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毀孩子一生,應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否則雙方將漸行漸遠

2020-12-22 三更劇場

在前幾天,小編無意間聽見鄰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怎麼會這麼笨,教你那麼多遍都還不會,以後還有什麼出息?一整天的,就只知道玩遊戲"。這尖銳的聲音和粗暴刻薄的言辭,讓小編不禁心中一驚。這樣貶低一個人的智商和否定他的未來的話,別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能消化,就連一些經歷過鍛鍊的成年人都難以接受。

專門研究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教授就曾經對我們說過,摧毀孩子一生就是家長們的語言暴力。同時,可以作為佐證的是有一組家長謾罵家中孩子的調查研究數據,從年幼時就常常被家長責罵的孩童中抽取出一千個,利用各種科學的調查方法對這些孩子的心理反應和性格進行觀察和測試。最後調查的數據結果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會出現抑鬱或自卑等心理問題;另一部分的孩子經常表現出冷酷無情的樣子;二分之一的孩子焦慮、脾氣暴躁的毛病。這樣的數據再一次提醒著家長,是什麼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一年前,上海盧浦大橋上那個17歲高中男孩衝動跳橋的悲痛事件還讓人難以忘記。這個男孩從停在天橋上的小轎車裡衝出來,直直奔向不遠的天橋欄杆,不帶一絲猶豫,翻下欄杆跳下去,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經了解才知道,直接導致17歲男孩做出偏激行為的,正是他母親的責罵。男孩在學校的時候與其他同學產生較大的矛盾,被老師聯繫家長來學校。而他的母親沒有關心他,也不問具體原因就責怪孩子,孩子一時接受不了,進而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發生這樣的悲劇,所有的家長都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看待並教育孩子。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對孩子教育嚴格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希望通過激將法的方式激勵孩子的潛能,讓他們積極向上,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激將法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就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傷害。更猶如一些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脫口大罵,最終讓親子關係走向破裂,雙方漸行漸遠。現在已經不像過去所說的那樣,棍棒出孝子了。家長需要尊重孩子,需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才能教育出明事理、積極向上的好兒女。

首先,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家長的言行舉止十分重要。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要把握好分寸、控制好情緒、耐心教導。而不是大發雷霆,使用語言暴力;也不應該過度嚴厲。當然,如果孩子屢教不改,屢屢犯相同的錯誤,是可以輕微的懲罰。但是,用刻薄的語言來貶低孩子、抨擊孩子,只會降低他的自尊心,讓他的心靈變得更加脆弱。

其次,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孩子挫折教育,提高他們的抗挫能力。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是被嬌生慣養,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困難。一旦被家長批評兩句,就接受不了,輕則甩關門發脾氣,重則離家出走,甚至跳樓。所以,家長一定要時時關注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並及時幫助他們舒緩消極情緒,積極勇敢面對挫折。

然後,家長需要懂得更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要先以身作則、贏得孩子的尊重;然後還必須尊重孩子,與他們平等相處,爭取做他們的好朋友。同時家長還要注意:不同階段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變化不一樣。孩子在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要懂得及時調整心態,繼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避免孩子在心裡將你拒絕於千裡之外。最後,家長還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對待他們的教育方式也不應該完全相同。家長不要盲目按部就搬或這效仿別人的教育方法,而是要結合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偶爾適當借鑑別人的經驗,總結出屬於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長還需要注意溝通時的小竅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學會傾聽孩子的話,注意他的情緒變動;改變講話的方式,注意語氣和音量。只要倍加耐心,孩子一定有所進步。

相關焦點

  • 外出培訓,開啟與孩子漸行漸遠的分離~
    生了孩子之後,從未離開孩子超過12個小時,這一出差就要分離8天。
  • 不要成為這四類媽媽,孩子長大後會和你漸行漸遠,不想中招早預防
    引言:都說「母子連心」,孩子遇到困難、受了委屈、收穫成功,第一個想要分享的人就是媽媽,但是卻有一些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和媽媽漸行漸遠,形同陌路。千萬別做這樣的媽媽,和孩子漸行漸遠動輒暴力、辱罵孩子的媽媽都說媽媽是孩子一生的依靠,卻有些媽媽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了孩子一生的噩夢。家暴孩子、辱罵孩子,似乎在不斷羞辱孩子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快感。
  • 漸行漸遠的修行
    孩子之於我們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早上送兒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送到門口了,我現在都六年級了「,我一想就十幾米了 聽到這一句話,突然發現兒子又長大了,其實想一想,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修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總有一天會展開有力的翅膀飛上更向更遠的藍天。 記得你第一次去幼兒園,不放開我的手,更不願意離開我的懷抱,但做為你的媽媽,我知道對你好就是讓你開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狠心推開你,聽著裡面的你哭著找媽媽,你可知道,媽媽也正在垂淚。
  • 孩子與父母的緣分,是終究走向漸行漸遠的必然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曾經聽朋友說,父母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也就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這三年,之後都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還沒有孩子,感受不到,如今我才發現真的很現實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  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今年因為咦情難得在家多住幾個月,有天陪我媽出去散步,看見好多人家的地裡都種著油菜花,我感慨說今年好多種油菜花的,往年都沒見過,我媽說:每年都這樣,你往年哪在家待到過油菜花開呢?
  • 放下孩子,「焦慮」就會漸行漸遠
    瞬息萬變的社會,快節奏的緊張生活,工作上的壓力,周圍人的攀比,社會的競爭,猶如空氣般包圍著我們,而孩子又被我們的焦慮所包圍,無法逃脫。焦慮,無時不在。孩子一出生,擔心吃喝拉撒沒照顧周全;孩子上幼兒園,糾結該上哪所學校;孩子上小學,擔心學習成績不拔尖;孩子上中學,害怕早戀;孩子上大學,擔心會不會洗衣服⋯⋯中國家長的焦慮和擔心,竟然要延綿一生,真是好累!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父母,尤其是中國式的父母,最見不得孩子受苦,最害怕他有個三長兩短,是恨不得一切都能給他。在孩子面前,中國父母是堅不可摧的堅強戰士,孩子是他們最脆弱的軟肋和最強悍的盔甲。可以為了孩子去拼命,也會因為孩子戰戰兢兢,盼他健康,盼他平安,盼他快樂,盼他有所成。父母與子女相遇,就是世間最隆重的緣分,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也會漸行漸遠。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龍應臺的《目送》: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用在那時那刻竟是該死的妥帖。晚上8點左右,兒子用寥寥幾個字微我:到了,不打電話了。
  • 孩子進入「仇親期」,與父母漸行漸遠?找對方法輕鬆拉近親子距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競爭都在增加,導致父母的生活壓力和孩子的學習壓力都在不斷增大。於是孩子叛逆越來越嚴重,喜歡和父母反著來,對父母有不禮貌的行為,甚至很討厭父母,與父母漸行漸遠,這些現象都表明孩子進入了&34;,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 總有一天,孩子會和你漸行漸遠
    晚上,我和兩個孩子,從步行街溜達著回家,我領著老二的手,老大自己跟在後面,我隱隱約約聽到有聲音從老大的身上傳出來,我問:「什麼聲音」。「媽媽,是我在用手機播放音樂」,老大說,言談之中,帶著自豪,好像自己是一個大人。
  • 選擇努力的方向比持久努力更重要,否則只會離目標漸行漸遠
    導語:選擇對努力的方向比持久努力更重要,否則只會離目標漸行漸遠。我們一生的時間不是很多,有時候及時做出選擇改變目標非常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是一種明智的生活哲理。我有一個同學上大學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最後幾乎都領不上畢業證。但是這小子口齒伶俐,賣產品的言辭很有一套。最後進了大公司,經過一步一步的往上升職,竟然成了一個分公司的部門經理。
  • 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
    過了高考,好像一下由孩子變成了大人,父母、老師,一下子撒開了手。畢業生們像是一群從籠子裡跑出來的小動物,呼朋喚友,肆意狂歡。每年都有人高考、畢業、狂歡……這幾天,高考成績出來了,選專業,選學校,報志願,等通知書,離開家,離開朋友!大多數人讀大學四年,或者接下來再讀研三年,畢業留在大城市工作。我們就這樣,各奔東西。
  • 夫妻間關係漸行漸遠,中兩條就要警惕了
    夫妻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這輩子繼續扶助相伴走一生的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間感情雖然不能總向熱戀時那樣親密,但是也要恩愛如初。如果夫妻間有以下徵兆其中的兩條,就說明夫妻間關係漸行漸遠了,你一定要警惕:一:有愛無性或者無愛無性。男女都一樣誰都不是聖人,維繫男女之間情感的紐帶就是夫妻之事,夫妻之事能實現男女精神與身體的完全融合。夫妻之事還能化解家庭矛盾。如果夫妻之間有愛無性,那麼雙方的生活其實就是出於煎熬狀態,而無愛無性更是一種精神折磨。
  • 夫妻之間如果異地的話,感情會漸行漸遠,最後分道揚鑣嗎?
    比如一起照顧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散步,一起學習,等等。科學研究證明,經常共同做事,互相陪伴時間較長的夫妻相比較很少一起做事,共處時間較少的夫妻,家庭幸福指數要高出很多。《感受愛》這本書裡寫道:催產素是愛的激素,它能夠促進愛的體驗和社交行為。
  • 三觀不合的夫妻,整日貌合神離,漸行漸遠,怎麼辦
    夫妻雙方又都固執起見,沒有改變。或一方有所覺察想扭轉,而愚笨的一方又不給機會,沒留有餘地。從而導致關係越來越僵硬,漸行漸遠,愈演愈烈。我的同事中有這樣一對夫妻,男人老實,顧家,又很能吃苦,喜歡平平淡淡,對「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很是滿足。然而女人卻認為男人愚昧無知,沒有出息。漸漸的女人看誰都不順眼,拼命地追求物質刺激,高檔次的享受。
  • 漸行漸遠的背影,終究還是不需要我們接送上下學了
    --(孩子爸) 「不用了, 我背得起」 --(孩子) 「放學來接你?」(孩子爸) 「也不用了, 我自己可以, 沒事的」 --(孩子) 「晚上回來路上注意車輛, 早點回家寫作業」 --(孩子媽) 「我知道的, 放心吧.
  • 開學季即將到來,父母與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請準備好
    開學季即將到來,父母與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請準備好。「我慢慢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不斷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開學季即將到來,父母與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請準備好
    開學季即將到來,父母與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請準備好。「我慢慢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不斷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所謂母子父女一場真的是漸行漸遠嗎?
    看過龍應臺的一篇文章《目送》,裡面有句話非常觸動我:「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看這篇文章時,我的孩子在讀高中,住校,每周回來一次,每到周五下午我的心就不在工作上了,早早準備好去學校接孩子回家,校門口是排成長龍的接孩子的車隊,一個個家長翹首等待在校門口,掂著腳,伸長脖子,看到孩子出來了,緊揮著手並喊著孩子的名字,生怕沒有第一時間看到自己,滿臉的幸福。周日下午再大包小包吃的用的準備一大堆把孩子送回學校,看著孩子的背影消失在通向宿舍的小路拐角。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1.相隔的不是歲月,而是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