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商業樓宇主動進行垃圾分揀,每天可揀出700公斤可回收物

2020-12-17 瀟湘晨報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垃圾分類在很多居民小區已經有了很大進展,但許多大型商務綜合體中的垃圾分類成為難題。凱晨世貿中心的物業公司,在街道的幫助下,從去年11月份就引進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企業,對全樓垃圾進行二次分揀。

經過專業人員的精細化分揀,每天不僅能從其他垃圾中分揀出700公斤可回收物,還能分出將近三分之一的廚餘垃圾直接堆肥……他們總結了半年多的經驗,可供推進商務樓宇垃圾分類借鑑。

回收企業工作人員對垃圾進行二次分揀

三成廚餘垃圾

直接堆肥

凱晨世貿中心屬於金融街街道,總建築面積19萬餘平方米,辦公區內進駐了中化集團等多家大型企業,也有餐廳、咖啡廳等多家餐飲單位,「不算訪客,每天樓內的員工就將近6000人。」凱晨世貿中心中化金茂物業員工何佳介紹。

這麼多的員工,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量自然不少,負責垃圾回收的北京必發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呂宗武說,「整個大樓裡每天的廚餘垃圾都超過6噸。」大廈的地下一層去年翻新的垃圾分類平臺中,專門闢出了一個廚餘垃圾的存放間,一拉開這個門,一股冷氣撲面而來。

這股冷氣來自於對門的牆上開足馬力工作的兩個制冷機,轟鳴聲中,在室內面對面說話都得提高聲音才能聽見。記者穿著短袖長褲進去不到一分鐘,胳膊上就凍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這是凱晨世貿中心去年對垃圾房進行改造時,專門增加的製冷設備,整個房間的溫度都保持在零攝氏度以下。

「因為廚餘垃圾每天只有一次清運時間,我們這裡是上午10點左右,很多廚餘垃圾都要在這裡存放十幾個小時。必須冷凍,才能避免腐爛,減少異味。」何佳說。低溫確實有效,整個屋內分兩側擺著幾十個廚餘垃圾桶,記者在其中停留了十幾分鐘,打開了好幾個垃圾桶的蓋子,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聞到異味。

分兩側存放的廚餘垃圾桶也暗藏玄機。呂宗武打開了幾個廚餘垃圾桶的蓋子讓記者觀察兩邊的區別,一邊的桶中都是擇下來的生菜葉、菜根等生菜,另一邊的桶內則裝著剩飯剩菜。

「這是我們後廚分揀好的廚餘垃圾,把生菜和過油後的剩菜剩飯分開,減少後期資源損耗。」呂宗武介紹。之所以會進行這樣精細的分類,還是為了減少後期的資源浪費。因為生菜可以和園林垃圾一起直接堆肥,不需要再進行二次處理,而剩菜剩飯中的含鹽量和含油量比較高,必須經過脫鹽和脫油,然後才能發酵處理。「後期的處理是很複雜的,我們提前把這兩者分開,不僅可以做到廚餘垃圾減量,也能節省很多能源。」

而要做到生熟分開,其實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必發公司從去年11月份進駐凱晨世貿中心,在對後廚員工培訓後,在前期每天派出員工在這個門口「把守」,查驗之後才統一存放。「只用了不到10天時間,後廚就把分類做得特別好了。」

可以直接堆肥的廚餘垃圾比例挺高,每天都盯在現場的必發公司項目經理徐彥傑做過精細統計,「我們通常把生菜裝在240升的大垃圾桶裡,剩菜剩飯裝120升的小桶,每天廚餘垃圾要裝40多個綠桶,不需要二次處理的生菜能有十幾桶。」

每天「搶救」

700公斤回收物

在廚餘垃圾間旁邊,是面積大了一倍的垃圾分類操作間,正中間是長方形的超大分揀臺,這也是凱晨世貿中心物業為了做好垃圾分類而專門改造的。操作臺面高度1.1米左右,成年人在分揀垃圾的時候不需要彎腰,臺面的長度約10米,寬約3米,上面堆著五六個鼓鼓囊囊的黑色大垃圾袋。何佳表示,這些都是物業的保潔人員從樓內的其他垃圾桶中取出集中清運過來的。「每天午後都會產生600多袋這樣的垃圾,以前就是壓縮後直接扔掉。」

幾名必發公司的垃圾分類志願者正在拆分這些黑塑膠袋,進行集中二次分揀。這些袋中大部分都是橫七豎八堆放的、使用過的塑料餐盒。志願者將餐盒中的剩飯菜刮出倒入身邊的廚餘垃圾桶後,把餐盒集中摞在操作平臺上,不到半個小時就堆出了一尺多高。

「因為受疫情影響,還沒有開放堂食,員工午餐都是盒飯,每頓飯的塑料餐盒都得4000多份,兩餐加起來將近1萬個餐盒。」何佳給記者算了算帳。

「因為回收價值太低,用過的塑料餐盒,在多數社區都是做為其他垃圾直接廢棄的。以前我們也是這樣處理,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裡,每天的餐盒實在太多,如果都不回收,我們覺得實在可惜。」公司為此專門調整了二次分類辦法,每天在凱晨世貿中心的垃圾分類志願者也從4人增加到7人,就為了對所有的其他垃圾都破袋後,再進行精細化二次專業分揀。

紙質外包裝、飲料瓶等都挑出來,用過的塑料餐盒清理出來,用高壓水槍集中衝洗後再統一存放。「這些餐盒分揀出來後,還得至少衝洗兩次,每天兩個尖峰時間段,我們7個人一起,也得大概兩個半小時才能收拾完。」徐彥傑說。

但是這種辛苦也會帶來讓志願者們滿意的回報——每天他們都能從這些垃圾中又分揀出200公斤左右的紙箱以及500多公斤低價值可回收物,「雖然都是低價值回收物,但是我們能找到下遊的接收點,能讓它們進入回收渠道。如果我們不分揀,這些東西也會被扔了,不僅這些資源被浪費了,後期垃圾處理的壓力也會增加。」

混裝垃圾

分揀率下降一半

根據呂宗武的介紹,這一個多月來,除了每天6噸的廚餘垃圾之外,整棟大樓每天還會產生10噸左右的其他垃圾,通過精細操作,每天從其他垃圾中能再「撈」回700多公斤的可回收物。粗略估算下來,目前從其他垃圾裡面分揀出10%左右的可回收物。

就在去年12月份,凱晨世貿中心剛剛聘用第三方企業進行垃圾分類二次處理時,這個比例還能達到20%甚至30%。分揀率下降了一半多,是不是意味著垃圾分類沒有堅持住,分揀工作退步了呢?

針對疑問,呂宗武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並且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分揀率這麼大幅度下降,不是我們後期不認真分類,而是很多人都主動提前做好分類了,不再混投混裝了。這個數字下降,其實是好事。」

這個判斷也有事實依據。在垃圾分類的操作間裡,圍繞著分揀臺邊上,堆放著好幾個長度一米左右、半米多深的整理筐,志願者從黑色大塑膠袋裡清出來飲料瓶、易拉罐、紙質外包裝等可回收物後,都分門別類地扔在這些筐裡。志願者從下午兩點左右開始進行集中分揀,到下午3點半左右時,午餐後收集上來的幾百袋黑色垃圾袋基本分揀完畢。單獨放在操作臺上的塑料餐盒已經堆出了好幾摞,每一摞都有一米多高,而這些整理筐裡裝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易拉罐在被挑出來扔到筐裡時並沒有被壓癟,也沒有裝滿一筐;飲料瓶也只有半筐,裝紙質外包裝的整理筐裡甚至只有淺淺的一層。

「我們剛進場的時候,每餐後清理處理的飲料瓶能裝好幾大筐。」呂宗武說,從其他垃圾分揀出來的可回收物變少,始於月初垃圾分類正式開始時。而且他也曾經對回收上來的飲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做過統計,總量上與去年冬天時並沒有太多改變,從其他垃圾分揀出來的數量減少了,說明大家都直接投在可回收物垃圾箱袋裡了,仍在混裝的變成了少數。呂宗武正是基於這些數字給出了自己的推斷,「分揀率下降,說明每個人主動分類的意識提高了。」

「凱晨世貿中心是我們街道在商業樓宇推動垃圾分類的兩個試點之一,已經探索出了能滿足居民需求、符合街道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垃圾分類管理經驗」。金融街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科長楊坤介紹,街道下一步將在轄區的58座商務樓宇中推廣這些經驗,幫助商務樓宇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推動垃圾分類投放、源頭分揀的意識深入人心,有效實現轄區居民、白領從不會投到有序投放的轉變。」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解鎖上海高校新「網紅打卡地」:每天能有90公斤垃圾來「報到」
    "過去,可回收垃圾往往和各類生活垃圾一起被倒進了垃圾桶。這不僅加重了可回收物的分揀負擔,分揀後散落一地垃圾,更是極不雅觀。"郇恆偉說,此外,如果溼垃圾和可回收物混雜,可回收物的回收價值也大打折扣了。 如果垃圾能被嚴格分類,那麼可回收垃圾的專業回收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 每天彎腰2000次 春節與「垃圾」為伴的分揀員
    王貴林是上海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的一名垃圾分揀員,主要負責垃圾桶託運、廢舊玻璃、泡沫塑料回收再利用等工作,解決居民可回收物最後一公裡的交投。因為工作繁忙,他已經一年多沒有回過老家。可千萬別小看「垃圾分揀」,王貴林每天需要親手處理約2000-3000個玻璃瓶,每天彎腰多達約2000次。
  • 揭垃圾分揀員工作:每天拿半米長鐵鉤翻垃圾桶2小時
    每天早上7點至9點,五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在這15組分類垃圾桶前來迴轉悠,指導居民準確投放分類垃圾,同時還要親自下手,對投錯桶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  張靜媛是大乘巷教師樓小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她戴著寫有「指導員」字樣的綠袖標,手上戴著粉色手套,拿著半米多長的「鐵鉤子」,熟練地翻揀著廚餘垃圾桶,把混雜在其中的餐巾紙、廢瓶子揀出來,扔到可回收物桶裡,用來裝垃圾的塑膠袋則扔到其他垃圾桶裡。  垃圾二次分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廚餘垃圾的「純淨率」,儘可能地把混雜其中的其他垃圾分揀出去。
  • 上交大有個垃圾分揀機器人,手速快、眼神好
    截至2019年10月,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同比增長4.6倍。但前端的垃圾分類,往往面臨分類不精細等問題,需要工人再次手工分揀,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成本。面臨規模化、高效率的制約,如何提高垃圾分揀的準確率和效率?李佳表示,這款機器人能夠實現精準分揀,可以快速在大量垃圾中識別可回收物。
  • 記者探訪可回收物處理全過程 散亂紙箱3分鐘變成方形紙垛送往造紙廠
    一輛輛廂式貨車滿載各式廢舊可回收物,駛進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過磅卸貨;分揀中心內,原本散亂的紙箱被打包成整整齊齊的方形紙垛。7日上午,武漢晚報記者走進武漢眾石科技綜合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看看可回收生活垃圾是如何回收、運輸和處理的。
  • 長沙縣首發可回收物藍牙電子秤 為提高垃圾回收率提供數據支撐
    星辰在線5月1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 通訊員 羅展)「藍屋管理員可通過呼叫或預約等方式調度藍車,即可將可回收物運往『藍島』進行精細加工及處理,最後交由下遊企業進行資源化利用。」近日,隨著10臺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藍車,在湖南萬容科技生態文明展示館前坪正式發車,象徵著長沙縣城區可回收物藍色體系全面運營正式啟動。
  • 長沙縣首發可回收物藍牙電子秤
    長沙縣首發可回收物藍牙電子秤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8日訊(通訊員 羅展)「藍屋管理員可通過呼叫或預約等方式調度藍車,即可將可回收物運往『藍島』進行精細加工及處理,最後交由下遊企業進行資源化利用。」
  • 垃圾分類工作「加減乘除」法則 升級環境治理新模式
    早在今年1月,街道便部署開展垃圾分類定時定點破袋投放的宣傳工作,通過線上線下多頻共振,點對點與面對面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及再生資源的知曉率、參與度。加強工作模式創新。街道創新垃圾分類定時定點破袋工作模式,通過現場 「破袋」的二次分揀,摸索出「一接、二破、三講、四揀」的四步走分類法寶引導居民投遞,實現可回收物增量翻倍。加強二次分揀力量。
  • 循環利用成本不菲 低值可回收物無人要
    利樂包玻璃瓶都可回收  低值可回收物處理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據了解,目前很多低附加值的垃圾以其回收工作量大、回收價格偏低,使得回收率偏低。以玻璃為例,收買佬回收一噸去賣只能賣到180元,所以這項物品回收乏人問津。有市民曾反映,其家中分類出來的鐵罐、玻璃瓶、利樂包等垃圾雖然可回收,但收廢品的人卻不願意要。
  • 可回收物全部打包全程監控 吳涇靜悄悄打造「無廢」小鎮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可回收物中的廢報紙、紙板箱、礦泉水瓶回收人員搶著收,但泡沫箱、廢舊衣服、玻璃瓶……沒人要。其實這些也是可回收物,只是附加值比較低。在業內人士眼裡,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是個棘手問題,很多時候就混在幹垃圾裡處理了。不過,在閔行區吳涇鎮,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也是有去處了。
  • 上海公布可回收物「清單」,美瞳、筆、打火機等20多種垃圾不宜回收?
    5月8日,記者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了解到,全新的《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近日出爐,該目錄包含了一般可回收物、低價值可回收物、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等3張「清單」。這些垃圾不宜回收!
  • 能賣的低值可回收物無人要 有害垃圾無處安放
    這三句口號已在廣州市民中逐漸傳開,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列中了。不過,部分市民近日反映,像利樂包等能賣的低值可回收物卻沒人收,有些小區也找不到有害垃圾收集點。為了避免這一尷尬情形的出現,廣州市婦聯和市城管委舉辦了「讓寶物回家」活動,賣不出的低值可回收物將可換來動物園門票等禮品。同時,年內廣州還將實現每個社區設置1個有害垃圾收集點的目標。
  • 垃圾分類二次分揀員:比氣溫更難忍受的是氣味!溼垃圾袋裡都是蟲...
    王麗和她的丈夫負責小區的垃圾分揀工作。作為一名垃圾分揀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居民投放過來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以確保這些垃圾達到收運的標準。據王麗介紹,目前虹橋中園小區已嚴格實行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具體時間為上午7點到9點以及晚上6點半到8點半,小區共有南、北、中三個垃圾分類投放點,他們平時主要在北面的投放點對垃圾進行集中的二次分揀。
  • 上海公布可回收物「清單」指導市民垃圾分類
    哪些生活垃圾適宜回收,哪些不適宜回收?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市民。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了解到,《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出爐,該目錄包含一般可回收物、低價值可回收物、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三張清單,讓人一目了然。
  • 濱州垃圾分類標準出爐!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單位辦公和生產經營場所,應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集中供餐的單位應增加廚餘垃圾分類;住宅小區應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鼓勵有條件的實施廚餘垃圾分類;市政道路、園林景區、交通樞紐、文化體育、商業娛樂等公共場所,應當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
  • 廢棄物有了「新歸宿」——走進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看垃圾...
    工作人員進行垃圾分揀。說起垃圾分類,想必市民們並不陌生,如今,我市各社區、單位均已開始配備分類垃圾箱,一些市民們也逐漸嘗試對自家垃圾進行分類。那麼,在垃圾分類分揀中心又如何對垃圾進行處理,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鴻盛園區的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一探究竟。
  • 「二次分揀員」上崗 實現垃圾精準分類
    豹子嶺社區「二次分揀」志願者精細分類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紅網時刻長沙12月16日訊(通訊員 彭珊)12月14日,在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街道豹子嶺社區鋁廠小區,由志願者組成的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隊伍上崗。
  • 深挖垃圾減量「隱秘的角落」 拱墅區上半年處置生活垃圾減量14.53%
    樓宇綜合體「變廢為寶」前不久,綠地運河商務中心的再生資源服務網點正式掛牌亮相,這個50平米的空間正是拱墅區深挖垃圾減量的新嘗試之一,試運行期間其他垃圾足足減量50%。我們設立這個網點,就是希望分離出受汙染的紙類和塑料等,納入升級版的低價值可回收物專線,實現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湖墅街道公管辦吳晗蕙介紹道。宸運小哥在每天上午及時將分揀完的低值可回收物運走,統一進行預處理後,作為再生紙類、再生塑料製品的原材料進行資源化再生利用。
  • 濟南將對低價值可回收物「減量補貼」
    新時報首席記者王鋒 攝  廢玻璃、廢木頭、部分廢塑料等低價值可回收物一直面臨回收難題,也成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一個難點。採訪中,市民趙先生說,生活中的廢金屬、舊報紙書籍有人回收,可廢泡沫、廢玻璃就沒人收了,丟了覺得可惜,但不丟不知道如何利用,最後只能進了垃圾桶。  生活垃圾分類眼下成為全民話題,除了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廚餘垃圾等,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處理成為市民吐槽的一個焦點。
  • 玻璃屬於什麼垃圾? 可循環利用的垃圾有哪些?
    玻璃屬於什麼垃圾? 可循環利用的垃圾有哪些?時間:2019-07-09 09:36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玻璃屬於什麼垃圾? 可循環利用的垃圾有哪些? 玻璃屬於什麼垃圾 玻璃屬於可回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