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居民發放廚餘垃圾盒 分揀人員省時又省力

2020-12-24 騰訊網

分揀家庭廚餘垃圾不用「破袋」

給居民發放廚餘垃圾盒 分揀人員省時又省力

隨著呼和浩特市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生活垃圾分類的隊伍。在家庭生活垃圾分類中,廚餘垃圾是分類的難點之一,往往需要垃圾分揀員進行輔助。味兒難聞、活兒難幹、精細分類難困擾著人們。面對這種情況,賽罕區人民路街道辦事處所轄多個社區嘗試了一個新方法,廚餘垃圾再也不用破袋處理,還沒有難聞的異味兒。這個新方法就是給居民發放密封的廚餘垃圾盒,居民使用後將垃圾盒放到指定地點可以換個新盒,既減輕了垃圾分揀人員的負擔,也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請您到這邊領取一個家用型廚餘垃圾盒,以後廚餘垃圾不用往袋裡扔,直接倒到盒裡就可以,而且每天我們會為您免費換新盒,特別方便。」為了提高轄區居民垃圾分類的準確度,增強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從12月18日開始,支農社區為轄區的各小區居民免費發放了廚餘垃圾盒。昨日,記者向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巡查員了解了家用廚餘垃圾盒的相關情況。

支農社區網格巡查員李敏告訴記者:「家庭廚餘垃圾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不包含餐巾紙、塑膠袋等生活日用物品的廢棄物。我們剛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輔導時,發現居民習慣了把這些物品與廚餘垃圾混裝在一個袋中,需要垃圾分揀員進行二次處理。因為廚餘垃圾中湯汁多、氣味大,處理起來並不方便,有了家用型廚餘垃圾盒,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李敏口中的家用型廚餘垃圾盒是一個帶有密封蓋子的塑料盒,體積小巧,居民可將做飯、用餐過程中產生的餐廚垃圾直接倒入,無需在盒子中另套垃圾袋。居民將垃圾盒放到指定回收點,回收點的值守人員會將一個新盒交給居民,回收的垃圾盒有專人進行分類處理和清洗,再次投入使用。這樣既減少了垃圾袋的使用,也方便居民投放廚餘垃圾,更省了分揀員「破袋」檢查分揀的麻煩。

據賽罕區人民路街道辦事處支農社區副主任安強介紹,僅在12月18日的活動中,支農社區的工作人員就向轄區居民發放了180個家用廚餘垃圾盒,還為領取垃圾盒的居民進行了廚餘垃圾分類輔導。居民只需要把裝有廚餘垃圾的盒子放到指定地點就可以了,這種便捷的方法也提高了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進行,支農社區還組織轄區熱心居民、社區工作人員成立了一支垃圾分類助管員隊伍。從昨日起,助管員每天都在各個小區督導垃圾分類及廚餘垃圾盒的更換,還會挨家挨戶上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開展各類垃圾分類活動,引導居民主動正確地投放垃圾,帶動身邊人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共同營造垃圾分類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圍。

記者了解到,人民路街道辦事處轄區正在向居民分發廚餘垃圾盒的社區還有很多,支農社區只是其中一個。像山丹社區、仕奇社區等諸多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在積極推進廚餘垃圾盒的發放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居民合理、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為共建和諧社區努力。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張秋焱)

相關焦點

  • 株洲:「神器」入駐居民家 專「治」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比較大,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垃圾滲濾液給焚燒填埋帶來極大困擾。近日,株洲天元區在富景園小區開啟廚餘垃圾分類試點,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神器」,就是這款廚餘冷藏保鮮桶,桶內溫度恆定在零下4度到0度,居民將剩飯剩菜、湯水果皮等廚餘垃圾投入其中,能有效避免異味和蚊蠅的產生。
  • 北京垃圾分類試點14年:七成以上垃圾需二次分揀
    在政府和中華環保基金會等聯合幫助下,除了進行日常的垃圾分類,社區居民還就廚餘垃圾的就地資源化處理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自創了一套特別的處理方法。  這是一座叫做「綠廚小屋」的垃圾處理間,也是東城區首座廚餘垃圾的就地資源化處理社區工作站。  在「綠廚小屋」內,居民可將自家專門分揀出來的廚餘垃圾帶到其中,利用屋間設備對廚餘垃圾進行處理。
  •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金點子:自行「消化」溼垃圾、變廚餘垃圾為有機肥
    僅僅用了4天時間,超過95%的居民註冊了垃圾分類系統的居民端,垃圾分類積分計入自家帳戶,日後可以兌換獎品,使用活躍度超過70%。目前,垃圾房平均每天能進行100多次居民垃圾分類,承載200公斤的垃圾總量,實現了過去4年都未能企及的垃圾分類成果。
  • 現場製作環保酵素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蓮湖區居民家庭垃圾分類處理...
    環保酵素用途多 大家動手齊製作活動現場,陝西綠色原點環保宣教中心、西安市向陽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為大家發放了垃圾分類教材及製作酵素的廚餘垃圾等物品,現場手把手教會大家如何用家中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志願者表示,經過三個月發酵後,製作好的酵素用途非常廣泛。
  • 分類垃圾桶送進居民家!從源頭上「隔離」廚餘垃圾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了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實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4月21日,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在甸新佳園開展垃圾四分類宣傳及分類垃圾桶發放活動。
  • 廚房產生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翻看垃圾桶 分類情況不樂觀
    應該說,在垃圾分類的氛圍和設施等方面,兩個小區做得還不錯。&nbsp&nbsp&nbsp&nbsp不過,檢查人員在連翻了幾個垃圾桶後發現,用過的餐巾紙、包裝紙盒等被當成廚餘垃圾的現象比較普遍。「很多人把廚房產生的垃圾等同於廚餘垃圾,把一些不屬於廚餘垃圾的東西,比如可回收的食品包裝盒等,也放進了廚餘垃圾桶。」一名檢查人員說。
  • 揭垃圾分揀員工作:每天拿半米長鐵鉤翻垃圾桶2小時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這些小區將全部配備垃圾分類指導員,總數超過600人。指導員不僅負責宣傳引導,還要親自下手「二次分揀」垃圾,彌補居民源頭分類不到位、投放不準確等問題,提高廚餘垃圾「純度」。到2018年,垃圾分類指導員制度將擴展至西城區全部457個樓房小區。
  • 北京東城: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亮相
    居民零接觸投放垃圾。近日,一款新型智能垃圾分類投放設備——「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在東城區崇外地區亮相,新世界家園社區與崇西社區的居民成為首批「體驗官」。記者在新世界家園社區看到,「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和普通桶站一樣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餘垃圾三個箱體,每個投放口下方分別有一個感應器。居民李阿姨拎著分好類的廚餘垃圾走到對應的投放口,對著感應器揮了揮手,蓋子隨即打開,她將廚餘垃圾連同塑膠袋一起投放進去,幾秒鐘後,垃圾箱蓋子自動蓋上。
  • 這小區的廚餘垃圾桶是一景!降低分類難度,返現購物激勵居民參與
    廚餘垃圾分類後集中收運,可回收垃圾經居民前端粗分,再經分類收運至分揀中心,最後再細分的全鏈條處理方式正在實踐,居民平均參與率達到50%以上。擺放在小區樓門前的廚餘垃圾桶。廚餘垃圾早上放門口 晚上取空桶北六環外的安福苑小區22號樓,16個單元門前都擺放著鐵架子,由綠色、黃色組成的廚餘垃圾桶置於架上,桶上貼著二維碼和相對應的門牌號。
  • 山東泰安:推動「兩網融合」協同處理廚餘垃圾
    該市在城區範圍內升級改造了109座專業分類收集站,配置了包括660升可回收物在內的四分類收集容器,配備專業管理員、分揀員,引導周邊社區、單位規範投放,在區域條件適宜的位置增設大件垃圾暫存區,居民可撥打熱線預約環衛部門人員免費上門收運,量滿後運送至分揀中心集中處理,提高資源化利用價值。
  • 菜葉不是廚餘垃圾,化妝品容器屬有害垃圾,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嗎?
    每組垃圾投放點至少擺放兩個專門收集廚餘垃圾桶、1個有毒垃圾桶和1個其他垃圾桶,並且在欄杆上都有基本垃圾分類指南。小區居民劉雲強介紹:這樣的垃圾分類桶在小區已經存在近一年了,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用專門的垃圾收集車進行收集,每天由保潔員對垃圾桶外圍進行清潔。
  • 將垃圾變成有機肥和酵素皂 看經八路農貿市場是如何處理廚餘垃圾的
    民航社區居民用餐前垃圾做酵素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丁豐林文張琮攝影  儘管中原區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已經運行,但市內其他各區的分揀中心都有滯後,按進度推算,最晚要到明年6月底才能全部建成投運  這是鄭州市的經八路農貿市場,位於黃河路與經八路路口,市場裡產生最多的就是廚餘垃圾。金水區分類辦工作人員李保慶介紹,經八路農貿市場有商戶360戶,一年產生的垃圾有1086噸,其中90%是廚餘垃圾,達到978噸。  鄭州市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後,這個市場也配備了分類垃圾投放設備。但這裡的廚餘垃圾並不需要外運處理,通過市場內的垃圾處理站,就可以被消解掉了。
  • 3D列印垃圾回收棚、智能分揀、廚餘機……垃圾分類新技術產業化江蘇先行
    垃圾分類「新技術」帶來更便捷生活垃圾分類產業化的前提是技術成熟,新技術是解決垃圾分類難題的法寶,在江蘇,3D列印、生物分解、智能分揀等新技術已被常規運用於垃圾分類處理,並初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據悉,這種3D列印垃圾回收棚易於嫁接傳感器,會在用戶靠近時快速感應,啟動智能分類功能。一旦用戶告訴它,即將丟入的是什麼垃圾,回收箱就會自動分析,開啟相對應的箱口。廚餘垃圾一直是垃圾分類處理的難題,南京標優美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則研發出一款「吃垃圾機」,無論是怎樣的廚餘垃圾都可以「一口」搞定。
  • 「二次分揀員」上崗 實現垃圾精準分類
    豹子嶺社區「二次分揀」志願者精細分類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紅網時刻長沙12月16日訊(通訊員 彭珊)12月14日,在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街道豹子嶺社區鋁廠小區,由志願者組成的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隊伍上崗。
  • 深圳加快建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分類投放居民仍未養成分類習慣督導員分類「蒙查查」垃圾分類,源頭在於分類投放。代表們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市民還沒養成分類投放習慣,直接整包投放。一些小區為了管理方便,只設置一個廚餘垃圾投放時段。不少督導員,甚至不清楚各類垃圾的分類,不能真正起到督導作用。問政會現場,代表們對分類投放質疑的火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市民分類自覺性」「居民錯過廚餘垃圾投放時間怎麼辦」「如何讓督導員名副其實」三大問題。「深圳在推動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 菜葉不是廚餘垃圾,化妝品容器屬有害垃圾,太原市城鄉管理局發布...
    每組垃圾投放點至少擺放兩個專門收集廚餘垃圾桶、1個有毒垃圾桶和1個其他垃圾桶,並且在欄杆上都有基本垃圾分類指南。小區居民劉雲強介紹:這樣的垃圾分類桶在小區已經存在近一年了,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用專門的垃圾收集車進行收集,每天由保潔員對垃圾桶外圍進行清潔。
  • 裝修垃圾怎麼處理?機械自動分揀省時省力
    人工分揀平臺裝修垃圾屬於建築垃圾的一種,裝修垃圾主要分為廢舊金屬、紙質包裝材料等可回收垃圾;磚頭、混凝土、砂漿等礦物;廢舊沙發、床、木材廢料、木屑等混合垃圾;廢棄油漆、膠、燈管等有害垃圾裝修垃圾分揀流水線裝修垃圾自動分揀流水線試目前每天能處理1500餘噸裝修垃圾,工作量能頂200多名工人。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廢棄物有了「新歸宿」——走進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看垃圾...
    工作人員進行垃圾分揀。說起垃圾分類,想必市民們並不陌生,如今,我市各社區、單位均已開始配備分類垃圾箱,一些市民們也逐漸嘗試對自家垃圾進行分類。那麼,在垃圾分類分揀中心又如何對垃圾進行處理,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鴻盛園區的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一探究竟。
  • 社區堆肥|處置廚餘垃圾,堆肥是「盆景」還是利器
    國際社區堆肥的案例為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印度班加羅爾自2013年初實施垃圾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兩桶一袋」的居民源頭分類(採用三分法:幹垃圾、有機(溼)垃圾、衛生/拒收垃圾),上門收集,「集中生產者」就地廚餘堆肥,行政小區二次分揀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