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大家都熟悉,從小到大,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姑且都不知道聽了多少次了。可四歲就懂得讓梨給自己哥哥的孔融,一個禮儀的代表人物,為何缺因為不孝而被處死?
孔融是魯國人,生於東漢末期。他姓孔,又有如此的美德,大家都會想像著是不是跟孔夫子有關係的。沒錯,孔融就是是夫子的第20世孫。
百善孝為先,孔融除了非常聰明外,還非常有孝心。在他的父親去世時候,他曾因傷心過度,暈倒而起。由此可見在融的心中,父親是多麼重要的人,更能體現孔融是一個孝子。
可是為什麼這麼一個才德兼併的一個人,為什麼缺會因為不孝而被賜死?下面再給大家講下一個故事,在那個亂世的時代,孔融在踏上仕途的道路上面起因更是因為只是一個有孝心的學者罷了,在那個時代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在袁譚準備攻打北海郡的時候,他還淡定自若的在自己家中看書。但是在袁譚攻破城門之後,孔融終於害怕了,然後拋下了自己的妻子獨自逃跑了。後來孔融沒辦法,就去投靠了曹操。
在投靠曹操的時候,孔融經常仗著自己的學識出眾,多次對曹操口出狂言。在曹操的心裡,早就對孔融恨得牙痒痒了,但是孔融卻沒有半點危機意識沾沾自喜以為曹操不敢殺他。一次孔融在曹操面前說了一句話:孩子只是父親衝動時候的產物,而目前只是裝產物的容易,既然產物都出來了,那孩子又跟父母有什麼關係呢?孔融這話一說出來,實在是觸碰到了曹操的底線。於是曹操就叛孔融是不孝不忠之人,將他殺害了。
這裡我們總結下,孔融為何會被因為不孝得罪名而被賜死,小時候的自信,長大卻變得自負,多次觸碰曹操的底線,低情商,不知避讓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