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菜場」新模式 傳統菜場與智慧微菜場有益互補

2020-12-14 東方網

  下班回家,掏出環保袋,到菜市場溜達一圈,跟熟悉的菜攤老闆嘮嘮家常,買一斤毛豆、幾個番茄、稱半斤肋排……生活味、人情味十足的菜市場,是「馬大嫂」過日子的重要去處。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來臨,智慧菜場和生鮮電商應運而生,是否會讓傳統菜場沒有了生意?

  微菜場滿足兩類人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認為,一般意義上說,菜市場「15分鐘內到達」,是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的距離,消費者希望的是「不僅要買得到,更要買得舒適」。而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則指出,「城市菜市場逐漸消失,導致菜市場數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城市居民買菜難、買菜貴。」按照《上海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和零售發展規劃(2013-2020年)》,申城將用5-7年的時間,規劃建設1500個標準化菜場。然而,部分區域不具備和暫不具備設置菜場的客觀條件,成為了目前申城菜場布局的盲點;即使有的大型居住社區人口導入量大,也面臨著菜場落地難的問題。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吳星寶指出,社區智慧微菜場將成為標準化菜場的一種補充和補位。這種「網際網路+菜場」的新模式,主要是滿足兩類消費者的需求:一是申城步入老齡化社會,過去中老年人喜歡到菜市場挑挑揀揀,現在則更希望家門口就近有物美價廉菜;二是滿足朝九晚六的白領小青年,不管是年輕兩口子還是單身,可能工作日都沒時間趕在關門前衝進菜市場,而雙休日又因為忙了一周下來累得只想「宅」在家。

  給標準化菜場補位

  不過,要讓這種賣菜機器人真正「全城總動員」起來,還有待時日。據吳星寶分析,目前看還有四個因素影響到智慧微菜場陣營的擴容:一是選址因素,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也要選合適的場地;二是需要配套符合標準的物流配送工具,因為會涉及到生鮮的及時補貨,現有物流配送工具與標準、政策還有一個適應過程;三是現有的一些稅收政策跟轉型升級新情況不協調,比如有些企業農產品應該是免稅,但轉型升級的新模式按照現有政策可能會有稅收,就增加了企業負擔;四是設備的製造有一個過程,大型的賣菜機器人體量不熟超市貨架,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

  那麼,如何讓傳統標準化菜場和智慧微菜場形成有益互補呢?實際上,傳統菜場也在加快O2O轉型步伐,標準化菜場也能形成「網際網路+菜籃子」全新經營模式。比如:普陀區的永昌高陵菜市場率先入駐阿里巴巴「淘點點」平臺,提供半徑2.5公裡範圍內的主副食品配送服務;永昌真金菜市場則開闢「真金市場微店」和「口碑外賣店」兩個線上平臺,只需掃描二維碼下單,菜場承諾2小時內送菜上門。而「網際網路+」基因更純的智慧微菜場,則正好比是標準化菜場體系延伸到社區的「微循環系統」。

  從馬路菜場入室,到室內菜場啟動標準化改造試點,再到標準化菜場基本實現全覆蓋……上海用了十年時間,完成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小菜場建設「三級跳」,並呈現「網際網路+菜籃子」複合型流通新格局。來自市商務委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標準化菜場850家;而智慧微菜場,到今年底將達到500個。

相關焦點

  • 三角地微菜場上線,不少菜比菜場便宜50%以上,但滿50元免配送費讓人...
    從去年8月開始,三角地菜場手機微菜場正式上線。  老舊菜場運營方式存在弊端  三角地菜場歷史悠久,是在上海建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室內菜市場。到了上世紀90年代,這個老字號菜市場品牌成了標準化菜市場的先行者。
  • 看看上海購物中心的菜場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新型菜場、生鮮超市與無人售菜機智慧微菜場、網絡電商、農夫集市、餐飲跨界食材館、新型農貿批發市場共同構成上海立體化的食材銷售網絡。連鎖超市賣場2700家、生鮮配送企業40家、智慧微菜場1427家,已成為農產品零售的有益補充。
  • 「微菜場」便民又利民
    在上海市閔行區青杉路一家名為「優直供」的社區微菜場內,記者看到,小小的門店裡陳列著大米、雞蛋、紅棗和五穀雜糧等農副產品,品種齊全,價格公道。服務員告訴記者,顧客都是周圍居民,只要在網上或來門店預訂,就能在約定時間到這裡領取預定好的農副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從基地當天採摘的,質量也很有保證。
  • 上海智慧「微菜場」超過180家 提供精細化服務
    自去年開始,上海出現了一批富含創新基因的智慧「微菜場」,讓老百姓的「菜籃子」越提越輕鬆。來自市商委的一份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已建成的各類社區智慧「微菜場」超過180家。  記者調查發現,上海目前的智慧「微菜場」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運營模式多元化。既有傳統標準化菜市場與線上市場相結合,也有批發市場打造生鮮電商基地模式,還有基於社區、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模式。
  • 當晚訂單次日下班時送到 「三角地」開出「微菜場」
    在本市一家創智科技公司工作的蘇智慧,以往每天下班後最煩惱的事就是回家上菜場買菜做飯,不到晚上8點很難吃上飯。如今,她再也不用為下班後的買菜做飯煩惱了。已有百年歷史的著名國有虹口區三角地菜場昨天開出網上微菜場,為蘇智慧們解除了煩惱。
  • 永安有家智慧自助「微菜場」
    這是永安市稻鮮生社區微菜場呈現的智能和便利。農場直供、24小時營業、無人售貨、自動稱重、智能支付……稻鮮生社區微菜場打破傳統銷售模式,帶來的農產品購物新體驗,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智慧生活的新路子。稻鮮生(永安)農副產品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鑫,是稻鮮生社區微菜場項目的發起人。金鑫是內蒙古人,3年前來到永安,投資辦起了九龍坡生態休閒農場。
  • 小菜場大民生,一起來看看別人家的菜場是如何改造的!
    小菜場·大民生,改善生活水平的腳步不能停,張家港花園浜菜場變得「智慧」又高級,這次我們來看看別人家的菜場是怎麼改造的! 張家港花園浜菜場位於張家港楊舍鎮,該農貿市場成立至今已有多個年頭,陪著這裡的人度過了一年又一年。
  • 菜場革命 豐富了百姓「菜籃子」
    傳統菜場提檔升級、線上買菜「百花齊放」,給百姓買菜帶來更多便利。12月9日早晨,南京市建鄴區飛茂菜場裡熱鬧非凡。10多家賣早點的攤位一字排開,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人。記者注意到,原本逛菜場早市大多是老年人或家庭主婦,現在年輕人的身影多了起來。一身上班族打扮的丁女士手上拎著幾個塑膠袋,裡面裝著燒麥、茶葉蛋和豆漿,還有蔬菜和烤鴨。
  • 買菜可刷Apple Pay 建行智慧支付進菜場
    該菜場現已全面支持IC借記卡、異形卡、龍卡雲閃付HCE及Apple Pay等多種支付方式,同步開通最新小額免密免籤業務。   2月20日,建行上海市分行攜手芷江菜市場共同舉行了智慧菜場的啟動儀式,開啟菜市場行動支付新體驗的帷幕。此次上海建行與五星級菜場強強聯手,將致力於打造新型智慧支付結算生態圈,為老百姓送上普惠金融服務新體驗。
  • 你對家門口的菜場滿意嗎?浦東「最美菜場」評選活動開始啦
    藉助線上線下共同發力的新零售模式,華高菜市場打造了全新的「智慧+傳統」型模式,將服務聚焦到社區買菜服務上,做好「社區生意」。8高行鎮浦商菜市場-金地店全新升級後的金地菜場功能進一步完善,以社區食堂和便民服務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新形態、新業態、新模式的市場,將環境優、服務好、品質高的一站式「社區+商業」綜合體菜市場,帶到百姓面前。
  • 5G超級菜場來了,駱家莊農貿市場成浙江省智慧農貿改造樣板
    (原標題:5G超級菜場來了,駱家莊農貿市場成浙江省智慧農貿改造樣板)
  • 新莊農貿市場化身「智慧菜場」
    2020-12-30 10:41:03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手機掃一掃二維碼,菜場的貨品信息一目了然
  • 為何菜場永不消失?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一輩子除了嗜吃,為數不多的人生愛好裡,逛菜場是必不可少的一樣。在自己的散文集裡,他將逛菜場的魅力總結為了三點:其一,相比於千篇一律的大型商超,菜場的風格更為個性,也更為悠閒。走進一個菜市場,就好比走進一家字畫鋪,亦或是古董大賣場,盡可以從容不迫的慢慢挑選。其二,菜場是啟發烹飪靈感的聖地。
  • 網上下單快捷到貨 菜丁橋:讓菜場智慧起來
    雖然金美的家到丁橋農貿市場走路只要10分鐘,「菜丁橋」O2O(線上到線下,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項目卻省去了孕婦來迴路上的辛苦。9時許,農貿市場的工作人員就把菜送到了金美家,貨到付款。  9月剛剛上線的「菜丁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丁橋潮人的買菜工具。「菜丁橋」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這樣的模式可複製嗎?記者來到丁橋一探究竟。
  • 蘇寧菜場上線「菜場食驗室」頻道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日前,蘇寧小店APP的蘇寧菜場新上線「菜場食驗室」頻道,內設精選、私房菜、快手菜、秋冬進補等12個菜餚分類,配有製作難度、菜品點評、所需用料等信息,以視頻+圖文形式解析烹飪步驟,還有「一鍵」選購食材功能。   蘇寧菜場上線「菜場食驗室」的背後用意也不難理解,就是進一步「討好」平臺的用戶。事實上,生鮮電商的主要用戶就是80後和90後。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上海菜場現狀如何?帶你菜場走一遭
    上海菜場現狀如何?與此同時,菜場工作人員也在進行全場的衛生消殺工作,除用消毒藥水拖地、擦拭櫃檯外,還特別用高濃度的消毒水噴灑菜場各處的地漏,做到消毒無死角。
  • 從髒亂差到網紅地,為什麼別人家菜場甩你家十八條街?
    從零售的角度來看,菜場是個天然的流量入口,但在技術進步的洪流中,這個入口越來越窄,窄到不僅抓不住熱衷追求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也弄丟了陪伴它們成長多年的老顧客。受到衝擊的菜場們開始尋求改變,上海出現了一批網紅型、智慧化菜場。
  • 崑山今年改造完成22個農貿市場 開通線上智慧微菜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個農貿市場完成建設改造,10餘個農貿市場開通線上智慧微菜場,實現從線上支付到線上交易。對標高位,在硬體升級中優服務。按照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部署要求,我市高標準推進農貿市場建設改造:市場內部改造,提升核心功能,移除冗餘部分,做好改造「加減法」;市場外部改造,根據「十個結合」要求,高標準開展雨汙分流、消防、照明、店招、垃圾分類、停車、廁所、立面等綜合改造。
  • 阿里造最聰明菜場:「土豆西施」直播賣全國,小攤小販有了新生意
    阿里造最聰明菜場:「土豆西施」直播賣全國,小攤小販有了新生意 iwangshang / 章航英 / 2020-06-07 摘要:傳統菜場正在顛覆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