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訊 12月22日,第二屆「迷影精神獎」頒獎禮及酒會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由民間迷影人士自發創立於2015年的「迷影精神獎」是新銳的獨立電影獎項,旨在鼓勵中青年導演的電影創新精神和藝術探索,本屆「迷影精神獎」共提名了《不成問題的問題》、《塔洛》、《幸運是我》等文藝佳作在內的十部影片,經過評委們討論投票,最終把2016年「迷影精神獎」授予張大磊導演的電影《八月》,影評人們高度肯定了本片散發出的強烈的作者意識和影像詩性,為這部剛剛拿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文藝佳作再添桂冠。
「迷影精神獎」是由多位民間迷影人共同發起的電影獎項,其評選方法和宗旨效法西方的影評人獨立電影獎,鼓勵華語電影地區最具獨立性、最有創新精神、最值得鼓勵的中青年導演的電影長片。第一屆「迷影精神獎」授予給了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這部影片今年上映後已成為公認的年度佳作。
自創立之初,「迷影精神獎」就主張深植民間的迷影人特色,突出與官方和電影工業相比的獨立性,也與學院和媒體的電影評獎不同,力求藉助於迷影人和影評人的聲音和主張,為青年導演提供鼓勵和支持。「迷影精神獎」的獎金只有象徵性的1895元,即以電影誕生年份為數字,但更多的鼓勵是發起人們運用在影迷群體中的影響力,為青年導演和藝術電影的創作。
本屆「迷影精神獎」的提名影片包括《清水裡的刀子》、《日曜日式散步者》、《中邪》、《塔洛》、《八月》、《不成問題的問題》、《幸運是我》、《喜喪》、《皮繩上的魂》、《少年巴比倫》共十部,涵括內地、香港、臺灣地區在內的華語佳作,彰顯出「迷影精神獎」對華語區電影生態的關注,尤其是中青年導演在美學上的創新。
本屆獲獎作品,張大磊導演的《八月》在影像和敘事風格上,受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侯孝賢等諸多電影大師的影響,高度契合「迷影精神獎」的獎項宗旨,評委會認為:「《八月》描寫了一段看似普通卻深具詩意的童年往事。它有著強烈的作者意識和電影的詩性,帶領觀者走進生活與記憶的內部。影片絕不僅僅只是一種懷舊衝動,而是拍出了集體環境下個體成長的經驗,也拍出了在一個電影藝術逐漸衰落與黯淡的年代裡,一個孩子的內心卻伴隨著靈性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整部影片清澈、細膩、飽滿,感人至深。影片流淌著對生活與電影的愛,每一個幽默或傷感的細節,都讓日常閃爍起非凡的光芒。」
今年頒獎活動的口號是「讓票房滾蛋吧,我們聊聊電影」,即彰顯「迷影精神獎」的追求,即拒絕譁眾取寵的娛樂噱頭,而專注於電影內容本身,重在鼓勵中青年導演的風格創新,以推動這些導演贏得更多業內人士、媒體和廣大影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