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微菜場」超過180家 提供精細化服務

2020-12-14 東方網

  東方網8月1日消息:周三上午10點,家住丹巴路某小區的周先生拿出手機,點開一款名為「食行生鮮」的App,瀏覽了一下當天供應的蔬果品種,挑了一斤空心菜、四根黃瓜、再買了六隻蟠桃,最後用支付寶付了款。周先生告訴記者,自從「食行生鮮」在小區搞活動之後,自己已經養成在網上買菜的習慣。

  周四下午5點,下班後的周先生走到小區內一幢樓的底層大堂,記者看到,食行生鮮在這裡安置了一排外形像是儲物箱的貨櫃。老周輸入密碼後,貨櫃自動開門,昨天訂購的瓜果蔬菜已經整整齊齊打包放在裡面。從輸入號碼到拿走訂貨,整個過程不到30秒。

  自去年開始,上海出現了一批富含創新基因的智慧「微菜場」,讓老百姓的「菜籃子」越提越輕鬆。來自市商委的一份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已建成的各類社區智慧「微菜場」超過180家。

  記者調查發現,上海目前的智慧「微菜場」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運營模式多元化。既有傳統標準化菜市場與線上市場相結合,也有批發市場打造生鮮電商基地模式,還有基於社區、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模式。二是滿足需求多樣化。「微菜場」提供多樣化的生鮮食品和服務,在滿足消費者對物美價廉基礎生鮮商品需求的同時,還能滿足用戶對高價優選商品、安全營養健康養生的需求。三是服務水平精細化。既有傳統菜市場打破固有經營方式,探索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創新融合,又有生鮮O2O企業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定製服務。

  「微菜場」開到家門口

  在上海眾多的「微菜場」中,「網訂店取+社區直投」是最流行的模式。這類企業以「食行生鮮」、「優值供」等企業為代表。

  據介紹,食行生鮮目前已經在本市普陀、嘉定、浦東、寶山等地的150個小區建立了直投站,還與245個小區籤了合同,即將進駐。他們通過直採,建立了蔬菜供應基地,並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每天有超過五十輛冷鏈車全城配送。食行生鮮市場部高先生向記者介紹,目前食行生鮮已擁有超過2000個品類,既有蔬菜、生鮮水果,也有不少進口食品,市民足不出戶,就可將日常蔬菜水果一網打盡。「我們在社區設置生鮮直投保鮮櫃,通過官網、自助終端、呼叫中心、手機App、微信等多種途徑,為社區居民提供24小時生鮮訂購服務,採取集中冷鏈配送、用戶社區自提的方式,提供便捷、優質、平價的生鮮產品和服務」。高先生告訴記者。

  另一類「微菜場」運營模式則以「強豐」、「廚易時代」為代表,它們的特點是「自動售菜+網訂店取」融為一體。這些設在社區周邊馬路上的恆溫無人售菜終端提供24小時服務,採用全程冷鏈保鮮運輸生鮮食品,從源頭到終端追溯信息掃碼可查,產銷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做到平價實惠、讓利於民。目前,這類「微菜場」已在本市的金山、靜安、閘北、普陀、楊浦等地區「落地」。除了以上兩種模式之外,「會員定製直配+線下體驗互動」模式也另闢蹊徑。比如以銷售高端蔬菜為特色的多利農莊,就通過會員定製的方式,支持會員線上

  下單、自定義點菜,引進先進保鮮技術,將田間最新採摘的新鮮食材通過冷鏈直接宅配到家,減少配送中間環節,保證產品品質。與此同時,農莊還推出現場採摘體驗、踏青、家庭日等線下體驗互動,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另一家同樣採用會員定製模式的「壹畝田」,則注重對消費行為、消費習慣等進行分析和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線上線下營銷,推出的「透明種植」活動就趣味盎然——讓消費者通過網絡系統,全天候觀看壹畝田蔬菜種植、生長、收穫全過程,體驗自然悠閒的綠色崇明農耕生活。

  社區網店線下「引流」

  家門口的智慧「微菜場」雖然滿足了快節奏上班族的需求,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市民、尤其是大部分中老年市民,眼下還是喜歡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店。

  為了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一些原本純線上或純線下的生鮮企業,開始探索建立基於社區的網際網路+「微菜場」,將「社區生鮮實體店」作為線下流量的入口,以及緩解「最後一公裡」冷鏈物流配送難題的重要途徑。

  「社區生鮮實體店環境好、管理規範,周邊社區居民能在這裡買到質量好過一般菜場的精品食材」。生鮮電商平臺「康品匯」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康品匯」將目光瞄準本市的一些中高端社區,目前已開出了12家社區生鮮店,與此同時,平臺還提供微信、網站、手機App、電話等方式下單訂購、一小時送貨上門。

  面對「社區生鮮店」的商機,另一家純線下生鮮企業「清美」近期也宣布上線生鮮電商平臺。「清美」的在線電商平臺以全市1300多家社區門店為基礎,希望藉此打造一個覆蓋全市的網際網路+生鮮門店網絡。此外,在蔬菜上門配送行業耕耘多年的「菜管家」,目前也已開始拓展線下實體網點,計劃年內開出一批社區生鮮體驗館,為消費者提供網訂店取、現場銷售、體驗式消費等社區生鮮服務。

  傳統菜市場「投奔」電商

  近年來,傳統菜市場經過標準化改造,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擴張的基礎,一些先行先試企業已試水標準化菜市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際網路+菜籃子模式。擁有16家準化菜場的普陀區永昌公司,不久前推出了「永昌在線O2O平臺」,把公司的線下資源優勢與線上市場相結合,旗下的高陵菜市場還率先入駐阿里巴巴淘點點平臺,提供半徑2.5公裡範圍內的主副食品配送上門服務。

  銘言公司管理著徐匯區近30家標準化菜市場,前段時間這家公司與一家網絡企業合作,將旗下的月河菜市場升級改造為社區生鮮店,在門店中設置客戶體驗區,讓消費者近距離看到食材加工過程,「馬大嫂」可以先嘗後買。「融入網際網路元素後,社區生鮮店可以吸引來那些平常缺少網絡購物機會的消費者,從某種程度上說,社區生鮮店起到了吸引消費者進入線上購物的『跳板』作用」。銘言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永安有家智慧自助「微菜場」
    這是永安市稻鮮生社區微菜場呈現的智能和便利。農場直供、24小時營業、無人售貨、自動稱重、智能支付……稻鮮生社區微菜場打破傳統銷售模式,帶來的農產品購物新體驗,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智慧生活的新路子。稻鮮生(永安)農副產品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鑫,是稻鮮生社區微菜場項目的發起人。金鑫是內蒙古人,3年前來到永安,投資辦起了九龍坡生態休閒農場。
  • 「微菜場」便民又利民
    近年來,上海「網際網路+菜籃子」新模式不斷湧現,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市已有122家社區「微菜場」。上海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網際網路+菜籃子」新模式有運營模式多樣化、滿足需求多樣化、服務水平精細化的特點。「微菜場」既有傳統標準化菜市場與線上市場的結合,也有批發市場打造生鮮電商基地模式,還有基於社區、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模式。
  • 「網際網路+菜場」新模式 傳統菜場與智慧微菜場有益互補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來臨,智慧菜場和生鮮電商應運而生,是否會讓傳統菜場沒有了生意?  微菜場滿足兩類人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認為,一般意義上說,菜市場「15分鐘內到達」,是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的距離,消費者希望的是「不僅要買得到,更要買得舒適」。
  • 歡太科技有限公司:HeyTap平臺的精細化與智慧化
    作為與人們最為密切的生活服務領域開始不斷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正成為行業發展趨勢並日漸火爆,越來越多的服務項目開始通過線上平臺,向消費者提供在線服務。在眾多網際網路服務品牌中,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HeyTap,以萬物互融為理念,推出了軟體商店、遊戲中心、瀏覽器在內的多款網際網路服務產品,備受用戶青睞。
  • 三角地微菜場上線,不少菜比菜場便宜50%以上,但滿50元免配送費讓人...
    而今,家住虹口曲陽的李阿姨買菜卻換了種方式。掏出手機在三角地「微菜場」上選擇1元、2元的平價菜,或已經配好的淨菜,買滿50元,坐等免費配送上門;若買得少,就走個五六分鐘,去曲陽市民驛站自提。李阿姨說,「選擇手機訂菜的原因主要是菜價便宜;淨菜直接下鍋炒,很方便。」
  • 崑山今年改造完成22個農貿市場 開通線上智慧微菜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個農貿市場完成建設改造,10餘個農貿市場開通線上智慧微菜場,實現從線上支付到線上交易。對標高位,在硬體升級中優服務。按照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部署要求,我市高標準推進農貿市場建設改造:市場內部改造,提升核心功能,移除冗餘部分,做好改造「加減法」;市場外部改造,根據「十個結合」要求,高標準開展雨汙分流、消防、照明、店招、垃圾分類、停車、廁所、立面等綜合改造。
  • 上海市民有這些多元的買菜方式
    如今,老百姓的「菜籃子」有了智能化、便利化和更為標準化的選擇:傳統菜場不斷升級、手機微信下單線下自提、社區生鮮店提供半成品……「上海第一大鎮」浦東新區祝橋鎮還將出現3.0版菜市場:自帶中央廚房、開展助老送餐服務等。但是無論怎樣買菜,端上餐桌的都是人間煙火。
  • 58家新物種新業態「頭部企業」47家註冊在上海,「魔都」為何有那麼...
    「報告」),《報告》指出,跟據公開資料整理出的全國58家商業新物種、新業態的「頭部企業」中,註冊在上海的有47家,佔比達到81%;獲得資本關注並已獲注資的企業高達30餘家,在上海這片新零售的「試驗田」和「競技場」上,這些「頭部企業」的奔跑速度也在加快,淘菜貓等6家企業成立時間不超過3年,CITYBOX、叮咚買菜、iColor等21家企業成立時間不超過5年,
  • 當晚訂單次日下班時送到 「三角地」開出「微菜場」
    在本市一家創智科技公司工作的蘇智慧,以往每天下班後最煩惱的事就是回家上菜場買菜做飯,不到晚上8點很難吃上飯。如今,她再也不用為下班後的買菜做飯煩惱了。已有百年歷史的著名國有虹口區三角地菜場昨天開出網上微菜場,為蘇智慧們解除了煩惱。
  • 看看上海的菜市場,都成「精」了
    上海人:NO!因為喝不完的奶茶是溼垃圾?紙杯是幹垃圾?吸管和封口是塑料,扔不可回收垃圾?太焦慮了...為了減輕垃圾分類的焦慮,奶茶還可以忍忍,可是飯不能戒呀!買啥菜吃完了,剩餘的垃圾比較好分類呢?上海的智慧微菜場就在垃圾分類「升級打怪」這條路上成「精」了:這裡的各類主副食品,絕大部分都已經做過垃圾減量的處理,比如玉米沒有皮和須,金針菇也剪了根。
  • 民瑞物業精細化管理,提高保潔服務質量
    民瑞物業精細化管理,提高保潔服務質量 房天下
  • 服務進博會的「上海樣本」
    「要用更為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在實際行動中彰顯年輕的力量,用奮鬥為進博會貢獻亮麗的底色。」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171班徐思博的話代表了「小葉子」們的心聲。上海今年共有來自38所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參與進博會志願服務,如果計算校區和會場的距離,最遠的非上海臨港大學城的五所高校莫屬,達到85公裡左右。
  • 「建築界」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上海「十三五」推動城市更新
    上海市綜合運用法治化、社會化、智能化、標準化手段,努力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基本形成安全、乾淨、有序的高品質市容市貌和現代化城市管理格局。緊抓城市治理「牛鼻子」工程,用「三心一針」繡「三全四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管理就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要求,圍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本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繡花般的細心和耐心
  • 上海探索智慧體育服務新模式
    打開「黃浦·我來賽」小程序,「賽事服務」讓報名、參賽不再麻煩,還可以通過搜索功能快速匹配心儀的賽事活動;「培訓服務」將乾貨滿滿的體育「外賣」送到家門口……黃浦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浦·我來賽」是2019年推出的核心IP品牌,當年就舉辦了195場賽事,推動10萬人次參與。「藉助小程序,公共體育服務反而升級了。」
  • 自提櫃成默認籤收者遭詬病 快遞服務應向精細化轉型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上海快遞服務消費調查》顯示,虛假籤收是當前被投訴較多的問題之一。「被自提」這類服務問題出現,說明快遞業仍需在精細化服務方面有所加強和提升。自提櫃成了「偷懶」手段?近段時間以來,自提櫃成默認「籤收者」的投訴激增。
  • 打造良好醫療環境 提供精細到位服務
    創城工作提升了醫療機構的質量內涵、服務內涵,更好地為老百姓就醫提供文明、秩序、安全、保質量的就醫環境,讓老百姓在放心的醫療機構就診,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藉助南寧市創城的契機,南寧市衛健委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在9月4日,自治區對南寧市衛健委進行測評,專家給予了高度重視,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參評單位的推薦。」梁藝介紹道。
  • 浦發信用卡「浦大喜奔」APP攜手極光推送 布局精細化運營
    浦發信用卡「浦大喜奔」APP攜手極光推送 布局精細化運營 上海。浦發信用卡「浦大喜奔」APP在推送過程中,採用了和訊華谷信息技術公司開發的極光推送服務,讓重要信息能夠覆蓋所有用戶,快速準確地傳到每一個用戶手機上。極光推送是國內領先的第三方雲推送平臺,致力於為移動應用開發者提供穩定高效的消息推送、統計分析、即時通訊等服務,至今已應用於超過 50 萬款移動應用APP,覆蓋了中國國內 90% 以上的移動終端。
  • 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內涵
    上海是座超大型城市,正在邁向全球卓越城市!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就要適應和服務這個治理目標。精細化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口號上以及精緻的形式主義中。當前根據地上海的特點,尤其需要在人文關懷.審美素養及科技支撐上化精細功夫。
  • 北京:提供高考考點逐時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又到高考季,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年高考氣象服務首次提供全市91個考點逐時的精細化天氣預報。北京市氣象臺從6月4日起,通過傳真向高考服務保障機構滾動發布高考期間的天氣預報,並提前與中央氣象臺等部門加強會商,開展天氣聯防。市氣象服務中心積極利用@氣象北京微博、微信發布高考天氣諮詢。  為讓考生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具體考點的天氣,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製作了北京高考氣象服務專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