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區的廚餘垃圾桶是一景!降低分類難度,返現購物激勵居民參與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拆開紙箱,壓平捆好,稱重後將環保金返還到居民環保帳戶中……昌平區東關南裡小區分類回收員李萬海,熟練地操作著上門回收可回收物流程。每天,這個小區中都會收集到一噸左右的可回收垃圾。在昌平區的273個小區中,進行著廚餘垃圾與可回收垃圾的分類方式。廚餘垃圾分類後集中收運,可回收垃圾經居民前端粗分,再經分類收運至分揀中心,最後再細分的全鏈條處理方式正在實踐,居民平均參與率達到50%以上。

擺放在小區樓門前的廚餘垃圾桶。

廚餘垃圾

早上放門口 晚上取空桶

北六環外的安福苑小區22號樓,16個單元門前都擺放著鐵架子,由綠色、黃色組成的廚餘垃圾桶置於架上,桶上貼著二維碼和相對應的門牌號。

居民張芳早上出門時將裝有廚餘垃圾的垃圾桶隨手放在架子上,便不用再去理會。不一會兒工夫,架子上陸續擺放了七八個垃圾桶。

早上9點,一名收運員對每桶垃圾逐一稱重,以每公斤積一分的方式返還到居民環保帳戶中:「一個積分可以當5分錢使用,可以到小區內的超市直接購物。」

小桶中的廚餘垃圾,被收運員集中到大桶中,空桶便放回到樓門前的鐵架子上。晚上下班後,張芳可以拎著空桶回家。

「與撤桶定點交投相比,這個方式挺方便的,因為小區中撤掉了一些垃圾桶,扔垃圾需要走一段路。同時也不像定時交投的,上班族錯過了這個收垃圾的時間,就比較麻煩。」小區曾嘗試過定時定點廚餘垃圾分類交投的模式,可參與居民不到20%,投遞方式改變後,有近60%的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一名居民正在申請廚餘垃圾桶,準備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不麻煩,又能給環保做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居民願意付押金,就能說明他們有很大的分類意願,只是需要一個大家既能參與,又不會因為分類過多影響他們正常生活的方式。」 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小區廚餘垃圾每天早上9點收運一次,下午4點再收運一次,小區中共有128戶居民,已有近90戶居民領取了廚餘垃圾桶,並交納了20元押金。

昌平區京科苑小區,同樣進行著這樣的垃圾分類方式。鐵架上的垃圾桶數量在不斷增加,居民陸續參與其中。一名居民表示,桶中可以容納8升垃圾,足以應付一家人產生的廚餘垃圾,「都擺在樓門前也是一個直觀的刺激,大家都在力所能及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自己也不能無動於衷。」

可回收物

預約上門收 返現可購物

上午11點,李萬海的手機接到了公司派來的一條訂單,一名居民預約30分鐘後投遞可回收垃圾,請他準時上門。

李萬海的工作就是騎著電動三輪車,穿梭在東關南裡小區中,為居民上門回收可回收物:「每天要跑四五十趟,多的時候一天要跑七八十趟。」

居民已經把分好類的可回收垃圾裝在了一個藍色大塑膠袋裡。進行稱重後,李萬海掃了塑膠袋上的二維碼,用戶信息和這袋垃圾就關聯上了。與此同時,16元環保金打進居民帳戶。李萬海再將紙箱壓平並捆好,以便於在運輸中節省空間:「每公斤可回收垃圾,給居民返還0.8元的環保金,會馬上到環保帳戶中。」

負責該小區垃圾分類的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鴻表示,現階段使用二級四分法,「我們有一個詳細的垃圾分類手冊,除了廚餘垃圾外,其他的大多數垃圾都可以看成可回收垃圾,投放到一個大袋子中。」

東關南裡小區的社區超市、果蔬店收銀臺前,都擺放著一個環保金的二維碼,提示著居民可以使用環保金結帳。超市工作人員表示,居民購物時經常使用環保金帳戶結帳,每個月使用環保金結帳金額在一萬八千元左右。

「每個小區都有一家合作的超市或果蔬店,居民的環保金可以無障礙地進行購物。」在徐源鴻看來,環保金不是向居民購買垃圾,而是對分類行為的獎勵。如果居民在分類中做得不好,獎勵則可能被收回。前期獎勵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居民分類的意願和行為,提高了居民的參與率:「東關南裡小區有兩千多戶居民,參與的居民超過了八成。」

從不挑食

全品類回收 負價值也要

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人管,大件垃圾、紡織、泡沫、玻璃等低附加值的垃圾,因為佔用了較大空間、難以運輸等原因,卻成為一些小區十分頭疼的問題。

一名垃圾分類業內人士表示,廚餘垃圾的收運,政府部門會為企業進行補貼;盯住紙板、塑料瓶等高附加值的垃圾,也是一些垃圾分類公司的主要做法:「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不是垃圾分類,還是屬於廢品回收。」

東關南裡小區物業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床墊、沙發等大件物品,讓物業公司很難處理,放在小區裡佔地的同時也破壞環境。

在溝通調查後,徐源鴻決定照單全收,對覆蓋範圍內的生活垃圾包幹,不管是高附加值的垃圾,還是玻璃、泡沫等低附加值,甚至負價值的垃圾。

「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專業的分類公司也可以在這個體系中正常運轉下去,不至於做著做著就死掉了。」在愛分類負責範圍內的273個小區,以及許多商業單位中,每天可以回收600噸至800噸。在徐源鴻看來,前期居民只需將廚餘垃圾單獨裝袋,對於可回收垃圾等也都在粗分後另行裝袋。簡單的分類方式,降低了分類難度,增加了居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也可以保證垃圾的回收量,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李萬海收運的可回收物,會清運到寫著「可回收垃圾運輸車」的封閉廂式貨車中,貨車在多個小區中循環收運,收滿後便會駛向北六環外的一處廠房,「在一個資源相對集中的區域中,運輸成本也會降低。」

完整鏈條

50類細分 95%可利用

廂式貨車的目的地是北六環外的愛分類分揀中心,成包的可回收垃圾被送至流水線上。

十幾名分揀員站在流水線兩側,對居民粗分的可回收垃圾再進行細分。每個分揀員周圍均有四個方形大筐,流水線的皮帶載著可回收物慢慢向前,分揀員則根據自己所負責的品類進行二次分揀。塑料瓶、紙箱、玻璃瓶、紡織物……被分揀至不同的大筐中,與傳統的廢品回收站不同,標準化的廠房車間裡環境整潔,乾淨明亮,沒有任何刺鼻的異味。

末端分揀流水線,對可回收物再細分。

在分揀中心一側,紙箱、易拉罐、塑料瓶、塑料膜被打包壓成了一個個一米見方的方塊,最後分門別類賣給下遊再生資源利用企業,等待被資源化利用。

居民粗分的可回收垃圾,在分揀中心會被細分至50個小類。黃板紙、花紙、報紙、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徐源鴻表示,被細分的可回收垃圾,每樣都能找到分別對應的資源化利用方式。「回收到分揀中心的可回收垃圾,95%以上可以達到資源化利用。」

「從小區分類回收、封閉運輸,再到精細分揀,形成了一個全鏈條。」徐源鴻表示,這樣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控分類回收的質量,並且打通了整個收運鏈條。通過可回收垃圾資源化及衍生增值業務,垃圾分類回收企業可以實現自我「造血」,到一定體量規模以後,就不再需要外部「輸血」補貼,從而達到市場化運營。

同時,社區有運行好的垃圾分類模式,也能更好地保證可持續運營:「簡單的乾濕兩分,像發快遞一樣的上門回收;封閉的運輸過程,專業化的分揀,就像一條隱形的垃圾分類高速公路。」

在實踐了一年多之後,東關南裡小區的垃圾分類也日漸成熟,廚餘垃圾桶中幾乎看不到其他垃圾,小區中的垃圾桶從160多個減少至80個,垃圾整體減量30%以上。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趙喜斌 文並攝

流程編輯:丁也

相關焦點

  • 入戶宣講垃圾分類 萬個垃圾桶送居民
    日前,道裏區城管局組織50餘名在職黨員深入群力新城小區,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免費為居民發放小型垃圾桶,入戶宣傳垃圾分類,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能動性。近萬個小型垃圾桶將發放到轄區居民手中。
  • 坪山B面:廚餘垃圾桶被「霸佔」,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直擊...
    在強監管下,如今坪山垃圾分類的具體執行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坪山區龍田街道、馬巒街道、坪山街道和坑梓街道等地,對三洋湖新區小區、伍福家園、心海城小區、祥祺·濱河名苑、東方威尼斯等小區進行垃圾分類情況調查。調查發現,坪山區垃圾分類情況整體良好,但也有小區仍然存在廚餘垃圾分類不到位、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等問題。
  • 廚房產生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翻看垃圾桶 分類情況不樂觀
    應該說,在垃圾分類的氛圍和設施等方面,兩個小區做得還不錯。&nbsp&nbsp&nbsp&nbsp不過,檢查人員在連翻了幾個垃圾桶後發現,用過的餐巾紙、包裝紙盒等被當成廚餘垃圾的現象比較普遍。「很多人把廚房產生的垃圾等同於廚餘垃圾,把一些不屬於廚餘垃圾的東西,比如可回收的食品包裝盒等,也放進了廚餘垃圾桶。」一名檢查人員說。
  • 垃圾分類不「麻煩」就是多備一個廚餘垃圾桶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日常生活中產生最多的垃圾是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分類主要是將廚餘垃圾從其他垃圾中分出來。」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魯斌山提醒,迎接垃圾分類,家中準備「兩桶一點」即可,即其他垃圾桶、廚餘垃圾桶,以及一個擺放可回收垃圾的點。手機電池、燈管等有害垃圾產生量非常有限,一旦有了,在投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時候,順便帶到投放點投進相應的垃圾桶就可以。
  • 南京建鄴部分小區廚餘垃圾桶消失 多種垃圾混著裝
    原標題:這裡的分類,有點亂南京市建鄴區北圩路社區茶花裡小區居民13日向本報讀者熱線(025-84701119)反映:小區垃圾投放點的「廚餘」垃圾桶,已經消失三四天,居民只好亂投亂放。記者隨即去北圩路社區的梅花裡、茶花裡、茶西裡3個小區展開調查。
  • 部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仍然不明確 有人稱小區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
    每個投放點在廚餘垃圾收集時段,即每晚7點到9點間,都有督導員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督導員朱先生告訴記者,目前90%以上的居民都能做到垃圾分類投放,但也有少部分居民會「假裝看不見」,無視相關要求。朱先生表示,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他也只能進行勸導,「提醒一下,看有沒有時間學著一起分,但要是沒有時間扭頭就走了,你也不能拉著人家。」
  • 昌平青聯委員擔起垃圾分類「指導員」 「定製款」廚餘垃圾桶現場發放
    「請您來這邊領一個『定製款』的廚餘垃圾桶,以後廚餘垃圾不用套袋了,直接倒就可以,特別方便!」8月29日上午,在昌平區城北街道京科苑東社區,來自昌平南邵鎮中心幼兒園的門利豔正在為小區居民發廚餘垃圾桶。門利豔也是昌平區的一名青聯委員,她主動報名參與了垃圾分類桶前值守活動,在指導居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之前,門利豔首先協助居委會為居民發放了廚餘垃圾桶。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定製款」廚餘垃圾桶全身呈綠色,大約有8升大小,每個桶上都有一個黃色的「拎頭」。
  • 分類垃圾桶送進居民家!從源頭上「隔離」廚餘垃圾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了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實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4月21日,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在甸新佳園開展垃圾四分類宣傳及分類垃圾桶發放活動。
  • 讓廚餘垃圾袋變得更「透明」 「全民互評」或將成為新風向
    垃圾分類紅包激勵項目受到江北區孔浦街道居民的歡迎。(袁瀟涵 張凱凱 攝)記者張凱凱 通訊員範奕齊 鄭嘉敏近1個月來,每天在微信「搭把手回收」小程序上「打卡」,成了江北區孔浦街道怡江小區的蔡阿姨雷打不動的習慣。「你看,只要我在倒垃圾前,在小程序中上傳廚餘垃圾桶的照片,就可以獲得一次拆紅包的機會。
  • 垃圾為什麼非要分類?居民有必要在家備4種垃圾桶嗎?
    想要分類傾倒垃圾,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家中就做到提前按類別存放垃圾,這樣丟垃圾時只需按照家中已分類好的種類進行傾倒即可。如若不然,在傾倒垃圾時再去分類,那時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分類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而且也不夠衛生。有人會問:在家中也一定要準備4種垃圾桶嗎?答案是:沒必要。
  • 小區的垃圾桶不見了
    為不斷提升小區垃圾分類管理質效,提高廣大居民的分類投放意識和投放準確率,前期我縣部署對15個小區推進垃圾分類「三定一撤」行動。16日,15個小區撤除垃圾桶,定時定點定人督導的垃圾分類行動正式實施。在縣城管局和各小區物業部門工作人員的督導和協助下,垃圾分類行動首日就得到了很多居民的支持和理解,但也迎來了不少問題。
  • 西昌一小區垃圾分類奇招:廚餘垃圾變肥料,發酵15天能種菜
    12月4日中午,該小區居民張阿姨一家吃完午飯後,在洗碗時比以往多了一個步驟:把不能食用的剩菜剩飯,專門裝進一個小桶內。張阿姨說,這個小桶是社區專門免費發放給小區居民的,專門用來裝廚餘垃圾的。「以前,什麼垃圾都裝在一個垃圾袋裡,直接拿到小區樓下垃圾桶就扔了。」
  • 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 多數人扔垃圾還是不分類 你呢
    2017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一年多過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怎麼樣?實施起來有什麼難度嗎?中新網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某小區內,垃圾分類志願者在進行作業。
  • 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新華社記者關桂峰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1日起施行。小區內垃圾分類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垃圾分類監督員、指導員上崗了嗎?居民參與度如何?餐飲商超執行情況如何?垃圾分類實施一周之際,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小區、餐廳、超市。
  • 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
    居民參與度如何?——北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觀察新華社記者關桂峰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1日起施行。小區內垃圾分類桶站是否配備到位?垃圾分類監督員、指導員上崗了嗎?居民參與度如何?餐飲商超執行情況如何?垃圾分類實施一周之際,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小區、餐廳、超市。
  • 居民:大號和中號垃圾袋比較實用 小號袋子套不進垃圾桶
    原標題:居民:大號和中號垃圾袋比較實用 小號袋子套不進垃圾桶   試點街道垃圾量減15%文衝街公安小區配有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1個,有專門的保潔人員進行垃圾收集。  為推動廣州垃圾分類工作,廣州日報一直在行動。結合廣州開展垃圾分類工作3周年,記者走訪了多個試點小區,並且將推出連續報導做階段性的總結和分析。  居民  大號和中號的垃圾袋比較實用,小號的袋子套不進垃圾桶。大概一天用兩個袋子,裝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
  • 北京市居民小區將逐步配齊垃圾分類指導員
    記者今日(4月29日)從北京市城管委獲悉,北京市居民小區將逐步配齊垃圾分類指導員。今年底,北京市90%以上的街道和鄉鎮都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和城市副中心將率先實現區域全覆蓋。
  • 北京百餘社區垃圾分類可換積分,激勵方案切忌一刀切
    居民只需正確投放500克廚餘垃圾,就可以在一旁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那裡獲得積分,達到一定積分後可兌換物品或超市購物券。記者了解到,「垃圾分類兌換積分」的模式已在本市百餘個社區鋪開。短短10分鐘裡,光明樓小區9號樓前的垃圾箱就有5位居民「光顧」並成功積分。「參與剛半年就攢了100多分,能換不少塊肥皂呢!」老住戶劉大媽談及「垃圾分類兌換積分」模式時讚不絕口。
  • 寶安B面:部分小區集中投放未見分類督導員,過時也可扔廚餘|直擊...
    在寶安區走訪時,抽樣調查到的南航明珠、福中福幸福裡、第5大道高發西岸花園均設置了統一顏色、制式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其中,南航明珠還設置有刷卡投放廚餘垃圾桶。但部分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並不理想。在西鄉安居家園的垃圾分類投放點,蹲守發現居民多是直接將垃圾扔在其他垃圾桶中,從垃圾情況來看,並未進行分類,紙殼、剩飯、果皮等夾雜其中。「每天晚上7點到9點,我們義工督導員會到現場督促居民進行分類。」
  • 贈送分類垃圾桶 入戶宣傳送到家
    莆田網訊 為進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理念,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近日,城廂區分類辦、霞林街道聯合物業公司在中央華城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為主題的志願宣傳活動,為居民免費贈送家用分類垃圾桶以及可降解垃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