月餅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 月餅為什麼越做越小不到100克?
    馬卡龍色調的餅皮「桃山皮」,是當仁不讓的「網紅」。信息還顯示,近年來團購市場回暖,杭州市場月餅銷量逐步上升。  距中秋節還有1個多月,杭州市場的月餅銷售大戰已悄悄打響。早在7月初,杭州各個酒店月餅禮盒就火爆開售,洲際酒店、杭州西子湖四季、JW萬豪酒店、西湖國賓館等,價格大多在300元至800元之間。  「這兩年月餅季開始得比較早,7月底就算遲了。」洲際酒店相關負責人介紹,月餅禮盒多為企業團購,這種大訂單都要提早搶佔。  黃酒品牌藍橋風月則走起跨界風,7月便推出了「一瓶黃酒+四隻月餅」的禮盒,限量3000份,8月中旬已基本預售完畢。
  • 網售「月餅券」存貓膩 商家提醒正規渠道購買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 隨著2016年中秋節臨近,線上線下的月餅市場也逐漸火熱起來。記者日前採訪發現,與商店售賣實體月餅商品不同,購物網站以銷售月餅提貨券為主,但卻存在「名不符實」「霸王條款」等諸多貓膩。商家提醒消費者,為保障合法權益, 購買月餅 券、月餅應從正規渠道。
  • 處方藥網售放行,是危是機?
    對此,北京藥賦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邵清表示,業界對處方藥解禁期盼良久,時隔2年網售藥品新規再度徵求公眾意見,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放開處方藥網售是未來的趨勢,一旦放開會有更多以前想做不敢做的平臺、藥企願意加入進來,對醫藥零售行業有著很大的影響。
  • 「大師」是如何造出來的——養生圖書市場亂象調查
    現在養生圖書裡,以按摩類和食療類銷售最好。」  因為這個略顯「曖昧」的下架處理,養生圖書市場反應波瀾不驚。此次新聞出版總署還同時公布了53家具有出版養生圖書資質的出版社名單,我省入選的2家分別是山東科技出版社和青島出版社。
  • 人民網三評「網售處方藥」之二:需求催生市場,逐利不能無良
    【編者按】人民網近日對20家購藥APP售賣處方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人民直擊:寵物照片充當處方竟能網購處方藥》的報導顯示多家APP違規甚至違法銷售處方藥,引發網友熱議。網售處方藥亂象叢生,背後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
  • 山姆看好中秋伴手禮市場 首推自有品牌月餅
    今年中秋,沃爾瑪旗下高端品牌山姆會員商店首次推出自有品牌Member’s Mark的禮盒月餅。另外,山姆推出的各式中秋禮盒引領健康風潮,酒類商品不僅種類豐富、品質優越且有價格優勢,滿足會員各種送禮需求,力求讓會員買得放心,送得體面。 今年中秋,山姆會員除了可以買到知名品牌月餅外,還多了一個選擇,山姆首推的高品質高性價比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月餅禮盒。
  • 造完船,又做比臉還大的月餅!成都中醫大網紅老師又秀了
    中秋佳節臨近,月餅成了主題詞。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不僅市面上月餅銷售走俏,高校食堂也紛紛推出校徽、校訓月餅。成都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成中醫」)推出的比臉還大的校徽月餅引起了廣泛關注,刷屏朋友圈。而打造校徽月餅的創意,是由網紅老師、成中醫後勤飲食服務中心的崔紅芳老師想出來的。
  • 網絡上天價月餅仍在售 萬元螃蟹券可兌換成現金
    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成都市場的月餅是否回歸「親民路線」?市面上還有天價月餅麼?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中央厲行八項規定和勤儉節約精神下,成都市場的月餅大多「瘦身」,價格合理。不過,也有「喬裝打扮」藏身於電商中的月餅券、螃蟹券,價格貴得讓人咋舌。
  • 香港美心集團一員工確診 相關原料和月餅均已銷毀
    目前,美心集團已銷毀相關原料和月餅產品,生產運作已恢復正常。7月23日,新京報記者從香港美心集團旗下美心西餅客服了解到,目前內地門店及官方旗艦店所售的美心月餅均產自香港,經海關檢驗檢疫進口,可以放心食用。其他非官方渠道所售產品品質不予保證。業內人士預計,此次事件或對美心月餅備戰中秋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 網紅太火 月餅也跟風
    受到「網紅」青團的啟發,今年的月餅市場上,各大廠商紛紛推出了各種奇特口味的「網紅」月餅,從「十三香小龍蝦」到「醃篤鮮」,從「榴槤」到「菌菇」。似乎有了鹹蛋黃肉鬆青團的「成功經驗」之後,月餅的銷售也全靠口味來「博眼球」了。
  • 中秋月餅市場爭奪戰,為什麼都選元祖?
    中秋佳節將至,人們在研究如何放假之餘,也紛紛討論起了「中秋吃啥月餅」這個一年一度的熱門話題。每個中秋,月餅市場都會掀起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小到口味黨派之爭,大到月餅品牌之鬥,引起眾多看客觀戰的同時,也給中秋佳節增添了更多熱鬧的氛圍。今年中秋,月餅市場已經早早地預熱了起來,各類月餅齊上架,只待顧客挑選。
  • 你買的「網紅月餅」可能是假的 「水果月餅」多是冬瓜染色的
    日前一則新聞無情地曝了某些「網紅月餅」的「醜聞」:深圳警方查處了一家專門製作假冒品牌月餅的食品公司,現場發現了包括香港美心、榮華等多家知名品牌的商標。揚子晚報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這類問題月餅不少是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而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假冒品牌,月餅市場還存在其他3大問題。
  • 中秋養生月餅吃出健康 榮誠月餅因「金婚」熱賣
    在這一公益活動進行的同時,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的榮誠月餅,近期受到了聊城市民的關注,因「金婚」活動全市掀起中秋送榮誠月餅潮。  全市範圍內尋找美滿婚姻的榜樣,金婚老人大型公益活動系列報導從七月份開始至今,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傳承孝道、珍惜愛情的旋風。近一段時間以來,尋找金婚老人,孝行天下,愛滿榮誠,禮達至愛。盡孝心送榮誠月餅這句話在聊城市民中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