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心疼人的姑娘都是好姑娘。 《乖,摸摸頭 》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
跟隨小便一起研究 !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神童。4歲時,他就能背誦很多詩詞,並且還懂得禮節,父母非常喜歡他。
有一天,正好是他祖父的六十大壽,家裡來了很多的客人。
這時母親端上來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讓孔融把它給分了。於是孔融就按照長幼順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比自己大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
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你自己卻分到最小的,為什麼呢?」
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尊重長輩,是做人的道理!"」
父親聽了很是高興,又問:"你年紀小,吃小的梨,大梨給哥哥們,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
拜訪李膺
十歲那一年,孔融隨父親來到首都洛陽,當時拜訪李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但是李膺「不妄接賓客」,一般人是見不到他的。
而孔融還是個孩子,卻偏要見見李膺,他對李府守門者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請通報。」
李膺請他進來後問他道:「高明(稱對方的敬詞)祖、父與僕有恩舊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聽了無不驚嘆,李膺也稱讚他將來「必為偉器,不過,一個賓客陳韙卻譏諷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立刻反駁說:「那我想你小時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了。」陳韙被他一駁,羞得滿臉通紅,半天也說不出話來。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孔融的聰明機智,但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孔融從小便比較會諷刺挖苦別人,這是他的性格。」
孔融真正死因
孔融擔任北海相期間,有一次外出旅遊,看到有一個人在祭拜自己的亡父。孔融一看,此人雖然在哭泣,臉上卻看不到半分的憔悴。孔融認為他不是真心的,便下令把此人處死了!
當然,孔融的這個邏輯雖然雖然有點奇葩,但是可以看出孔融確實是十分重孝道的人。
孔融後來歸順曹操,依然沒改不留口德的毛病。一次,他對曹操說:「周武王擊敗商紂王,把他的老婆妲己賞賜給了周公!」曹操心想,你這歷史哪裡學的?怎麼跟我學得不一樣啊,於是問他:「你這歷史不對啊,是從哪裡看到的?」
孔融則說:「我是根據現在的事情猜測的。」原來,曹操此時剛剛擊敗袁紹,他的兒子曹丕擅自娶了袁家的兒媳婦甄姬。孔融這是在變著法的罵曹操呢。曹操因此慢慢忌恨他了。
後來曹操為了節省糧食打仗,施行了禁酒令,遭到孔融的強烈反對,他給曹操寫信,引經據典,抵制禁酒,並帶頭喝得伶仃大醉。二人已經鬧得水火不容了,曹操於是命人給孔融找了很多罪狀,最終把他處死了,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不忠不孝」。
而實際上孔融真的是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嗎?我認為不是。孔融之所以與曹操鬧掰,說白了還是二者的立場不同,孔融想恢復漢室,而曹操卻想建立自己的王者霸業。孔融在當時也是文化界的大老,常常出來跟曹操對著幹,又怎麼會有好果子吃呢?
豈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孔融被殺之時已經年近花甲,當時還有兩個兒子,大兒九歲,其中一個小的,方才八歲。孔融在自己將要被處死時,對前來抓他行刑的執行官問道:我希望我的罪責只由我一人承擔,我兩個小兒子可否保全?
聽到父親的話,小兒子說:「『大人(古代對父親尊稱),豈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鳥巢都翻了,鳥蛋還在保全嗎?)話音剛落不久,就有曹操派來的人,將他兩個兒子也帶走一併誅殺。
孔融一生剛正不阿,無奈遇到了曹操此等奸雄,最終運劫難逃,還株連了兩個兒子。而兒子的一句話,卻成為了千古流傳的警句名言,只是這句話卻是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不得不讓人唏噓,感慨萬千!
小編認為孔融是重忠義的,只不過是他自己的性格害了自己!
大家怎麼看,分享評論,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