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小編無意間聽見鄰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怎麼會這麼笨,教你那麼多遍都還不會,以後還有什麼出息?一整天的,就只知道玩遊戲"。這尖銳的聲音和粗暴刻薄的言辭,讓小編不禁心中一驚。這樣貶低一個人的智商和否定他的未來的話,別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能消化,就連一些經歷過鍛鍊的成年人都難以接受。
專門研究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教授就曾經對我們說過,摧毀孩子一生就是家長們的語言暴力。同時,可以作為佐證的是有一組家長謾罵家中孩子的調查研究數據,從年幼時就常常被家長責罵的孩童中抽取出一千個,利用各種科學的調查方法對這些孩子的心理反應和性格進行觀察和測試。最後調查的數據結果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會出現抑鬱或自卑等心理問題;另一部分的孩子經常表現出冷酷無情的樣子;二分之一的孩子焦慮、脾氣暴躁的毛病。這樣的數據再一次提醒著家長,是什麼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一年前,上海盧浦大橋上那個17歲高中男孩衝動跳橋的悲痛事件還讓人難以忘記。這個男孩從停在天橋上的小轎車裡衝出來,直直奔向不遠的天橋欄杆,不帶一絲猶豫,翻下欄杆跳下去,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經了解才知道,直接導致17歲男孩做出偏激行為的,正是他母親的責罵。男孩在學校的時候與其他同學產生較大的矛盾,被老師聯繫家長來學校。而他的母親沒有關心他,也不問具體原因就責怪孩子,孩子一時接受不了,進而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發生這樣的悲劇,所有的家長都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看待並教育孩子。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對孩子教育嚴格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希望通過激將法的方式激勵孩子的潛能,讓他們積極向上,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激將法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就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傷害。更猶如一些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脫口大罵,最終讓親子關係走向破裂,雙方漸行漸遠。現在已經不像過去所說的那樣,棍棒出孝子了。家長需要尊重孩子,需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才能教育出明事理、積極向上的好兒女。
首先,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家長的言行舉止十分重要。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要把握好分寸、控制好情緒、耐心教導。而不是大發雷霆,使用語言暴力;也不應該過度嚴厲。當然,如果孩子屢教不改,屢屢犯相同的錯誤,是可以輕微的懲罰。但是,用刻薄的語言來貶低孩子、抨擊孩子,只會降低他的自尊心,讓他的心靈變得更加脆弱。
其次,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孩子挫折教育,提高他們的抗挫能力。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是被嬌生慣養,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困難。一旦被家長批評兩句,就接受不了,輕則甩關門發脾氣,重則離家出走,甚至跳樓。所以,家長一定要時時關注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並及時幫助他們舒緩消極情緒,積極勇敢面對挫折。
然後,家長需要懂得更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要先以身作則、贏得孩子的尊重;然後還必須尊重孩子,與他們平等相處,爭取做他們的好朋友。同時家長還要注意:不同階段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變化不一樣。孩子在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要懂得及時調整心態,繼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避免孩子在心裡將你拒絕於千裡之外。最後,家長還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對待他們的教育方式也不應該完全相同。家長不要盲目按部就搬或這效仿別人的教育方法,而是要結合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偶爾適當借鑑別人的經驗,總結出屬於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長還需要注意溝通時的小竅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學會傾聽孩子的話,注意他的情緒變動;改變講話的方式,注意語氣和音量。只要倍加耐心,孩子一定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