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讓梨給哥哥,父親病逝哭昏的孔融,為何卻因為不孝而被賜死

2020-12-17 weenienwy

孔融?大家都熟悉,從小到大,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姑且都不知道聽了多少次了。可四歲就懂得讓梨給自己哥哥的孔融,一個禮儀的代表人物,為何缺因為不孝而被處死?

孔融是魯國人,生於東漢末期。他姓孔,又有如此的美德,大家都會想像著是不是跟孔夫子有關係的。沒錯,孔融就是是夫子的第20世孫。

百善孝為先,孔融除了非常聰明外,還非常有孝心。在他的父親去世時候,他曾因傷心過度,暈倒而起。由此可見在融的心中,父親是多麼重要的人,更能體現孔融是一個孝子。

可是為什麼這麼一個才德兼併的一個人,為什麼缺會因為不孝而被賜死?下面再給大家講下一個故事,在那個亂世的時代,孔融在踏上仕途的道路上面起因更是因為只是一個有孝心的學者罷了,在那個時代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在袁譚準備攻打北海郡的時候,他還淡定自若的在自己家中看書。但是在袁譚攻破城門之後,孔融終於害怕了,然後拋下了自己的妻子獨自逃跑了。後來孔融沒辦法,就去投靠了曹操。

在投靠曹操的時候,孔融經常仗著自己的學識出眾,多次對曹操口出狂言。在曹操的心裡,早就對孔融恨得牙痒痒了,但是孔融卻沒有半點危機意識沾沾自喜以為曹操不敢殺他。一次孔融在曹操面前說了一句話:孩子只是父親衝動時候的產物,而目前只是裝產物的容易,既然產物都出來了,那孩子又跟父母有什麼關係呢?孔融這話一說出來,實在是觸碰到了曹操的底線。於是曹操就叛孔融是不孝不忠之人,將他殺害了。

這裡我們總結下,孔融為何會被因為不孝得罪名而被賜死,小時候的自信,長大卻變得自負,多次觸碰曹操的底線,低情商,不知避讓鋒芒。

相關焦點

  • 四歲能讓梨,以孝聞名的孔融為何反而因為「不孝」罪名而死?
    說到孔融,大家可能都會想起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與哥哥一起吃梨時主動挑選小的,大的留給了兄長,家裡人奇怪問他為什麼不選大的時,孔融回答:我最小,理應吃最小的。因此家裡的人都誇讚孔融這種謙讓的品格。
  • 孔融4歲時讓了個大梨給哥哥,12年後哥哥卻還他一條命
    孔融4歲讓了個大梨給哥哥,12年後哥哥卻還他一條命。4歲就能讓梨的孔融,56歲為何被曹操以「不孝」之名處死?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為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文章寫得好,詩歌也別有一格,魏文帝曹丕論文時,將他與同時代的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是為「建安七子」。而一般讀者了解孔融,則是從他四歲時就能讓梨的故事開始的。
  •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
    《乖,摸摸頭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跟隨小便一起研究 !父親聽了很是高興,又問:"你年紀小,吃小的梨,大梨給哥哥們,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二人已經鬧得水火不容了,曹操於是命人給孔融找了很多罪狀,最終把他處死了,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不忠不孝」。而實際上孔融真的是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嗎?我認為不是。
  • 四歲讓梨的孔融,最後結局竟然是以「不孝」的罪名被曹操處死?
    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以「不孝」之名處死之外,其他六人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改變,都過上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但是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他還被當作我們學習的榜樣,教育我們凡事都要遵循公序良俗,懂得分享。
  • 四歲讓梨,道德模範孔融卻因不孝之名而死,曹操為何要誅殺孔融?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這個為國人所熟知的道德模範,東漢名士,最終卻被一代梟雄以不孝之名誅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孔融讓梨直接原因:不孝孔融出身名門,為儒家聖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出生名門,意味著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放大。
  • 四歲就懂讓梨的孔融,為什麼卻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殺掉?
    孔融讓梨這個典故,許多人都熟知,我們小時候都學過,講的是孔融四歲時與諸位兄弟一起吃梨的故事。在拿梨的時候,其他兄弟都撿大的挑,唯獨他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年齡最小,所以應該拿小的」。
  • 孔融因為讓梨而出名,卻因為不孝被曹操殺死,孔融就這麼虛偽嗎
    孔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他在年少的時候可以讓梨,但是成年之後卻因為不孝而被殺。那麼他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 孔融以孝殺人,但是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掉,顯得好像很諷刺,某些人認為孔融是個很虛偽的人,但實際上他未必是一個虛偽的人。
  • 孔融讓梨,但曹操為何會以「不孝」之名處死孔融,他到底哪裡不孝了?
    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傳遍了整個曲阜,被寫進了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可以說是童星了,這一生不斷的遇到貴人,靠著聰明機智,一路順遂,步步高升,漢獻帝讓他單人了少府一職。本來孔融應該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但是卻被曹操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孔融讓梨是「孝」,為何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有誤會?
    孔融讓梨是「孝」,為何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有誤會?說孔融不孝的是曹操的軍謀祭酒路粹,曹操指使路粹冤枉孔融,說孔融不孝。因此,曹操就以「不孝」的罪名將孔融殺害。路粹說孔融不孝的根據史是什麼呢?就是孔融曾經說過的那一句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
  • 世人皆知孔融讓梨,可誰知孔融是以不孝之名被斬!
    孔融,字文舉,乃鼎鼎大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第二十世孫,歷任北海相、青州刺史,是一個集文豪、儒宗、名士、軍閥為一身的一個漢朝末年超級牛的人物。當他4歲時,他知道懂得讓梨給哥哥,這讓他出名。他的故事也傳遍全國,成為教育孩子孝順的好榜樣。
  •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可長大後的孔融品行竟然如此敗壞
    說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小學課本中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後人的典範,說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孔融的爸爸帶回來兩個梨,把孔融和哥哥都叫進屋內,讓孔融拿梨,孔融去拿了兩個中小的那個,把大的那個梨讓給了哥哥,爸爸問他為何選擇小的那個,孔融說,自己最小理應拿最小的那個梨,孔融讓梨的故事從此家喻戶曉
  • 讓梨的孔融是個心機boy?融四歲能讓梨,背後真相令人大跌眼鏡!
    在我們小時候我們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作為弟弟卻把梨子讓給比他年長的哥哥,那個時候老師說孔融在小時候就那麼懂事,長大了之後一定不會差,孔融長大了一定會當一個好官。然而,大家聽過孔融讓梨之後的故事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孔融讓梨背後的故事吧!
  • 孔融讓梨之後,因不孝被殺?
    原標題:孔融讓梨之後,因不孝被殺?孔融讓梨的故事,每個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知道了。這個故事沒有被《後漢書•孔融傳》記錄,它首次出現於唐代章懷太子李賢為《後漢書》做的註疏裡。李賢不僅是王子,也是優秀的史學家,因此,孔融讓梨的故事,可信度應該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 孔融讓梨家喻戶曉,卻沒人知道他最後因不孝獲罪,還害死全家
    孔融讓梨家喻戶曉,卻沒人知道他最後因不孝獲罪,還害死全家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用孔融讓梨這個例子來教育我們要友愛兄弟,懂得謙虛禮讓,也因此讓我們記住了孔融這個名人。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長大之後都做了什麼,下場如何。
  • 歷史上四歲讓梨的孔融真的那麼有才嗎?這才是真實的孔融
    凡是看過《三字經》的,都知道孔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也都會背什麼「融四歲,能讓梨」的句子。我也曾天真地認為,孔融是一位從小就道德品質高尚的大才子,但後來發現,我被表面現象蒙蔽了。孔融有非常好的家庭背景,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的先輩孔霸先生曾做過皇帝的老師,孔融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薰陶出來的。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後天勤奮,是當時有名的「神童」。孔融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誰都沒有想到,正是「神童」這個虛名,毀了孔融先生的一生。孔融讓梨在孔融先生十三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
  • 課文上有名的《孔融讓梨》中的孔融,最終卻慘死於「不孝之罪」?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相信的大家都不會陌生。故事講述的是孔融在很小的時候,吃梨子總要拿最小的吃,而把大的梨子讓給長輩哥哥們。孔融因為在這個年紀就學會了尊老謙讓,於是幼年的他便成了家長們培養孩子禮儀的實例。然而,儘管孔融身上打小就表現出了尊老愛幼、禮讓謙虛的高尚品德,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將孔融處死,並誅殺孔氏全家,其中有條罪責便是「不孝之罪」。孔融到底觸犯了哪條「不孝之罪」,竟會導致被曹操滅門?是孔融假裝仁慈孝敬,後來被曹操揭穿了嗎?
  • 「四歲讓梨」的孔融真實的一面——不禁讓人驚呼「人設崩塌」
    "融四歲,能讓梨……"這是《新三字經》中講的故事,說小孔融四歲的時候,吃梨的時候專挑小的,將大的讓給別人。那麼,孔融讓梨,大梨讓給了誰呢?讓給了他的哥哥,孔褒。悲催的孔褒孔大哥,就因為貪嘴吃了個大梨,結果被弟弟孔融騙去了一條命。話說士大夫張儉,殺了大宦官候攬全家老幼之後,一徑逃亡到了曲阜孔家,上前敲門。開門的是剛剛9歲的小孔融,小孔融讓張儉進去,收容了他。
  • 讓梨的孔融為何會因「不孝」而死?難道長大之後變壞了
    孔融這個人我們從小就認識,「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從小便在耳邊聽老師聽父母的講述,孔融的形象早早就在我們心中固定下來了,他就是」孝順以及尊老愛幼「的代名詞,但是從小就這麼優秀的人後來怎麼就被人以「不孝」的罪名給殺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下。
  • 孔融讓梨我們都知道,可為什麼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
    人是會變的,更別說孔融讓梨的時候還是一個4歲孩子。   退一步說,即便孔融讓梨是是成年以後的事情,也不能說他就是孝順。   因為一件小事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質,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孔融以孝聞名,又因為不孝被誅殺,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四歲的孔融每次吃梨的時候都拿小一點的梨子,把大梨讓給兄長。別人問孔融,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理應吃小梨。」從這一點上來看,孔融自小就懂得謙恭禮讓。可是孔融最後卻因為「不孝」的罪名被曹操誅殺。那麼孔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