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曾經說過:一個高手之所以是高手,不是因為他在享受更多的自由,而是他看到了更多的限制,成為高手的過程,不是一個更放鬆自己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受到約束的過程。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以為只有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了,才能活得更自律。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那些優秀的人只是因為極度的自律,才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把自律做到極致,今天就分享自律的四層境界:
第一層:間歇性自律
絕大部分人的狀態是間歇性自律,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很多人非常喜歡給自己定計劃,比如每月閱讀三本書,每天運動四十分鐘,每周寫三篇2000字文章,但最終都沒有實現。為了凸顯認真的態度,邀請別人成為他的監督員。當然每次都堅持不了幾天就銷聲匿跡了,這似乎是絕大部分人的常態。
幾天的堅持,換幾個月的放縱,不僅沒法形成自律的習慣,還會產生挫敗感。如果長期這樣,只會讓你越來越頹廢,越來越不自信。自律不是靠多麼宏偉的目標,而是靠堅定的決心和永不放棄的意志。
第二層:過度依賴他律,沒有內在秩序
簡單來講就是自覺性不夠,需要別人幫忙監督才能勉強實現目標。這種需要他人的督促,才能暫時自律的表現極為普遍,與之相仿的是另一種人,當他們看到別人高度自律時,就開始模仿別人,最後仍沒有養成自律,因為他們只看到別人自律以後的結果,而沒有看到自律背後的努力。
一個人外在行為有序的表現,其實是他內在心靈有序的一個結果。很多人依靠激情和壓制欲望來進行自我管理,殊不知這更容易消耗意志力,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放棄。有序的內心和極度的渴望才是自律的原動力。
第三層:能夠自我約束,有強烈的目標感。
自律的第三層境界就是能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克制自己的欲望,有強烈的目標感並付出行動,一旦有了強烈的目標感,就可以倒逼自己在行為和欲望上保持理性。阻擋我們自律,往往太多因素,這些因素可不會因為你有目標而憑空消失。
沒有長遠的目標,不能做到延遲滿足是很多人的通病,而這也正是優秀人與普通人的區別。李開復曾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生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第四層:無需自律,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有一句話說:一個人是否自律,看他獨處的時候就知道了,真正自律的人不會把自己的日子當中苦行僧的日常,而是把好習慣融入生活裡。他們不會在任何一件小事上放鬆自己,那些我們覺得很難完成事情,不過是人家的日常事情。真正的自律就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所有成功的人,他們不是因為成功以後再自律,而是自律了以後取得大的成就。如果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能夠做到高度自律。那是因為自律已經刻到了他的骨子裡,真正自律的人,無需自律,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活在自己良好的節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