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鄴部分小區廚餘垃圾桶消失 多種垃圾混著裝

2021-01-08 瀟湘晨報

原標題:這裡的分類,有點亂

南京市建鄴區北圩路社區茶花裡小區居民13日向本報讀者熱線(025-84701119)反映:小區垃圾投放點的「廚餘」垃圾桶,已經消失三四天,居民只好亂投亂放。記者隨即去北圩路社區的梅花裡、茶花裡、茶西裡3個小區展開調查。

兩個投放點無「廚餘」垃圾桶

梅花裡、茶花裡、茶西裡均是水西門大街附近的老舊小區,有約2000戶居民。3個小區在一個圍牆內,通過內部道路可以互相到達。

13日上午,記者來到茶花裡小區。居民反映的垃圾分類回收點位於31棟至34棟小區圍牆邊,這個回收點主要承擔圍牆內4棟樓154戶居民的生活垃圾收集。但是記者在現場只看到3個「其他」垃圾桶和1個「可回收」垃圾桶,沒有「廚餘」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而在200米外6棟北側拐角的垃圾投放點,卻放著6個「廚餘」垃圾桶、5個「其他」垃圾桶和3個「可回收」垃圾桶。在梅花裡3棟的垃圾投放點,設有2個「可回收」垃圾桶和1個「其他」垃圾桶,同樣沒有「廚餘」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而且這個「其他」垃圾桶不是灰色,而是代表「有害」垃圾的紅色。

記者發現,這3個小區的6個垃圾投放點,有2個投放點無「廚餘」垃圾桶,5個投放點無「有害」垃圾桶。另外,小區垃圾桶混用現象比較普遍。

垃圾桶內多種垃圾混裝

茶花裡6棟北側拐角的垃圾投放點,14個垃圾桶桶口大敞。在其中一個「可回收」垃圾桶內,記者看到裡面有3個垃圾袋,裝著菜葉、飲料瓶、衛生紙等,垃圾桶上部邊緣還有4個蛋殼。這時,一輛可回收物清運車前來清運,員工看了看垃圾桶,就徑直離開了。

在小區內,記者沒有找到定點投放垃圾的告示。上午9點後,仍不斷有居民投放垃圾。大多數人會觀察一下垃圾桶上的字,但最後還是將所有垃圾扔進一個桶。記者詢問前來扔垃圾的姜女士,她反問記者:「大家都亂扔,社區也不管,我自己做好有什麼用呢?」

社區稱「人手不足管不過來」

上午11點,記者來到北圩路社區辦事大廳,向社區反映此事。大廳內4名工作人員都說不知情,但「會和管垃圾分類的同事說一聲」。下午,記者以居民身份聯繫分管垃圾分類的社區副主任陳琴,她仍聲稱「不知道小區的垃圾投放點沒有廚餘垃圾桶」,同時表示,「社區人手不夠用,我們只有16人,有的在醫院掛水,有的腰椎間盤突出,還有的在搞人口普查,沒時間去看。」

陳琴向記者大吐苦水:「垃圾分類現在是個燙手山芋,誰都不願接,特別是梅花裡、茶花裡、茶西裡3個小區有兩個物業公司。」陳琴說,垃圾分類應該由物業負責,但現在永恆鑫物業負責停車管理和建築垃圾清運,欣城物業負責保潔,永恆鑫不配合,這3個小區又是老舊小區,垃圾分類推進到位一時有點難。她最後表示,會讓欣城物業儘快調整好各個點位的垃圾桶,「人口普查一結束,我們就抓垃圾分類工作。」(楊 昉)

(責編:黃竹巖、唐璐璐)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南京廚餘垃圾一定要分類?
    廚餘垃圾清運車從小區、菜場收集了廚餘垃圾後,就會去往專門的廚餘垃圾中轉站。萬萬沒想到,垃圾中轉站竟然也藏了許多黑科技,一波騷操作後,廚餘垃圾能實現全程封閉化運輸,真可謂科技改變生活。腿妹所在的小區前段時間建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u1s1,這樣的垃圾房確實一改腿妹以往垃圾投放的刻板印象,玻璃屋的設計竟然有點小fashion。環保屋的主力是綠色的廚餘垃圾桶以及黑色的其他垃圾桶,這也是腿妹每天扔最多的垃圾。而且悄悄分享一個小秘訣,家裡根本不需要四分類桶,有兩個垃圾桶將廚餘和其他垃圾區分開就行了,畢竟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佔比不大,所以分類起來一點都不麻煩。
  • 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現代快報記者直擊南京人「分了...
    現代快報訊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不過,分類技能還要提高,廚餘垃圾中還是容易混入垃圾袋、衛生紙等其他垃圾。
  • 垃圾分類不「麻煩」就是多備一個廚餘垃圾桶
    市民在家中先將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是垃圾分類的關鍵一步。距離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還有兩天,普通市民和家庭該進行哪些準備?據介紹,南京垃圾分類採取四分法,即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不過,市民沒必要在家中準備四個垃圾桶。
  • 廚房產生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翻看垃圾桶 分類情況不樂觀
    從3月20日開始,記者跟隨城管部門檢查人員挨個翻看小區的垃圾桶,發現部分小區有超過半數的垃圾桶存在垃圾投錯現象。不過,一些小區的好做法正在發揮示範效應,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養成好習慣。應該說,在垃圾分類的氛圍和設施等方面,兩個小區做得還不錯。&nbsp&nbsp&nbsp&nbsp不過,檢查人員在連翻了幾個垃圾桶後發現,用過的餐巾紙、包裝紙盒等被當成廚餘垃圾的現象比較普遍。「很多人把廚房產生的垃圾等同於廚餘垃圾,把一些不屬於廚餘垃圾的東西,比如可回收的食品包裝盒等,也放進了廚餘垃圾桶。」一名檢查人員說。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11月初的一個清晨,在北京瑟瑟的寒風中,穿上黃色反光背心的張青(化名)站在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廚餘垃圾不分類環保公司難覓蹤跡 垃圾分類拒絕「走過場」!
    垃圾分類拒絕"走過場",昨天荔枝新聞報導了負責南京秦淮區部分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宣傳、推廣工作的南京興聖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弄虛作假。(早前新聞相關連結:一輛車包攬四類生活垃圾 垃圾分類拒絕「走過場」!)那麼,這家環保公司負責的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到底有什麼樣的問題?南京興聖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又是一家什麼樣的環保企業呢?
  • 坪山B面:廚餘垃圾桶被「霸佔」,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直擊...
    廚餘垃圾桶被「霸佔」,無人監管在落實垃圾分類《條例》相關要求時,廚餘垃圾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深圳市多數小區都會聘請督導員專門對廚餘垃圾分類進行現場監管。祥祺·濱河名苑小區被落葉、塑膠袋「霸佔」的廚餘垃圾投放桶東方威尼斯小區裡被紙屑、塑膠袋「霸佔」的廚餘垃圾投放桶「一直都是這樣,廚餘垃圾桶每天都是被各種垃圾佔用。我看有的小區都是到扔廚餘垃圾的時候才把桶拿過來,或者鎖上等扔廚餘垃圾的時候再打開,這樣就挺好的。」
  • 吃個炸雞腿要花1分鐘扔垃圾,記者直擊南京垃圾分類...
    上午,記者來到南京秦淮區三山花園小區,在垃圾房前,85歲的朱先生手提兩袋垃圾,他先將廚餘垃圾傾倒至「廚餘垃圾桶」後,再將塑膠袋和其他垃圾一起扔至了「其他垃圾」箱內。朱先生告訴記者,從6月份開始他們小區就試行垃圾分類了,習慣也慢慢養成了,有的時候子女們將垃圾放錯垃圾桶了,朱先生還會糾正他們。
  • 怎麼分、怎麼扔:處理廚餘垃圾「破袋」環節有點難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共有2萬多名垃圾分類指導員,而全市大約需要10多萬名垃圾分類指導員。這表明目前北京市還有很多小區沒有垃圾分類指導員。雖然這次新版條例並不要求所有的地方都要擺放四類垃圾桶,而是鼓勵各小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垃圾桶,但不少小區依然選擇擺放四類垃圾桶。
  • 這小區的廚餘垃圾桶是一景!降低分類難度,返現購物激勵居民參與
    廚餘垃圾分類後集中收運,可回收垃圾經居民前端粗分,再經分類收運至分揀中心,最後再細分的全鏈條處理方式正在實踐,居民平均參與率達到50%以上。擺放在小區樓門前的廚餘垃圾桶。廚餘垃圾早上放門口 晚上取空桶北六環外的安福苑小區22號樓,16個單元門前都擺放著鐵架子,由綠色、黃色組成的廚餘垃圾桶置於架上,桶上貼著二維碼和相對應的門牌號。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實施成效追蹤: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到達小區收集點後,他打開箱體,拖出廚餘垃圾桶,看是否混有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如果發現輕微混投,他會幫助分類指導員進行二次分揀,然後稱重、用帶水印的相機現場定位拍照,去「寧分類」平臺掃碼打卡、記錄,並對收集點的分類情況打出ABC等級,再拖運。  「分類效果好打A等級,B等級主要是指廚餘垃圾中存在輕微混投,C等級則混投嚴重,我們通常會拒收。」
  • 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實施兩個月成效追蹤_中共...
    到達小區收集點後,他打開箱體,拖出廚餘垃圾桶,看是否混有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如果發現輕微混投,他會幫助分類指導員進行二次分揀,然後稱重、用帶水印的相機現場定位拍照,去「寧分類」平臺掃碼打卡、記錄,並對收集點的分類情況打出ABC等級,再拖運。「分類效果好打A等級,B等級主要是指廚餘垃圾中存在輕微混投,C等級則混投嚴重,我們通常會拒收。」
  • 南京垃圾分類觀察②「給您打個分!」 等級評估「逼出」更優小區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鼓樓區華僑路街道的金鼎灣今朝天下小區,一位居民正拿著一個小桶在分類志願者的指導下倒垃圾。有別於普通垃圾袋,小垃圾桶內是清一色的果皮蔬菜及剩飯剩菜,不見任何混投的物料。原來,這是小區物業推行的廚餘垃圾分類桶,凡是上了「紅榜」的居民都可以領到垃圾桶,既方便分類廚餘垃圾,又是對優秀分類居民的褒獎。
  • 寶安B面:部分小區集中投放未見分類督導員,過時也可扔廚餘|直擊...
    在寶安區走訪時,抽樣調查到的南航明珠、福中福幸福裡、第5大道高發西岸花園均設置了統一顏色、制式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其中,南航明珠還設置有刷卡投放廚餘垃圾桶。但部分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並不理想。通過檢查該名女士投擲的垃圾,記者發現其中一袋以廚餘垃圾為主,有果皮、雞蛋殼、蔥頭以及食物包裝袋。「廚餘垃圾的回收時間是每天下午7點,所以現場也沒有設置廚餘垃圾桶,這種情況建議居民將廚餘垃圾單獨放在垃圾桶旁邊,回收垃圾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分類投放。」馬先生一邊說著,一邊將廚餘較多的那袋垃圾拎出來放置一邊。
  • 海澱這小區厲害了,養水虻和蚯蚓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近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小區的垃圾桶不見了
    16日,15個小區撤除垃圾桶,定時定點定人督導的垃圾分類行動正式實施。在縣城管局和各小區物業部門工作人員的督導和協助下,垃圾分類行動首日就得到了很多居民的支持和理解,但也迎來了不少問題。在該小區南門一號樓、四號樓周邊分別設置了兩個垃圾投放點,垃圾桶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4種,每個投放點都安排了兩位督導和協助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周邊也標註清楚了投放時間:早上6點到
  • 部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仍然不明確 有人稱小區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
    近日,南都記者走訪了部分大型社區了解到,部分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並不明確,有人表示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督導員並非時時在現場。垃圾分類指引較為完善,居民建議加強宣傳工作9月8日下午,南都記者在深圳市福田區梅林一村進行了走訪。
  • 直擊南京人「分了」首日
    我拎了兩包垃圾,一包是廚餘垃圾,另一包是可回收垃圾。" 唐阿姨告訴記者,為了應對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她在家裡擺放了 4 個垃圾桶,產生的垃圾直接對應投放。接下來她還準備在網上購買新型的垃圾桶,不用再套上塑膠袋,這樣更環保。
  •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金點子:自行「消化」溼垃圾、變廚餘垃圾為有機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夏毓婕1月23日報導: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如何從源頭分類減量,上海的小區各有妙招,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變廢為寶。在芷江西路街道的北方佳苑小區,社區垃圾房經過互聯手段改造升級,配備垃圾處理器,短短十天內「自行消化」了1689公斤的溼垃圾。而在虹梅街道的華悅家園小區廚餘垃圾投入處理機後,通過微生物複合菌劑對餐廚垃圾進行分解轉化,就可變成有機肥,進行循環利用。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豐澤新村廚餘垃圾處理站豐澤:引進廚餘垃圾處理機 小區害蟲明顯減少10月14日,記者來到豐澤新村廚餘環保驛站,不時有居民提著垃圾袋走過來。居民劉先生將廚餘垃圾倒進垃圾桶中,再將垃圾袋放到旁邊的其他垃圾桶中。