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分揀員」上崗 實現垃圾精準分類

2020-12-20 紅網

豹子嶺社區「二次分揀」志願者精細分類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紅網時刻長沙12月16日訊(通訊員 彭珊)12月14日,在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街道豹子嶺社區鋁廠小區,由志願者組成的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隊伍上崗。志願者們身著垃圾分類小馬甲,手持專業分揀工具,對小區分類垃圾收集點的藍色可回收物桶、紅色有害垃圾桶逐個進行分揀,將混投的其他垃圾分揀到相應的分類垃圾桶中。

活動前期,豹子嶺社區配備的垃圾分類桶邊指導員還對居民垃圾分類「一次分類」進行了指導,基本保證生活垃圾進行廚餘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兩大分類投放。之前有不少居民向社區反映說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桶並沒有按要求投放,垃圾分類志願者經常發現紅色有害垃圾桶和藍色可回收垃圾桶裡有不少果核、蔬菜葉、包裝盒等垃圾。為切實解決這一現象,豹子嶺社區新組建了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隊伍,通過居民小區垃圾現場「二次分揀」,不僅實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精準分類,還能從其他垃圾裡分揀出20%到30%的可回收物,從而配合相關垃圾分類後的運輸與處理工作。

豹子嶺社區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發現難度最大的是讓居民在家中自行「一次分類」,因此培養居民分類習慣很重要。下一步,社區將注重宣傳與執法並重,繼續採用戶外宣傳、入戶、評比獎勵等多種形式引導居民做好「一次分類」規範投放垃圾,爭取避免再次進行「二次分揀」的流程,提高效率,降低人員和資金的投入。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二次分揀員:比氣溫更難忍受的是氣味!溼垃圾袋裡都是蟲...
    在撲面而來高溫下,垃圾分類二次分揀員顯得更加艱難——早出晚歸只為避開最熱時段,破袋時刺鼻的氣味能把人燻暈,果皮滋生的蟲子讓人觸目驚心……每次分揀都會大汗淋漓上午9點,長寧區虹橋中園小區北面的垃圾投放點顯得頗為「熱鬧」——幾位居民正掐著時間點急匆匆地趕來扔垃圾,保潔師傅在把其它投放點的垃圾運到這裡,垃圾分揀員則在賣力地將不同垃圾歸到對應桶裡。
  • 精細化分揀再升級 大興龐各莊鎮實現智能垃圾分類全覆蓋
    龐各莊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結合前期試點經驗總結,現已在其他43個村全部實現分類組桶入戶全覆蓋,組建157人分揀員隊伍,並配備智能垃圾收集車129輛,實行「移動收集」,撤出垃圾大箱233個,新增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驛站9處。
  • 每天彎腰2000次 春節與「垃圾」為伴的分揀員
    王貴林是上海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的一名垃圾分揀員,主要負責垃圾桶託運、廢舊玻璃、泡沫塑料回收再利用等工作,解決居民可回收物最後一公裡的交投。因為工作繁忙,他已經一年多沒有回過老家。可千萬別小看「垃圾分揀」,王貴林每天需要親手處理約2000-3000個玻璃瓶,每天彎腰多達約2000次。
  • 北京垃圾分類試點14年:七成以上垃圾需二次分揀
    為了讓垃圾分類工作在社區內有序進行,倡導垃圾分類的生活理念,從2013年起,中華環保基金會開始走入北京市18個區縣,在社區內培訓垃圾分類「綠袖標」指導員和再生資源指導員,通過宣講國家相關政策、法律及專業知識,實現培訓和指導等目的。  民安社區是位於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內的一所老舊社區,由於垃圾分類指導工作在社區內進行較早,居民的垃圾分類減排意識也較為突出。
  • 揭垃圾分揀員工作:每天拿半米長鐵鉤翻垃圾桶2小時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這些小區將全部配備垃圾分類指導員,總數超過600人。指導員不僅負責宣傳引導,還要親自下手「二次分揀」垃圾,彌補居民源頭分類不到位、投放不準確等問題,提高廚餘垃圾「純度」。到2018年,垃圾分類指導員制度將擴展至西城區全部457個樓房小區。
  • 每小時分揀5400次 上海交大超視覺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
    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智能裝備團隊研發的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可以精準識別可回收物,每小時可分揀垃圾5400次,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助力垃圾分類處理的關鍵環節。
  • 從「釘子戶」到垃圾分類分揀員:成為家園守護者很棒
    很難想像,這兩位盡心盡責開展垃圾分類文明勸導的老人,在一個多月前,還是名在小區亂堆物品的「釘子戶」。   劉原梅在掃描居民二維碼,為居民積累「環保積分」。 徐明睿 攝  近日,記者前去探訪了楊玉家、劉原梅夫婦。
  • 廢棄物有了「新歸宿」——走進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看垃圾...
    工作人員進行垃圾分揀。說起垃圾分類,想必市民們並不陌生,如今,我市各社區、單位均已開始配備分類垃圾箱,一些市民們也逐漸嘗試對自家垃圾進行分類。那麼,在垃圾分類分揀中心又如何對垃圾進行處理,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鴻盛園區的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一探究竟。
  • 垃圾分揀員也要失業了?機器人能精準識別垃圾材料
    拿中國舉例,僅北京一個城市,一年就能夠產生超過900萬噸生活垃圾,其中約有30%為可回收物。然而這些可回收物大多數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再利用,因此分揀機器人代替人力,進入了垃圾分類回收體系。 作者:溪嵐 垃圾分類是一項工程量巨大、過程重複且枯燥的工作,工人需要用手將可回收的物品從大量垃圾中揀選出來,不但不衛生,也存在一定的危險。
  • 上交大有個垃圾分揀機器人,手速快、眼神好
    「一個機器人可以高精度分揀多種不同品類的垃圾,有效分揀率95%,最高分揀速度5400次/小時。」 6月3日,項目負責人李佳表示,目前生產線上每套設備布置2個機械手,相當於替代了54個分揀工人的工作量。目前,中國垃圾分類工作正加速推行,到今年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陽信縣走出「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經過半年多的宣傳引導,如今在呂家村等試點村裡,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每家每戶都自覺行動——村民在家分類投放幹、溼垃圾,村居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分類清理,再在村資源分類中心對幹垃圾二次分揀,將溼垃圾運到堆肥點堆肥還田,走出一條「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 給居民發放廚餘垃圾盒 分揀人員省時又省力
    分揀家庭廚餘垃圾不用「破袋」 給居民發放廚餘垃圾盒 分揀人員省時又省力 味兒難聞、活兒難幹、精細分類難困擾著人們。面對這種情況,賽罕區人民路街道辦事處所轄多個社區嘗試了一個新方法,廚餘垃圾再也不用破袋處理,還沒有難聞的異味兒。這個新方法就是給居民發放密封的廚餘垃圾盒,居民使用後將垃圾盒放到指定地點可以換個新盒,既減輕了垃圾分揀人員的負擔,也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 上海交大研發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新聞—科學網
    這裡沒有身穿厚重工作服帶著手套、口罩,埋頭分垃圾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往返的機械手以及穿插有序的輸送軌道——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智能裝備團隊研發的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正在工作。
  • 新昌南明街道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日前,新昌縣南明街道兩美辦組織召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增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兩美辦成員與街道15個村、13個社區的聯村指導員和村主職幹部及「三支隊伍」成員參加會議。
  • 知曉率100% 大興區龐各莊鎮垃圾分類示範先行顯成效
    在村內張貼垃圾分類宣傳口號條幅、公示牌等營造宣傳氣氛,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初期,每個月舉辦2次以上培訓會,通過發放小禮品、有獎競答等方式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切實提高村民知曉率。匯聚多方力量,組織雙報到在職黨員、垃圾分類指導員和村內志願者,做好日常宣傳和桶站值守工作,形成宣傳引導合力。群策群力,讓「局外人」轉為「參與者」。
  • 杭州首條垃圾分類示範街亮相 看看文二路如何示範
    沿線商鋪每周要打分公布,寫字樓保潔員需要二次分揀垃圾錢江晚報(記者 孫晶晶 文/攝 王璐/製圖)杭州西湖區今年要將轄區內的文二路打造成一條「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這也是杭州首條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而且垃圾收運人員在商家丟垃圾時,也可以適當地給予指導。現在文二路上的每家沿街商鋪每周還需要接受垃圾分類考核。考評結果公布在每家店門口的公告牌上。「連續三次差評,我們會給店家培訓。如果培訓再不合格,我們就會要求執法隊員上門,對店家進行處罰。」
  • 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新華社記者關桂峰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1日起施行。小區內垃圾分類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垃圾分類監督員、指導員上崗了嗎?居民參與度如何?餐飲商超執行情況如何?垃圾分類實施一周之際,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小區、餐廳、超市。
  • ——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新華社記者關桂峰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1日起施行。小區內垃圾分類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垃圾分類監督員、指導員上崗了嗎?居民參與度如何?餐飲商超執行情況如何?垃圾分類實施一周之際,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小區、餐廳、超市。
  • 東城街道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四化」模式
    四是完善設施配套和運行保障,投資700餘萬元建設垃圾綜合分揀中心,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分揀處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建築垃圾和園林垃圾,臨時存放有害垃圾,擇優選擇有資質的第三方分揀機構進駐免費使用,對物業公司前端收集的各類垃圾進行免費運輸和分揀處理,實現垃圾分類中端專業收運和後端標準處置。
  • 龐各莊鮑家鋪村入選首批垃圾分類示範村
    垃圾分類指導員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哪戶村民沒做好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將照片上傳到系統進行登記。同時,指導員還要開展敲門行動,提醒村民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對於垃圾分類做得到位的村民,後臺數據平臺會給村民算分進行積分獎勵。在鮑家鋪村,垃圾分類指導員使用的垃圾收集車也十分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