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大師》這篇課文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節選自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小說《調皮的日子》中的一個小故事,記述了「我」為表弟剃頭的有趣過程。故事中的「我」在表弟的央求下,自詡「剃頭大師」,為他剪頭髮,結果小沙整個頭上被「我」剪得坑坑窪窪,最後小沙被剃了光頭,而姑父睡衣上也落滿清理不乾淨的頭髮。
文章文筆輕鬆活潑,童真溢滿。作為「童年趣事」,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喚起他們許多相關的經驗和記憶,鮮活的人物個性非常吸引三年級學生。
生字的識記和書寫提醒
正音:「剃」讀四聲ti,不能讀成了一聲;「執、仇」都是翹舌音;「刑」是後鼻音,讀二聲xing。
識字方法:本課有10個生字要求認讀,可藉助形聲字特點認讀剃、罵、仇、慣、釐、泡;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膽、理、奪、雖」;用猜謎語的方法記住「差」:羊兒尾巴歪,工字躲進來,既指不相同,也指不優秀(差)。
書寫提示:課文要求寫的字有12個,其中同偏旁的有仇、付、陪、件,在字義上有一定的聯繫。生字書寫難度不大,可引導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後書寫,再交流難寫字。
注意「表」上部分最後一筆是「一」,「差」是半包圍結構,上大下小;「鬼」是獨體字,豎彎鉤裡面的兩筆是撇折、點。
品讀文中人物,體會人物之「逗」
交流:課文裡寫了哪些人?(「我」、小沙、老剃頭師傅、姑父)
1、課文誰是「剃頭大師」?這名號是別人給他的嗎?(不是,是自己給自己的)從哪兒看出來?
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髮紛紛飄落,真比那老剃頭師傅還熟練。
一把簡單的剪刀,手起刀落間「我」就跨入大師行列了,可見此時的「我」得意自信,自封為「剃頭大師」。
2、我是「剃頭大師」,那「我」的顧客是誰?——小沙。
下沙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讀一讀課文1~3自然段。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膽小,他怕鬼,怕喝中藥,怕做噩夢,還怕剃頭。
作者開頭用了一組排比句,連用四個「怕」,直接點明小沙「天生膽小」「怕剃頭」,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為展開下面的情節作了鋪墊,突出小沙的膽小,尤其怕剃頭。
3、同樣是給小沙剃頭,文中的剃頭老師傅卻有著另外一個稱呼——「害人精」。什麼樣的人是「害人精」?(專門做壞事,害人的人)
給小沙剃頭的老師傅為什麼會被小沙說成「害人精」呢?找一找課文中是怎麼寫老師傅給小沙剃頭的。
老師傅給小沙剃頭,小沙的感受是什麼?(這一會兒痛一會兒癢的)
為什麼「痛」?(老掉牙的推剪會咬住一綹頭髮不放)又為什麼「癢」呢?(老師傅總把碎頭髮掉在小沙的脖子裡)
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痛」或「癢」的經歷?什麼時候?(蚊蟲叮咬、皮膚過敏)
因此老師傅給小沙剃頭,小沙自始至終都覺得非常無奈和痛苦,讓小沙吃盡了苦頭,最後還要付給老師傅雙倍的錢,這更讓小沙「耿耿以懷」。所以小沙稱老剃頭師傅為「害人精」。
在「我」的眼裡,姑父也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大人:押著小沙,拿著尺子監督小沙剃頭;我們在他的睡衣上落滿了黑頭髮也不惱,只是每天晚上要起來好幾次找身上的碎頭髮。
想像畫面,發現趣處
讀一讀課文7~18自然段,畫出「我」給小沙剃頭的動詞。
兩個小搗蛋鬼關於剃頭的故事實在是使人忍俊不禁,孩子們要一邊讀,一邊想像:
第一個畫面,我剪了一堆頭髮時的得意,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個畫面想像「我」剃頭的架勢足、動作快,隨意亂剪。
第三個畫面,想像我把小沙的頭髮剪得坑坑窪窪,像層層梯田,讀出「我」心慌欲彌補卻越來越糟的心情。
課後習題
1、討論:「我」是剃頭大師嗎?課文為什麼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
「我」稱不上剃頭大師,但「我」自己覺得有剃頭的天分,像個剃頭大師。這樣的題目不僅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還讓故事更有趣,讓故事中的人物更加鮮活。
2、「我」為什麼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
因為「我」是第一次給人剪頭髮,沒有經驗,可小沙卻如此信任「我」,這是多麼令人感動啊!而且小沙對「我」的要求很低,只要「我」沒有傷到他的耳朵,無論「我」怎樣剪,哪怕把頭髮剪壞了,他都覺得無所謂。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所以,「我」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
3、「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誰?為什麼這樣稱呼他們?
「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的是「我」和老剃頭師傅。從未給人理過發的「我」認為自己有剃頭的天分,覺得自己就像個剃頭大師,技術比老剃頭師傅還熟練,所以稱自己為「剃頭大師」。因為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時,讓小沙又痛又癢,吃盡苦頭不說,最後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怕剃頭的小沙非常討厭老剃頭師傅,所以叫他「害人精」。
真假「害人精」
老師傅確實讓小沙吃了點兒苦頭,但他真的是「害人精」嗎?
誰給小沙剃頭髮,他就罵誰「害人精」,這是小沙的偏見;「我」把小沙的頭髮剪壞了,還是老師傅來善後的;老師傅有一把磨得錚亮的剃刀,說明他對待理髮很認真,不是「害人精」。其實,在這個故事裡,誰才是真的「害人精「(「我」)。
課文的題目「剃頭大師」和文中「害人精」非常有趣,短短幾個字的稱呼就能鮮活概括人物特點。這麼有趣的故事,選自秦文君《調皮的日子》,孩子們課後可以去看看,相信你就會愛上這本書。
請你也選擇自己身邊的一個人物,他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外號?說說他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寫一寫吧!
通過品讀我們發現作者抓住人物特點來寫的方法,聯繫身邊人物,創編題目。這樣進行遷移學習,注重讀寫結合,讀中學寫,為習作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