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孔融讓梨,可誰知孔融是以不孝之名被斬!

2020-12-17 生活故事天天讀

孔融,字文舉,乃鼎鼎大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第二十世孫,歷任北海相、青州刺史,是一個集文豪、儒宗、名士、軍閥為一身的一個漢朝末年超級牛的人物。

當他4歲時,他知道懂得讓梨給哥哥,這讓他出名。他的故事也傳遍全國,成為教育孩子孝順的好榜樣。

孔融父親在他13歲時去世。他當時悲痛欲絕,走路都要人扶他,被當地人稱為孝順之至。

就在孔融16歲的時候,他的哥哥孔褒接受了一位被政府通緝的朋友。事件發生後,他和他的兄弟和母親競爭認罪。經過官府調查清楚後,孔融又成為忠誠的榜樣。

這樣的孔融為什麼最終會以不孝的名義被殺呢?

首先,孔融忽視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獨自逃離。

在漢獻帝即位後,孔融擔任北海相。建安元年(196年),袁紹的兒子袁潭襲擊了北海。雙方激戰了半年。只剩下幾百名士兵,他們已經達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

孔融沒有別的辦法,以前只顧讀書,最後城池遭到襲擊。他設法一人逃脫逃脫,不顧被袁潭所擄的妻兒。

其次,孔融散布發表不孝的言論。

曹操是以「孝道」和「正氣」來治理天下。

孔融不僅不顧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生命,而且向外界公開表示:「父母沒有什麼可親的。對於父親來說,他們只是為了滿足情慾才生孩子;對於母親來說,肚子不過是一個容器,而孩子只是暫時寄存在那的。當孩子出生後。孩子與容器無關。」

你想想吧,孔融甚至說出這些超出曹操底線的話,不殺他,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第三,與曹操的政治立場不同,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孫子。從未有哪個掌權者敢於殺死孔子。但是,孔融維護漢朝宗世,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很是不滿。他經常反對曹操,導致曹操很不高興。

自古以來,中國因政治被殺害的文豪車載鬥量,而孔融也並不是最傑出的人。被王雲殺害的蔡邕就比他要厲害。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孔融當時很不識相。曹操在北方基本鞏固之後,他實際上是想要曹操把皇權還給漢獻帝。這怎麼可能?恰巧孫權的特使來了,孔融向這位信使表示大大的抱怨。具體內容沒有記錄在歷史書上,但它肯定不是一個好詞。當時,這被稱為「訕謗之言」,任何了解漢代法律的人都知道,一旦指控成立,就一定是死刑。史記之所以沒有記載孔融的「訕謗之言」的具體內容,估計是史家避諱這些,不敢寫。從合理的角度來看,應該說曹操有了異心,想謀權奪位之類的。孔融自恃才高,向來說話口無遮攔。說出這樣的話並不奇怪。然而,這個罪並不容易拿到桌面上來說,也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孔融的罪行非常多,他不用非揪住這條不放。因而有了後面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給斬首的事。

相關焦點

  • 課文上有名的《孔融讓梨》中的孔融,最終卻慘死於「不孝之罪」?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相信的大家都不會陌生。故事講述的是孔融在很小的時候,吃梨子總要拿最小的吃,而把大的梨子讓給長輩哥哥們。孔融因為在這個年紀就學會了尊老謙讓,於是幼年的他便成了家長們培養孩子禮儀的實例。然而,儘管孔融身上打小就表現出了尊老愛幼、禮讓謙虛的高尚品德,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將孔融處死,並誅殺孔氏全家,其中有條罪責便是「不孝之罪」。孔融到底觸犯了哪條「不孝之罪」,竟會導致被曹操滅門?是孔融假裝仁慈孝敬,後來被曹操揭穿了嗎?
  • 四歲讓梨,道德模範孔融卻因不孝之名而死,曹操為何要誅殺孔融?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這個為國人所熟知的道德模範,東漢名士,最終卻被一代梟雄以不孝之名誅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孔融讓梨直接原因:不孝孔融出身名門,為儒家聖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出生名門,意味著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放大。
  •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可長大後的孔融品行竟然如此敗壞
    說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小學課本中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後人的典範,說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孔融的爸爸帶回來兩個梨,把孔融和哥哥都叫進屋內,讓孔融拿梨,孔融去拿了兩個中小的那個,把大的那個梨讓給了哥哥,爸爸問他為何選擇小的那個,孔融說,自己最小理應拿最小的那個梨,孔融讓梨的故事從此家喻戶曉
  • 孔融讓梨,但曹操為何會以「不孝」之名處死孔融,他到底哪裡不孝了?
    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傳遍了整個曲阜,被寫進了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可以說是童星了,這一生不斷的遇到貴人,靠著聰明機智,一路順遂,步步高升,漢獻帝讓他單人了少府一職。本來孔融應該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但是卻被曹操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可孔融最終卻以不孝、謀反之罪被處死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孔融四歲就知道謙讓,把大梨讓給自己的兄弟吃,自己吃小的,這課本中描述的孔融,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懂得謙讓,孝順,我們當然也相信他長大後一定是個尊師重道、孝順有加的有志青年,但經過小編翻閱史書了解到,後來的情況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孔融是以不孝、某犯罪被曹操處死
  • 孔融讓梨我們都知道,可為什麼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
    人是會變的,更別說孔融讓梨的時候還是一個4歲孩子。   退一步說,即便孔融讓梨是是成年以後的事情,也不能說他就是孝順。   因為一件小事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質,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孔融讓梨之後,因不孝被殺?
    原標題:孔融讓梨之後,因不孝被殺?孔融讓梨的故事,每個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知道了。這個故事沒有被《後漢書•孔融傳》記錄,它首次出現於唐代章懷太子李賢為《後漢書》做的註疏裡。李賢不僅是王子,也是優秀的史學家,因此,孔融讓梨的故事,可信度應該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 世人皆知孔融讓梨,那孔融弒母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大家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從古流傳至今並且是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例子。但是這樣一位謙遜有禮的人卻被傳弒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孔融四歲讓梨,小小的成名,從小就頂著巨大的光環長大。
  • 孔融讓梨是「孝」,為何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有誤會?
    孔融讓梨是「孝」,為何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有誤會?說孔融不孝的是曹操的軍謀祭酒路粹,曹操指使路粹冤枉孔融,說孔融不孝。因此,曹操就以「不孝」的罪名將孔融殺害。路粹說孔融不孝的根據史是什麼呢?就是孔融曾經說過的那一句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
  • 四歲讓梨的孔融,最後結局竟然是以「不孝」的罪名被曹操處死?
    孔融是孔子的第19世孫,不僅是一位文學家,還是「建安七子」之一。"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
  • 孔融以孝聞名,卻因「不孝之名」而喪命,兩大原因他必死
    當代中小學生的四大榜樣:孔融、曹衝、甘羅和司馬光。孔融無疑是其中較為出色或者說較為出名的那一位,為何?當你在家與兄弟姐妹搶零食時,你有沒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說教過。這四大中小學生榜樣也都出現在小學課本中,但是老師在上課時,通常只會告訴你孔融讓梨這一舉動,而隻字不提孔融之死。
  • 四歲就懂讓梨的孔融,為什麼卻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殺掉?
    孔融讓梨這個典故,許多人都熟知,我們小時候都學過,講的是孔融四歲時與諸位兄弟一起吃梨的故事。在拿梨的時候,其他兄弟都撿大的挑,唯獨他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年齡最小,所以應該拿小的」。
  • 孔融因為讓梨而出名,卻因為不孝被曹操殺死,孔融就這麼虛偽嗎
    孔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他在年少的時候可以讓梨,但是成年之後卻因為不孝而被殺。那麼他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 孔融以孝殺人,但是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掉,顯得好像很諷刺,某些人認為孔融是個很虛偽的人,但實際上他未必是一個虛偽的人。
  •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竟然死於不孝、謀反之罪?
    我們經常在小時候會聽到父輩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來教育我們要懂得謙卑禮讓、尊重兄長的好品性,要知道孔融當時讓梨的時候才僅僅四歲,四歲的孩童都能做到如此的懂事,肯定與大人們每日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孔融讓梨故事事出必有因,孔融按照現在來說的話,可是不折不扣的少年天才,他不但是聖人子孫,還是東安末年「建安七子」之首的文學大家,所以說孔融的確是以為才華橫溢的文人,但是在政務上,缺乏政治才能
  • 四歲讓梨給哥哥,父親病逝哭昏的孔融,為何卻因為不孝而被賜死
    孔融?大家都熟悉,從小到大,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姑且都不知道聽了多少次了。可四歲就懂得讓梨給自己哥哥的孔融,一個禮儀的代表人物,為何缺因為不孝而被處死?孔融是魯國人,生於東漢末期。他姓孔,又有如此的美德,大家都會想像著是不是跟孔夫子有關係的。
  •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
    《乖,摸摸頭 》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處死的原因真是不忠不孝?跟隨小便一起研究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 孔融讓梨的故事,被廣泛流傳,然而為什麼孔融卻有不孝的罪名?
    我們在小時候經常聽一些故事,因為這些故事可以說是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能夠警示人們,而且能夠教一些小孩子們,可以說是讓他們更懂得做人,可能很多的孩子都是因為這小小的故事就這樣影響了一生,然而對於孔融大家都是特別熟悉的,我們聽得他最多的故事就是讓梨的一個故事,真的可以說是幾乎每個人都聽過!
  • 四歲能讓梨,以孝聞名的孔融為何反而因為「不孝」罪名而死?
    說到孔融,大家可能都會想起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與哥哥一起吃梨時主動挑選小的,大的留給了兄長,家裡人奇怪問他為什麼不選大的時,孔融回答:我最小,理應吃最小的。因此家裡的人都誇讚孔融這種謙讓的品格。
  • 四歲讓梨的孔融,因不孝被曹操殺死?孔融:我只是騷操作過多
    孔融,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也是個大家族,在當時的聲望很高,但還是被曹操給殺死了,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孔融呢?不可是因為不孝,畢竟當時曹操是最大的造反頭子,再加上孔融也是有才的,而曹操求才若渴不可能因為不孝就殺了孔融。那麼孔融為什麼會被殺呢?經過研究考據發現,無非這幾種原因。
  • 孔融讓梨的危害
    而孔融讓梨般的無私分享更是不可取! 以此分析孔融讓梨這一行為:從表現來看,是謙讓、利他的,並不屬於剛剛介紹的前習俗水平。而屬於習俗水平!所謂習俗水平是指:少年兒童能按照家庭、甚至集體或國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認為這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再像前習俗只考慮行為的直接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